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年輕人文化也不高,但是會寫古詩,讀起來也很有意境,他們是怎麼寫出這些詩的?

新疆賣火柴的小女孩兒


只要有想法,有情感,一定能做出好詩詞。說起古詩詞,有人問如何學習,網上有人推薦了一大堆書,非常懸乎。其實不然,我再次推薦:濟南出版社出版,濟南詩詞學會、濟南大學審定,徐志剛編著的《詩詞韻律》。書中有格式,詞譜,範例,講解,還有(詞林正韻)、(佩文詩韻)有典可查。按書作詩填詞,人家只能說你水平高低,不敢說你的作品不合格律。而且該書只有三十元,所以書店買不到,網上有,我已經買了好多本,送給親友。


閒雲野鶴87277


寫詩不一定需要多高的文化水平。李白和杜甫按現在的標準來說,應該也大學沒畢業(哈哈)。寫詩得有天賦和詩才,這是與生俱來的,學不來。你有了天賦和詩才,還要對詩詞有興趣,熟讀群詩,就應該能寫出詩來。當然,要寫得好,就得不斷的學習。我自己也是前兩年才開始寫詩,因為學歷不高(初中沒畢業,天天逃學。),所以從來不敢寫詩。別人拉我進了一個當地的詩詞群,有一天我喝醉了看了一個詩友寫的一首詩,便和了一首(邀月,共醉),當時不懂格律,便拿了黃鶴樓的韻腳來押韻。醒來看評價很高,才確立了寫詩的信心。才開始邊寫邊學平仄格律。我從來沒拿毛筆寫過一個隸書,以前就拿鋼筆練了兩年。但我拿起毛筆寫的第一幅隸書(也是邀月共醉),我也敢發上頭條。這說明,有天賦,有信心,肯鑽研,你一定能把詩寫好。











鑑水漁翁


我文化也低,只因小時候在路邊撿到一本書,就愛上了詩詞寫作。

至今不知道那本書的書名,因為前邊撕了23頁,後邊撕了不知多少頁。

書的內容是講詩詞格律,有許多例子,並有鑑賞文字。

我迷上了那本不知名的書,從小學就開始寫格律詩詞,直到今天。

感謝丟書的那位朋友,你無意間啟蒙了一顆詩心!

我想,詩心或來自先天,也許我前世也是愛詩的人吧,只是被這書喚醒過去的愛好而已,後來因此作“竹棍”一詩紀念此緣:

舊日清高優雅姿,江湖淪落復誰知,若能鑿竅成簫管,一曲風流可入詩


神吔


我喜歡詩,也愛寫詩!我寫的東西都是有感而發,從不喜歡搜腸刮肚,無病呻吟!詩寫的是生活,所以她更應該來源於生活!我不管別人對我的詩有什麼評價,但我覺得我寫的是真實的東西。04年第一次遠離家鄉,打工江南,一個人寂寞孤獨自不言表,我寫下這樣一首詩:銀鏡不用恐添霜,明月不賞畏淒涼,但求時光能飛逝,腋生雙翼歸故鄉!我的詩敘事較多,比如一天晚上我去上班,我的一個姓趙同事,騎著電瓶車在我後面按喇叭,讓我和她一起走,我就寫了這樣一首詩給她:上班路上急匆匆,身後忽聞喇叭聲,回首細看來者誰,趙氏美女笑春風!我認為我的詩富有生活樂趣,我不希望發表,更不會指望它賺錢,我是樂在其中!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有共同的觀點!


劉龍照


這個問題我有發言權,因為在我身邊,就有這麼一位文藝青年,年紀就在30歲左右,常常沒事就在朋友圈裡面來一首七言絕句,別說,讀起來還真是朗朗上口,意境也很不錯的說。

歸途

薄紗欲掩眾峰屏,倒影車窗雨滴青。

一色天山曾識我,松間似有醉花亭。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緣分

我們也私底下探討過,為何這麼喜歡嗮詩,而且還寫的這麼好。他就給我來了句誰誰誰的名言來著“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哈哈,把勞資給懟的差點沒把嘴裡的水給噴出來。

不過他也說了,寫詩是一種興趣愛好,在繁忙的工作之餘,給自己的精神添加點糧食來釋放自己,用文字記錄自己的生活所想,錘鍊自己的心境,也是一個自我修身養性的過程。

為什麼寫的這麼好,有去網校進修過

我也曾問他為何寫的這麼好,他說他曾經在網絡上的詩詞學校去專門上課,貌似還拿了好多個畢業證,網絡學校頒發的那種,詩詞賦聯,樣樣俱全,是個才子。

據他說了一些網校,像神馬小漁村、古風、中華楹聯一大堆,我沒記住,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下。據說都有專業的老師授課教學,有作業,用業餘時間來上課,管理還挺嚴格的,都是一群愛好國學的人在免費義務教學與推廣,說實話,我也很佩服他們。

近體詩與古詩差別很大

受到這小子的影響,我也對國學感興趣了起來,跟著學了點皮毛,結合我討教他的觀點,簡單梳理下古詩與近體詩的區別:

現代人寫的近體詩是源自於南北朝時期南齊的“永明體”,也稱“新體詩”,強調聲韻格律。而近體詩的成型是在唐朝時期,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新詩體。在近體詩篇中句數、字數、平仄、押韻都有嚴格的限制,主要分為五言詩、七言詩,所押韻多采用的是“平水韻”。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在近體詩成型前的詩歌題材,都可以稱作為古體詩,古體詩的特點是比較自由,有四言體、五言體、六言體、七言體,沒有近體詩那麼多侷限,而且還不是很講究押韻。我們今天看到唐朝很多詩人的句子,會出現失替、不押韻等情況,就是因為我們用近體詩的標準來看待古體詩。

比如李白的靜夜思,就曾引起爭議,按近體詩標準來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第二句、第三句是失替,因為二四沒有交替,上下句也沒有相對。但是人家這首是古詩,並沒有這麼多條條框框的,所以白費力氣,難道人家李白詩仙是白叫的,還不如學了點近體詩的你?

就醬紫啦,歡迎大神指導,說的不好不要見怪。


醫療百曉生


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文化水平。我們通常認為文化水平的標誌是學歷水平,比如某某某是初中文化,某某某是高中文化,某某某是大學文化、研究生文化,認為學歷越高文化水平越高。這種認識不能說絕對錯,但肯定是偏頗的、不全面的。因為文化水平是指人對文字的運用能力和掌握文化知識的程度,一般情況下,學歷越高,文化水平也越高;但是,學歷低,卻不一定文化水平低。人的文化水平不一定與學歷成正比,但一定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說,受教育程度越高,文化水平就越高。受教育包括在教育系統內接受教育和在教育系統外自學自我教育。

其次,要弄清楚什麼是文化。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所以文化是一個非常廣義的範疇,可以說包羅萬象。文化不只包括文學,並不特指某一領域,天文、地理、歷史、科學、藝術、技術、法律、宗教等等無不在文化範圍。由於封建社會儒家思想的長期影響,人們常常不自覺地把文化當作文學,而忽視了文化在其他領域的存在。

因此,小編所說文化水平不高,並不代表文學水平不高,更不代表古詩水平不高。

最後, 一個人的興趣和後天努力不同,造就了每個人的文化有差異、文化水平有高低。有人喜歡用“天賦”來說明問題,但筆者認為,所謂“天賦”其實是“天生的“興趣愛好”。有的人從小就對文學感興趣,也有的人天生對科學有愛好,即便沒有上過大學甚至高中,只要有足夠的興趣,加上足夠的努力也能有所成就。沈從文只是小學畢業,卻能成為北大知名教授、著名作家;愛迪生連小學都沒上幾天,卻能成為偉大的發明家、科學家。

那麼,“有些年輕人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會寫古詩,讀起來也很有意境,他們是怎麼寫出這些詩的?”這一問題還用得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嗎?


今譚


我也是一個詩詞愛好者,沒事自己用毛筆抄錄自己的作品,很有一番情致。

【附一篇個人拙作,請大家指點批評】

賀新郎·贈曲阜銘遠吾師

予今居泉城唸書,與孔子闕里銘遠道友不相見已二年有餘,聽聞其新婚在即,喜不自禁,特填詞一首恭賀吾兄與蜀國佳人共結連理,如同樑上燕,歲歲長相見。以此聊表寸心。

悅看門前雁。喜金風注入人間,桂花爛漫。

有朋路上芭蕉豔,詩題牡丹寶扇。徙龍山尼山燕山。

天意從來由天定,嘆家中老翁鬢已斑。

蜀道難,緣作帆。周家八百星河燦,今朝結綵慶十全,熱鬧非凡。

炮竹聲裡心相連,從此木蘭花慢。

芬鬱百年換新顏。風霜雨露一併擔,寧負如來勿負卿焉。

鸞鳳鳴,榴籽滿。

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俗話說:讀罷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前幾天中央電視臺的《中國詩詞大會上》一個送外賣的小夥子奪得了冠軍,讓很多文化人欽佩的同時又覺得羞愧。每一個文藝青年心裡都有一個文學的夢,和文化水平沒有什麼關係,錢鍾書說:一張文憑,彷彿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用來遮羞包醜,小小的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根據的創作詩歌的經驗,談談他們在寫的時候是不是用的這個方法:


  1. 寫詩歌之前要確定詩歌的主題,寫哪一體裁的,哪一類別的,選好自己要創作的主題,到底是關於哪方面的,工作還是生活,愛情還是風景。這一個一定要確定好,也是寫詩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的一步。

  2. 選擇一個所創作的詩詞的類型,詩詞的種類繁雜,體系龐大,你想寫古體詩還是近體詩,想寫散文詩還是自由詩。古體近體是從音律的角度來加以區別的,唐代形成的一個約定成俗的概念,剛開始學學詩歌的朋友,我建議您還是寫自由詩為好,意境到了亦可。應為可以不受那麼多條條框框的約束。

  3. 一開始的詩歌創作要從模仿開始,一下子就寫出來像《春江花月夜》孤偏蓋全唐的作品來是不可能的,您可以先看看別人是怎麼寫的,分析他們的創作手法,挑一首自己最喜歡的詩詞,反覆琢磨,分析研究,分析它的創作背景,斷句,字數,韻腳,只有你讀懂了這首詩的內涵,再比著它仿寫一首,難度就不大了。

  4. 一切準備妥當,就是開始寫詩創作的階段了。先從第一句開始寫,反覆推敲思考。不過想到中間和結尾的句子時,也可以用本子記錄下來。中間實在寫不出來的時候也可以再看看參考。但是完美的印象也要結合自己的情感。緊扣主題,堅持信念一往無前的寫下去。雖然這樣的過程有點枯燥。但是效果比較明顯。

  5. 不斷修改,逐步完善。修改也是出現的再創作過程,也可以在結尾階段,寫好之後,反覆訂證。得大聲朗讀,同時思考。有沒有更好的句子來代替這一句,或者這一句的哪個詞用得不妥當,反覆推敲。比如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儘量做到自己覺得很完善的程度。

  6. 寫作好了一首詩之後可以發佈,讓朋友,老師,同學評論指點,也可以發佈在網絡上,論壇、自媒體、微博、空間、朋友圈,讓他們知道你的作品也是很好的提升自己能力的一個效果。

貴在堅持,只有您按照我說的去做,相信你也能寫出完美的詩詞。詩詞是中國人的語言精靈。

謝謝閱讀,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ART嚴玊,再會!


art嚴玊


靈性,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化存在的意義在於溝通,越深層次的溝通成就就越大,楓橋夜泊,一首詩孤寂了千年,但無一晦澀生僻的字,有的人拽文無病呻吟堆詞造句,如同麩糠,而真情實感的味若瓊漿,多讀那些意境高遠就如同浸泡在美酒當中,時間久了看見那些不入流品的就噁心反胃,說明你雖寫不出來但境界出來了,就像你不會釀酒但知道什麼是好酒劣酒,所以品味最重要,那麼可以後天訓練嗎?可以,一多讀王維,李白,陸游,泰戈爾,倉央嘉措,能體會到其中滋味,恰逢是會,突然從心中泛起一句,便深得其味,第二多經歷,多造訪名山大川,多體會風土人情,又能遊離世外,眼界開闊了,思想豐富了,心地慈悲了,境界就上來了。有了境界就像武林高手有了內力,至於運用之妙,紅樓夢裡林黛玉教香菱寫詩那一段仔細體會,能看出她三首月亮詩好處,再看薛寶釵的詩,凡人能達到薛寶釵的境界亦不可多得,至於林黛玉那是天縱鬼才,現代人不要奢望。至於格律,平仄下承之下承,有時候你會被一句話擊中,往往是最普通的話,如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飄渺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 山河不能承載,每一滴眼淚都流向大海


用戶573063415761


問這個問題的人有一個誤區:把文化完全等同於學校教育,有這種誤解的人,不僅僅是題主,社會上有這種誤會的人很多,他們往往許歡把人標籤化。

我在浙江遇到一個老闆,他說他只是一個小學畢業生,他現在搞機電設計,有模有道,他公司裡的技術就是他自己管理,而且公司規模也不小。還有明太祖朱元璋,就一個放牛娃出身,從來就沒上過學。下面一首詩就是他寫的:

廬山竹影幾千秋,雲鎖高峰水自流。萬里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 眼觀湖北三千界,勢壓江南十二州。廬山美景觀不盡,天緣有份再來遊。

讀者可以看這首詩的水平如何?他們是如何做到的:關鍵就在四個字:“刻苦自學”這四個字很重要。比如比爾蓋茲是學法律的,就是他發明的視窗系統,大家都在用!

我有一箇中學同學,根持自學寫詩,他寫的詩,平仄格律對仗樣樣都可以,在九江的《潯陽江詩社》多有作品發佈。下面就是他的作品:

籬畔花開一望收

步韻
籬畔花開一望收,含羞桂菊盡溫柔。濛濛細雨塵埃滌,鬱郁妍妝芳馥留。列列戎裝雲送雁,茫茫掠影浪歡鷗。恰逢雙節普天慶,又見霓虹掛彩頭。

金秋燦爛際無頭,籬畔花開一望收。九菊十芳迎冽冽,千枝百朵賽柔柔。縱使祥雲輸雁去,
亦將美景落根留。神州處處生機勃,博浪濤濤遒勁鷗。


撥撥鱗波映簇鷗,隨風逐浪步艄頭。雲邊雁列千重陣,籬畔花開一望收。月影闌珊喧勁舞,
星光璀璨競溫柔。群光遍灑神州處,普耀人間芳德留。


丹心代代載名留,自有風高浪急鷗。利國安民存腦海,栽花送暖記心頭。江中日冉千暉映,

籬畔花開一望收。盛會空前承啟後,歡歌四海碧波柔。


滿月熒光百媚柔,林蔭旦旦誓言留。同巢共徙輕盈燕,比翼齊飛健勁鷗。浩浩茫茫何盡際?迢迢渺渺那攤頭。黎明即是雲開日,籬畔花開一望收。

人貴在刻苦和堅持,自學照能成材。君不見韓信沒聽說有師從,照樣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


萬方談人生


看到這個問題,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唐代貞觀、元和年間詩人胡令能,他年輕時家裡很窮,賴以謀生的工作就是在街上修補鍋碗瓢盆,當時的人稱其“胡釘鉸”。這樣看來,胡令能就是題主描述的這類人。雖然他做著非常普通的工作,但寫出的詩詞卻不僅讓當時的人驚豔,即使流傳千年,至今依然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詩作僅存四首七絕,語言淺顯易懂,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他的代表作《小兒垂釣》,已經入選小學語文課本,為人們所熟知和喜愛。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傳說胡令能做夢夢到一個仙人剖開他的肚子,往裡面塞了一卷書,然後他就會吟詠寫詩了。這樣的傳說其真實性是經不起推敲的,胡令能能夠創作出這樣膾炙人口的作品,天賦異稟,勤奮努力,熱愛生活,熱愛詩詞,這些因素都是少不了的。寫詩作詞,這個和文化程度的關係應該不大,而和個人的喜愛和為此做出的努力關係很大。古人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不是沒有道理的。在生活中捕捉靈感,然後用合乎平仄格律的詩詞形式記錄下來,也許就會成為一首好的詩詞。

創作詩詞容易還是艱難,這可能還是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唐詩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巔峰,今天的人們想超越那估計是想都不要想的事了,那個輝煌的時代已經過去,也不可能再回來了。但是這並不意味今天的人們就不可能寫出好的詩詞作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最好是學習和繼承古法,然後再發揚光大。現代人有古人沒有經歷過的生活內容,這些是今天詩詞創作者應該關注和表達的重點。

創作詩詞應該多吟詠記憶,熟知詩詞的格律,漢字平仄,然後再進行創作。乾隆帝一生創作四萬多首,但遺憾的是沒有一句能讓人產生深刻記憶和吟詠傳世的。數量和質量,也許更應該重視的是質量,歷史上憑藉一首詩詞流芳千古的也不是沒有。最後希望熱愛詩詞的人越來越多,祝願現在的詩詞創作越來越繁榮。

附上一首自己寫的詩,歡迎拍磚。

次韻山居秋瞑

遠山經雨翠,陰靄暮凝秋。

白屋疏林掩,清溪亂石流。

荷犁歸老叟, 漾水動孤舟。

橋鏡乾坤納,時光滯欲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