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城中村租房是啥感受?

E情公子


十年厦门城中村经历的我怒答一波……

看惯了打工白领租城中村房子的体验,也来换换口味听一下城中村孩子的感受吧……

我是跟爸妈来厦门居住的,爸妈就是普通外地打工的,赚不了什么钱(那时他们工资低到住几百块的小区都觉得贵),然后大约三年级时候就跟他们来城中村了,一直到高中之前我的生活都是很愉快的,每天跟着村子里的同学啊邻居啊疯玩,大家都脏脏闹闹的,彼此之间没有差别,直到上了高中,我对城中村的感觉就一下子变了。

因为高中的特殊性,我的同学从大部分是村里孩子一下子变成了本地娇子,每天被本地小孩包围的我感觉到了无比窘迫……他们不愁吃喝穿,很有素养品味(敲重点!大部分城中村孩子都很土!因为打工的父母们没有培养孩子素质的意识),谈论的衣服鞋子都是我不知道的品牌,还好班上还有个村里的同学,我们平时还可以搭个伴互相倾诉一下被排挤的尴尬,我记得那时候最怕的事情就是同学问道你家在哪里?尴尬了,城中村里没有地址好吗,就算有我也不好意思说啊,同学问尚且能应付过去,老师让填表格就完蛋了,有些村里的同学在这种情况下会填“住在小区的亲戚”的地址,有些像我就乖乖填村里的地址,填的模模糊糊,我也是尽力了,谁能找到我家算我输。

“住在小区”,“住在城中村”可以说是对于一个青春期的我们最羞耻的一个分界线了。

嗯!所以在城中村别想着好好收快递了!填地址将是你最尴尬的问题。

城中村,无隔音,脏乱差,潮湿阴暗还臭,如果你是个心理承受能力强大的成年人,想小住一段时间还是可以的,但是不到万不得已,女孩子答应我别搬进来好么!

最最最重要的一点,不要带小孩住进来,带小孩住城中村你特么还不如带小孩住真正的农村,至少真正的农村还没大城市的阶级分化,住城中村的小孩很容易就被养的……土?

还自卑,自卑这件事真的太可怕了,本地养尊处优的小孩们也不喜欢城中村小孩,因为三观不同聊不到一块。

庆幸我去很远的地方读了大学,住在宿舍,天高海阔任我飞,再也不会有人来问我家在哪,我可以回答一句说了你也不知道,我爸妈是想在这个地方安稳度日了,我也很难改变他们的想法,高中时期我因为自卑哭着求他们好多次搬家换来的也只有责骂,责备我“爱面子”,只能说在高中时期,面子真是太重要了啊……

我认识很多村里的同学,发现大家都有着这样的心路历程,好艰辛,挺着自卑的心理过来都不容易,我也发现城中村的小孩成长问题是大家一直都忽视的……

哎,就酱紫吧,女孩子爱收快递爱面子爱精致就不要住进来了嘛,也不要带小孩住进来,对小孩真的真的不好,在城中村苟活还不如去小区合租!对吧?

愿再也不会有小孩像我一样有身处城中村的自卑。


滨海涛


在厦门 有一种无奈叫我住城中村 

有一种幸福叫我住城中村

老何(化名)

是这片城中村里的房东,按他的话说就是运气,运气好,赶上厦门经济发展这么快!运气好,赶上自己生了两个孩子!

当时的想法就是建两栋房,儿子一栋、女儿一栋,这样以后女儿就可以留在身边。

老何没想到,最后房子女儿、儿子都没用上,倒是他们老两口因为这两栋房子享福了。

那会大家都在建“北仔厝”,老伴说咱也建,老何说这是给女儿、儿子的,不建。

但是邻居越建越大,而且大有“压过我境”的意思,而且别人都建你独清高,这不傻子的做法嘛!无奈之下老何也只能建起“北仔厝”。

刚开始没人租,一间80、100,住的都是附近工厂的工人。后面软件园发展起来了,厦门小区房租越来越高,不少年轻人开始选择城中村。

现在光线好点的一间550,两栋楼月租收入差不多有3万块,比我硕士毕业的女儿收入都高。

女儿、儿子都非常孝顺,孙子也很乖,他们住不惯城中村搬到小区了,但是一有空就回来陪我们老人。

小秋

本科毕业,软二工作,公司附近的房子太贵了,老何这房子还不错,价格也实惠。

老家也是农村的,所以城中村还住的习惯,而且接地气。肉、菜、水果还有生活用品都比超市便宜。超市买盒扁豆9元,城中村3元就能搞定。

刚出社会工资不高,城中村房租便宜生活便利,我觉得厦门有城中村挺好的,至少很多年轻人可以少了租房压力。

有一种无奈叫我住城中村

老许(化名)

也是这片城中村里的一个房东,但和老何不同,老许家只有一栋4层楼的房子,除了一楼店面出租,其他三层自住。

“没办法啊,当时年轻穷,建不起房子,也在外面买不起”。

城中村吵啊,以前我家门口是大路,现在路边的房子都扩建,大路变小巷了,旁边的房子也都建起来遮到我家,阳光晒不到,自然风也吹不进来,住的不舒服。

孩子肯定也想住小区啊,但是摊上我这样的父母,买不起房给他们。

希望早点拆迁了!!!

小曾

10年前就来厦门,平常上班,下班之余去摆摊卖铁板豆腐。

怎么这么拼?

没办法,家里两个小孩,现在房租400,房东说下个月就要涨到500,最近厦门房子涨太多。

没办法才会住城中村,本来老婆也上班,我妈来帮忙带孩子,但是城中村太吵,白天都得开灯,老人家住不惯,来两天就想回去。

孩子没人看不行,城中村人多复杂,电线到处是,上次看到一小孩在街上扯电线玩,被我制止了。

你说媳妇回老家带孩子啊?那不行,一家人长期不住一起,那还是家吗?

现在先想着挣钱,等以后有条件了,回老家开饭馆,或者做点其他小生意!

在厦门,有一种幸福叫我住城中村。这里房租便宜,生活便利。

在厦门,有一种无奈叫我住城中村。这里生活吵杂,终日阴暗。

希望未来的有一天,我们都能搬到大大的house里,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

午后的城中村并没有多少年轻人存在,到晚上六点左右住户陆续回来,沉寂了一天的厦门城中村又悄悄地从夜色中醒来。有人将在这场夜色中离去,咬牙住进期待了很久的小区,有人拖着行李从西边的城中村搬到了另外一座城中村,这是每天都在上演的“迁徙”。有人走了,但,还有更多的人进来。

厦门有多个城中村,前埔、何厝、黄厝、蔡塘、安兜...随便一座都承载着许多人的辛酸往事。如果不是家境比较殷实,基本上都会选择作为城中村作为起点。

房租只是相比较性的便宜,靠近观音山、软件园这些办公区的城中村房租其实并不低。800元你只能租到有卫生间的房子,房子也多在20㎡左右,放下一张床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一个行李箱,就没有太多空余的位置,连晒衣服的地方都没有空间。

村外的马路形成了一个收入分隔岭,小区单间最便宜的也在1500左右,如果你是拖家带口,两室一厅需要每月支出3000以上的房租。若想要再住好一点的小区,多则5000高则上万,那是许多人无法想象的一笔费用。

城中村的天空是被密密麻麻的电线遮盖,最狭窄的巷子仅能容纳一个人通过。高密集的人群和建筑,让这里的信号一直不够稳定。所以在职场里流行一句段子,如果下班后你无法联系到你的职员,那么他一定住在城中村,过的很苦。

每个住在城中村的人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忍受孤独。关起房间,狭窄的空间里只剩下你一个人,特别是对于初步到厦门的年轻人来说,除了同事,并没有太多的社交圈。人们只能在网络社交上,结交同样孤独的陌生人。或者偷偷瞒着房东,养猫养狗给自己作伴。

城中村是没有“秘密”的,即使关起门来,也能够把整栋房子的声音收入耳中,隔壁的悄悄话总是会让你防不胜防,对面邻居的哭声更能够影响你的情绪。这里的生活,就是沉甸甸的五味杂陈,你能够做的就是不断去努力,让自己早日离开,“升级”住更好的房子。

尽管条件简陋,但城中村的环境卫生都有环卫工定时来处理,街道上也并没有你看到的尘土飞扬,垃圾满地。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也在这里构建了一个五脏六腑齐全的社区。

廉价的商品店,家乡的小吃铺,夜晚的烧烤摊,新鲜的蔬菜瓜果,让这里的生活要比小区更为便捷。你可以在上班之前吃个早餐,下班之后带个卤味,睡不着的时候楼下就是各种各样的南北夜宵,但离开的愿望从未停息过。

哭过、笑过、狂欢过,天亮之后人们会继续从狭窄的巷子里走出,加入到密密麻麻的的上班大军中。这些年有人离开了,有人留下了,也有更多的人进来了,生活终归是一种选择。

“我想在厦门生活,好好的生活,因为真的很喜欢这座城市。”这或许是无数人坚持留在厦门的原因。生活或许没有远方,只有苟且,但只要努力还会有一丝希望。






熊猫贝贝小可爱


十年厦门城中村经历的我怒答一波……

看惯了打工白领租城中村房子的体验,也来换换口味听一下城中村孩子的感受吧……

我是跟爸妈来厦门居住的,爸妈就是普通外地打工的,赚不了什么钱(那时他们工资低到住几百块的小区都觉得贵),然后大约三年级时候就跟他们来城中村了,一直到高中之前我的生活都是很愉快的,每天跟着村子里的同学啊邻居啊疯玩,大家都脏脏闹闹的,彼此之间没有差别,直到上了高中,我对城中村的感觉就一下子变了。

因为高中的特殊性,我的同学从大部分是村里孩子一下子变成了本地娇子,每天被本地小孩包围的我感觉到了无比窘迫……他们不愁吃喝穿,很有素养品味(敲重点!大部分城中村孩子都很土!因为打工的父母们没有培养孩子素质的意识),谈论的衣服鞋子都是我不知道的品牌,还好班上还有个村里的同学,我们平时还可以搭个伴互相倾诉一下被排挤的尴尬,我记得那时候最怕的事情就是同学问道你家在哪里?尴尬了,城中村里没有地址好吗,就算有我也不好意思说啊,同学问尚且能应付过去,老师让填表格就完蛋了,有些村里的同学在这种情况下会填“住在小区的亲戚”的地址,有些像我就乖乖填村里的地址,填的模模糊糊,我也是尽力了,谁能找到我家算我输。

“住在小区”,“住在城中村”可以说是对于一个青春期的我们最羞耻的一个分界线了。

嗯!所以在城中村别想着好好收快递了!填地址将是你最尴尬的问题。

城中村,无隔音,脏乱差,潮湿阴暗还臭,如果你是个心理承受能力强大的成年人,想小住一段时间还是可以的,但是不到万不得已,女孩子答应我别搬进来好么!

最最最重要的一点,不要带小孩住进来,带小孩住城中村你特么还不如带小孩住真正的农村,至少真正的农村还没大城市的阶级分化,住城中村的小孩很容易就被养的……土?

还自卑,自卑这件事真的太可怕了,本地养尊处优的小孩们也不喜欢城中村小孩,因为三观不同聊不到一块。

庆幸我去很远的地方读了大学,住在宿舍,天高海阔任我飞,再也不会有人来问我家在哪,我可以回答一句说了你也不知道,我爸妈是想在这个地方安稳度日了,我也很难改变他们的想法,高中时期我因为自卑哭着求他们好多次搬家换来的也只有责骂,责备我“爱面子”,只能说在高中时期,面子真是太重要了啊……

我认识很多村里的同学,发现大家都有着这样的心路历程,好艰辛,挺着自卑的心理过来都不容易,我也发现城中村的小孩成长问题是大家一直都忽视的……

哎,就酱紫吧,女孩子爱收快递爱面子爱精致就不要住进来了嘛,也不要带小孩住进来,对小孩真的真的不好,在城中村苟活还不如去小区合租!对吧?

愿再也不会有小孩像我一样有身处城中村的自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