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汉族人,祖先都来自哪些古代民族呢?

网络文学作者东旭鹰


最早的的汉族人,是华夏族,也就是黄帝炎帝族民。几千年来,汉族融合了众多的民族,才成就了今天的汉族,所以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中国称为华夏。



  

我们汉族是世界上包容性最强的民族。任何民族只要是融合到汉族之中,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融入汉族。“夷狄入夏则为夏","入\

何必强求


0⃣️目前的汉族人主要来自于三个宗族,1⃣️一是以黄帝为核心的夏族集团,特点是仰韶文化,使用彩陶;2⃣️二是以炎帝为核心的夷族集团,特点是黑陶文化;3⃣️三是以蚩尤为主的南方梨苗集团。

但是,有多少人又了解我们的祖先呢?

我想这个提问能不能改一下:4⃣️【今天有哪些民族,他们的祖先来自于汉族的祖先?】

5⃣️至少有13.5亿人没搞懂“中国境内各宗族之祖先”到底是谁?我把这个说细一点,有助于大家了解。

1、今天的汉族的祖先,同时也是周边很多少数民族的祖先,56个民族中至少有2/3和我们事实上是同宗同源。

2、上古时期的人口迁徙,导致各支人口的生活及文化发生了变化,而科学研究出亚洲东部各民族同出一源,国际上称“蒙古利亚人种”。我们称为中国人。

3、现在所说的汉族人,在迁徙过程后的各种不同宗族的组合里,主要是【夏族、夷族、梨苗】族的聚合。具体为中原+黄河中下游+长江各地区+辽东半岛+朝鲜及东北+东南沿海……

4、这里要说的最重要的是周边很多(很多,但不是全部)少数民族,实际上也是和现在的汉族人属于同一祖先。比如:

朝鲜以及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是古夷族的一支;周时称为东胡,秦汉时期称乌桓、鲜卑、契丹、女真…为辽金满族的祖先。

还有一支游猎于北方,陕北和内外蒙古,殷商时期叫土方,周时称为猃狁,春秋战国称为北狄,秦汉时期称为匈奴,元代后称为蒙古……其中分支向西北和西南的称为氐羌族,分布于陕甘青藏蜀;

留在西北的另一支殷商称为羌,周秦称为西戎犬戎,汉以后称为铁勒、突厥、西夏……其中分出来一支为回族的祖先。

在西南隋唐称为吐蕃,今为藏;还有一些去了东南沿海,就是周称百越,后称东越、闽越;西南还有一支周称群蛮百濮,汉以后称为西南夷,就是今天的苗族和瑶族。

6⃣️彩陶文化和【夏族集团】,黑陶文化和【夷族集团】,【夏夷同化】而为中华民族之主干。就是现在汉族人的主体部分。还有一个【梨苗集团】实际上蚩尤和炎帝家是一伙的,他们的首领祝融是夏族人娶了梨苗女子生出来的混血,是帝颛顼的孙子。所以,大伙都是一家人。

7⃣️汉族人的祖先主要是这三族集团。而周边各民族的祖先也是这三族集团。所以说,天下一家。


终南高扬


李姓里有鲜卑突厥,刘姓里有契丹匈奴,金姓里有女真族,肖姓郎姓里有满族,高姓里有高句丽。汉族中有些学生数理化理科成绩差,他们是汉化的少数民族,不是真正的汉族。同样,少数民族里面有些理科成绩非常好的学生,是历史上的胡化的汉族,是汉人的后代,不是真正的少数民族。刘姓里有匈奴契丹,李姓里有鲜卑突厥族。刘渊李克用李存勖李世民都有后代。



洛神昆仑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有1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不是一个纯正血统的封闭民族,而是华夏族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不断与周围的民族融合而形成的民族。

华夏族融合东夷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黄河的中上游(陕西——甘肃一带)活跃着以黄帝、炎帝为首领的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河北——山东一带)活跃着以蚩尤为首领的东夷族。为了获得更多的领地、水源和食物,华夏族不断向东发展,东夷族不断向西发展,两大族群渐渐相遇并爆发了冲突。


5000多年前,华夏族与东夷族在涿鹿展开了一场大战,蚩尤战败被杀,东夷族并入了华夏族,拥戴黄帝位共同的首领。涿鹿之战后,华夏族的力量进一步壮大,获得了向东方发展的空间。炎帝、黄帝和蚩尤被尊为中华三祖。

华夏族融合西戎

周朝的领地位于西边,西戎那边因为大旱不断东进争夺适合放牧的水草土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因为西戎东迁的压力而把周部落的首都从西边迁到南边。周穆王时期周国势力强大发动西征,一直打到了昆仑西域地区,并将西戎的一支犬戎迁至太原。西周末期,犬戎反攻,攻占镐京,杀死周幽王,吓得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阳。

周国西迁后,秦国继承了周国的土地,同时也继承了周国的包袱——西戎。但是秦国不像周国那么好欺负,在秦国与西戎几十年的战争中,周边的西戎部落逐渐被秦所吞并,融入秦人之中。

汉族形成

秦汉时期,融合了多个民族的华夏族开始发展成汉族。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政策,奠定了统一的民族文化,为汉族形成打下了基础。在秦始皇统治期间,派50万大军征服开发百越,对六国之间进行人口迁徙,修建灵渠沟通湘江、珠江水系,这些措施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到了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成了汉族的主流意识。汉族国力威震各国,汉朝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显著增强。周边国家都把汉朝人叫做汉人,汉族由此而来。

汉族融合北胡

胡人指北方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战争和贸易都是民族融合的方式。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持续百年之久,匈奴衰败,一部分逃到了欧洲,一部分归降汉朝被汉族同化。

五胡乱华期间,数十个北方游牧民族侵入中原建立国家,北方沦于胡人的统治之下,留在北方的汉人与胡人杂居通婚混血。民族融合有个规律: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最终被先进民族的先进文化所征服,逐渐融合于先进民族。北方的游牧民族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征服了汉族,但是他们没有像汉族一样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先进的民族文化,最终还是被汉族所同化。之后侵入中原的突厥、契丹、女真、蒙古都是如此。

汉族融合百越

百越族不是一个民族,而是指南方的各个少数民族。秦始皇时期派50万大军征服开发百越,50万秦军就此生活在了这里,与百越女子通婚。自五华乱华始,在蒙古高原游牧民族数次侵扰下,原来生活在北方地区的汉族人口不断南迁与南方的百越族融合。

汉族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由最初居住在黄河中上游的华夏族经过5000年,发展成了现在拥有14亿人口,遍及五大洲的世界第一大族。


历史观


我想现在读这篇文章的都是汉人,因为汉族在我国56个民族中的比例实在是太高了,别的民族与汉族根本没有可比性,可是你知道我们的祖先是来自于哪些古代民族的吗?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说一说吧。

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汉族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部落融合而成的。一般认为汉族的祖先主体民族应该是华夏族,而华夏族中又包括东夷部落,三苗部落,古羌部落这三大部落以及数不尽的小部落,在各种部落联姻,战争的情况下,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

汉族不是一个具有纯正血统的民族,在千百年来,与周边少数民族因为战争或者文化兼并,使纯正的汉族早已经灭种了,我们大家祖上都有过与其他民族合并的经历,总共应该有三次大的融合:

第一次:与东夷融合 大家应该都学过炎黄与蚩尤大战的故事,而蚩尤统领的部落就是东夷,两族之间因为水草,土地等的矛盾,爆发了我国史上记载的最早的一次族群战争,最终炎黄大胜。这使得炎黄实力大增,蚩尤的部落被炎黄兼并,炎黄子孙的血统第一次与异族融合,形成一个新的华夏部落。

第二次:与西戎融合 新的华夏族不断发展,在周朝时期,领土继续扩大,黄河流域已经完全被华夏族占领,并不断向四周扩展。因为周朝向西方逐渐延伸,于是碰到了西边的犬戎部落,二者互有胜负,华夏族被打的最严重的一次就是周幽王被杀。在战争中,两边的交流逐渐加深,互相掠夺人口,这都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并且在秦朝时期,秦国多次西征,兼并了多个西戎部落,华夏的血脉进一步融合。

第三次:这是影响最大的一次融合,此次过后,汉族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这次融合是在秦国统一后到汉朝灭亡这一时间段。秦国统一六国后,50万大军南征百越,逐渐控制整个江南,在这场战争中,许多士兵都没有回到中原了,逐渐在占领区娶妻生子,尤其到了汉朝时期,大量华夏子民迁徙到南方,华夏族血脉又一次融合。这个时候的汉族已经形成,按照汉族的版图来看,东到沿海,西到西域,南到南海,北到草原都是汉人的活动范围,版图之内的其他名族逐渐被汉族同化,继续传承下去。

虽然后期经历了五胡乱华的情况,大量汉族人被屠杀,但在人数上还是处在第一的位置。大量农民也逃到西晋,与南方民族再次融合,北方虽然被少数民族如鲜卑占领,但都被汉化。再到后来的契丹,女真,蒙古等,虽然统治过汉人,但最终都是被汉族同化,逐渐成了汉族的一部分。现在的汉族,依然在砥砺前行,不断吸收先进文化,摒弃落后的文化,与外族结婚,不断蜕变,不断发展。


历史深度揭秘


1.汉族是来源于炎黄部族为主的华夏族。

汉族人的得名是源自于汉王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公元前206年汉族称谓出现并逐渐形成后,在历史长河之中始终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汉族是主要源自华夏族的。当时的华夏族是由黄帝族和炎帝族组成的。黄帝族和后来的夏族、姬周族前后一脉相承,而炎帝族则和后来的四岳族及姜姓一脉相承。这两族加上东夷以及其它许多族一起融合成了华夏族。

2.从诸华诸夏到秦人至汉人。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很多异族凭借功劳由周王室分封而建立了诸侯国。不论族源如何,他们都可以称为华夏族,或者又称为“诸华”或“诸夏”。随着互相的兼并融合,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秦国人不仅有华夏族人、还有东夷族人以及越族人、西戎人、北狄人等等。所以汉族的四大来源便是华夏、东夷、荆吴以及百越系。(备注:本文是历史是什么原创)

3.二千多年的不断融合,汉族与其说是血统民族,不如说是文化民族。

无论是中原王朝的扩张,还是北方的入侵,无数民族其实都不断的融合在了一起。特别过去中原王朝文化非常强大,生活水平较高,吸引了很多人的加入。最为重要的一点,过去非常强调教化和学习,一个人的生活习性和汉人一样,文化习惯一样,其实他就是汉人。

现在很多华人的孩子连自己的语言都忘记了,只会用外国口音说着“你好”二字。即使有血缘的关系,又有什么意义。

比如朝鲜战争的时候,美籍华人吕超然在战争中代表美国参战,当他的部队被志愿军包围的时候。他利用自己的长相,大声喊“不开火,我是中国人”,吸引志愿军的注意力,然后乘机扔出两个手榴弹,并和美军一同向志愿军开火。

在说一个正面的例子,这是一个上海奶奶收留的黑人小孩,长大以后完完全全就是中国人,举手投足都是中国人,就是比一般孩子黑点。

那个采访视频下载不下来。

找了个后来的视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72, "file_sign": "1ab1ee033f0b82318a7bab87dfcea3da\

历史是什么


今天的汉族人,祖先都来自哪些民族?这个问题现在很多朋友有两个极端的认识,一是认为汉族血统非常杂,甚至可以说没有共同的血缘,只是一个文化民族,二是认为汉族根本没有外族血统,特别是某些地区的汉族完全没有外族血统。但其实根据最近这些年的一系列基因研究结果,这两种观点都很偏颇,今天的汉族是以古代汉族为主体,同时融合了大量其它民族血统的血缘加文化民族。


汉族的共同血缘

根据近年来世界各国学者对全球不同民族进行的基因研究,对于汉族几乎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即汉族血统虽然存在地区差异,但整体上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却都很小,在很多方面都和一些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小民族的内部差异差不多。

多项基因研究得出的不同地区汉族血统以及与其它邻近民族的比较

在整体上,全国各地的汉族的基本基因都是被视为东亚基因的O3(现在有些研究也将其归类为O2),O3(O2)在北方汉族和南方汉族中所占比例都达到了70%以上。而其中在史前中原地区就已经出现,最有代表性的O2-M122单倍群在50%以上的汉族男性中都可以看到。这个核心单倍群再加上其它一些在汉族中常见的单倍群,基本上各地的汉族人的“汉族”血统都可以达到70以上。当然在这方面也存在地区差异,但是不同地区之间的汉族人的差异主要是体现在其融合的其它血统,而在汉族主干基因方面的差别却相对比较小。

另一项划分比较详细的汉族与周边民族基因研究

另外关于汉族的基因研究还发现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汉族人的父系基因基本都高度一致,但母系基因则相对比较多样。而且北方汉族对南方汉族在父系基因方面贡献很大,这显示出历史上北方汉族南迁的主要群体是男性,他们在南方与大量当地女性结合,成为了今天南方汉族的主要来源。

汉族与其它民族的融合

但尽管汉族的主干基因基本都占有绝对优势,但现代汉人毕竟平均都还有20%多的非汉族主干基因,而考虑到汉族巨大的人口规模,所以说汉族血统很纯没错,但却绝对不能等同于汉族根本没有历史上其它民族的血统。基因研究结果表明,汉族历史上也确实经历过大量的民族融合。

比如在上面这个研究结果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南北方汉族的东亚基因都占到了70%以上,但北方汉族还有11%左右的新几内亚基因,另外东北亚-澳、美洲、阿尔泰和阿拉伯的突厥的基因相加也占到了16%左右。而南方汉族中新几内亚基因则占到12%,东北亚-澳基因则占到了9.5%,其它主要基因则还有西藏基因、极北基因、阿尔泰基因和斯里兰卡基因,加起来也有7%左右。

这其中在南北方汉族中都比较普遍的新几内亚基因主要分布在西亚和欧洲,是白种人中常见的基因。所以这说明现代汉族人有十分之一左右携带有白种人基因,而且北方汉族还有少量突厥基因,这恐怕主要来自历史上的中亚地区,因为中亚民族大多数都是白黄混血。

而东北亚-澳基因、阿尔泰基因、极北基因和美洲基因则恐怕主要来自中国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的百越,因为这些民族中多数都和上述地区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汉族中有一定比例这些地区的基因恐怕跟历史上和从匈奴到百越再到蒙古等南北方不同民族的融合有很大关系。而且这里要说明一点,东北亚-澳基因在一些东北亚民族和大洋洲民族中都很常见,虽然乍一听上去这些民族地理位置遥远,但基因研究表明其中一些民族是有亲缘关系的。另外这些基因的命名只是参考,只是说明这种基因在命名地当地人里比例比较高,而不是说只限于当地人有,所以北亚很多民族其实都有所谓的美洲基因,这只是反映出他们和美洲一些民族血缘有类似的地方,并不代表他们是从美洲来的。

世界各民族基因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北方汉族和南方汉族非常接近,和其它民族都有显著差别

而除此之外,北方汉族中还有少量阿拉伯基因,南方汉族则有少量西藏基因和斯里兰卡基因,这也反映了中国北方地区历史上通过丝绸之路和西亚地区的交往,南方地区和青藏高原的来往以及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南亚地区的人员交流。

同时有很多研究还发现,在不同地区的汉族人血统,都和当地的少数民族有一些接近的地方。而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也基本都带有一些与汉族类似的血统,这也反映出历史上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民族都发生过相互通婚的情况。


所以整体来说,汉族是一个以古汉族主干基因为主体,同时融合了大量周边民族以及历史上来华的其它民族血统的血缘加文化民族。它既是从远古到现代一脉相承的血统民族,也是融入了巨量北亚、中亚、南亚甚至是西亚民族血统的文化民族。


桃花石杂谈


这个题目不严谨,混淆了“民族”概念。据《百度.民族》词条:民族一词是外來词汇。是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有所区分的一群人,是近代研究人类进化史及种族所形成的概念。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的是1837年欧州传教士编写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而广泛使用民族一词则晚到20世纪初。正是因为传统汉语中沒有适合表达西语民族概念的词汇,中外学者对于中国有沒有民族主义文化政治争议很大,同时国内又大量出现混淆民族概念现象,一些学者也将汉民族,汉族,汉人混淆到三皇五帝,导致国际上的学术笑话。

汉族,汉民族是以楚国人为主体建立的大汉王朝历史遗存。汉,是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因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只能称华夏或诸华。具体而言,也只能称夏人,商人,周人,秦人。比如短命的秦朝,是以暴力政权控制了一群人,形成新的政治体。而这群人并不是单一的族类,至少包括了六国人。所以不具备近代民族概念特征。

汉朝建立后,采用了楚国的包容政策,首先吸纳了反秦势力和六国贵族,然后又分别吸纳和处置秦人。总体來看,如《汉书》所说:“楚失半壁江山,却一统天下”。囊括了全国各古代民族。这个时候的汉朝人还不能称为汉民族,因为族类太多,文化尚未统一。后來,汉武帝强力推行儒教,统一文化思想,才逐渐形成民族特征一文化,语言,历史有别于其他人群的汉民族,得到世界公认。

那么,有多少古代民族融入汉民族呢?民国著名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民族史》将国人分为10大民族。新中国调查整理扩大到56个民族。其实,还有很多少数民族沒能计算在內。如广西云南的亻+孝族。


严家庆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除中国两岸三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北美洲和西欧也有较多分布。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诸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历来以勤劳、富于创造精神著称。而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以及外族入侵和躲避战乱等因素,汉族也发生了大规模迁移,一直在从中原地区向南迁移。

客家人继承了当时中原汉人的文化传统,比如说古语,风俗习惯也有历史痕迹。汉族历史上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是一种典型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汉族的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来发达,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汉族的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有1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不是一个纯正血统的封闭民族,而是华夏族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不断与周围的民族融合而形成的民族。

华夏族融合东夷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黄河的中上游(陕西——甘肃一带)活跃着以黄帝、炎帝为首领的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河北——山东一带)活跃着以蚩尤为首领的东夷族。为了获得更多的领地、水源和食物,华夏族不断向东发展,东夷族不断向西发展,两大族群渐渐相遇并爆发了冲突。

5000多年前,华夏族与东夷族在涿鹿展开了一场大战,蚩尤战败被杀,东夷族并入了华夏族,拥戴黄帝位共同的首领。涿鹿之战后,华夏族的力量进一步壮大,获得了向东方发展的空间。炎帝、黄帝和蚩尤被尊为中华三祖。

华夏族融合西戎

周朝的领地位于西边,西戎那边因为大旱不断东进争夺适合放牧的水草土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因为西戎东迁的压力而把周部落的首都从西边迁到南边。周穆王时期周国势力强大发动西征,一直打到了昆仑西域地区,并将西戎的一支犬戎迁至太原。西周末期,犬戎反攻,攻占镐京,杀死周幽王,吓得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阳。

周国西迁后,秦国继承了周国的土地,同时也继承了周国的包袱——西戎。但是秦国不像周国那么好欺负,在秦国与西戎几十年的战争中,周边的西戎部落逐渐被秦所吞并,融入秦人之中。

汉族形成

秦汉时期,融合了多个民族的华夏族开始发展成汉族。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政策,奠定了统一的民族文化,为汉族形成打下了基础。在秦始皇统治期间,派50万大军征服开发百越。,对六国之间进行人口迁徙,修建灵渠沟通湘江、珠江水系,这些措施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到了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成了汉族的主流意识。汉族国力威震各国,汉朝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显著增强。周边国家都把汉朝人叫做汉人,汉族由此而来。

汉族融合北胡

胡人指北方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战争和贸易都是民族融合的方式。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持续百年之久,匈奴衰败,一部分逃到了欧洲,一部分归降汉朝被汉族同化。

五胡乱华期间,数十个北方游牧民族侵入中原建立国家,北方沦于胡人的统治之下,留在北方的汉人与胡人杂居通婚混血。民族融合有个规律: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最终被先进民族的先进文化所征服,逐渐融合于先进民族。北方的游牧民族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征服了汉族,但是他们没有像汉族一样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先进的民族文化,最终还是被汉族所同化。之后侵入中原的突厥、契丹、女真、蒙古都是如此。

汉族融合百越

百越族不是一个民族,而是指南方的各个少数民族。秦始皇时期派50万大军征服开发百越,50万秦军就此生活在了这里,与百越女子通婚。自五华乱华始,在蒙古高原游牧民族数次侵扰下,原来生活在北方地区的汉族人口不断南迁与南方的百越族融合。

汉族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由最初居住在黄河中上游的华夏族经过5000年,发展成了现在拥有14亿人口,遍及五大洲的世界第一大族。


读书是福


众所周知,汉族是中华民族大集体中人数最多的一族。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经历五千年的历史繁衍,汉族已经不是当初简单地由华夏族一脉传承而下的民族。


汉族经历过几个比较重要的民族交汇融合时期,分别是:西晋五胡乱华时期,对峙的宋辽夏金时期以及清满汉交汇时期


五胡乱华,衣冠南渡

五胡乱华是发生在西晋时期,以北方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为代表的胡人大部落入侵中原的历史事件。这次历史时间给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在客观上来说,也为北方塞外的少数民族融进汉族大家庭提供了契机。在中原地区,由于北魏孝文帝等胡人领导者积极进行的汉化改革,胡汉通姻,胡人逐渐汉化,最终胡人族群渐渐融入到了汉族族群中去,正如马克思所说“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直到现在,已经没有匈奴、鲜卑、羯、羌、氐这种民族称谓了。


而这一历史时期中原地区也有不少汉人南渡长江,史称“衣冠南渡”,往南方迁徙的汉人则与生活在中国南部的蛮夷,百越各族融合,同样发生着轰轰烈烈的民族融合。




对峙的宋辽夏金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后晋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耶律阿保机,契丹人率兵长驱三千里直入太原,并借机建立辽朝。自此,汉族人的北方要塞暴露在契丹人前,国祚319年的宋朝时期也是汉族人与契丹族,党项族,蒙古族,女真族等民族交汇融合时期。

宋朝一度想重新夺回,但始终未能如愿,辽宋之间战争不断,直到宋真宗与辽结下“澶渊之盟”,双方关系才和平友好相处。双方正常的贸易,持续的止战促进了民族融合。

清满汉交汇时期

清朝时,从顺治帝,多尔衮执政时期就开始了积极的满人汉化进程,到了康熙年间提出了“满汉一家”的口号,聘用汉人官吏,学习汉人语言,满汉通婚等措施都促进了满汉交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