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囧媽》了嗎?你如何評價這部電影?

升騰的海水


《囧媽》是徐崢自導自演的喜劇電影,黃梅瑩領銜主演,袁泉特約主演,賈冰、郭京飛主演,沈騰特別客串,歐麗婭等出演。 [1]

該片是徐崢”囧系列”的第三部作品,講述一趟六天六夜的莫斯科之旅,讓徐伊萬與盧小花母子回到了最純粹的相處模式。 [2-4]

該片原定於2020年1月24日在中國上映,1月23日宣佈撤出春節檔。 [5]

2020年1月24日,《囧媽》出品方宣佈該片在大年初一(1月25日)上線網絡免費播出。 [6-7] 首先徐崢老師的一些電影我想大家都看過的《人在囧途》《泰囧》《港囧》也包括剛上映的《囧媽》雖然都是喜劇電影但是大家細細體會這些影片裡邊有很多需要我們學習的。再加上《囧媽》這部電影本來是開年賀歲片。徐崢老師在這裡選擇了免費全國播出,這要承受個大院線多少的壓力和自己的財力。就這個做發我給徐崢老師點個大大的贊。雖然說是因為冠狀病毒的影響但是可以免費讓觀眾們去看已經很不容易了。所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是很好!!!希望徐崢老師多出一些自導自演的影片。







寂寞是傻子


今年初一不論你身在哪兒,相信都不會錯過囧媽,因為疫情,得知各大影院過年期間都不營業的時候,還覺得有點遺憾,好幾部電影都不能去看了,隨之又聽說囧媽全片在網上播放,真感覺徐崢也太討喜了吧,在這種國家災難面前可以做到這樣,反正當時就想著挺好的,估計等電影上映了很多人還會去還他電影票的。

初一看了電影,跟宸小妞一起看的,反正在酒店也沒事兒唄,就拿著pad看。看完之後,說實話跟我的預期還是有差距的,除了感覺徐崢媽媽的控制慾似曾相識,熊出沒的那段把某宸嚇得要抱我外,別的情節沒有太深的印象,中間還一度覺得劇情有點斷裂。

看完電影就在知乎裡面搜影評,卻意外看到了畢志飛的吐槽,才發現原來我想的太簡單了,又想到了貴圈真亂,感覺黑白是非都不簡單。孰是孰非只有內情人才能評判,我作為一個普通的關注,還是花點時間想想劇情吧。

瞭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對電影的容忍度很高,大多數我看過的電影都會被我評論為還不錯,好看的電影不用多說,不好看的電影咱也可以感受到人文關懷。這部囧媽我也只是想借機回顧一下我和媽媽的關係。我看很多人說自己的媽媽跟徐崢的媽媽很像,特別是小番茄那段,我的媽媽還沒到這種程度,不過從下到大也真的是事無鉅細。一直到現在,我在家時候的穿著還是要被從頭到腳地打量和評論好看不好看或者冷不冷。

小時候媽媽在我眼裡是無所不能,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工作上面風生水起,似乎在她那裡沒有什麼難事兒,我一直覺得自己家境一般,但是卻從來沒覺得想要什麼買不成的,似乎媽媽總有辦法把我的想法都變成現實。但是我大了之後,到我工作之後,我才漸漸覺得我媽也有為難的時候,就囧媽裡面的媽媽一樣,也許她可以考慮長遠想替兒子什麼事都做決定,但她也需要兒子的陪伴,需要兒子看自己實現夢想,我想我媽的心態也是這樣,再獨立的個體,也需要關係的依賴,需要在關係中成長。

電影裡列車員還挺出彩,絕對有點搞笑的驚豔,給電影加了分。還有沈騰那段,人家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他是扮女裝毫無違和感。再來說熊出沒那段,感覺有點脫離現實,雖然母愛在那種情況下都會挺身而出,但是在今天的社會,這樣的背景,似乎再來一段這樣戲劇化的劇情並不能給電影加分,也許導演想引出媽媽出走的為難,又想展現下媽媽的偉大,我覺得出走的媽媽很現實,就像我媽跟我一起出遊的時候,動不動就埋怨我讓她多走路了,所以我每次跟她出門都很緊張,害怕沒安排好,我也相信她一氣之下會一走了之,不過這種橋段僅限於國內,國外估計她搞不定。

我還想說一說這次疫情,跟家人一起去深圳本打算遊玩,結果沒想到被困在了外面,但是就像朋友說的,在哪裡都好,只要全家人在一起就是開心的,雖然很擔心很擔心,可是每天就跟家人一起在酒店裡待著就覺得很滿足,這種狀態應該是這種特定環境下才能產生出來的親密感,就像03年的非典一樣,確實拉近了身邊的人的距離,有一種患難與共的感覺。真心希望祖國快快度過難關,也希望我們能在自己的崗位上有所思考有所進步,跟著我們的城市和國家一起成長~


蘑菇大迷糊


前幾天我問我媽,你有沒有看那個電影《囧媽》?她說,聽這個名字就不想看。噢 ,好吧,這個名字不可否認是奇葩了一點兒,但是這個電影的劇情......不可否認,也是一般般的。

我記得整個電影裡令我印象最深的人就是那個俄羅斯的姑娘,因為她的身材實在是太火辣了,她還教會了我一個詞語:敝履。就是破鞋的意思。

印象深刻的還有一首俄羅斯的插曲,非常的好聽,聽得叫人不停地抖腿兒。但除此之外這部電影並沒有給我帶來情緒上太大的波動!

是這部電影垃圾嗎?倒也不至於。因為它還算是揭露了生活裡面一些比較真實的情況,比如說這個場景:伊萬被老婆綠了之後,伊萬又認識了一個俄羅斯女孩兒,知道這個俄羅斯女孩兒是被男友劈腿後,兩人同病相憐,便聊得很投緣,一起吃飯、喝酒後,兩人來到火車尾“做一些瘋狂的事”:其實也就是扔結婚戒指。

俄羅斯姑娘倒是毫不猶豫地扔了,但是伊萬試了好幾次還是扔不出去,因為他不想扔。

這個揭露了一個事實:真正分手的時候,女人放手比男人更堅決!

不過這個場景看得我尷尬症都犯了,伊萬扔戒指的時候,配一些回憶妻子的畫面也好啊!這樣顯得比較連貫!不至於有種生硬感。因為伊萬本來演技就一般般,那個表情也沒覺得有多難受、多煽情。

還有印象深刻的就是影片中的那句“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這麼多年過去了,難道你沒發現,我不是你所想象出來的那個人嗎?”

這句話,妻子對著伊萬說了一遍,然後伊萬又對著老母親說了一邊。

這個揭露的現象就是:我們都是自私的。我們總希望把親人變成自己設想中那個優秀的樣子,設想好他的思想、行動、言語,一旦現實中與設想中不符合,就給他“指正”,表面上是為了對方好,實際上只是希望對方變成自己心宜的樣子,順自己的心意......但是唯獨忽略了對方的感受!所以,結果總是事與願違,甚至關係惡化。但這都是正常的,因為你的出發點就是自私的。一旦你開始學會不再自私、顧及對方的感受,關係才會慢慢變好。我們是人不是機器,尊重彼此的感受,才有可能更好地溝通下去。

最後給個評分吧:6分,剛剛好及格。它的定位應該是情感類電影。演員給我的感覺並沒有特別突出的感覺,劇本也是平平淡淡,到後面也就有點兒網友所說“強行煽情”的感覺。搞笑路線的話,也沒覺得多搞笑,反而覺得臺詞有點尬,因此我並不打算吹爆這部電影。

但是就像上面說到的那些情節裡,還算是比較能引發深思的,所以我覺得這勉強還算是一部有情感深度的電影,不好也不差,也就剛剛好合格吧!





Jin將心比心


我記得整個電影裡令我印象最深的人就是那個俄羅斯的姑娘,因為她的身材實在是太火辣了,她還教會了我一個詞語:敝履。就是破鞋的意思。

印象深刻的還有一首俄羅斯的插曲,非常的好聽,聽得叫人不停地抖腿兒。但除此之外這部電影並沒有給我帶來情緒上太大的波動!

是這部電影垃圾嗎?倒也不至於。因為它還算是揭露了生活裡面一些比較真實的情況,比如說這個場景:伊萬被老婆綠了之後,伊萬又認識了一個俄羅斯女孩兒,知道這個俄羅斯女孩兒是被男友劈腿後,兩人同病相憐,便聊得很投緣,一起吃飯、喝酒後,兩人來到火車尾“做一些瘋狂的事”:其實也就是扔結婚戒指。

俄羅斯姑娘倒是毫不猶豫地扔了,但是伊萬試了好幾次還是扔不出去,因為他不想扔。

這個揭露了一個事實:真正分手的時候,女人放手比男人更堅決!

不過這個場景看得我尷尬症都犯了,伊萬扔戒指的時候,配一些回憶妻子的畫面也好啊!這樣顯得比較連貫!不至於有種生硬感。因為伊萬本來演技就一般般,那個表情也沒覺得有多難受、多煽情。

還有印象深刻的就是影片中的那句“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這麼多年過去了,難道你沒發現,我不是你所想象出來的那個人嗎?”

這句話,妻子對著伊萬說了一遍,然後伊萬又對著老母親說了一邊。

這個揭露的現象就是:我們都是自私的。我們總希望把親人變成自己設想中那個優秀的樣子,設想好他的思想、行動、言語,一旦現實中與設想中不符合,就給他“指正”,表面上是為了對方好,實際上只是希望對方變成自己心宜的樣子,順自己的心意......但是唯獨忽略了對方的感受!所以,結果總是事與願違,甚至關係惡化。但這都是正常的,因為你的出發點就是自私的。一旦你開始學會不再自私、顧及對方的感受,關係才會慢慢變好。我們是人不是機器,尊重彼此的感受,才有可能更好地溝通下去。

最後給個評分吧:6分,剛剛好及格。它的定位應該是情感類電影。演員給我的感覺並沒有特別突出的感覺,劇本也是平平淡淡,到後面也就有點兒網友所說“強行煽情”的感覺。搞笑路線的話,也沒覺得多搞笑,反而覺得臺詞有點尬,因此我並不打算吹爆這部電影。

但是就像上面說到的那些情節裡,還算是比較能引發深思的,所以我覺得這勉強還算是一部有情感深度的電影,不好也不差,也就剛剛好合格吧!


低調de嘴哥


剛剛看完,評分6分左右吧,沒有特別高潮迭起的劇情,也沒有特別出眾亮眼的角色,就像一部連續劇。

總共兩條故事線,1、徐崢跟媽媽搭火車去莫斯科是主線,2、徐崢跟袁泉鬧離婚爭事業是副線。主線分三個部分,開頭是大吵大鬧互相傷害,中間是遇難脫險互相理解,結尾是完美演出看開一切。副線也分三個部分,袁泉力爭暖霸美國發展,徐崢不按套路截胡袁泉,徐崢看開一切好聚好散。

角色方面:

袁泉的角色很棒,安靜內斂,充滿智慧,一位彬彬有禮受過良好教育的大家閨秀,人物對話有張有弛,清晰明瞭。

賈冰的角色有點差強人意,表現不飽和,幾句自言自語的文字也是很生硬,表情有點做作。





夏雨雪xyx


剛看完,老實說豆瓣的分數跟我自己心裡的差不多,我自己給的分數是6.5分這片節奏其實沒什麼問題,最大的問題是邏輯太違和了,其實囧媽這片前面還行,如果一直保持著開始部分的劇情邏輯去拍的話,這片我還能給到7.5到8分,但從徐崢爬列車頂開始,整個劇情就開始崩了,雖說這類型喜劇不免有誇張情節,但爬車頂、被熊追、熱氣球這些已經脫離現實太遠了,這種誇張的動作劇情突然出現在公路片裡真的顯得十分違和和不搭,就像你在看一部寫實的電影時,看著看著畫風突然變成了《萬萬沒想到》,其實這些元素如果放在周星馳那類無厘頭式的喜劇裡我覺得沒什麼問題,但放在囧系列這類片就真的很違和。還有離婚這條支線在裡面真的很雞肋,其實就算把這條線完全刪除也不影響劇情,甚至觀感可能還更好,這條線就是強行給主角增加中年危機的,但問題是囧媽這片本身又不是講中年危機的,而且結尾安排還是離婚的設定也是迷,強行寫實?我看到有些人洗說這片文藝向?拜託,這片從開始宣傳就沒定位過文藝深度這些,包括預告都是往喜劇裡剪的,而且你見過哪套文藝片裡會有爬火車頂被熊追還坐熱氣球飛去莫斯科這樣扯談的劇情啊。以上這些都是導致囧媽觀感不好的地方,基本上從徐崢爬車頂開始,後面的劇情我都是快進著看,後面歌劇院的劇情雖然拍得挺好,但觀感已經被前面的劇情給破壞掉。總的來說,囧媽讓我觀感不好的原因,是因為他的風格太雜了,一會寫實,一會誇張,一會喜劇,一會悲劇,一會動作,一會又煽情,這些都沒有很好的糅合在一起,都是支離破碎的感覺,還不如一直沿用開始時的風格,誇張的動作劇情都去掉,然後火車沿途加插母子二人過往的回憶,突出兩人矛盾的由來,回憶中甚至可以包含夫妻過往劇情,這樣就可以讓夫妻線飽滿顯得不那麼雞肋,接著利用夫妻矛盾劇情觸發母子吵架劇情,之後高潮安排一個列車災難或是自然災害什麼的,母子在災害裡重歸於好,然後接主角淡然同意離婚,最後再接到莫斯科表演的劇情,雖然看著沒什麼新意,但起碼邏輯上沒現在那麼違和。

總的來看這片子對愛情和母子親情的剖析都不夠到位,至於為什麼?或為了劇情鋪陳,或為了迎合大眾,我們就不得而知了。徐崢把愛情拍成故事,講來講去還是家長裡短那一套,雖然也不失娛樂性,卻少了很多回味在裡面。





大官人瞄電影


關於《囧媽》,各種批評的話已經說得很多了。

的確,大年初一在網絡平臺免費首播的賀歲大電影《囧媽》,有很多肉眼可見的槽點:

密集植入的廣告,達到了冒犯觀眾的等級。

劇情推進過程中,無節制的強行轉折,如伊萬(徐崢 飾)手機"犧牲"後,他在冰天雪地的郊外電話亭收到"神之來電"。母子倆錯過火車後,從天而降的熱氣球神助攻,都讓人忍不住發出"這都可以"的感嘆。

對於《囧媽》的吐槽,歸根結底還是覺得它拍的太淺。沒有抓住所謂“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這一內核。

電影雖然希望探討中國式家庭關係(尤其是母子關係),卻只做到了蜻蜓點水、隔靴搔癢。

電影的確赤裸裸地呈現了一些人際關係的真相,卻在呈現方式上顯得過於天真。

舉個例子,夫妻之間,親子之間無休止的角色化期待,那種"你是我……,你就應該……"的戴著玫瑰色眼鏡看問題的幼稚方式,是我們活得不幸福的根本原因之一。

這一點上,《囧媽》試圖說實話。

問題是,你指望一個孩子在列車上對著母親大吼兩句,拍兩下桌子,就能讓老一輩人,從複雜的中國式"情感綁架"中甦醒,覺察出自己的錯誤嗎?

不可能的。

大家感受到的只有殘忍,並且是兒子對母親的殘忍。老一輩人只會被母親的眼淚牽著走,因為那才是他們的痛點,他們的創傷,他們願意去理解的東西。

有閱歷的成年人,能明白兒子話語中的"正確性",他們從戀愛關係、夫妻關係中逐漸學到了去放低期待,才能減少失望,繼而向上去反思自己的親子關係模式。

自己多年的擰巴與不快樂,甚至內心扭曲,是父輩在"模子裡種瓜"的結果。

可又能怎樣呢?回頭看看父母,已滿頭白髮,兩眼含淚,他們甚至自認為將生命都奉獻給了孩子。

這種情況下,把母子倆任何一個拉出來審判吊打,都是極其殘忍的。代際創傷,歷史問題,無法癒合的,事情已經這樣了,我們能做的只有正視它,然後保留一點點對人際關係的幻想,哪怕,它是不切實際的角色化期待。

《囧媽》之所以被打低分的原因,也許是因為它想抓住的東西太多:既要溫情,又要商業,既要搞笑,又要暖心……結果每一項都做得不夠好。

它有慈悲的一面,或許是徐崢這些年骨子裡"文藝"情結的復甦。你能明顯感覺到,在這部極其商業化的電影裡,徐崢顯然沒有完全遵循他商人一貫的"目標為導向"的思維模式。他開始被自己"非理性"的一面帶著走了。

正因如此,才會有電影后半段對母親個人理想(到莫斯科演出)的大肆渲染,甚至是歌頌。






橘皮隨口


很可惜,並不好看,如果上影院,未必賣得到10億。

說簡單點就是,徐崢試圖把一個文藝片的討論深度塞在一個爆米花公路電影的殼裡,這麼擰巴的結果就是整個片子既不好笑,也不感人。

影片三條敘事都圍繞著徐伊萬:帶媽去莫斯科的“囧事”線,和老婆的情感線,和母親的情感線。三條線塞在兩個小時裡面,其實一條都沒有表現好。

如果把它看做一個傳統“囧”系列的喜劇電影,是需要大量的事件造成的戲劇衝突來支撐的。意外一件件發生,人物們以各種荒誕的方式解決這些意外,從而形成喜劇效果。去看看《瘋狂的石頭》、《泰囧》或者《心花路放》,整部片子裡至少有20-30個事件,從而形成連續的劇情推進。

而在《囧媽》的兩個小時裡,我能想起來的事件也就這麼幾個。

徐伊萬和妻子的糾葛,決定去美國。

徐伊萬因為誤會沒有去美國,和母親一起踏上了去莫斯科的火車。

徐伊萬指示鍋貼攪亂妻子的商業計劃並失敗。

徐伊萬認識了一個俄羅斯女孩,發生了一些情感故事。

徐伊萬因為誤會在被掛在火車外一晚上(一般人早死了)

徐伊萬追下車的母親遇熊並解決。

徐伊萬陪母親完成心願。

在頭半個小時觀感其實還不錯,因為頭三個事件是連續的,人物的每一個行動找得到它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而往後的幾個事件卻越來越孤立,他們的並且都用了一種類似於“機械降神”的方法來讓事件戛然而止。

和娜塔莎的關係逐漸升溫,結局竟然是她像個沒事兒人一樣說下車就下車了;和熊追逐了好幾分鐘,結局是突然被荒郊野嶺出現的獵人射倒;趕了半天火車母子聊了半天的天,趕不上了居然從天外飛來一個熱氣球……

機械降神不是不能用,但囧媽裡的機械降神除了強行把劇情搬回正常軌道,基本上沒有起到什麼戲劇性的效果,只能讓觀眾感覺突兀,並且覺得前面所鋪陳的劇情都在浪費時間。

影片中還有大量的小線索被浪費了:比如開始徐伊萬被拍在湯裡的手機,我本以為是很重要的線索,結果它的唯一作用就是引入一個手機的植入廣告;比如出現了好幾次的蒙古夫婦,造成喜劇效果的衝突就是男人以為女人和徐伊萬有一腿,這麼低級的技法竟然還重複用了一次;比如那個貧嘴的中國列車員本來可以參與到不少事件當中,結果他的作用真的就是貧嘴。

這些沒有起到事件作用的段落,也佔用了大量的影片時間,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事件少,節奏拖。當然,事件少的另一個原因自然是因為把大量的筆墨都花在了與妻子和母親的交談之上。

許多人會說到《囧媽》的創新在於把這些很重要的情感問題拿出來討論了,關注中年危機,關注母子關係,這都是好選題,但只有立意是遠遠不夠的。

這又是一個擰巴之處,當我們討論細膩的情感,我們要求的是其與真實生活之間的相關性,而公路電影往往又會因為大量的意外而造成諸多荒誕感以及超現實感,這兩者是非常不搭調的。

徐伊萬因為什麼而回頭上車?就因為兜裡的一把糖嗎?還是因為作為住豪宅的企業家,心疼媽付出去的兩萬塊錢?

徐伊萬為什麼跟媽和解?是因為媽在冰天雪地裡跟他講往事?以前難道沒有講過嗎?

徐伊萬為什麼突然跟老婆和好啊?之前都恨成那個樣子了。

影片中的情感出現了太多這樣缺乏鋪墊的“突轉”,也有著太多為了“表達觀點”而進行的直接說教,這些都是難以打動人的。

其實這樣的荒誕與溫情也並非不能兼容,徐伊萬和母親如果能共同面對更多的意外事件,並且共同解決,讓母親真實地感受到兒子與自己的平等關係,對他的控制和枷鎖慢慢消融,最後同樣能夠達到想表達的情感線。

這次的《囧媽》總的來說,什麼想要的問題就是,什麼都沒有做好。如果單獨拍一邊,徐崢並非沒有那個能力拍好他想表達的情感內核,但是套上商業的枷鎖之後,這次嘗試是失敗的。

或許有朝一日徐崢可以真正沉下心來拍個他想表達的文藝片,我相信一定會好看。





小蝌蚪大鬧天庭


很可惜,並不好看,如果上影院,未必賣得到10億。

說簡單點就是,徐崢試圖把一個文藝片的討論深度塞在一個爆米花公路電影的殼裡,這麼擰巴的結果就是整個片子既不好笑,也不感人。

影片三條敘事都圍繞著徐伊萬:帶媽去莫斯科的“囧事”線,和老婆的情感線,和母親的情感線。三條線塞在兩個小時裡面,其實一條都沒有表現好。

如果把它看做一個傳統“囧”系列的喜劇電影,是需要大量的事件造成的戲劇衝突來支撐的。意外一件件發生,人物們以各種荒誕的方式解決這些意外,從而形成喜劇效果。去看看《瘋狂的石頭》、《泰囧》或者《心花路放》,整部片子裡至少有20-30個事件,從而形成連續的劇情推進。

而在《囧媽》的兩個小時裡,我能想起來的事件也就這麼幾個。

徐伊萬和妻子的糾葛,決定去美國。

徐伊萬因為誤會沒有去美國,和母親一起踏上了去莫斯科的火車。

徐伊萬指示鍋貼攪亂妻子的商業計劃並失敗。

徐伊萬認識了一個俄羅斯女孩,發生了一些情感故事。

徐伊萬因為誤會在被掛在火車外一晚上(一般人早死了)

徐伊萬追下車的母親遇熊並解決。

徐伊萬陪母親完成心願。

在頭半個小時觀感其實還不錯,因為頭三個事件是連續的,人物的每一個行動找得到它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而往後的幾個事件卻越來越孤立,他們的並且都用了一種類似於“機械降神”的方法來讓事件戛然而止。

和娜塔莎的關係逐漸升溫,結局竟然是她像個沒事兒人一樣說下車就下車了;和熊追逐了好幾分鐘,結局是突然被荒郊野嶺出現的獵人射倒;趕了半天火車母子聊了半天的天,趕不上了居然從天外飛來一個熱氣球……

機械降神不是不能用,但囧媽裡的機械降神除了強行把劇情搬回正常軌道,基本上沒有起到什麼戲劇性的效果,只能讓觀眾感覺突兀,並且覺得前面所鋪陳的劇情都在浪費時間。

影片中還有大量的小線索被浪費了:比如開始徐伊萬被拍在湯裡的手機,我本以為是很重要的線索,結果它的唯一作用就是引入一個手機的植入廣告;比如出現了好幾次的蒙古夫婦,造成喜劇效果的衝突就是男人以為女人和徐伊萬有一腿,這麼低級的技法竟然還重複用了一次;比如那個貧嘴的中國列車員本來可以參與到不少事件當中,結果他的作用真的就是貧嘴。

這些沒有起到事件作用的段落,也佔用了大量的影片時間,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事件少,節奏拖。當然,事件少的另一個原因自然是因為把大量的筆墨都花在了與妻子和母親的交談之上。

許多人會說到《囧媽》的創新在於把這些很重要的情感問題拿出來討論了,關注中年危機,關注母子關係,這都是好選題,但只有立意是遠遠不夠的。

這又是一個擰巴之處,當我們討論細膩的情感,我們要求的是其與真實生活之間的相關性,而公路電影往往又會因為大量的意外而造成諸多荒誕感以及超現實感,這兩者是非常不搭調的。

徐伊萬因為什麼而回頭上車?就因為兜裡的一把糖嗎?還是因為作為住豪宅的企業家,心疼媽付出去的兩萬塊錢?

徐伊萬為什麼跟媽和解?是因為媽在冰天雪地裡跟他講往事?以前難道沒有講過嗎?

徐伊萬為什麼突然跟老婆和好啊?之前都恨成那個樣子了。

影片中的情感出現了太多這樣缺乏鋪墊的“突轉”,也有著太多為了“表達觀點”而進行的直接說教,這些都是難以打動人的。

其實這樣的荒誕與溫情也並非不能兼容,徐伊萬和母親如果能共同面對更多的意外事件,並且共同解決,讓母親真實地感受到兒子與自己的平等關係,對他的控制和枷鎖慢慢消融,最後同樣能夠達到想表達的情感線。

這次的《囧媽》總的來說,什麼想要的問題就是,什麼都沒有做好。如果單獨拍一邊,徐崢並非沒有那個能力拍好他想表達的情感內核,但是套上商業的枷鎖之後,這次嘗試是失敗的。

或許有朝一日徐崢可以真正沉下心來拍個他想表達的文藝片,我相信一定會好看。


和而不同一一一


對於我不是專業領域 兩個相愛的人最後還是沒能走在一起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父母的年級越來越大 做子女的一定要好好孝順不能留下遺憾 父母永遠都是為子女好有句方言是這麼說的 娘疼兒來路來長 相反兒疼娘來扁擔長 不知道你們能不能理解這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