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汽车设计受到吐槽,大众的座椅调节、纳智捷备胎、威驰千斤顶,设计师当时喝大了吗?

内心Blank


很多汽车的设计备受吐槽,但是我们要明白有些设计其实是妥协的结果,汽车的设计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是成本问题,有的是两种方案的利弊取舍,需要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判断分析并且有所妥协。今天我们盘点下汽车界的那些奇葩的反人类设计。

大众的座椅调节

大众的旋钮座椅调节被很多人认为是反人类的设计,特别是对于妹子来说,往往手都转疼了。但是大众的调节机构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对座位的角度有精确的把控,所以,这个功能要看你咋看,但话说回来,这样的设计确实不适合中国消费者,真心需要改一改,现在大众貌似已经将这项设计改进了。

纳智捷备胎

很多网友戏称,如果不是车子被撞翻,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纳智捷大7SUV的备胎藏在哪里,这款车的备胎藏的不是一般的深,它被安置在汽车底盘下面,前轮和后轮中间的位置,纵观汽车市场上千款车型,只有纳智捷大7SUV这样做。放在这里虽然可以节省后备箱的空间,但是等到换备胎的时候去拿这个备胎也太麻烦了。现在这个车也退市了。

威驰千斤顶

一般的千斤顶都是放在后备箱盖板下方,与随车工具摆放在一起,而威驰是把千斤顶放在主驾驶座椅下方。不过这个其实还好,只要弄清楚位置还是不妨碍使用的。厂商想的可能是这个车后备箱空间太小,放座椅后面可以节省一些后备箱空间。

雪铁龙方向盘

一般方向盘都是整个转动的,但是雪铁龙的方向盘竟然是只能转动四周的区域,中间部分是不变的。我不知道脑洞大开的法国人是怎么想的,可能是想的是不管怎么转,我高贵的logo都不会歪。或者说不管你怎么转,方向盘中间的按钮都不会转动,方便车主进行操作?我不太懂。但是现在的标致车已经没有这样的设计了。

这些反人类的设计可能是设计师拍脑子决策的,也有可能是节省成本或者其他妥协的结果,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希望厂商在决策前要多进行路试,多听取车主反馈,毕竟用车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老司机侃侃车儿


汽车设计有过一些令人惊叹的吊诡设计,大众的旋钮、纳智捷的备胎确实奇葩,威驰的千斤顶倒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知道在哪取用也方便。

除了这些以外其实还有一些反人类的设计,除了节省以外也许真的是设计师是敌商的卧底……

大众的旋钮座椅调节已经不多见了,现在的的车子即使是最低端的桑塔纳捷达也把旋钮升级成扳手,而且后市场也有专门针对旋钮的替换件,大众应该是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要调整座椅休息一下的时候,在扭好座椅之后感觉精神振奋了很多,这种配置很能刺激工作欲望……

不过大众的旋钮只是为了节省成本,纳智捷的备胎看似是设计上的奇葩但气势也是节省成本的一种方式,从底盘布局可以看出端倪。

底盘设计一般会在油箱前方的位置设计保护装置,不管是普通的护板(扰流板)或者是加强固定筋总是会有一些不影响风阻的保护设计;而纳智捷大7为了节省这点成本直接拿备胎当做保护装置,但在这个位置如何取出是个大问题。

一般SUV总会装上一套侧踏板,纳智捷的离地间隙本就还没有19公分,加上侧护板之后几乎没有可能从侧面钻进车底卸备胎,这台车想换备胎应该配备两个千斤顶,千斤顶可以一个放在后备箱的工具盒、另一个学威驰放在驾驶座下面。


其他有些让人不能理解的配置或设计可能还有这几个:

1、福特全顺的喇叭,年轻司机可能没有遇到过把汽车喇叭的按键集成在变光杆上的设计吧,习惯驾驶普通家用车的司机很难适应这种设计,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

2、车窗开关设计在档杆位置,这点对于手摇的老车改装电动车窗还可以理解,不过原车就这么设计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了,比如F0。

3、不能关闭的自动启停功能,这一功能是为了省油,但事实情况在拥堵路段一个信号灯走走停停十几次也很正常,不能关闭的SST频繁的启停不仅费用而且会影响体验,比如雪佛兰的一些车。

4、设计的不合理,中置仪表算其中之一,在这些车里即使普瑞维亚也不是习惯,不过最起码还有些设计感。在其中最神奇的是众泰朗悦,这种中控台设计的风格感觉有些二次元的随意……

其他如插入钥匙整体的一键启动、老款中间不能动的法系方向盘、以及全景天幕等等配置,这些配置大部分并不节省费用但真的是没有什么意义,也许是设计师是卧底吧。



天和Auto



吐槽大众座椅旋钮的人可能真没有理解大众设计师的意图,旋钮可以做到无级调节,你可以找到最佳角度,不会像拉手那样只有几个档位可以选择,有的时候真心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旋钮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能一键放倒座椅,但你有没有考虑过座椅使用时间长了有损坏的时候,靠背一下失去支撑是不是没试过?能吓死你。


而电动座椅的调节方式也是和旋钮一样的,只是用电机而已,为什么就没人吐槽了呢?换成电动的就高大上了,不能再吐槽了。
纳智捷备胎的问题主要是车辆后部没有空间安放备胎了,所以只能放在车辆底盘中间了,现在纳智捷不再孤独了,新款本田奥德赛备胎也在底盘中间了。

威驰的千斤顶其实我到觉得没什么,再座椅下面最多就是一般人找不到而已,如果不看使用说明书估计就会以为没有千斤顶了,确实是非主流的安装位置。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很多奇葩设计,比如GL8的电瓶如果换过的人都是深有体会,换个电瓶和大修一样麻烦。

还有一个被大家吐槽比较多的就是自动启停,本来是一个省油的配置,就是因为用起来不舒服所以很多人一上车就关掉,不过有很多车关不了,导致被大家吐槽。


售后服务技术总监


设计师喝大的时候多了去了,有些设计,让人连吐槽都无力。


喇叭设计在方向盘下面的拨杆上。

  • 此设计出自早期的雪铁龙爱丽舍和富康。


它们的设计师将喇叭按钮放在了传统的转向灯拨杆上,而且还是往里按的设计。

估计这设计师是个环保主义者,为了给社会减少噪音污染,这才把喇叭按钮放在了这么偏僻、隐蔽的地方。

这样设计,平时倒是无所谓,但碰到急弯道这种有盲区的道路,需要通过喇叭来提醒行人和车辆的时候,这种奇葩的喇叭设计就比较抓瞎了。

方向盘中央不动的“悬浮式方向盘”。

  • 此设计出自雪铁龙世嘉。


同样的雪铁龙出品,同样的奇葩。

当时大力鼓吹的 “悬浮式方向盘”。在打方向时,只有方向盘的外圈在转动,而中间的气囊、功能按键、喇叭等通通纹丝不动。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 劳斯莱斯 轮毂上那永远保持直立的经典LOGO,这是要向劳斯莱斯致敬吗?

但轮毂是给别人看的,而方向盘给自己看的。面对这样的方向盘,你来回打了几圈方向盘之后,车轮在什么样的角度这个问题抛出来,绝对是一脸懵X。要想知道答案,劳驾请把头伸出车窗外自己看。

空调滤清器在油门踏板旁边。

  • 此设计来自福特的经典福克斯。


空调滤清器这东西,更换的频率相对高,所以各个品牌基本上都是把它安放在手套箱附近,方便拆装替换。

福特,作为一家成熟的汽车厂商,照理说是不应该犯这样的低级错误的。但是不知道是不是脑回路搭错,偏偏它就是犯了这样常识性的错误,把空调滤清器放到了油门踏板附近。

于是乎,一大批的经典福克斯车主,在自己动手更换空调滤清器的时候,就都不得不做好例如脑袋充血、磨伤、蹭伤、以及扭伤的心理准备。要把身体探入那么狭小的空间去操作,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点赞、点关注,分享汽车与旅行的信息。


峰川里


最近赶上广州车展,于是蹭个热闹去走马观花的逛了一下,相比今年的上海车展没有太多新的看点。倒是走了一天下来发现不少槽点,也由衷地配合现在地设计师们,对于客户越来越有种挑战底线地感觉。下面我们一一道来。

首先,看的标致的展馆,作为近几年一直比较低迷的品牌,适中没有再现当年206的辉煌,反而,近些年的车型给客户更多的留下了吐槽的话题。

标致508L PHEV,作为本次标致的主打车型,可当我一坐上驾驶员位置,我的感觉就是我是谁,我在哪。造型奇特的方向盘让人有一种受力握着杠铃铃片的感觉,再仔细一看仪表的视野有一半都被遮挡住了,我想该不会是设计师想让驾驶员忘却速度,感受自我吧。

然后当我无意识地打下遮阳板,我更加凌乱了,这样地视野状态不知道什么样地驾驶员才敢去开,又或者说这样地遮阳板是否真的是设计给驾驶员地,反正我是不得而知。

看完了标致的车,我来到了现代的展位,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新胜达,车子在聚光灯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然而当我准备开门上车时,手掌明显感觉到了一阵不适感,门把手上的分型线肉眼可见,不知道曾经以客户感知为重中之重的现代是否放弃了品质的管控?

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的民族品牌,红旗老大哥,最吸引人的就是展台最上面的红旗概念车吧,霸气的前脸配上宽大的车身让人极具震感。可是,当我绕到后面时看到车门分缝时我困惑了,这个尾门怎么开?或者说这车有尾门吗?还请相关人士给个说法哦,概念车不能只概念啊。

豪车这边我想说说英菲尼迪Q50吧,换挡杆前面的小烟灰缸设计的确实精致,可换挡杆周围的皮质护套的位置是不是想让客户再丢烟头之前先把火灭一灭呢?谁家的桌布被子上还没有几个烟头烫的洞吧。

最后,再看看新宝骏品牌,自从换了钻石标,车子的颜值爆表般的上升了好几个档次,新材料,新工艺也比以前更为大胆的使用了,不过为什么不能对一些细节进一步改善呢?看到RM-5这个门内开把手开启的角度,我想要是多开几次门手部做工也比别的车多好几倍吧。

再来看看RM5的兄弟车型RS-3,同样的门内开手柄,这个我不知道该夸这个设计师足够有创意呢?还是不了解人机呢,每次使用我总容易脱手,门锁本身不自带弹开装置,所以每次解完锁去推门,锁经常又会回位锁止,总之,开门是件需要多次操作的事情。

吐槽点还很多,简单地踢到了几点,在当下客户如此挑剔地时代,是否各个厂家在做设计之时能多一些亲自体验和多一份的客户调研,尽量上市后不要得到倒彩。


感知质量工作室


关于汽车的奇葩设计,我想每台车多多少少都会找到一两处,我平时是个比较大咧的人,对一些细节一般不会看的太过重要,像是您提到的大众座椅,我倒是认为没什么,吐槽大众座椅是因为座椅调节吧,那是因为大众曾因座椅调节被告上法庭,之前的大众座椅调节也不是旋钮,和我们常见的一样,据说是一名司机开车过程中,想调一下座椅靠背,结果一抬调节开关座椅直接躺了过去,差点出事故,司机认为这个设计不安全,把大众汽车集团告上法庭,大众并采纳了该建议,才改成了如今的旋钮调节方式,我反而感觉大众更人性化,大众更注重消费者体验!

相比这一些,我见过最奇葩的设计,是一台国产车,宝骏730,有一次帮别人的宝骏730换备胎,备胎难取就不说了,关键是原车随带的工具扳手,转到一半就会被卡住,需要反复重新调整角度再转,这个奇葩的设计,可以看出设计师脑子进了多少水!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其他的细节就不多说了,换备胎本身就是情况比较特殊,司机心情也比较着急,再看到这种设计,心里一万个草泥马飘过,也看出宝骏汽车对消费者不负责,冬天还好说,夏天热一身汗,半天卸不下来,还被蚊虫叮咬,扳手转一般再重新转,只想说呵呵……







除了这种不走心的设计,目前多数车型都有的一个配置,我个人也感觉毫无用处,也是奇葩中的奇葩,那就是发动机“自动启停”,每次看到这种设计,都非常无奈,关键是有些车型不能永久关闭,打火就默认打开,之前我的宝马X1就受不了这种每次启动的烦恼,去4S花钱刷的隐藏,才得以永久关闭,真是不能接受!

国内最大新能源汽车车友会,分享驾驶技巧、分享新能源汽车维保知识,为您解决选车、用车烦恼,欢迎威马汽车及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车主关注我们


威马汽车Club


现在汽车工业已经相当成熟了,很多配置的设计以及人机工程学都做得非常到位,但我们在平常使用中却依旧能发现不少反人类的设计,比如大众的座椅调节、纳智捷的备胎、威驰的千斤顶以及雪铁龙的方向盘等等,小编都不禁怀疑,设计师画图的时候喝大了吗?要不然怎么会有出如此抓狂的设计。

雪铁龙和标致同属PSA集团,来自浪漫的法国,而在汽车的外观内饰设计上也处处体现出了"法系浪漫",比如雪铁龙中型车C5(参数|图片)的方向盘,你能发现中间部分是固定的,只有周围四幅式可转,本来我们开车就是靠中央的车标来判断方向是否回正了,但在这辆车上是不可能的,就像下图,你第一反应这车是靠左还是靠右转了?而且这样子转动方向盘也毫无美感,小编表示实在看不懂这种"法系浪漫"。

威驰,作为丰田旗下的小型车,销量一直不错,外观内饰年轻了不少,同时动力表现很均衡。但估计很多车主在更换轮胎的时候才发现,这车的千斤顶去哪了?不会是厂家减配了吧,肯定不是啦,厂家只是把千斤顶放在主驾驶座椅下方!一般的千斤顶都是放在后备箱盖板下方,与随车工具摆放在一起,而威驰这个……的确是让人捉摸不透。

纳智捷最近热度非常高,并不是因为推出了什么新车,而是其大7(参数|图片)车型渣一样的做工、恐怖的油耗以及超低保值率,在今年终于停产了,而上述的威驰(参数|图片)千斤顶相比纳智捷的备胎,还真是小巫见大巫,人家至少还能找到,而纳智捷的备胎估计得翻车才能见到了,没错,它把备胎放在底盘上,而对于那些并不知情的车主,当你们在路上遇到爆胎的时候,小编还是祝你好运吧。

大众的座椅调节也经常被大家诟病,因为其采用了旋钮式座椅调节,抛开便利性不谈,你能想象你得把你的手塞到座椅与B柱之间的缝隙,然后你还要在如此窄小的空间里旋转旋钮来调节座椅,想想都觉得很累,谁用谁知道。搞不懂为什么大众会引进这种调节方式,他们引进之间不会先测试一下的吗?

——本回答为西安鼎昂数字货币智能量化全自动炒币机器人(历时收益,数据核对,实况直播)公司整理。


鼎昂全自动炒币机器人


座椅的靠背调节手轮往往存在大众,Volvo等欧洲车型,因为手轮换算到力学上用力为扭矩,而长长地手柄则因为有力臂地存在,会感觉到比较省力。因此我们常常认为这是不合理的设计,但是如果你深入研究之后会发现,事情远非你想的那样简单,里面居然会发现理性地元素。

我们都知道座椅靠背调节手柄处往往有安全带,设想如果在发生剧烈前碰时,安全带会随人体向前运动,如果是手轮,那么他是藏在靠背下面的,但如果是手柄,长长地手柄与安全带往往会纠缠在一起,这样很容易误碰调角手轮,导致靠背解锁加大对乘客的伤害,当然在前碰时人体失去重心,手臂失去控制,也极易误碰手柄,发生二次危害。小编曾与Volvo地工程师沟通过此事,其实欧洲的工程师们也非常抱怨手轮是非人类设计,需要更改,但是惯性思维,常规设计在欧洲地汽车工业里或许是一种文化基因,他们非常保守,对更改任何设计都反应很慢。或许有些设计也是时间的问题。

当然手轮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手轮匹配的座椅调角器是连续型调角器,何为连续型调角器,就是靠背可以停靠在设计区间里地任何一个角度,但手柄式与之匹配的调角器却是非连续型调角器,不是在每个角度都能停住。但是这个理由比较牵强,因为非连续型调角器虽然不是所有角度都能停留,但是他的角度值区间也仅仅是1°左右地刻度,因此对乘客几乎无感,毕竟我们调节角度不需要精确到零点几度。

存在就是合理的,我觉得任何的设计和存在都是基于历史条件,人类认知能力,开发能力下存在的,也许在现在看来是不合理的,但回溯到历史某个时刻,他又是那么真理地,实用的,可爱的存在着。







汽车趣芝士


据数据证明,一拉倒和旋钮的明显区别在于,一拉倒优点使用快速,缺点随着年久或者使用次数增多,齿轮结构容易磨损,失去靠背支撑力,发生冲撞交通事故,后排乘客随着惯性冲向前排座椅靠背之后,一拉倒座椅靠背的结构容易崩塌,从而使驾驶员扑向瞬间爆开的气囊造成肋骨骨折,相反旋钮使用繁琐,但结构坚固,肯定有人会说,“那我也没见使用一拉倒座椅设计的汽车影响销量,或者会说既然不合理为啥还会用”我只想说“这是数据分析得来的比例,凡事有利就有弊”当然,要喷的话我也无话说,我只是把我懂一点的知识科普一下


懒汉克星


先说说为何被吐槽吧。

大多数汽车的靠背调节是拉手式,座椅侧面的拉手拉起来后我们可以自由调节靠背角度,松开后靠背锁死。而大众的靠背调节是一个旋钮,想要大角度调节靠背角度的话你要使出吃奶的力气拼命去扭旋钮。


一般车辆的备胎都在后备箱下面,要么就悬挂在车尾底盘下方,有些则直接背在车尾,而纳智捷的备胎则绑在底盘下方中间偏左位置,这在当时还有个笑话,一辆大纳智捷侧翻,露出了位于底盘中部的备胎,网友戏称“要不是翻车我还不知道这货有个备胎”。

说到千斤顶一般的车都是和备胎放在一起,即便不是也会放置在后备箱不远的地方,而有一次在威驰的论坛里竟然看到这样一个求助帖:我找遍全车也没找到千斤顶。说实话如果不看用户手册的话车主真的不容易找到,因为威驰的千斤顶藏在驾驶座下面,把驾驶座往前移动就可以看到了。

既然威驰是这样的操作,那它的同门好友雅力士必然也是同样的设计,没错,上图就是雅力士的千斤顶,也是深深藏在驾驶座下方。


但是我认为大众的座椅调节真的不错,因为普通车辆只能调节前后和靠背角度,而在普通车辆调节靠背的拉手这里大众放置了一个座椅高低调节扳手,这在当年真的是绝对实用,而座椅靠背调节确实比其他车辆略微麻烦,但是旋钮调节也不错,精确度好,况且现在的电动调节基本上也是这样的。

但是纳智捷的备胎就有点不太理解了,尺寸那么大,后备箱就是容不下一个小小的备胎。估计是想把后备箱做的更大吧。

至于威驰的千斤顶我觉得无所谓,因为一来不占用车内空间,二来这个位置同样不影响取用千斤顶。唯一值得吐槽的恐怕就是车主不看用户手册的话基本上是找不到千斤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