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最后是怎样度过余生的?

许仙七世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应该是刘禅降魏后的真实写照。

刘禅作为蜀国后主,自刘备白帝城托孤后,一直在西川称帝到邓艾偷袭成都开门投降。刘禅的一生基本算得上是无公害的,整个蜀国都有千古贤相诸葛亮掌管着,而且毫无二心;诸葛亮虽然积极北伐,并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后,又内仗黄权,诸葛瞻,外有姜维等,基本蜀国大小事宜不需刘禅操多少心的。

直至曹魏灭蜀战役,邓艾偷袭阴平,奇袭成都,刘禅看到大势已去,开门投降,被押送到长安,过起了亡国奴的生活。

不过,实话实说,当时的曹魏掌权者司马昭对刘禅还是很友好的,非常的善待于他,这在历史上对待亡国之君还是不多见的。

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这个爵位可不低的,公爵可是在当时是第一等的爵位,甚至和司马昭的叔叔司马孚一个等级的爵位。当然,这种封赏可能更多的是带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毕竟当时的蜀国刚刚被灭,甚至刘禅都投降了,姜维都还在利用钟会准备反魏复蜀。曹魏为了灭蜀国,甚至都把当时灭蜀的两个重要将领邓艾、钟会多搭进去了。

那么司马昭是真心实意的善待刘禅吗,显然不是的,虽然刘禅作为亡国之君,但肯定还是有一定的号召力,毕竟作为西川之主几十年,脸面上肯定比司马昭要熟。

司马昭对刘禅也做过几次试探,比如在宴会上,专门提供蜀国歌舞,观察刘禅的表现,其他的蜀国降臣无不露出哀伤,思乡的神色,只有刘禅毫无感觉,依然一副享乐其中的的样子;司马昭又问刘禅在魏国如何,刘禅的回答“此间乐,不思蜀”简直成了千古的名句,司马昭见刘禅一副无心无肝的样子,觉得刘禅没有任何威胁,更没有什么出息,就逐渐的放松了对刘禅的担忧,刘禅因而能在魏国安逸生活,几年后寿终正寝。

那么刘禅真的是那种没心没肺的糊涂君主吗,我觉得未必。刘禅能够稳坐蜀国皇帝位几十年,能够平衡西川派和荆州派各路狠角色,肯定是不简单的。不过在当时的局面来看,既然已经降了曹魏,要想不受司马昭的猜忌确保自己安度余生,也只能装装傻了,再说了,刘禅本就没什么过高的政治追求,能落得个公爵养老,那又何乐为不为呢。


沉墨I方之城




投降后,刘禅是怎样度过余生的?

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怀帝,刘备与甘夫人长子,在位四十一年。刘禅自幼多磨难,出生不久就有刘备长坂坡兵败,幸亏赵云舍生忘死相救,刘备入川之后,立刘禅为太子。彰武三年(223年),刘禅继位为皇帝,拜诸葛亮为相父,先后多次支持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死后,姜维掌握军权,刘禅又先后九次支持姜维北伐,但后期因为宠信宦官黄皓,导致朝政颓废,忠臣多被残害,刘禅多年不理朝政,蜀国逐渐衰落。


公元263年,司马昭分三路大军伐蜀,其中邓艾偷渡阴平,在绵竹地区斩杀诸葛瞻父子,威声大震,长驱直入,兵临成都。刘禅惊慌失措,听取光禄大夫譙周的建议,率文武百官投降邓艾,蜀国灭亡。蜀国灭亡后,刘禅受到怎样的待遇,又是如何度过余生的,笔者以下做简要分析。


首先刘禅投降后被封为安乐公,移居洛阳。刘禅投降后,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县安乐公,司马昭率军入蜀后,把刘禅极其家眷,还有蜀中重要文武大臣一起押送回洛阳。在洛阳刘禅受到严密的监视,刘禅因善于隐忍,司马昭并没有加害。而是为刘禅建立了一个安乐公国,食邑万户侯,定都安乐县。司马昭用意也十分明显,就是希望刘禅能安乐度过早年,不要惹是生非,乖乖做自己的安乐公,刘禅也不服重托,终日歌舞升平,只知道享乐,没有任何进取心。


其次司马昭试探刘禅,刘禅却乐不思蜀。司马昭多疑,担心自己死后,刘禅会谋反作乱于是就宴请群臣,同时也款待刘禅。宴会上,司马昭故意让歌女跳蜀舞,蜀汉旧臣看后,都泪流满面,唯独刘禅镇定自若,好不悲伤。司马昭见刘禅没有反应,便质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放下酒杯道:此间乐,不思蜀。


刘禅的部下郤正私下告诉刘禅:司马公若是在问起是否思念蜀国,您就先注视宫殿上方,闭上眼睛,然后睁开眼认真的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无一日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会放我等回蜀地。司马昭看二人在下面嘀咕,就又问了一遍:安乐公真的不思蜀?刘禅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回答。司马懿听后很诧异的问:此话可是郤正所说?刘禅大惊道:公何以得知?满座大臣都哈哈大笑,唯独司马昭笑的最是开心,便对左右说:刘禅如此忠肯,我无忧矣!刘禅因善于隐忍,老实本分,也因此幸福快乐的度过了晚年!


再次刘禅之死。刘禅成为安乐公后,由于偏爱刘恂,便立他为世子。魏国灭亡后,司马炎建立西晋,刘禅继续做他的安乐公,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刘禅病逝,谥日思公,享年六十四岁。

你是如何看待刘禅的一生?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公元263年8月,曹魏权臣,也是曹魏帝国的实际掌权人司马昭,启动伐蜀之战。十八万魏军兵分三路征讨蜀汉,蜀汉实力不济,无力抵抗,节节败退,于263年10月底宣告灭亡。蜀汉的第二任皇帝,也是最后一任皇帝刘禅出城投降。

蜀汉灭亡后,刘禅和蜀汉的文武官员被押解到曹魏都城洛阳,司马昭对刘禅还不错,并没有杀他,还封他为安乐公。

有一次司马昭宴请刘禅,安排蜀汉宫女来跳舞助兴,在场的蜀汉旧臣都感到十分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还问刘禅,是否思念蜀汉,刘禅回答“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由此诞生了一个成语:乐不思蜀

一些人觉得这是司马昭为了试探刘禅,如果刘禅也表现一番哀伤的表情,那么司马昭可能会杀了他,于是刘禅装傻充愣,故意说乐不思蜀。

这显然是没把历史学好,刘禅只是个阶下囚而已,不会对司马昭构成任何威胁。即便刘禅表现一番哀伤的表情,司马昭也不会杀他。司马昭这么做,只是为了羞辱刘禅和蜀国官员而言,至于刘禅作何反应,司马昭是不care的。

大局已定,司马昭此时被封为晋王,是曹魏帝国的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和皇帝相差无几。刘禅在司马昭眼里,如同蝼蚁一般,无论刘禅是什么表现,司马昭断然不可能杀刘禅。

司马昭死后,他的儿子司马炎篡魏立晋,建立了西晋王朝,仍然没有杀刘禅,刘禅也安安心心地做他的安乐国,小日子过得十分舒坦。

刘禅被俘后,他的人生都是在洛阳渡过的,虽然是个囚徒,但是衣食无忧,性命无忧,逍遥自在。泰始七年(271年),刘禅因病去世,享年64岁,也算善终。


袁卫宇


刘禅的余生应该是过得不错的,不管是装傻还是真傻,总之待遇很好。

投降时

公元263年,刘禅听从谯周的劝说,决定投降魏将邓艾。当时只有他的其中一个儿子北地王刘谌自杀殉国。

是日,北地王谌伤国之亡,先杀妻子,次以自杀。

随即,邓艾接受蜀汉的投降,刘禅自缚双手,自带棺材,前来请罪归降,可以说屈辱至极,愧对刘关张和相父诸葛亮谆谆教诲。

后主兴榇自缚,诣军垒门。

邓艾可以说非常意外,同时也对刘禅非常客气,史书上记载,邓艾替刘禅解下绳缚,并烧掉棺材,礼请入营相见。还秉承魏主的圣旨,封刘禅为骠骑将军。

东迁洛阳

等到钟会和姜维的叛乱被平息,刘禅踏上了迁往魏国首都洛阳的行程,毕竟你一个蜀汉原先的主人,现在投降了,魏国是不会允许你继续留在蜀地的。

到了洛阳后,魏主册封刘禅为安乐公,这是爵位,比肩已经禅让退位的汉献帝山阳公,可以说差不多平级了,待遇也还行。

皇帝临轩,使太常嘉命刘禅为安乐县公。

但是很快,刘禅就闹出了笑话,记录在裴松之注里面。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

说是有一次,司马昭宴请刘禅,特意让人献上一出蜀国人的表演,结果所有跟随刘禅东迁洛阳的蜀人们,都哭得一塌糊涂,只有刘禅独自嘻嘻哈哈,看不出一丝丝伤感。然后司马昭就对旁人说,说泯灭良心竟然可以到这种地步。

这里我认为刘禅逢场作戏的可能性比较大,嘻嘻哈哈的表情举止大概率是故意装出来,原因是为了保命。

福泽子孙

那么刘禅的小命保住了吗,保住了,而且子孙中很多人都封了候,多达50多人。

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余人。

不仅如此,刘禅自己也领了不少封赏,这些在史书上都有记载。

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

这食邑万户非常多了,要知道邓艾历经千辛万苦攻下蜀国,也就封了2万户,而蜀汉投降时,全国总户数也就28万户。


李杜文


你好,我是逐梦,我们一起在史籍中找答案。

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余人。---《三国志》

刘禅投降后,司马家给他的待遇不低,封为安乐公,享有食邑万户,服侍的奴仆有数百人。还赏赐绢万匹,其他的东西不计其数,子孙当中封侯的有五十多人。

公泰始七年薨于洛阳。---《三国志》

史书上记载刘禅投降后的生活很少,只交代他在泰始七年死于洛阳,也就是公元271年,距离他投降263年,投降后又生活了8年,至少衣食无忧。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郄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西,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郄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汉晋春秋》

这是关于刘禅乐不思蜀的来源。

刘禅的子嗣后代都死于西晋永嘉之乱(公元307年-313年)


带志逐梦


有人说刘禅是一个懦弱之人,就是他一手将蜀汉江山给葬送了,罗贯中先生就在他的小说《三国演义》展现得淋漓尽致,目前很多人都愿意相信刘禅就是这样的人。

不过,现在也有很多的学者,或者历史爱好者认为,刘禅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简单,而他投降也是当时的最好措举。

在此,笔者就不谈个人对刘禅的见解了,我们就来看看,他到底是如何度过余生。

蜀汉投降

蜀汉一开始确实还可以抵抗魏军,不过当时很多的大臣已经有不同的意见,姜维等力主征战的大将都在外征战,因而朝中主张投降的人居多,刘禅踌躇再三,才听从了谯周的主张,选择投降。

投降之后,他被魏国人安排住在了洛阳,还得到了封侯,是为安乐侯,而他的部下大臣们,大多也得到了一定的爵位。

总的来看,他的生活待遇也不会差,虽然没什么人生自由。

乐不思蜀

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刘禅居住在洛阳,司马昭还是有些不放心,亲自去问他是否思念蜀国。

刘禅当然选择说不思念啊,这是无疑的。

只是后来他上了厕所回来,司马昭再次问是否思念蜀国。这次他却说:“父辈皆安葬在蜀地,没有一天是不思念的。”

这是郤正安排他这么说的,这种口气,一下子被司马昭认出,于是问:是不是郤正叫你这么说的?

刘禅连答是的。其中刘禅是不是在同郤正演戏,我们不得而知。

最终的结局是,刘禅就这样度过了余生,留下的名声不太好,而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他的陵墓还被推平了。


小吴阅历史


说起刘禅,大家都认为刘禅是三国时期刘备的儿子。很多人都认为刘禅是一个安于平庸,胸无大志的继承人。不仅败光了刘备辛苦打下的江山,而且在投降后,居然没有报仇复国的想法,沉迷于酒色之中。历史上留下了与他最相关有名的故事,赵云就阿斗的故事,以及后来蜀国灭亡之后,刘禅投降之后,由此产生了著名的典故“乐不思蜀”。

蜀汉灭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泰始七年(271年),刘禅去世,晋朝廷谥刘禅为思公。

其实,笔者认为三国演义电视剧刻意的丑化了刘禅的形象,很多名家也对刘备评价不高,经常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一些胸无志向,安于平庸的人。其实不然,因为我们知道刘备死后,刘禅继承王位以后,也进行了长达约三十年的统治,也不能说他一无是处。

我想刘禅投降后,更多选择的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想法。因为他知道蜀国已经无法与魏国抗衡,蜀国被灭亡也是一种无法改变的事实。只有保留有生力量,活着才是最重要的选择。因此整日莺歌燕舞,迷惑司敌人,以此保全自己。


也许,有人说这是一种没有志气的表现,他应该宁死不屈,带领蜀国宁誓死顽抗,保存自己的名节。但是,人的选择不一样,他选择求生也并不是错误的。他起码避免了蜀国更多的流血牺牲,使老百姓免于战火的生灵涂炭。从这一点说,刘禅选择在敌人监控之下,苟延残喘度过余生也许也实属无奈,也是值得人们肯定的。


峰哥谈史


刘禅被俘的余生,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乐不思蜀”。

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直奔成都。而后,在成都的刘禅拒绝北地王刘谌、南中监军霍弋等忠臣良将的力战请求,听从光禄大夫谯周的建议,举城向邓艾投降,蜀汉遂亡。



最初,投降后的刘禅是留在成都的,被邓艾拜为骠骑将军。可是后来随着邓艾、姜维的举兵造反,司马昭觉得让刘禅留在成都始终是一个隐患,于是不久就派自己的心腹贾充将刘禅接到洛阳,后又借着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五十余位大臣也都一一封了侯。

同时因蜀汉被灭,再加上邓艾的那场叛乱,此时蜀汉的大臣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跟随刘禅到洛阳就只有郤正和刘通这两位臣子。而在洛阳的日子,因刘禅不懂事,或者说是傻乎乎的,所以平时一举一动都得靠郃正指点,他才能做的像模像样的。



这里说句题外话,当时跟随刘禅来到洛阳的两位忠臣(谁都知道跟一个亡国之君来到敌国的都城大多都是九死一生的,能跟随,就说明他对于这个君主真的是死忠)在蜀汉未亡前一直是不受重视的,平时刘禅连正眼都不瞧一下,但恰恰就是这两位在刘禅还是皇帝的时候不受重用的臣子,却是成为了刘禅最后的依靠,成为了蜀汉最后的忠臣。

最初在洛阳的日子,刘禅可以说是时刻被司马昭提防着,深怕他会干出点什么事情,如果勾践卧薪尝胆那般,隐忍着伺机而动。但是从之后的一些事情,司马昭看出来,刘禅就是一个没心没肺,胸无大志的糊涂人,于是自此之后,司马昭对于刘禅是不再提防,他想干嘛就让他干嘛,如此刘禅也就幸幸福福的做他的安乐公,享尽齐人之福,直到老死,终年64岁。



那这里很多人都不明白了,刘禅到底做了哪些时期让司马昭如此放心呢?

第一件事、某一日,司马昭大摆酒宴,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会期间,司马昭还特意叫了一班歌女来表演蜀地的的歌舞。此时,一些怀念蜀汉的大臣看到于此,都是见景生情,想起了亡国之痛,暗地里都在偷偷的抹眼泪。可是作为蜀汉曾经的君主,刘禅却表现的是一点都不伤心,反而是看的是喜笑颜开,就好像根本就没有亡国这件事一样。

司马昭在观察了他的神情后,顿时就是大笑不已,宴会过后,就对贾充说:“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就是说刘禅这个人居然没心没肺到了这般田地,此时即使诸葛亮还在,恐怕也没办法让蜀汉活下去,更何况是姜维呢!



第二件事、有一天,司马昭在召见刘禅的时候,突然就问他“颇思蜀否?”,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就是司马昭问他“你现在还思念蜀国吗?”,刘禅就回道“这里很好,我一点都不思念蜀国”,司马昭听到这句话顿时就是笑容满面,心底里也是再说这真的是一个糊涂人啊!

第三件事、当时刘禅把他回答的“此间乐,不思蜀”说给了郤正听,郤正就说“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就是刘禅不应该那么回答,若是以后司马昭再问,刘禅应该回答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这样司马昭或许能放刘禅回去。



之后司马昭果然就再问刘禅这个问题,刘禅也就按照郤正教的去说。此时司马昭就说“何乃似郤正语邪”,就是这句话怎么这么像郤正说的,这个时候刘禅居然就傻乎乎的说道“您怎么知道,还真是他说的!”,这时周边的人听后都是大小不已。

如此,经过以上的事情后,司马昭觉得刘禅根本就是一个糊涂蛋,他根本不用自己的提防,所以之后也就随他去了,如此的在洛阳,刘禅的荣华富贵是享之不尽,用之不竭啊!而后人也多认为刘禅乐而忘本,无故土之思,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



不过也有人持反对意见,如《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的作者罗开玉和谢辉就认为刘禅是装疯卖傻,为的是保全自己刘家全族,以及跟随着自己而来的那些蜀汉忠臣的性命,为了他们刘禅不得不装出一副乐不思蜀的样子。当然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我们现在不得而知,唯一可确定的就是刘禅这般乐不思蜀的作为,最终保全了他和他全家人的性命,让他得以安然的在魏、晋两朝度过余生。


澳古说历史


蜀国灭亡后,刘禅在门前写下3字誓言,司马昭看后大笑:饶他一命

公元263年,邓艾大军逼近成都城下,后主刘禅听从了谯周的建议,向邓艾军投降,蜀汉随之灭亡。实际上,蜀汉的灭亡可以说必然的,虽然刘禅的治国能力并不高,但是应该也并不傻,只不过是因为刘禅没办法摆平蜀国内部各个利益集团的纠纷,最后才导致了蜀国灭亡。

很快,刘禅就被司马昭迁到了洛阳。由于刘禅主动投降避免了魏军很多不必要的伤亡,因此司马昭就设下宴席招待刘禅和他手下的蜀汉旧臣。期间,司马昭特地命令宫廷乐师奏起蜀中的乐曲,蜀国的旧臣们听后流下了悲伤的泪水,但是唯独刘禅不为所动。司马昭于是问刘禅:“安乐公(刘禅)是否想念自己的国家呢?”

刘禅意识到了司马昭的话中有话,于是急忙说:“现在正是快乐的时候,哪里还会思念蜀国呢?”而他的旧臣郤正听到这句话之后不禁摇头叹息,于是在刘禅去厕所的时候悄悄嘱咐他说:“如果下次司马昭再问陛下这件事情的话,您就望着宫殿的上方叹息一阵,然后叹气:‘父亲的坟墓还在蜀汉,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啊!’”于是刘禅就把这些话记在了心中。

果然刘禅回到宴席上之后不久,司马昭又问了相同的问题,这次刘禅就将郤正教给他的那些话原封不动地说给司马昭听。结果司马昭听后回应说:“哎,我听这话怎么是郤正说的?”刘禅当即感叹说:“您怎么知道呀!”司马昭和魏国大臣们顿时狂笑不止。后来,司马昭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地安乐县公,刘禅回去之后还是担心司马昭会加害自己,于是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办法表示自己的诚意。

原来他回去之后,就在自己的大宅门前写下了3个醒目的大字:“中山寨”。司马昭在听说这个消息之后不禁大笑,对着左右群臣说:“你们把这3个字翻过来念,是什么意思?”群臣齐声附和说:“寨山中。”司马昭于是解释说:“刘禅之所以写下这3字诺言,意味着他要归隐山林,绝不过问政治,对于这样一个人畜无害的亡国之君,饶他一命未尝不可。”后来刘禅果然得以善终。


送历史个救生圈


刘禅的余生应该是,从他弃城投降,然后迁居到洛阳开始算起。他的余生日子算是过得比较“安逸”。

刘婵是如何度过余生的?

公元263年,魏将邓艾绕开姜维的阻击杀向成都,向刘禅提出“缴枪不杀”的政策,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奋勇抵抗战死后,于是刘禅就主动向魏军投降了。自此蜀国宣告灭亡。刘禅没有被杀死,而是被安排来到了洛阳,并被封为了“安乐公”。此爵位并非是对刘禅的美好祝福,而是警告他最好乖乖的,这样才能过得安乐,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刘禅因为身上流着汉朝王室的血,所以曹魏的掌权者司马昭是很忌惮他的,没有让他留在自己的老家蜀汉,而是把他迁移到了曹魏的都城洛阳。不得不说司马昭是很谨慎的,毕竟刘家在蜀汉的势力已经根深蒂固。但是在洛阳就没什么支持者了。如此刘禅就算不甘心而想造反,在洛阳也找不到什么支持的力量。而且把他放到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看着的话,他稍有异动,就可以直接把他杀了。


刘禅深知自己的处境,因此他在洛阳很低调,生怕惹急了司马昭而被杀。虽然刘禅表现得很安分守己,但是司马昭还是不放心,一直认为想斩草除根才保险。因此,司马昭为了试探刘禅,特意举办了一场高级宴会。宴会上还表演了蜀汉乐曲。赴宴的人除了刘禅,还有许多蜀国旧臣,这些旧臣一听到久违的蜀汉乐曲,就想起了家乡,并十分的伤心起来,然而刘禅却一点也不伤心,反而玩得很开心。

司马昭看到他这个样子,觉得很奇怪,于是问他:“思蜀否?”这时刘禅如果说自己想念蜀国的话,必定会被杀害。为了免遭涂炭生灵,再者,对他来说,当蜀国的皇帝太累了,每天都要处理一大堆事情,都没空玩。反倒是在这洛阳当安乐公舒服多了。每天什么也不用做,可以尽情的享乐。于是他就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意思是说在这玩得很快乐,我一点也不想念蜀汉。



司马昭听了之后很无语,觉得他实在是太废物了,连被自己忌惮的资格都没有。于是对他放下了警戒心,让他安逸的度过了余生。许多人都认为刘禅是一个废物。其实刘禅知道蜀国太弱了,无法跟魏国抗衡,与其跟魏国作对,吃尽苦头,倒不如投靠魏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就让世人去骂自己无能吧,只要保住跟随自己那么多人的性命就好,免得生灵涂炭!

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稳的度过了余生,直到泰始七年(271年)去世,活了64岁。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