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有事叫公公,无事脸朝东”,这是什么意思?

为生活而提神


有事叫公公,无事脸朝东,

这是中国家庭礼仪的微妙。

儿媳年轻漂亮,公公是长辈男性,

儿媳要照顾公公婆婆又要适度,有事要打招呼,要有礼貌,古代老礼,早请安晚问安,有事明说,吃饱穿暖,啥事没有就别在公公房间长待,

一般四合院正北房是公公婆婆卧室和客厅,儿子儿媳住西厢房,东厢房是厨房。脸朝东,就是回自己西厢房,

有事要跟公公打招呼,

可参见四世同堂。

有了孙子孙女,孝敬老人的衣服饭菜要让孙子孙女端奉,公公老了端屎端尿的事孙子孙女上手。


星辉650


“有事叫公公,无事脸朝东”,是形容一些势利小人丑陋嘴脸的一句形象比喻。在我们这儿也有一句很形象的话来形容此类人: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算是同一个意思。恐怕是只要有人群的地方,都少不了这种人。用我老母亲生前常说的一句话,那就是:少一种人不成世界!

我刚有记忆时知道有这样的人,还是老母亲买菜回来讲的。她说我买白菜时,老觉得这个推着独轮车卖菜的可面熟了,但就是想不起来。等称过称,我给完钱,他笑了:三嫂,你还认识我吧?我跟褚二哥在你家吃过饭,还住了一晚上。(这个褚二哥是我的二表大爷,特爱面,常领一个庄上的人来我家白吃白住。老母亲每次又都热情相待)。老母亲也边学边笑:你倒是收钱时说认识,让一让钱也好呀。单等收完钱了再说认识!

待我长大进了厂,那更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了。记忆最深的,是我在万隆公司任职时,一个下属公司的经理,姓于。和总公司的陈总有一点点亲戚,即他妻弟是陈总的妻侄女婿。这本是七拐八拐沾点亲。好家伙,有事没事常来找陈总,一待就是大半天。“姑父、姑父”喊得很亲热。经常请陈总吃顿饭,钓个鱼。而老总还真吃这一套,经常“歪歪笔”给他倾斜、照顾。当我们表示嫉妒时,老总总说:行,行,他那个公司困难些,该照顾就得照顾。

2003年,陈总退下来了。我还上班。中秋节前发食用油,于来找我领票。先诉了一顿苦,又说节前对一些领导和部门头头需要打点一下,请他们去钓钓鱼。我说:那你到时喊着陈总吧,他刚退,又喜欢钓。于一楞:他退了,没有用了,请他别人不说?

中秋节后陈总娶儿媳,我们这些老部下都去捧场,可就是不见于,晚上喝酒时我忍不住问:于和你一个楼,他不知道这事?怎么没来?陈总脸一沉:这孩子不是东西,太势利!


峄县西门里老李


有事叫公公,无事脸朝东。描画得多形象,又刻画得入木三分,仅仅十字就将人性阴暗丑陋一面描述得如此活灵活现,维妙维肖,将一个十分现实势利的小人面目跃然纸上。现实中这样的人真不少。平时不烧香,急时才抱佛脚,求爷爷叫奶奶,毕恭毕敬,太势利了。

这公公有几个意思,一是指旧皇宫中有权有势的太监,一是指家中的男长辈,一是女人婚后丈夫的父亲,即家公,无论是那层意思,公公都是要尊重尊敬不可忽略轻视的,平时有事无事都是要孝敬的,特别是作为家中长辈,媳妇家公时就更应孝敬尊重,不应无事就不理采,总是脸朝东,视而不见,扭头歪面,有事时甘居下位,极力奉迎巴结讨好。

做人处事,都是相互的,礼尚往来,无论老小,男女,穷富,贵贱,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如果都那么小气势利自私,有事叫公公,无事脸朝东,帮你初一,就不会再帮你十五。如果平时都勤烧香拜佛,尊老爱幼,肯吃亏,搞好关系,求人就会有求有应。所以做人不可有事才叫公公,无事就装作路人一般,扭头侧面装不认识一样,这是小人十足的势利嘴脸与作法,要不得的,做人要学会留余,有君子气度,能思前想后,考虑周到,小气,势利,占一时便宜,终要吃亏。





树德汉硕


中国过去几千年封建社会一直是男权社会,公公一般还是家里的长辈和大家长,所以如果儿子媳妇和公公婆婆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传统社会习俗里公公是家庭里一言九鼎很有地位和权威的当家男人。

作为儿媳,公公就相当于自己的父亲,所以日常生活中媳妇对待公公像对待自己父亲一样尊敬、孝顺,同时拿公公做“遮风避雨”的遮阳伞往往认为是理所当然,有时候甚至有些依赖姓;当然另一面,作为公公往往也乐于对儿媳展现自己“准父亲”和“当家人”的权威、能力和男性的保护欲。

而且媳妇往往来自别的家族,将来还要为自己家族生儿育女、传承香火,公公通常对儿媳别有一层大度和“宠爱”,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公公对儿媳对提出要求基本上有求必应。


这就是中国民间所说的“有事叫公公”,也就是媳妇一有麻烦、烦心事、棘手的事情,就求助“公公”。当然“有事叫公公,无事脸朝东”这句话后来不局限于儿媳和公公,更多的引申拓展到了其他场合。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很多人求着你的时候非常客气(就像儿媳求公公一样客气、庄重),叫你“公公”也成(即俗语说的“求爷爷告奶奶”);但是等事情办完了、办妥了用不到时就脸盘一甩,看到你就脸朝“东”,瞧都不愿瞧你一下,甚至装不认识的人,让不少真诚善良的人伤心。


这句俗语其实描画了一种极端实用主义的世态。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一些说法,如“用着了靠前,用不着靠后”,这种势力作风让人讨厌!当然“无事脸朝东”中为什么不说朝西、朝南、朝北,纯粹是出于语言上的押韵。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山色归读


树德汉硕:写得透沏,实实在在,我就事论事,就讲家公,也是她丈夫的父亲,原在一屋居住,一桌同歺时,家公是壮年,收入也彼丰,他要为为家吃喝拉撒都安排得妥当,拿整个村庄各户相比,属上中生活水平户,那时的儿媳百依百顺,尊重家公,但她不满足现状,全家要她成主心骨,什么事要她算了算,唆使丈夫和家公找叉,最后家公让“贤”,这就是她一家之主,凡事她说了算,在家中护着“家宝男”,形成家庭成员错位,她实质是个势利眼,最后家宝男不守底线,狂妄自大,这样的家庭必定要破败,原中上生活户,现变成贫穷户,妈宝男在外躲账,和老婆离婚,这就是家庭成员职责错位,宝男妈妈势利造成的。


用户2148117961651


俗语“有事叫公公,无事脸朝东”,这是什么意思?

这句俗语大多数人没听说过,但是和其相似的一句绝大多数人都听到并且还说过,那就是“求爷爷告奶奶”。

所以,这句俗语中的“公公”,并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那样,它既不是古时候太监的别称,也不是妻子对自己丈夫的爸爸的称呼。而泛指的是那些能帮到你忙的人。

因此,这句俗语的理解就是当你有事相求的时候,就会礼貌的称呼别人,甚至叫它公公都可以。但是在没有找人帮忙的时候,见面了也不打招呼,甚至还装作不认识,瞧都不瞧你一下。

其实,这是一句警示性的俗语,是在提醒我们做人不能太势力。老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今天你可能一切都很顺利,是用不着别人帮忙,但是说不定在明天的时候那些你平时看不起的、瞧不上的人却能帮你大忙。如果平时太势力了,等到有事求人了在表现出很亲近的态度,那样只会让别人更加反感。


农夫也疯狂


这公公是女人婚后丈夫的父亲,即家公,无论是那层意思,公公都是要尊重尊敬不可忽略轻视的,平时有事无事都是要孝敬的,特别是作为家中长辈,媳妇家公时就更应孝敬尊重,不应无事就不理采,总是脸朝东,视而不见,扭头歪面,有事时甘居下位,极力奉迎巴结讨好。
是在提醒我们做人不能太势力。老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今天你可能一切都很顺利,是用不着别人帮忙,但是说不定在明天的时候那些你平时看不起的、瞧不上的人却能帮你大忙。如果平时太势力了,等到有事求人了在表现出很亲近的态度,那样只会让别人更加反感。


徽女说


还有很多这样的俗语:

用着了面前烧香,用不着背后开枪;

用着了你是龙,用不着你是虫;

用着了你是宝,用不着你是草;

这都是典型的小人嘴脸,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至上。

公公是谁,是次要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和这样的人相处。

他求你时你拒绝了,这就是得罪小人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那是靠实力找回来;小人报仇,那是从早到晚,无所不用其极。

所以,如何拒绝小人,也是一个技巧的问题:

我认为,主要是做到莫承小人人情,莫轻许小人诺言,莫打小人笑脸,尽量远离小人!


听不烦的乡里乡亲


这题十分露骨,表现了人的阴阳脸,和这一句话相似:用着可前,用不着可后。更露骨一些:小孩拉屎喚狗,用时想起了你,不用時碍事,嫌弃你,简直不如一垛屎。


欣赏3O\n


俗语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并广泛流行于群众之中的口语化和通俗化的语言。也就是说是农村老一辈人通过对一些人或事做出的总结。像“有事找公公,无事脸朝东”则是对一种世态的评判。

有事找公公。公公原意是指丈夫的爸爸。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在一口锅里吃饭。尤其是儿媳理应将公公当自己父来尊重和孝敬。农村的习惯父亲是“家掌柜”,全家人都得言听计从的。公公呢,也就有了他的威严所在。可有的时候,儿媳遇到棘手的事,实在找不到其他人来找忙,即使找到公公,公公在不违犯原则下情况下不帮忙行吗?不过“有事找公公”,并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那样,既不是古时对太监的别称,也不是儿媳对公公的那种称呼,可以说村里一个人生活中万一遇到了难处,想找人帮忙解决,只要能帮到忙,叫他声公公也行啊!这就和我们生活中提到的“求爷爷告奶奶”是一样的道理。

无事脸朝东。“脸朝东”含有背转身的意思。就是说等事情办完了,不理你了,即使去问他,也会甩脸子给你看,一副不认识你的样子。

这句俗语很有警示性,就是做人要地道,要知道感恩,不要“过河拆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