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哪個戰爭是影響了世界的?

冷月鉤沉


需要指出提問者所問的世界上“有哪個”戰爭是影響了世界的問題有些不妥。因為在世界歷史上影響世界的戰爭並不是只有哪個,而是有不少。接著,足以影響到世界的戰爭又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種:戰場波及世界多地、多個國家之間發生的戰爭

在歷史上戰場波及世界多個地區,並且多個國家之間發生的大規模戰爭真不少,他們大致分為洲際戰爭和世界大戰。這些都能達到影響世界的程度。

像洲際戰爭中:亞歷山大東征(前334年至前324年)、蒙古西征(1219年至1260年)、三十年戰爭(1618年至1648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年至1714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年至1748年)、七年戰爭(1756年至1763年)、拿破崙戰爭(1803年至1815年)等等。這些戰爭都無一例外的影響了世界。

亞歷山大東征:把希臘文明帶向了近東地區和西亞地區。同時東西方文化和經濟也在這段時間進行了相互影響。

蒙古西征:尤其以第二次和第三次西征為甚,分別到達了歐洲東部和敘利亞地區。蒙古西征把中國的造紙術、火藥、羅盤、印刷術向西部傳播。而西方的醫學、天文等方面也傳播到了東方。

三十年戰爭:起初由德意志內部的宗教等問題而慢慢發展成席捲半個歐洲的大戰。導致所有歐洲大國捲入其中。戰場範圍還波及到了亞洲和美洲。並且還再次對軍事戰術、武器進行了改良。但是三十年戰爭對世界的影響力除了軍事外,更多的體現於戰後所簽訂的《威斯特伐利亞條約》,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該體系標誌近代意義上的國際社會形成了。另外,該體系也確定了國際關係中的國家領土等方面的原則。對後世的影響至今仍在。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更多的是在軍事上對世界形成了或多或少的影響。而兩場戰爭的戰場範圍也波及到了歐洲、亞洲、美洲地區。

七年戰爭:除了戰場範圍波及廣、軍事戰術的進一步改良外,它還使歐洲格局進行了大洗牌,英國取代法國成為歐洲第一強國。同時,英國在海外佔據大片殖民地還促使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正式開始。

拿破崙戰爭:拿破崙戰爭在軍事上的影響和七年戰爭類似,在國際格局上,不僅影響到了還進一步推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進程,也就是在拿破崙戰爭結束後的二十年間,工業革命的進展越來越快,範圍也越來越大。

而在歷史上所發生的世界大戰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範圍更是波及除南極洲外的所有大洲。

就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例,雖然在戰場範圍上還沒有拿破崙戰爭廣,但是卻讓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都參與其中。戰後也讓整個世界格局重新洗牌,眾多舊帝國分崩離析。並且戰後還建立起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世界協調的組織——國際聯盟。另外戰爭也影響了部分國家的社會結構。


第二種:一些小國戰勝大國的戰爭也可以改變世界

在歷史上一些小國戰勝大國的戰爭的後果也達到了影響世界的程度一個世界強國在征服的路上被實力較小的國家挫敗時也可以影響世界。

例如:八十年戰爭(1568年至1648年)等等。

八十年戰爭:為了反抗西班牙人的統治,尼德蘭各地組成烏得勒支同盟,後來在1581年又正式叫做尼德蘭聯省共和國。起初,尼德蘭人的目的也只是脫離西班牙人的控制,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是隨著英國、法國的幫助,尼德蘭的實力開始逐步壯大。到16世紀末,尼德蘭開始逐步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世界海洋上的貿易主導地位。17世紀上半葉,尼德蘭人的野心繼續擴大,分別取得對世界金融的控制和海洋的掌握。到1648年八十年戰爭結束時,尼德蘭已經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強國。在貿易和經濟上影響著世界各地。


第三種:在某一領域上改變世界的戰爭

前兩種,更多的是改變世界格局。而第三種則更多的從某一領域上去改變世界。比如說武器發展等等。

例如:意土戰爭(1911年至1912年)等等。

意土戰爭:雖然這場戰爭在戰爭史上無論是在規模還是影響力上都是一般般。但是意土戰爭卻對世界各國空軍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意土戰爭中,飛機顯示了它在戰爭中並不只用於偵查任務,也可以用於作戰。他將戰爭變成了立體化。意土戰爭也開創了飛機作戰的新紀元。意土戰爭後,各大強國更加積極的發展軍用飛機。


最後

綜上而言,影響世界的戰爭還是有不少的。而發生於距今7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算是諸多影響世界戰爭中的一個代表。就戰場範圍而言,它波及歐洲大部分地區、非洲半數區域、亞洲、大洋洲部分地區、美洲少數區域,這可以說是世界空前的。由於軍事科技和戰術的發展也改變了過去的戰爭形勢。戰爭也再一次對世界格局進行了洗牌。而雅爾塔體系到今天也仍然深受影響。



黎塞留的野望


近代史上的一場戰鬥:抗美援朝----志願軍打敗16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中國由此進入大國行列!

知道原新加坡總統李光耀為什麼學中文嗎?他在二十多歲之前一直接受的是英式教育,中文爛的一塌糊塗。雖然他是華人,但是華人的身份並沒有讓他覺得有多榮耀。因為,舊中國遭受列強欺壓上百年,華人在世界上沒有地位。李光耀去英國讀書,過海關的時候,外國人把他當劣等人看待,非常不屑一顧。

等到1950年,志願軍跨過鴨綠江以後,把聯合國軍打的節節敗退之時,世界各國對毛主席領導下的新中國刮目相看。李光耀再過海關的時候,海關人員對他肅然起敬。因為,中國志願軍正在壓著聯合國軍打!中國人非常了不起!也是因為這件事,27歲的李光耀才下定決心學好中文。

不僅歐洲各國對中國刮目相看,欺壓中國幾十年的日本政府,對中國也是肅然起敬。日本可是被美國打怕了,心甘情願給美國當狗腿。而中國不怕美國,還派兵跨過鴨綠江,出境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作戰。並且,還把美國從朝鮮北部打到了南部!

這一戰以後,還有一個“有趣”的影響。當印軍在中印邊境故意製造摩擦的時候,美蘇等國都認為是中國在欺負印度。因為,解放軍戰鬥力太強悍了,而印軍戰鬥力就是一個笑話。最後事實證明,真是印軍腦子進水了。。。

同時,這一戰,也改變了中美蘇三國關係。當美國打到鴨綠江之前,蘇聯在我國的大連和旅順還有駐軍。如果,任由美軍屯兵鴨綠江,蘇聯肯定不會撤軍了。而中國,也要陪著美蘇在鴨綠江畔屯兵對峙。

那就麻煩了,不僅東北這個重工業基地就算廢了。甚至,我國還要被迫接受蘇聯的“滲透”!蘇聯要是在我國堅持搞“長波電臺”一類的東西,我們為了對抗美國,也就必須接受了。

仗打贏了,一切危險都化解了。蘇聯也乖乖的撤走了軍隊,北朝鮮也替我們阻隔了美軍。而且,由於這一戰打出了中國的威名,我國成了第三世界的“領袖”。後來,新中國能夠接替國民政府進入聯合國,也是第三世界的兄弟國家給“投”進去的。從此以後,第三世界成了國際舞臺上不可忽視的力量。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39年9月1日,結束於1945年9月2日,歷時整整六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的大浩劫。戰火涉及地區前所末有的遼闊廣大;幾千萬人失去了生命;數計的物資財產被毀。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徹底地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影響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使中國付出了重大的民族犧牲。據統計,中國人民傷亡人數在三千五百萬人以上,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達五千六百多億美元。

📒蘇聯在偉大的衛國戰爭時期,傷亡了二千七百萬人口,工業設施遭到嚴重毀壞……

📔德國無辜百姓,數計死於戰火,成為戰爭犧牲品。日本廣島、長崎30多萬平民百年,在原子彈中失去生命,廣島、長崎夷為平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漫延整個歐洲,亞洲絕大部分,非洲北部,太平洋廣大地域。給當地人民的生命財產,生活秩序帶來了空前的災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出現了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等國家;亞洲出現了:中國、朝鮮、越南、蒙古等國家。構成了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增強了世界和平進步的力量。

📒和平必勝;人民必勝;正義必勝!反對戰爭,珍愛和平!








笑看東籬


斯大林格勒絞肉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影響了以後半個世紀的歷史走向,蘇德雙方投入的軍隊數量之多舉世罕有。

而希特勒曾經下令:“不得後退一步。”斯大林則簽署了更為嚴酷的227號和270號命令,很多被投入戰爭的士兵僅僅只剩了下兩個選擇,“要麼被敵人打死,要麼和家人一起死在自己人的槍口下。”兩對領袖的態度以及士兵精神,導致這一戰役的慘烈程度也是空前的。

無敵艦隊遠征英國

這是一場具有重大意義的持續性戰爭,伊利比亞聯合王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組成了規模空前的艦隊,連續五次遠征英國,但均因風暴遭受失利,唯一登陸愛爾蘭一次的卻因為愛爾蘭人的反應緩慢而未對英國造成實質性的傷害。

無敵艦隊遠征英國的失利,預示著哈布斯堡王朝海上霸權的衰退,以及英國、法國這些民族君主國的崛起,最終的結果就是“日不落帝國”由西班牙變成了英國,英語取代西班牙語,成為世界分佈面積最為廣闊的語言。

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曾在明朝末年,對中國進行了長達20多年的考察,並制定了征服明朝的計劃,這一計劃在1587年被批准,但1588年無敵艦隊的一次戰敗,讓東西方的兩大帝國,永遠的失去了直接碰撞的機會。

怛羅斯之戰

中華帝國與阿拉伯帝國的強強碰撞,儘管此時的兩大帝國均已不復盛況,750年阿拔斯王朝結束內戰,喪失了西部的大片領土,而李唐王朝則在不久後爆發了安史之亂,後來這兩者又被吐蕃帝國擊敗。

這一戰爭使世界的宗教形式發生重大改變,原本信奉佛教、受中華、印度文明影響的中亞大片土地開始信奉伊斯蘭教,並打通了向印度、中國、東南亞傳播的陸上通道,是伊斯蘭教擴張的一次重大勝利。

滑鐵盧之戰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民族主義性質的帝國,拿破崙被認為是古羅馬帝國崩潰以來,最有希望統一歐洲之人,但滑鐵盧戰敗後,這一可能性永久的消失了。

似乎十分有違常理的是,拿破崙本人雖然是一名專制君主,但他卻給君主制帶來巨大沖擊。如今二百多年過去了,世界已經紛紛走向共和,僅有最落後或者最保守的國家才保留著君主體制。

伊利比亞征服美洲

哈布斯堡家族是世界統治地域最為遼闊的家族,一兩位族長兼任皇帝、國王、公爵、伯爵、總督、主教、騎士團長等,統治著上百個國家,德意志(第一)帝國、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意大利、荷蘭聯合省等列強都曾是其組成部分。

這一王朝對歷史起著顯而易見的促進作用,他們大力資助大航海運動和文藝復興,使西方最終完成了為東方國家的超越,而在這以前的一千年時間裡,歐洲一直處於世界邊緣地帶,伊利比亞聯合王國對美洲的征服則是這一優勢地位轉換的標誌。

注:哈布斯堡家族先後取得卡斯蒂利亞、阿拉貢兩國王位之後,又取得了葡萄牙王位,組成伊利比亞聯合王國,三十年戰爭後,葡萄牙獨立,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則又組成了西班牙王國。

日俄戰爭

大航海運動興起以後,傳統世界的四大帝國,奧斯曼帝國、波斯帝國、莫臥兒帝國、中華帝國被西方發動的一系列戰爭打得抬不起頭來,但是到了20世紀初,歐洲迎來了首個挑戰者。

自路易十四的霸權崩潰以後,歐洲強國開始奉行“大國平衡”戰略,公元1902年,俄國出兵佔領中國東北,打破了列強在中國的“平衡”狀態,但中國的無防禦力已經顯而易見,於是英國、美國扶植了日本攻打俄國。

這場戰爭是近代以來,非西方國家對西方國家的首次勝利,也讓中國收復了東北。從土耳其到中國,所有的非西方國家極為振奮,孫中山甚至認為,日本的勝利就是中國的勝利,亞洲的勝利。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們之間又有顯著的區別,因為在世界大戰爆發時,抗日戰爭已經進行了兩年了。

抗日戰爭的影響力不侷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它預示著一個人口數量佔世界四分之一的大國團結了起來,並取得了應有的地位,實際上,這也是世界歷史的一個轉折點。

決戰維也納

大航海運動和文藝復興帶來了進步,使西方超越了東方,但這一過程卻是漫長的,不應該忘記,奧地利曾向奧斯曼帝國支付了一大筆貢金,以換取對匈牙利北部地區的統治的承認。

發生在1683年的維也納之戰,是奧斯曼帝國最後一次圍攻維也納,但是卻遭到了慘敗,奧地利人吞併了整個匈牙利,疆域大幅拓展,奧斯曼帝國卻喪失了在歐洲的進攻能力。這場戰役也標誌著,東西方國家間,軍事優勢先於經濟優勢的喪失。

海灣戰爭

海灣戰爭是信息戰爭的第一次實戰演練,預示著依靠人數數量、嚴明紀律以及傳統戰法的軍隊將要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公元前的大秦軍團是鐵與血的象徵,如果他們來到宋朝,將會再次橫掃天下;秦始皇的軍隊放到清朝也有很大機率取勝,但如果與信息化的解放軍作戰,將會毫無還手之力,或許連對手身處何方也不得而知。

秦滅六國之戰

縱觀整個人類文明史,中華帝國以其極為旺盛的生命力延續了整整兩千三百年,直到1911年才滅亡,被共和政權所取代。

不應該忘記,中華帝國境內,生存著異常龐大的人口數量,一度接近世界的二分之一。直到工業革命後的1820年,還擁有世界的三分之一,促成這一人類文明的這一奇蹟的就是秦滅六國之戰,決定了世界三分之一人口,超過兩千多年的生存方式,至今仍然存在著巨大影響,持續震撼著整個世界。

熱海戰役

在隋唐時期,突厥一直都是當時統治者的心頭大患,但是因為突厥的實力非常強,所以統治者也不敢和突厥鬧翻,只能拼命的和突厥搞好關係,不過在唐高宗繼位以後,突厥內部矛盾不斷,於是唐高宗派裴行儉大軍攻打突厥,不過因為裴行儉並沒有將突厥全部消滅,所以為大唐王朝留下了後患,而當西突厥首領起兵反叛大唐,並且佔領了弓月城後,這時的裴行儉已經去世了,所以沒有辦法,唐高宗只能啟用了當時西域都護王方翼。

王方翼面對叛軍反應很是速度,立馬就帶兵支援弓月城,然後從西突厥手中將城池奪了過來,但是西突厥的首領雖然敗了,可是他們的反叛隊伍卻越來越大,所以王方翼只好召集西域諸多部落的胡人,組成了一支胡人軍隊去對抗這些叛軍。

當時他們在中亞的熱海一代進行了一場大戰,這場大戰打的是非常的辛苦,不過畢竟唐軍這邊的人數比較多,所以最後還是將突厥軍隊大敗了,而西突厥的首領也倉皇逃走,此後下落不明,而也正是因為這場大戰,導致西突厥對中國王朝再也沒有了威脅。

而當時西突厥的殘兵一路逃到了阿拉伯帝國境內定居,後來他們和當地各民族互相融合,成為了後來的烏古斯人,如果有人將這條歷史長線捋清楚之後,我們不難發現當時在熱海的一戰確實改變了後來的世界格局。

白江口海戰

時間唐高宗龍朔三年(公元663年)8月27日至28日

地點白江口,今韓國西南部錦江入海口

對陣雙方

唐+新羅聯軍VS倭國+百濟聯軍

(此時世上還沒有“日本”稱謂。公元670年,武則天改“倭國”國號為“日本”,在此戰7年之後。)

兵力對比:

唐、新聯軍:士兵7000餘人、戰船170餘艘

倭、百聯軍:士兵10000餘人,戰船1000餘艘

唐軍船堅兵利,倭軍人數佔優,總體上勢均力敵。

對戰統帥:

唐軍:青州刺史檢校帶方刺史同中書門下三品西京留守文昌左相樂城郡公贈開府儀式同三司幷州大都督太尉劉仁軌

(我大唐的官職就是這麼威武!1935年,史學家傅斯年的兒子出生,傅斯年為其取名為“傅仁軌”,以此寄寓抗日之志)

倭軍:廬原君臣

戰爭結果:唐軍、新羅聯軍勝,倭國、百濟聯軍敗。

戰爭背景:

唐初,在現在的朝鮮半島上,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鼎立,互相征伐。新羅親附唐朝,高句麗、百濟親附倭國。公元655年,唐高宗李治派遣大將蘇定方領軍十三萬東渡討伐百濟,在新羅軍的配合下,大敗百濟,將百濟滅國設為郡縣。百濟國滅後,百濟王氏成員扶余福信固守周留城,迎早年在倭國做人質的扶余豐歸國為王,並與倭國及高句麗聯軍,圖謀復國。

公元663年,百濟內部因爭權發生內訌火併,扶余福信專權欲殺扶余豐,扶余豐先下手殺了扶余福信,遣使向高麗、倭國求援。8月17日,唐、新聯軍從陸路三面圍攻周留城,城外據點逐一被攻克,百濟和倭國守軍相繼投降,周留告急。倭將廬原君臣領軍萬餘越海而來,準備自白江口登陸。當時,儘管唐、新聯軍已從三面包圍了周留城,但百濟只要能確保周留至白江一線安全暢通,就能得到倭國從海上的支援,從而據險固守。

因此,白江成為維繫周留存亡的生命線,兩軍都誓在必爭。唐新水軍首先到達白江口。27日,倭國水軍也從海上抵達白江,兩軍遭遇,展開戰鬥。

戰爭經過:

白江口之戰,中國的史書記載簡略。在《舊唐書·劉仁軌傳》中僅有“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扶)餘豐脫身而走”的簡要記載。劉仁軌效法三國時代周瑜火燒曹軍戰船的戰術,大敗倭軍。

日本史籍《日本史記》對此有詳細的記敘:大唐軍將率戰船一百七十艘,陣列於白江村。戊申(27日),日本船師初至者,與大唐船師合戰。日本不利而退,大唐堅陣而守。己申(28日),日本諸將與百濟王不觀天象,而相謂之曰:‘我等爭先,彼應自退。’更率日本亂伍中軍之卒,進打大唐堅陣之軍。大唐便自左右夾船繞戰,須臾之際,官軍敗績,赴水溺死者眾,艫舳不得,於焉戰死。是時,百濟王豐璋(即扶余豐)與數人乘船逃去高麗。”

戰爭影響:

白江口之戰是中日兩個國家實體之間第一次戰爭,唐朝大勝,確立了在東亞及周邊無可撼動的霸主地位,奠定了此後一千餘年間東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格局。日本對中國徹底臣服,不敢再染指朝鮮半島和中國。此戰之後,日本在東亞消停了929年。

直到1592年,日本權臣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先後兩次率軍侵略朝鮮,明神宗萬曆皇帝派兵援朝,此為萬曆朝鮮戰爭。

1894年,中日兩國因朝鮮問題再次兵戎相見。甲午戰爭,以清廷完敗,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而告終。此後日本迅速崛起,先後在日俄戰爭中擊敗沙皇俄國,吞併朝鮮,扶持“偽滿洲國”,佔領大半個中國,勢力遠達西、南太平洋,成為東亞霸主。

1945年9月,日本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同盟國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1950年10月25日,為援助朝鮮,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

358年間,中國先後三次出兵援助朝鮮。


鐵桿軍迷


1.解放戰爭

這場戰爭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這場戰爭解放了全國大陸和近海島嶼,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第二次國共內戰勝利,統一了中國大陸。這也是我們祖國現在繁榮富強的基礎,進一步推動了中華民族的再一次騰飛!

2.抗日戰爭

這場戰爭主要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3.第一次鴉片戰爭

這場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自稱是天朝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現在的中國也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9月5日,美國發表《中立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國、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軸心國( 及芬蘭、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愛自由的龍仔


二戰。

美國做為新興力量加入戰爭,他的出現使德國納粹和日本法西斯遭到滅敗。

他使有殖民地屬國的接受他的參戰條件:必須戰後統統獨立。戰後果然全部獨立。

他認識到需要創建聯合國,才能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發生,於是,做到了七十多年無世界大戰。


光明嶺


抗美援朝,這是個大仗,中國一個國家對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16國兵力,硬是把敵人打退





本無名


1.法薩羅戰役:公元前48年,這是凱撒內戰的一場關鍵戰役,它是由兩名偉大的軍事戰術家所做的,他們曾經是盟友——Pompey Magnus(“龐貝”),他們得到了羅馬參議員的支持,Pompey Magnus。Pompey為人民和共和國而戰,反對凱撒的貴族統治,他被充分休息和戰術上的凱撒軍隊打敗了。這場戰役具有歷史意義,因為它為羅馬共和國成為一個帝國鋪平了道路。

2.瓦爾納之戰:1444年11月10日,由蘇丹穆拉德二世率領的土耳其軍隊(約4萬-6萬人)和由波蘭國王兼匈牙利國王瓦迪斯瓦夫三世及匈牙利將領亞諾什·匈雅提率領的匈牙利和瓦拉幾亞聯軍(約2萬-3萬人)在黑海沿岸發生的會戰。結果聯軍幾乎全軍覆滅,瓦迪斯瓦夫三世陣亡,匈雅提逃生。此戰役後,土耳其人在巴爾幹半島的黑海沿岸控制了瓦爾納這一重要的海港

3.拿破崙戰爭:1803年—1815年爆發的各場戰爭,這些戰事可說是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所引發的戰爭的延續。它促使了歐洲的軍隊和火炮發生重大變革,特別是軍事制度,因為實施全民徵兵制,使得戰爭規模龐大、史無前例。法國國勢迅速崛起,雄霸歐洲;但在1812年侵俄慘敗後,國勢一落千丈。拿破崙建立的帝國最終戰敗,讓波旁王朝得於1814年和1815年兩度復辟。隨著拿破崙在滑鐵盧敗北

4.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屬於同盟國陣營,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美利堅合眾國和意大利王國等國則屬於協約國陣營。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

5.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納粹德國、日本帝國、意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僕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利堅合眾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會飛的雨ray


蒙古西征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大話壺


匈奴五單于爭立的戰爭(過去人們普遍認為北匈奴西遷是因為漢匈戰爭,並認為是漢武帝打垮了匈奴,實際並非如此)、希波戰爭、唐與突厥的戰爭、蒙古西征、奧斯曼帝國滅亡拜占庭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俄瑞戰爭、拿破崙戰爭、美國獨立戰爭、普法戰爭、一戰、二戰、朝鮮戰爭、越戰、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海灣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