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一生能够使自己佩服的老师很少,或许是因为自小性格的原因

张爱玲一生能够使自己佩服的老师很少,或许是因为自小性格的原因

张爱玲由于小时候深厚的古文学底子,所以,在上学的路上自然是有着一些优势的。但是,自己总感觉没有哪个老师给自己的帮助非常大,或者说让自己敬佩的。

张爱玲一生能够使自己佩服的老师很少,或许是因为自小性格的原因

张爱玲是一个非常与其他学生不同的学生,说好学生也不是很准确,因为张爱玲上学时经常不交作业,用一句忘记了作为理由。但是考试呢,却总是成绩十分的优秀。这种学生真是让老师又爱又恨。但是张爱玲并不买账,她自己认为自己只是善于琢磨每个教授,每位老师的心思,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样的学生,张爱玲只是投其所好罢了。自己并不喜欢自己的那个样子,或者说并不是自己喜欢做的事。

张爱玲一生能够使自己佩服的老师很少,或许是因为自小性格的原因

说到这里,在港大的汪宏声,作为赏识张爱玲的国文老师不知作何感想,或许自己也不能理解这是为什么,对于张爱玲来说,或许并不是自己没有学到东西,只是做了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而已。

唯有一个老师,对于张爱玲来说,还有些敬佩之情吧。依我看来,张爱玲敬佩的是那位教授的特立独行的行为,这一点来看,与张爱玲的内心是有些相似之处。

张爱玲一生能够使自己佩服的老师很少,或许是因为自小性格的原因

​在香港大学的历史教授佛朗士是一个不赞成物质文明的人。家里的汽车是给佣人买菜用的。家里并不装点灯与自来水。即使在今天看来,这种与生活隔离的人来看,也会被看为异类的。然而,这个教授有着自己的教学风格,对历史的见解也很独到,尤其是即使很官样的文章被自己耍着花腔念出来之后也很显得十分滑稽。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教授是很特立独行的。在张爱玲的骨子里,也有着一种很强的叛逆心理。自己也是在叛逆中长大的。

之所以对张爱玲印象之深,我们可以约摸的感觉到,正是这种对世俗的另一种声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