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的“渣男”——徐志摩?(附徐志摩帅照)

自古才子多风流,风流不过徐志摩。

他说“曾经牵手的手指,夜里独自合十。


不要因为寂寞而错爱,不要因为错爱而寂寞。


如果你忘了苏醒,那我宁愿闭上眼睛 。


思念不需结果,它只证明在心里有个人曾存在过。


似乎习惯了等待,单纯地以为等待就会到来。


世界充满了我们相遇的几率,我却始终无法遇见你。

谁的情感无法张扬,谁在陌生的房故作勇敢,谁在夜晚害怕腐烂,任呼吸突然变得野蛮,先爱吧。

……”

多情的“渣男”——徐志摩?(附徐志摩帅照)

徐志摩

他的很多浪漫主义诗词,都是现在的土味文字。

多情的“渣男”——徐志摩?(附徐志摩帅照)

徐志摩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

背信弃义于张幼仪

张幼仪是徐志摩的第一个原配夫人。1912年的七月,张幼仪12岁,在苏州创立"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上学。她的四哥张嘉璈是浙江都督的秘书,在巡视学校的时候他发现杭州的才子---徐志摩。徐家在当时是江南的富商,张家的政治经济地位也比较高,当然,两家联姻对徐志摩的父亲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于是徐父便定下了二人的婚约。在张幼仪15岁时,尚未结业的张幼仪被家人安排回家成亲,徐志摩的态度是:"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所以,张徐两家家族与家族联姻,把两个陌路人硬生生的捆绑。

多情的“渣男”——徐志摩?(附徐志摩帅照)

徐志摩和张幼仪 ▲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其实,徐志摩接受的是西方的先进思想,内心是不愿意接受父亲给自己安排的这一场婚姻的,但是在父亲强势的逼迫下,他只好选择了妥协,传统的思想有时就是这么致人尴尬,他的父亲甚至还要求他有子嗣之后,才能放他自由。

1918年,在张幼仪生下了一个儿子之后,徐志摩终于有了自由,他就选择到了国外去留学。1920年,张幼仪的娘家觉得徐志摩抛弃妻子这么做太不负责任了,于是就给徐志摩写了信,徐志摩无奈,只好将张幼仪接到了身边。她爱他,他却不爱他,这样没有爱情的婚姻是毫无结果的,就好比肉体和灵魂都被捆绑,没有呼吸空间,一点没有自由。

张幼仪和徐志摩在英国伦敦、沙士顿,以及后来在德国柏林的那一段生活,徐志摩对张幼仪并不好,甚至有些残酷。张幼仪两人在沙士顿住下后,不久张幼仪就怀孕了。此时徐志摩像着了魔一样迷恋上了林徽因,正因林徽因而心烦意乱,无暇顾及张幼仪,一到张幼仪怀孕,他听便说:"赶快打掉。"但是,那年月打胎是危险的,张幼仪说:"可是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徐志摩冷酷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人家就不坐火车了吗?"后来,逼着她签下了离婚协议。

他的话残忍至极,毫无责任,竟然不爱,为什么要做出这种不负责任之前的事?有句是这么说你最爱的人伤你最深,伤你最深的人才是你最爱的人。因为在乎,所以心痛。如果都不在乎了,那在怎么做也无关痛痒了。

谁又知徐志摩为何这么厌恶张幼仪呢?

徐志摩对她的漠视,源于对封建礼教的厌恶,张幼仪深受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影响,个性沉默坚毅,举止端庄,料理家务、生娃养子、照顾公婆,打理财务等等,但是这些都是一个传统中国式妇女的优点,在张扬独立自我的诗人眼里就是没有见识,古板乏味,也许分开是最好的开始。

苦追无果于林徽因

徐志摩为追求林徽因,掀起了浪漫主义的惊涛骇浪,而林徽因很理智主义,她的眼前却只能看见海市蜃楼,她退怯了。徐志摩的才华也让林徽因折服,林徽因的温柔让徐志摩十分的迷恋。《偶然》是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第一首诗,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多情的“渣男”——徐志摩?(附徐志摩帅照)

诗中有一种淡然,隐隐约约感觉到徐志摩想放弃对于林徽因的追求,有点执着,但继续追寻。这首诗徐志摩传达的是对情感的节制。最好忘掉,这是对偶然萌生的情愫的扼杀,徐志摩带着西方国家的那种浪漫主义回国,将东西方文化升华,形成自己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就是因为国内处于最黑暗的年代,这个时代固有它的丑恶和斗争,他想逃避,但是无法脱离。然而,接受人生最终也让徐志摩懂得了潇洒地放手,因而他说道:"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而林徽因对于《偶然》,回复了

《仍然》

你舒伸得象一湖水向着晴空里

白云,又象是一流冷涧,澄清

许我循着林岸穷究你的泉源:

我却仍然怀抱着百般的疑心

对你的每一个映影!

你展开象个千辨的花朵!

鲜妍是你的每一瓣,更有芳沁,

那温存袭人的花气,伴着晚凉:

我说花儿,这正是春的捉弄人,

来偷取人们的痴情!

你又学叶叶的书篇随风吹展,

揭示你的每一个深思;每一角心境,

你的眼睛望着我,不断的在说话:

我却仍然没有回答,一片的沉静

永远守住我的魂灵。

在浪漫的诗人徐志摩无数爱情“攻击”面前,林徽因选择了理智。

因爱终悲与陆小曼

陆小曼擅长戏剧,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他的原丈夫是王庚,她们结婚第三年,王赓被任命哈尔滨警察局局长,他过于专注自己的工作和前途,无暇顾及陆小曼,每次陆小曼想要出去玩时,王庚都叫徐志摩陪她玩,由于工作原因她们两地分居,感情也随时间流逝慢慢变淡。渐渐的,徐志摩和陆小曼日久生情,朋友妻不可欺,而徐志摩认为可期。1925年陆小曼和王庚争执过后,离婚了。1926年,徐志摩和陆小曼举行婚礼,请了梁启超做证婚人,本来婚礼是喜事,说的也都是一些嫁娶之话,没想到梁启超却疾言厉色,

多情的“渣男”——徐志摩?(附徐志摩帅照)

徐志摩和陆小曼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

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

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

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

多情的“渣男”——徐志摩?(附徐志摩帅照)

言语中,虽然有对他们的批评,又有对她们的祝福,他们不敢理直气壮的去反驳。果然,他们的婚后生活,也是一片狼藉。对于这段婚姻,两个对婚姻都不负责任的人最后能幸福到哪里去。所以,婚姻,慎重!后来徐志摩因出差遭遇事故,带给陆小曼的是无尽的自责和痛苦。

徐志摩对于感情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厌弃。但对于他满身的才华,尽致施展,我钦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