和乙肝病人有間接性體液接觸,需不需要去打乙肝疫苗?

時無雙


間接性體液接觸是否可以理解為:1.共用了一個水杯,或者一起吃飯夾了同一碗菜。2.接觸了乙肝患者的血液或者乙肝患者肝硬化了,接觸到了腹水。針對兩種情況,下面來分析一下。

首先,乙肝病毒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血液、性傳播和母嬰傳播。


第一種情況

乙肝患者的唾液裡一般是沒有乙肝病毒的。因此,平常的一些接觸一般是不會傳染的。

如果有極端情況,剛好乙肝患者口腔潰瘍了,唾液裡可能有一些病毒,發生了第一種情況,剛好你自己也有口腔潰瘍,有可能感染。不過這種情況概率很小。而且成人對乙肝病毒抵抗能力還是挺強的,大部分情況下可以把病毒消滅掉。慢性乙肝大多數是母嬰傳播感染的。

第二種情況:

這種情況醫院裡發生的比較多,叫做醫療暴露,醫生或者護士再給病人做抽血或者腹腔穿刺的時候,不小心佔到患者體液。這種情況保守起見,都是去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綜合以上情況,我覺得疫苗是要打的,就算沒有這次情況,純粹是為了保護自己也要打疫苗。


石佛山下小醫生


1、不管與乙肝病人有沒有體液接觸,沒有注射過乙肝疫苗的人,都應該注射乙肝疫苗,

注射乙肝疫苗後,產生了表面抗體(保護性抗體),可以避免乙肝病毒感染,可以理解為接觸了帶有乙肝病毒的體液以後,不會感染乙肝;但是,發生乙肝病毒較嚴重的暴露時:比如身體一次性進入大量的乙肝病毒,即使已經有了表面抗體,也有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

極少數人注射乙肝疫苗後,不能產生表面抗體。

2、乙肝病毒在外界生存能力比較強,不容易被殺滅,相比較於丙肝病毒、HIV病毒,乙肝病毒更容易傳染,注射乙肝疫苗是最好的保護自己避免感染的途徑。體內乙肝抗體滴度高,保護性就強。所以,首次注射乙肝疫苗、產生表面抗體後3-5年,需要加強注射乙肝疫苗;或者根據體內抗體滴度來決定是否加強疫苗注射。

3、去疾控中心可以注射乙肝疫苗,有的醫院也設有預防接種科,可以注射乙肝疫苗。

4、注射乙肝疫苗後如果不能產生表面抗體,可以諮詢傳染病專業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