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德云社演员很多演员被观众刨活,但看郭德纲表演就很少有这种现象呢?

酒醒夜未央


相声其他表演类艺术一样,都是有第四面墙的

和台下刨活的拆招是要在墙里的,不能跑到墙外去跟观众对话。

你在台上说相声一旦入活,就是剧中人物,所有的语言和行为就要符合这个人物的语言行为。

不能再用自己的身份和搭档,尤其是和观众交流。

观众刨活,不可避免,看的就是台上演员应对急智,能耐到没,你给观众怼台上下不得台,怪谁,怪观众?

这几天看的最严重的刨是三队,当时就把台上演员刨台上

但人家年青不代表没经验,当叔的给棒哏个机会,然后自个轻松说我唱戏为主,化的漂亮

有人拿队长的刨活路来作比喻

这不得不提一个相声演员台上必修课程,相声演员台上节奏掌控

有人说队长现在台上台风好观众素质提高没有刨活,这是一方面!

但很重要的一个点,请不要忽略,

那就是节目完整,临场反应,台上节奏掌控

被刨活,怼刨活,带节奏,整场氛围炒作,几个过程必须在台上死嗑岀来

好的相声演员,一句话就带你入了场景,让你陪着他一起进入故事当中,和他共享段子!





老牛往前冲


原因一、场地原因,郭德纲现在已经不去小剧场演出了,一般只有几千人的大型商演才能看到他。比如北展剧场、天津人民体育馆这种,以天津人民体育馆为例,这种超级大场子,观众要刨活得自己带一个超级大喇叭,否则演员根本听不见,也起不到刨活的效果。当然你用大喇叭刨活,得注意不被其他观众打死才行。

原因二、郭德纲早些年被几乎每一场都被刨活,而郭德纲每次都能让刨活的人满意而归。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就喜欢看见那些小小子小姑娘一起,小小子抖机灵来刨活,给小姑娘展示自己多聪明,这时候我会故意让着他,也算是做好事。但如果两人长得都不好看,我会堵到他一辈子都不敢接下茬。

这话不是吹牛的,听郭德纲早年在三庆园湖广会馆这些小剧场的演出,都有无数人等着接茬,郭德纲都能瞬间反应然后怼回去,但不会制造尴尬气氛,反而有意外的笑果。而且那些老观众个个都是专业票友,你垫了几句话他就知道底包袱,嗓门大的一下子就给刨了,郭德纲要么临时改一个其他段子,要么给堵回去。另外别说刨活,就是台下骂街的郭德纲都遇到好多次,但都能很好的处理,久而久之观众对他就有了认知,也就不再随便搭茬了。而现在张云雷孟鹤堂的粉丝那都不叫刨活,就是捣乱而已,台下乌泱泱的喊口号,把演出节奏打得稀碎,这都不是专业相声观众干的事情。

原因三、郭德纲现在对口相声,也就是商演时候搭茬刨活的人少了,但他的单口节目坑王驾到,摄影棚里面台下也有节目组选的观众,大部分都是老钢丝,他们是小剧场就开始捧郭德纲,在摄影棚里面还原了早年郭德纲说书的场景,一个劲在台下起哄搭茬,要聊天,让说定场诗这些,如果喜欢听郭德纲老相声的朋友,可以去那里找感觉,郭德纲在对口相声创作热情下降,开始讲网络段子,但单口领域还是不改初心,一直保持很高的水准,当然观众起哄的水准也很高就是了。


咸鱼茶馆


平常心谈娱乐😀

刨活和搭茬是两种概念,搭茬,行话叫“量活”,你一言我一句,玩的是“现挂”的魅力;刨活,也称刨底,就是故意使坏,把悬念或包袱提前泄露给观(听)众,从而让包袱不响,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感染力和效果。

随着德云社的兴起,相声的不断创新,现场被“刨活”也成了家常便饭,去年张云雷专场,“起哄”的粉丝搅和的场面失控,很多包袱被挡,翻不出来;岳云鹏在北京的一次演出中,自己刚说了一个灯谜,没想到一大妈立刻站赵来说出了谜底,设定环节还没到,挺尴尬,关键是观众笑不出来,还有被孩子刨活更是无奈。



德云社的演员频频被刨活,唯独郭德钢表演很少有这现象,因为人家的水平在那摆着呢,让你刨不到,老郭不但相声说得好,而且才思敏捷,舞台功底深厚,相声包袱新颖巧妙,让刨活的无从下口,只有安静听相声的份,老郭反转能力特强,有的刨活了却立马被老郭怼回去,惹得观众们哈哈大笑,刨活的反而落一鼻子灰,机智如老郭,他始终掌握着观众的情绪和演出场面节奏,反把刨活当包袱,徒留刨活独尴尬!



平常心谈娱乐


怎样应对“刨活,搭碴,起哄,搅和”。这是年轻相声演员必过的关。你要是能应付自如,不留痕迹,观众接受,心领神会,欲罢不能,随鸡起舞。你就接近成功了,但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谨小慎微,切忌澎涨。你可能会成为郭德纲第二。你非要问为什么不能成第一。告诉你,你的文化修养,人文修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及社会的历练,都要超过师傅才有可能。当然还需要有一个善解人意的红颜知已,及一个豪爽仪义的搭当,及一群义无反顾,相伴左右的弟子。关键是你自已还要有才华。


庚子秋生


这个问题要怪就得怪无所不能的互联网,因为很多德云社相声演员的包袱和笑料,它的原本出处就来自于互联网。而互联网的开放性导致很多台下观众其实有可能早就先与演员们看到过这些东西,那在观看节目中出现“刨活”现象就避免不了了。


“刨活”在过去来说其实是一种对演员不礼貌的行为,因为它严重干扰了其他观众的观看体验,也或多或少影响了台上演员的表演情绪和节奏。如今在这个全民娱乐的大氛围下,适当的“刨活”则可以被看做是台下观众与台上演员互动的一种表现,它会起到活跃现场气氛、增加演员与观众的情感融合的作用。

至于题主问的,为什么看郭德纲的表演时这种“刨活”现象就很少,小编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郭德纲对旧包袱的再加工和后面的出人意料的反转能力,使得观众找不到“刨活”的点。因为你听见过这个包袱的前半部分,你永远不知到老郭嘴里的后半部分是啥样的,那么你的“刨活”不但无趣,而且又极易让自己尴尬。这对于来听相声找乐的你来说是违背初衷的。

二、郭德纲大师级的舞台魅力,让观众忘情的投入欣赏,根本就不想用“刨活”来破坏节目的整体性和完美感。大家想没想过,如果没有郭德纲,“德云社”会是什么样子,你花那么多的真金白银走进剧场,为的不就是听郭德纲的相声吗?作为“钢丝”的你,会去做破坏心中偶像现场表演的节奏和情绪的事儿吗,答案肯定是不会啦。


小编也十分喜欢听郭德纲的相声,特别是“我要……”系列和“你要……”系列,那都是老郭成名前的厚积薄发之作。小编觉得,出于对老郭及“德云社”其他演员的爱护,在观看现场的时候,尽量还是安静欣赏为好,不要或者少做“刨活”的事。如此,演员会从心底感激您对一个吃开口饭艺人起码的尊重,也会更有动力去创作出更具原创性的作品。


城南柳畔


郭德纲于谦老资格啦,听就很过瘾,观众尊重他们,不刨活。张云雷岳云鹏孟鹤堂郭麒麟等等,观众刨活完全是为了自己过瘾,自己高兴得意得瑟,没有恶意。演员也乐意,新时代嘛,与时俱进。演员也是85后,90后,容易相互融合。


紫金花树下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观众欣赏相声的习惯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其中之一的表现就是台下观众不再像以往那样规规矩矩看台上表演,而是要增加更多互动,包括接话茬刨活。所谓刨活,就是提前把演员的词给说了。

郭德纲的表演过程中,刨活现象确实少于张云雷、岳云鹏等人的表演,这应该是郭德纲表演功力的一种体现,当然也有观众更愿意和张云雷这种偶像演员互动交流的意思在。

从安静听相声到互动听相声

把八九十年代的电视相声时代,很少有人走进剧场听相声,电视上看到相声表演也只能老老实实听,你搭茬演员也听不到,因此那时候的几乎没有互动性。

而随着剧场相声的兴起,更多人选择走进小剧场听相声,这时演员和观众的距离拉近,而且很大程度上演员和观众需要一起完成一场表演,因为交流的气氛还是在的。只是最早的时候这种互动性并不太明显,这种互动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而这几年随着张云雷、孟鹤堂等偶像相声演员的出现,一些年轻的比过去更为疯狂的相声迷尤其女相声迷开始出现,这些人花钱进入剧场并不是为了老老实实坐那里看演员说相声,而是为了在演出前送礼物,演出中与偶像互动

,其中就包括接他们的梗,台上说上句,他们说下句,以此为乐。

过分互动影响演出效果

这对于一部分观众来说当然是莫大享受,但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相声演出。相声是需要抖包袱儿的语言艺术,如果每个包袱儿都被台下观众提前预知,表演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对于没有听过这些相声的观众来说是不公平的。

另外即使你知道这个包袱儿,它从你记忆中留存和从演员现场说出来,那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听到演员现场翻包袱儿也是一种享受。只不过,现在的疯狂粉丝早已不满足于这一点了。就像演唱会,他们不希望你唱那么多新歌,他们要听老歌还跟着你一起唱。

很多演员没办法,郭德纲有办法

郭德纲在这方面的干扰相对少一些。欣赏他的粉丝当然大有人在,但在郭德纲这样的一个讲规矩的相声演员面前,很多观众还是收敛一些的。

而且郭德纲在表演中也说过相关问题,他不希望有人总是搭话茬接下句,如果他感觉不爽会现场翻出更多包袱儿来损那位观众的。

相声开始对过分互动说不

当观众互动越来越成为干扰,相声团体也开始对这种行为说不。

大逗相声和德云社都发出过相关警示,请观众不要和演员过分互动。可以说,这是相声出现新现象之后的新举措,长期来看这种规范对于相声发展是有利的,否则将毫无规矩和艺术性可言。



郑捕头


我觉得吧,这就跟班主任上课和任课老师上课一样,班主任的课谁敢乱说话,说了也会被怼回去[呲牙],任课老师的课,那叫一个活泼呀[我想静静],我说的在理不?


龙小泪


“退票”和“刨活”已经几乎成了德云社固定的包袱,试问当今相声界还有谁可以做到?


蓝色加菲猫JEFF


小剧场现在是说相声吗?我就问问,简直乱透了。观众纯粹是拿演员取乐子,另外说相声的也不能整天把心思用在怎么应付观众上,而是想想创作自己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