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大学毕业,56岁才获评教授。他靠养猪成为院士!去世至今,鲜为人知……

说起谁靠种水稻最后当选院士,很多人都会立马想到这个名字——袁隆平。可是问你谁靠养猪成为了院士,可能99%的人都不知道。

29岁大学毕业,53岁评为副教授,56岁完成平生第一个重大科研项目并成为教授。与当前不到30岁就已是大学教授的年轻人相比,甚至与同时代的学者相比,他都算是大器晚成。正是因为他,中国人才吃上了瘦肉。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我国首位养猪学院士”。他的名字叫:熊远著

29岁大学毕业,56岁才获评教授。他靠养猪成为院士!去世至今,鲜为人知……

01

1930年7月.熊远著出生在大巴山与武当山之间的鄂西北山地——竹山县。熊家在当地属于书香世家,在父亲的影响下,少年熊远著对中国文学、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度,文学成了他的精神食粮。

1950年秋,竹山县教育科推荐熊远著到武汉报考大学。年轻的熊远著凭着坚实的基础,先后参加了多所高校的入学考试,并均被录取。从兴趣、爱好方面考虑,熊远著最后选择到湖北农学院学习。

学校那时的学籍管理比较灵活,专业选择比较自由。进校之初,他先后选择了植物保护、园艺、森林、兽医等专业试读。最终在机缘巧合下选择了畜牧专业。

29岁大学毕业,56岁才获评教授。他靠养猪成为院士!去世至今,鲜为人知……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同学一起观摩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兽医处请外国学者做的手术表演,他被手术者的学识和娴熟的操作技巧所折服,从此坚定了他学好兽医专业,为新中国的兽医学科贡献力量的决心。

正当他踌躇满志开始兽医专业的学习时。一场久治不愈的“五更痢”,迫使他不得不休学。1955年病愈后返校。但由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并,湖北农学院、武汉大学农学院等6所农业院校的或全部、或部分系科调并成立了华中农学院,兽医专业被调并到其他高校。

29岁大学毕业,56岁才获评教授。他靠养猪成为院士!去世至今,鲜为人知……

回校后的熊远著面临重新选择专业,但那次观摩手术的情景给他的印象太深了。于是,他选择了与兽医专业相近的畜牧专业。

02

因病多次中断学业的熊远著,直到1959年秋才从华中农学院畜牧专业毕业,毕业留校后的熊远著被安排到畜牧场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他感到学校的实验基地难以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于是满怀激情的他毅然扛着背包住进了学校的养猪场,从此与猪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一边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一边忙碌着种猪资源的调查。在近20年里,他走遍了湖北省66个县市的村村寨寨,并到邻近省份及海南、东北、西北各地调查,足迹踏遍各地村落的猪舍。

白天,熊远著蹲在农户的圈舍里测量猪的长、高及胸围。在田间地头向农户询问猪的来源及饲养经验等:夜晚,又不知疲倦地在昏暗的油灯下整理调查资料,经他整理的资料,足足装了两竹箱。最终,他与其他学者一起完成了中国迄今为止最完整也是唯一的一部《中国猪品种志》。

29岁大学毕业,56岁才获评教授。他靠养猪成为院士!去世至今,鲜为人知……

这段磨砺让熊远著终生难忘,更为他后来开展猪种选育与改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熊远著来说,这等于又上了一次大学。

经历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洗礼,熊远著开始了他厚积薄发的科研生涯。此时他已年近半百。

与当前不到30岁就已是大学教授的年轻人相比,甚至与同时代的学者相比,熊远著都算是大器晚成。

03

上世纪70年代,香港人的口味发生了变化,更想吃瘦肉。可内地运过去的肉只有上面一点红的瘦肉,剩下的全是白白的肥肉,一时在香港市场上少人问津。

香港人能不能吃上内地的瘦肉型猪肉,不仅关于香港市民的口腹之欲。更关乎中国内地的外汇!此时香港几乎是内地换取外汇的唯一市场,生猪则是内地换取外汇的主要商品。

29岁大学毕业,56岁才获评教授。他靠养猪成为院士!去世至今,鲜为人知……

为了提高在香港市场的占有率,熊远著被国家有关部门选中,参与技术攻关,提高供港活猪品质。

熊远著拿到了科研经费,可怜的1400元,还建设了“实验室”——一栋茅草猪舍。就靠着微薄的科研经费,简陋的“实验室”,熊远著开始了培育中国瘦肉猪的艰难历程!

为了育种,熊远著与同事养了一栋猪舍的母猪和小猪。每天早上,熊远著要去南湖机场附近打湖草,回来煮熟,再加点饲料喂给猪吃。

这样的猪食,熊远著每天要挑十几担,所以常常累得倒在猪场的床上睡着了。

当时他的家在汉口,到华农的交通极不方便。为了育种,熊远著很少回家,几乎在猪场里待了16个年头,当起了名副其实的“猪倌”。

29岁大学毕业,56岁才获评教授。他靠养猪成为院士!去世至今,鲜为人知……

熊远著在猪场

选育的道路并不是很顺利。70年代,大多数的中国人连肥肉都吃不上,对熊远著培育瘦肉猪这一超前举动,一些人支持,但也有人不以为然。

经过了多次的失败和挫折,历经10多个严寒酷暑,终于在1986年成功地培育出中国高瘦肉率的母本新品种——湖北白猪及其品系。时年,56岁的熊远著才被评为教授。

湖北白猪及其品系基本育成之后,熊远著及其团队又以“湖北白猪”为母本,以引进的瘦肉型猪种为父本。进行系统的杂交组合试验.优选出瘦肉率达64%以上的杂交瘦肉型猪——杜湖猪。

29岁大学毕业,56岁才获评教授。他靠养猪成为院士!去世至今,鲜为人知……

以“湖北白猪”为基础改良培育的“杜湖猪”风靡港澳,成为内地首个畅销港澳的名优瘦肉猪,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90%,甚至获得“东风车、杜湖猪”的美誉。

熊远著被尊称为“养猪学界的袁隆平”。今天,中国人都能够吃上瘦肉型猪肉了,甚至很多人都以为,猪本来就是长得如此肥瘦适中。但是很多人压根就不知道,我们吃到的每一口猪肉里,都有熊远著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

29岁大学毕业,56岁才获评教授。他靠养猪成为院士!去世至今,鲜为人知……

04

1999年,69岁的熊远著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执著的事业追求与厚积薄发的治学精神,使他成为我国养猪学界的第一位院士。

熊远著先后从事猪育种科研、教学工作近50年,主持完成的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有3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5项、省部级奖励10余项,先后发表论文300余篇。熊远著先后培养了博士70余人、硕士50余人,大多成长为我国科研院所的主要学术骨干,部分已成为国内外著名养猪学专家。

29岁大学毕业,56岁才获评教授。他靠养猪成为院士!去世至今,鲜为人知……

2008年年初.在猪肉价格异常波动的严峻形势下,由熊远著为组长的专家审定组论证通过了《生猪交割质量标准》和《生猪交割质量检测技术规程》,中国第一个商品猪产业标准由此产生。

在熊远著的心里,猪的哼叫声就是最美妙的音乐。在他看来,猪育种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坚守。

2017年1月30日,熊远著逝世。中国首位养猪学院士去世,那时几乎无人关注。新春即到,亥猪子鼠交替之际,享用猪肉的我们,不要忘了这位“中国首位养猪学院士”!

29岁大学毕业,56岁才获评教授。他靠养猪成为院士!去世至今,鲜为人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