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国领导人在国外参加外事活动当中被暗杀了会导致什么后果?史上有哪些此类案例?

社会直观


一国领导人在国外参加外事活动被暗杀,这个影响一般还是蛮大的。可以拿晚清时期的一对老对手,李鸿章还有伊藤博文来说。



当年,甲午战争,大清国战败,随着日军一路打了过来,清政府无力抵抗,只得派李鸿章前去日本进行议和。而就在这一次的议和活动中,李鸿章惨遭日本方面的一个激进的爱国青年暗杀,这一件事情可以说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可以说,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由于国家开始日益的强大起来,实际上其地位也是与日俱增,但是这一件事情给他们可是造成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而李鸿章呢?更是清朝的议和人员,代表着国家。而且他李鸿章在国际上也是很有声望,甚至被很多人承认为东方俾斯麦,他被暗杀,这个就很尴尬了,于是日本方面不得已要对清朝做出了妥协,在条约上做了很多的让步,可以说,损失惨重。



后来,在一次去往朝鲜的时候,伊藤博文他终于也遇上了当年李鸿章相同的状况。但是不幸的是,伊藤博文没有活下来。


但是朝鲜嘛,这个地方其实也早就是日本口中的一块肉了。于是日本在伊藤博文被暗杀以后,最直接的一个动作,就是加快了将朝鲜咽下去的步伐,最后结果其实大家也是十分熟悉的了。


众森淼


一国领导人在国外被暗杀,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是由此引发战争。所以,当一国领导人访问别国,当事国的安保会安排的非常周密,甚至超过本国的安保水平。以没过瘾为例,敌对的国家非常多。但每一年的联合国大会都有很多敌对国家领导人到访纽约,美国不仅不会试图暗杀这些国家领导人,还要极力保护这些人。一旦有任何人在美国出现意外,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强国就等于丢尽了脸。
美国总统特朗普出访


所以,在近现代历史上,很少出现一国领导人在访问他国时遭到暗杀的情况。观察室在2014年3月见到过奥巴马访问我国时的安保,那真的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整个宾馆都被严密的保护起来。但凡事都某例外,事实上,近代历史上出现过两次一国领导人被暗杀,而产生严重后果的事件。一是萨拉热窝事件,一是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事件。先来说说萨拉热窝事件。
伊朗总统鲁哈尼在联合国大会痛斥美国

奥匈帝国在19世纪初20世纪末是欧洲强国之一,综合实力仅次于英德法俄,号称欧洲第五强国。1914年6月,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访问了刚刚吞并的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三名早就对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不满的塞尔维亚青年,竟然将斐迪南大公夫妇暗杀。

斐迪南大公被暗杀以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先后卷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将15亿人卷入战争,造成了1000多万人死亡,这后果严重不严重?


另外一件著名的暗杀事件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伊藤博文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领军人物,还曾经担任过日本首相、韩国总监等职务。可以说,正是在伊藤博文的谋划下,日本才一步步将整个韩国蚕食为其殖民地。作为一名爱国志士,安重根一直想找机会刺杀伊藤博文,鼓舞韩国人抗日的热情。

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哈尔滨火车站对伊藤博文连开三枪。由于伤势太重,最终伊藤博文死在了医院。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以后,大大鼓舞了韩国人的抗争士气。不过,也引来了日本人的疯狂报复。为此,日本人在韩国的殖民统治更加残酷。


其实上,现代国家之间的博弈是综合国力的博弈,刺杀别国领导人影响不大,发生的概率也很小!


美国观察室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伊朗总统鲁哈尼要赴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有人便传言鲁哈尼总统是否遭美国暗杀或扣押的论调,事实证明,鲁哈尼还是安全地返回了德黑兰。因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另外一个国家被扣留或暗杀,这被视为战争行为,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美国人心里面自然清楚的很!


从电视画面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到另外一个国家访问,所到国必须把安保工作做得非常细致缜密,通常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尤其是在领导人临时居住的场所、会议现场、既定路线等更是安全保卫的重中之重。

如果一国领导人在另外一个国家遭到暗杀,这个所到国的脸面可就丢完了,必然会招致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和声讨。至于损失的赔偿,那就不是按金钱多少所能衡量的。

尤其是在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对领导人出访和到访都非常重视,都把安保工作作为访问的重中之重。

一般来讲,一个国家领导人出访,自己要带一定的安保力量,也就是随身保镖和其他安全保卫人员,时时处处保护在领导人身边,严防发生任何一丝一毫的意外和疏乎。领导人到达另外一个国家后,所到国也会派出大量的安保力量,加强对领导人的保护,直至领导人完成访问行程,登上飞机出了领空,安全到达自己所在的国家领土,才算安保工作彻底结束。


在历史上,一国领导人在国外被暗杀的事例不多,但也有几起,我们就列举一下:

一,奥匈帝国王储访问萨拉热窝遭暗杀事件。1914年6月,奥匈帝国王储访问萨拉热窝,遭到三名塞尔维亚青年的暗杀,由此引发了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最后导致了一战的爆发,有15亿多人先后卷入了战争,造成了1000多万人死亡的惨剧。这就是暗杀的直接后果。

二,波兰总统坠机事件。这个时间发生在2010年,当时的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带领95名政府高级官员应邀前往俄罗斯参加一个重要的纪念活动。没有料到的是,他们乘坐专机在俄罗斯境内坠落,包括波兰总统在内的96名高官全部遇难。事情发生后,俄罗斯尽管做了认真详细的调查,以弥补过失,但是波兰方面并不认可调查结果,对两国关系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被刺事件。1909年的10月26号,日本的伊藤博文到哈尔滨访问,一名叫安重根的韩国人在哈尔滨火车站对伊藤博文连开了3枪,经抢救无效死亡。这个事件,导致了日本对韩国的疯狂报复,对韩国的殖民统治更加残酷。


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领导人出访安全保卫工作是何等的重要。这也是伊朗总统鲁哈尼在美国参加联合国大会,而美国不敢暗杀他的原因。


小甜嘟爸爸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一国领袖在参加外事活动中,基本上没有被暗杀的可能,被暗杀的几率非常小。暗杀一个领导人的代价很大,会导致战争的爆发,所以一国领袖去另外一个国家参加外交活动的时候,东道主国家都会加强安保,排查可能发生的暗杀活动,防止暗杀事件的发生!

  在近代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重大外交事件,1914年6月,奥匈帝国在新吞并的波斯尼亚举行一场针对塞尔维亚的军事演习,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非常反感。奥匈帝国派出储君费南迪去检阅这场军事演习,费迪南夫妇乘火车抵达萨拉热窝,然后乘坐敞篷车前往市政府,在前往市政府的过程中,费南迪夫妇遭到了手榴弹袭击,炸伤了费南迪副官。

有了这次惨痛教训,费南迪并没有引起重视,以为自己命大,不愿意返回奥匈帝国,还要去看望在袭击中受伤的副官,费南迪夫妇怎么也没有想到,等待他们的不是副官,而是死神,当费南迪夫妇经过拉丁大桥,中途停车的时候,给了塞尔维亚人机会,塞尔维亚人普林西普拿着枪朝费南迪夫妇扫射,费南迪夫妇倒在血泊中,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费迪南夫妇的事加深了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之间的矛盾,在德国的怂恿和支持下,1914年7月,奥匈帝国出兵塞尔维亚。塞尔维亚的势力错综复杂,有俄罗斯,有法国,有德国,各方利益不一致,多国发动战争,并直接参加战斗,最终导致世界第一次大战的爆发,世界第一次大战又为世界第二次大战埋下了伏笔。

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世界各国知道,另一个国家的领袖在自己的国家出事很危险,会导致两国战争的爆发,所以这一次的联合国大会上,我们可以看到,伊朗总统鲁哈尼去联合国总部开会的时候,毫不逊色,不担心自己的个人安危,反而是美国担心鲁哈尼的个人安危!

2010年,还曾发生过一次重大外交事故,这次外交事故是波兰和俄罗斯,波兰总统卡钦斯基去俄罗斯参加“卡廷森林惨案”70周年活动,然而卡钦斯基的客机却出事了坠毁在斯莫林斯克机场附近,卡钦斯基夫妇遇难,94名随行人员遇难,俄罗斯和波兰虽然没有爆发战争,但是俄罗斯和波兰的关系恶化,俄罗斯成了波兰眼中的敌人!

战争是具有毁灭性的,在本国暗杀他国的领袖会导致战争的爆发,而且会遭到世界各国的谴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在本国干这种事,要干也是在别的地方!


老鳄鱼观天下


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另一个国家被杀,或者遇难,在不同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两国是友好国家,或者并不是敌对国家,虽然可能会给两国的关系带来负面的影响,但是总体的影响是可控的;如果两国的矛盾非常的尖锐,那么这中突发事件可能就是一场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一、波兰总统坠机事件。2010年,在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前往俄罗斯出席“卡廷事件70周年”纪念活动时,其乘坐的总统专机在俄罗斯西部城市斯摩棱斯克机场附近坠毁,包括波兰总统在内的96名高官在事故是遇难。俄罗斯方面提供了事故调查报告表明为波兰高官“强迫”机组人员降落导致的事故,但是波兰方面包括总理图斯克在内的众多官员及民众并不承认俄罗斯方面转交的调查报告。

虽然俄罗斯方面已经转交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等人员的遗体,但是对调查坠毁飞机原因的关键黑匣子及飞机的残骸,俄罗斯至今也没有移交给波兰政府。那怕是卡钦斯基的哥哥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在2016年执政后,重新开启对坠机原因的调查,但是由于俄罗斯方面的并没有将事故的黑匣子及残骸移交,让事故的重新调查也不了了之。

由于坠机事件的报告一致无法得到双方的认可,这让坠机的原因一直扑朔迷离,而这也外界猜测坠机可能是出于“政治阴谋”,或者说是出于破坏两国关系的暗杀。而2016年重启的调查,调查的关键就是能否在遗体中发现爆破等另外的伤痕,但是由于双方的不配合且并不承认对方的调查行为,这一坠机事件变得朴树迷离。

从现在俄罗斯与波兰的关系可以看出,这起坠机事件可能就是两国关系的转折点,虽然俄罗斯与波兰并没有发生过激军事、外交等领域对抗,但这起坠机事件可能开启了波兰向美国靠拢的进程。而现在的波兰已经多次向美国伸出橄榄枝,这让俄罗斯在在欧洲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恶劣。

二、萨拉热窝事件。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端,也同样作为新晋帝国对老帝国发起冲击的开端,萨拉热窝事件在历史上、尤其是欧洲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随着德国、奥匈帝国等欧洲新晋帝国的崛起,让英国、法国等老牌帝国看到了威胁,两大集团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而随着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让双方的矛盾开始出现火花。而在这一节骨眼上,奥匈帝国的王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前往新领土萨拉热窝视察,但是这一“挑衅行为”让邻国塞尔维亚非常的的不满。随后3名塞尔维亚的青年在萨拉热窝刺杀了斐迪南大公夫妇,之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随着战争的推移,这场几乎席卷整个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

因此,在不同的国家之间,或者在不同的国际环境下,一国的领导人在他国被杀或者发生意外,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有时这一负面影响是可控的,有时也是致命的。


昨思今明未武


印度女总理英迪拉·甘地遇刺

英迪拉·甘地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任女总理,执掌印度18年之久,是印度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理。难以想象,在“强奸大国”印度,一个女人能当上总理,并任职那么长时间,英迪拉·甘地必有其过人之处。

传奇经历

英迪拉·甘地出身于政治世家,祖父曾任国大党主席。父亲则是大名鼎鼎的尼赫鲁,带领印度人民英国殖民者进行长期斗争,并且担任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



在家庭影响下,英迪拉·甘地也步入了政界。之后,在父亲的支持下,她长期担任总理(也就是尼赫鲁)秘书。著名的尼赫鲁访华,就有她的身影。在这几年,英迪拉·甘地岁随父亲四处奔走,在政界也算混了个脸熟。而且,随着越来越多地接手父亲的工作,她在国内的威望也逐步提升。



在尼赫鲁晚年,他逐步帮女儿扫清了政治上的一切障碍。1959年,她当选国大党主席。1966年,她当选总理。从此,开始了她辉煌的执政生涯。

镇压恐怖主义

印度的民族构成很复杂,由此产生的民族矛盾也不少,其中锡克族是闹得最凶的一个。在尝到甜头后,锡克族野心膨胀,想要以武装夺取政权。所以,他们在印度锡克族最大的庙宇金庙建立武装库,以此来威胁政府。



此举无异于分裂国家。作风强硬的英迪拉·甘地当机立断,下令武警强攻金庙。在强大的火力下,金庙被攻破,锡克族首脑被抓。

随后,一些锡克族活跃人士叫嚣,一定会让·英迪拉·甘地血债血偿。

英迪拉·甘地遇刺

本想只是一句威胁,没想到却成了真。1984年10月31日,在前往印度总理办公室的路上,英迪拉·甘地被身旁的警卫员连开8抢,随后另一个警卫员也向她开枪。英迪拉·甘地瞬间倒在血泊之中,其他警卫员都愣住了。两个凶手(经查证后为锡克族)随即说,“你们来抓我们吧!”

英迪拉·甘地立即被送往医院抢救,遗憾的是,没能成功。就这样,一个备受印度国民爱戴的女总理离开了人世。



恶劣影响

英迪拉·甘地遇刺以后,首都新德里迅速陷入混乱之中,无数的追随者向锡克族人进行疯狂报复。



一时之间,火光四溅,献血横流,打砸抢烧,随处可见。无处可逃的锡克族人,只能暂时躲进难民营。数日内,便有几万人受到影响,一千多人死亡,后续经济损失不计其数。

更重要的是,总理遇刺后,锡克族和印度本土民族的矛盾越来越深,独立的声音越来越大,民族问题从此更制约着印度的发展。


小豪说历史


在历史上,被暗杀次数最多的国家领导人,非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莫属,他一生曾躲过了634次暗杀,但仍安然无恙,他曾幽默的表示:这完全是美国中情局的过错。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他那样的幸运,如果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国外遭到暗杀,轻者会导致两国的外交冲突,严重的则会导致战争。
今天给你说的这两个例子,都是引起严重后果的暗杀,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被暗杀的国家领导人,都是强势的一方,我先说第一个我们所熟悉的《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伊藤博文,可以说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鼻祖”,在这个狂热侵略分子的一手策划下,日本发动了朝鲜战争和甲午战争,使朝鲜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因此,伊藤博文被朝鲜的爱国志士恨之入骨,1909年10月,机会终于来了,在他到哈尔滨,准备就最后吞并朝鲜的问题同沙皇俄国官员举行会谈前,在哈尔滨火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击毙,但安重根虽然为了正义除掉了伊藤博文,但朝鲜也遭到了日本的疯狂报复,在伊藤博文被刺后,日本就撕掉了虚伪的面纱,用惨无人道的手段,奴役朝鲜长达50年之久。

第二个遭到暗杀的是,奥匈帝国的王储斐迪南大公,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做为嘉宾,到塞尔维亚首都萨拉热窝参加国庆日活动,虽然是在戒备森严的情况下,但他仍没逃过塞尔维亚爱国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仇恨的子弹,在普林西普扣动扳机后,斐迪南大公命就此丧异乡,而这个后果,就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斐迪南大公被暗杀后仅一个月,奥匈帝国就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并使多国卷入这一人类史上最残酷的战争,这场战争,约有6500万人参战,最后以死伤3000万的代价,结束了长达4年的混战,这场战争,给人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重灾难。
所以说,在有了惨痛教训后,在现代社会,为了避免国与国发生冲突,各国都对来访的其他国家领导人的安保非常重视,到他国访问的领导人的安全,也得到了最充分的保障,因此,现在很少有组织和个人去冒着生命危险,去搞几乎不可能成功的暗杀行动……


海之波涛3


这种情况很难发生。

因为一国领导人在它国访问遭到暗杀,受访国安保不力,脸上无光,今后随还敢上门打交道?

若真的发生了,后果非常严重

马关事件:

1895年3月24日,在日本谈判签订《马关条约》的清朝重臣李鸿章,在返回住所的途中,遭到日本人小山丰太郎的刺杀,李鸿章左脸受伤,血流如注。

小山丰太郎是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他反对日本和清朝和谈,主张日本攻入北京,活捉中国皇帝。因而刺杀清朝赴日谈判全权代表。

刺杀事件发生后,国际舆论哗然,欧美列强纷纷谴责日本,使得日本的国家形象大打折扣。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闻勃然大怒,说这起事件比军队在战场上溃败还要严重,宁愿被刺杀的是他自己!

为了防止国际干预,伊藤博文慰问李鸿章说;天皇已决定停止日中战争,减少清政府赔款一亿两白银。催促李鸿章于3月30其签定了《马关条约》。但后来仍然发生了俄德法“三国干辽”,迫使日本交出了辽东半岛。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前来友好访问,他俩乘坐敞篷车在萨拉热窝大街兜风,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当街射杀。


这件事情比李鸿章在日本遇刺更严重。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点燃了世界一战导火线。

斯摩棱斯克事件

2010年4月10日,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应邀去俄罗斯出席纪念“卡廷森林惨案”70周年活动,专机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机场附近坠毁,总统夫妇及其随员共96人全部遇难。


据称天气恶劣导致飞机降落时闯入树林坠毁,波兰至今耿耿于怀。苦于没有俄罗斯蓄意破坏证据,只好作罢,但导致波俄关系更加雪上加霜。

如果是受访国政府组织实施暗杀,这更不可想象?这个国家政府将无法在世界立椎!这样的事还没有发生过,以后也不会发生。

例如;美国一直想搞掉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美中情局策划了上百次暗杀活动未遂。但卡斯特罗在千禧年理直气壮来到纽约出席联大,美国根本不敢动手。

又如;委内瑞拉查韦斯、伊朗总统鲁哈尼总统专程来联大唾骂美国,美国可以反骂,但决不能威胁客人的人身安全。



谌人


应该说,此事发生概率很小,因为一国首脑在第他国发生意外,毕竟所在国全权负责。国家首脑到他国访问,其安全由本国和所在国共同负责。但意外也不是没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19年,塞尔维亚青年刺杀费迪南大公引发第一次大战。但只是恐怖分子的个人行为。与国家无关。而最近就是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

和布隆迪总统恩塔里亚米拉的飞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附近被击落,两位总统同时罹难。引发二战结束后最大的种族大屠杀,但清水哥要说的是一次国家预谋的刺杀。这次他国元首计划近乎完美。

在冷战的最高锋,美苏双方都是剑拔弩张,但始终却没有对对方行使过暗杀行动,一是有失身份,二是没有那个必要。但在1983年10月初,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仰光事件。这也是二战以后第一次发生第三国,针敌韩国总统出国访问时候,对其进行暗杀活动,

这次行动明显违犯国际法行径引发全球抗议。也遭到韩国的报复。

全斗焕是韩国第五任总统,在1983年10月对缅甸进行友好访问,根据计划安排,在10月9日上午,全斗焕将在缅甸首都仰光瞻仰缅甸国父昂山的陵墓。这一重要情报被韩国敌对国家事先得知,随即敌对国收买了缅甸的随从和陵墓内的工作人员,敌对国特工得以在陵墓纪念堂的屋梁内安装了遥控炸弹。时间拿捏的十分准确,但由于全斗焕临时有变,(有的说解手,有的说谈话耽误)。全斗焕本人临时晚到二十分钟,其他官员按时到达。就在韩国官员在纪念堂拜谒的时候。定时遥控炸弹爆炸了

。随同全斗焕出访的副总理徐锡俊、外务部长官李范锡和其他韩国官员10余人被炸死。还有其他政府阁僚受伤。因故较晚赶到的全斗焕在缅甸警方的保护下立即折回宾馆,逃过一劫。缅甸政府立即展开全面详尽的调查,经过韩国的认可以后,与韩国发表联合公报,称此次事件系敌国国所为。缅甸对此气愤异常,不听取该任何解释,驱逐该国大使。与其立即断交。断绝一切经贸往来,韩国政府对此也表示严重抗议,敌对国则坚决否认。

如果敌对国家在韩国进行刺杀活动应该不会有多大抗议和反对。毕竟没有涉及到其他国家,

但如果在第三国进行,就实在太过分了,不仅有违国际法,而且会给第三国的国际形象带来巨大的伤害。敌对国这一行为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外交被动。引发国际抗议。摒弃一切国家恐怖主义行径和暗杀行为是必须的,这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识。毕竟现在不是野蛮时代。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后果很严重,如果是弱国领导人在强国遇刺,强国也会因此声誉受损,缺理被动,道歉赔款等。

1895年3月13日,甲午战败后,李鸿章受命到日本马关,就如何割地赔款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等进行谈判。原本日本作为战胜国盛气凌人,伊藤博文对李鸿章极尽羞辱之能事,并提出割让台湾、辽东半岛等极其苛刻的条件。

李鸿章迫于日本军事压力,只能委曲求全,生怕和谈失败。 然而,一场意外却为李鸿章赢来转机。3月24日,李鸿章在返回住所的路上,遭到日本人小山丰太郎的刺杀,李鸿章左脸受伤。 刺杀事件发生后,国际舆论一片哗然,欧美列强纷纷谴责日本,这让日本政府由主动转为被动,由开头的不急于谈判、漫天要价到急于解决问题,主动让步。而且国家形象也大打折扣。 由于日本缺理,日本天皇只好决定停战,将赔款从此前的三亿两降到二亿两。



为挽回影响,伊藤博文建议处决小三丰太郎,但是根据当时的日本法律,行刺的罪名不足以判处死刑,小山丰太郎最终被判处无期徒刑。

当然,如果是强国领导人在弱国遇刺,那就后果更加严重,甚至直接引起战争。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该事件直接导致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所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是自古以来的基本外交礼仪。更何况国家政治发展到近现代,刺杀一个国家领导人已经改变不了国家外交风向和基本国策,只会激起更大的仇恨和敌意。所以,即便是敌国领导人来访,当事国也会全力以赴做好安保工作,确保来访领导人的人身安全。因为来访者一旦有失,接待国将会麻烦缠身,得不偿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