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如果按照梁中书的方案去押送生辰纲,还会被劫吗?

田获三狐


所谓生辰纲,说白了就是生日礼物,梁中书的老婆是蔡京的女儿,蔡京每年都要过生日,所以,作为女婿,梁中书每年都要送一份生辰纲到东京太师府。

上一年送生辰纲,被沿途的劫匪给劫了,因此梁中书才“不是了事”。这时候梁中书的夫人就推荐了杨志,因为梁中书整天给老婆吹牛,说杨志多厉害多厉害,武艺多么高强。

梁中书一听不错,有杨志这个高手押送生辰纲,今年也许就能安全送到。

杨志也不是傻子,他早就听说过去年的生辰纲被劫之事,因此,他没敢一口答应,而是先问梁中书,怎么个送法?

俗话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梁中书这个人比较傻,没有这种觉悟,去年大摇大摆地送被劫了,今年还不变通,仍旧想大摇大摆地送这十万贯生辰纲。

梁中书道:“着落大名府差十辆太平车子,帐前拨十个厢禁军监押着车,每辆上各插一把黄旗,上写着‘献贺太师生辰纲”。每辆车子再使个军健跟着。三日内便要起身去。”

杨志一听就不干了,直接要拒绝梁中书,因为照这个送法,仍旧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而且杨志还补充道,这样送,别说二十个人押运,就是一万人马押运,也保不住这十车宝贝。为何?

因为沿途各经过的各山头上,全都是“强人”。

杨志还挺实在,把沿途的山头给梁中书历数了一遍,计有: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

这些山头里面,需要注意的是二龙山,桃花山。这两处的草寇尤其多。

此时的二龙山,老大还不是鲁智深武松杨志,而是金眼虎邓龙,手底下有四五百人之多。桃花山呢?首领是周通李忠等人,手底下也有五七百人。

鲁智深路过桃花山的时候,周通这帮人要给鲁智深盘缠,然而这盘缠不是从山寨里的库存里出,是周通等人听说山下有“几十个人”带着“器械”押着货物经过,周通要现劫现送:

那客人内有一个便捻着朴刀来斗李忠,一来一往,一去一回,斗了十余合,不分胜负。周通大怒,赶向前来,喝一声,众小喽啰一齐都上。那伙客人抵当不住,转身便走,有那走得迟的,尽被搠死七八个。

看看,看看,几十个带着器械的好汉押送的货物,被周通带人几分钟给打散了,货物也给抢劫过来了,如果是杨志带着二十个人带着生辰纲经过桃花山,能过得去吗?

也许杨志武艺高强,李忠周通就很弱吗?这李忠号称打虎将,周通号称小霸王,武艺都不低,李忠后来跟呼延灼大战,在呼延灼手里走了十几招,就算比较牛的扈三娘,在呼延灼手底下也就走了十几招。

周通李忠等大头领能缠斗杨志,拖住时间,杨志手下其他二十个人呢?早被打散了,货物也早被运到山上去了。

此时就剩一个杨志孤零零的,跟被晁盖吴用等人劫走生辰纲有什么分别?

所以杨志预料梁中书的方案不可行,这么大摇大摆地运生辰纲,还在车子上插一把黄旗,上写着‘献贺太师生辰纲”,这是害怕强人们不知道,擎等着“强人”们来抢劫呢?

因此杨志安排下自己的方案,如果梁中书同意,他才接这个差事。杨志的方案很简单,装成小商小贩,沿途低调行事,一切小心为上,就是不让贼人知道他们运的是生辰纲就是了。

不得不说,杨志这个方案,比梁中书那个要好得多,然而,天下没有密不透风的墙,他们的保密工作做得还是不到位,被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氏三雄等人侦知,着了这七个贼人的道。

其实,我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案,不但能安全运送生辰纲到东京,还能把沿途各山头的贼人一网打尽,这个方案就是——引蛇出洞+调虎离山。

什么叫引蛇出洞呢?

贼人不是要打劫生辰纲嘛,好啊,就用梁中书那个方案,派二十个人押运,车上插上小黄旗,告诉大家,都来打劫。只是,我在梁中书的方案里要加一层保险,派二百个人押送,目的是贼人来了,能拖时间,护住生辰纲暂时不被抢走。

然后,在生辰纲队伍的后面,派大军尾随,不用太多,两千人就足够了,由斥候专门负责侦查和居中联络,一旦有贼人来打劫,前面两百人护住生辰纲,争取时间,后面大军一拥而上,将贼人给包饺子。

什么叫调虎离山呢?

贼人不是要下山打劫嘛,那么他们山寨肯定会空虚,就算不空虚,防备也必然不如平时了因此再另外调派一队人马,直捣贼人的老巢,将贼人一窝端了。

这样,使用引蛇出洞和调虎离山之计,梁中书既能给老丈人送了生日礼物,又能荡平沿途的草寇,岂不是大功一件?

当然,沿途各州县的军马调度,还需要蔡京和高俅一纸书信方可。


西堤君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两种方案。

当年,东京太师蔡京大寿。身在大名府任职的女婿梁中书搜刮了民脂民膏十万贯金珠宝贝去为老丈人贺寿。

临走之前,鉴于曾经有过两次生辰纲被劫的教训。这次打算重用武功比较高强的杨制使杨志来担任。

杨志,浑号青面兽。曾在京师担任过与林冲一样的角色。后被诬陷获罪被发配大名府。因武艺高强受到梁i中书的重用。担任制使一职。

话说梁中书将杨志叫到府中,说明原委。并说出了自己的打算:“着大名府派遣十辆车子,每辆车子再配健壮军士一名。再打上庆贺太师大寿的旗子前往”。这个计划受到杨志抵制,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即化装成做买卖的商人悄无声息的前往。

根据当时宋朝已经没落腐败,民间人怨沸腾,盗贼四起,治安混乱的实际情况。梁中书的计划显然根本不能实现,还会重蹈前两次的复辙。但结果不一定就是晁盖他们七位豪杰的囊中之物了。不义之财,人人得而取之。天下多少英雄豪杰都觊觎着这笔财富。

这样看来,杨志的计划算是万全之策。却最终还是失败呢?细细分析原文,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保密工作做得不好,导致计划泄露。如果不被入云龙公孙胜和赤发鬼刘唐打听到内幕。这件事件根本不可能发生。

二、智多星的智慧确实很高。把事情的情况分析得很透彻,用人合理,计划周密。如让刘唐继续打探消息,计划起用白日鼠白胜假装卖酒。这给智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仅管杨志武功很高,脑瓜子很管用,但他为人处事不行。上对老总管不尊,中对两个虞候不敬,下对下属不爱,造成了内部分裂的局面。威信扫地,人人憎恨,欲除之而不快。如果内部团结一致,人人对他言听计从,不在黄泥冈打尖休息,或者不喝毒酒。就不会发生被智取的事情。纵然保不住生辰纲,也必然会经过一番打斗才行。

纵上所述,并非杨志无能,也非梁中书计划可行。而是天时,地利,人合,杨志没有占了一头,而导致丢失生辰纲,亡命天涯,最后又投奔了梁山的命运。

以上所述,仅为一己之言。如有高论,请在评论区置评,不胜荣幸之至。

谢谢!


草田张


按梁中书的方案,恐怕都到不了黄泥冈。

杨志和梁中书方案的区别,其实就是“偷偷过去”和“正面硬刚”的区别。要判断梁中书方案是否可靠,就得对比一下双方实力。

押运一方的预设实力如下:

十个推车的士兵,十个保卫的士兵,杨志。

老都管和虞侯可以忽略不计。

这点实力比起晁盖一伙人如何,答:不够打。

水浒传里,就算是地煞排名靠后的好汉,也能打二三十个人。

解珍道:“我有个姐姐,……叫做母大虫顾大嫂,开张酒店,家里又杀牛开赌。我那姐姐有三二十人近他不得,姐夫孙新这等本事,也输与他。……”

上点档次的:

朱富道:“大哥且不要慌。这李都头(李云)一身好本事,有三五十人近他不得。我和你只两个同心合意,如何敢近傍他?……”

再高一点的:

第三个好汉姓马,名麟,祖贯是南京建康人氏。原是小番子闲汉出身,吹得双铁笛,使得好大滚刀,百十人近他不得,因此人都唤他做铁笛仙。

到鲁智深这里就比较夸张了:

智深道:“太公休慌。俺说与你,洒家不是别人,俺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提辖官,为因打死了人,出家做和尚。休道这两个鸟人,便是一二千军马来,洒家也不怕他。你们众人不信时,提俺禅杖看。”

刘唐也号称不怕一二千人,不知道有没有吹牛成分……

刘唐道:“……小弟不才,颇也学得本事,休道三五个汉子,便是一二千军马队中,拿条枪,也不惧他。……”

总之,对于一般战力的NPC,除去非战斗人员,天罡级别打个三位数的对手,地煞级别打个两位数的对手,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

即便是公孙胜,也有10+的击倒记录:

又见一个庄客飞也似来,报道:“那先生(公孙胜)发怒,把十来个庄客都打倒了!”

所以区区二十个士兵,实在起不到什么保卫作用。杨志虽然武艺高强,但架不住对方人多。

更何况这些士兵也未必能打:

杨志道:“恩相便差一万人去也不济事;这厮们一声听得强人来时,都是先走了的。”

杨志原先就搞过押运(花石纲),他说的这话,很可能是他的工作经验,应该比较可靠。所以总而言之,梁中书这套阵容真要打起来,压根就不能打。

所以并没有什么可行性。


北门猿


这就牵涉到,杨志为什么要提出偷偷的押送生辰纲的问题。因为在北宋末年,社会动荡,北方大金国虎视眈眈,宋朝内部,贪官污吏横行,人民生活非常痛苦。因此各地人民起义军风起云涌,各个山头强盗横行。从孙二娘李立等开黑店杀人卖肉的情况来看,那时已经到了人吃人的地步了。

在此情况下,押送生辰纲之类的贵重物品便成了最危险的事情。以往梁中书也是采取用军队押送的办法,但是效果很不好,没有逃过被劫的命运。因为派少量的军队根本无法抵御众多灾民不要命冲击围堵,和各路江湖豪杰的劫略。如果派大部队去保护私人财富,恐怕惊动朝廷,惊动皇帝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基于如此复杂的外在因素,杨志才提出偷偷运送的办法。这个办法如果成功,保密是第一要素。很明显,梁中书保密工作并没有做好,运送生辰纲的时间路线都已泄露。杨志再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获得成功。

在保密工作无法做好的情况下,杨志的办法是最不好的办法。但是其他办法,也只是有可能获得成功,把握一定不会太大。否则以杨志的勇猛和机智,也不会想到用偷偷摸摸运送这个,既艰难又非常危险的方法。




占礼杂谈


按照梁中书的方式押送“生辰纲”,未必到不了东京汴梁太师蔡京手里。这主要取决于杨志是否“硬刚得过一路上所有的劫匪,虽然这种几率很小。

但是似乎没有人考虑过为什么梁中书在明知道前两次“生辰纲”被劫的情况下,仍然要求大张旗鼓地押送“生辰纲”?而且还让有着押送“花石纲”失败经验的杨志去押送。

更没考虑到前两次“生辰纲”被劫,和这一次杨志押送“生辰纲”被劫,性质完全不一样。

梁中书要求光明正大地送,而且一定要把阵仗搞的非常大,让所过州郡都知道好女婿梁中书给太师蔡京贺寿了,他似乎并不是太在意这“生辰纲”是否真的能押送到东京汴梁;

梁中书道:“着落大名府差十辆太平车子,帐前拨十个厢军监押着车,每辆上各插一把黄旗,上写着‘献贺太师生辰纲”。每辆车子再使个军健跟着。三日内便要起身去。”

但是杨志否定了这种做法,因为从北京大名府到东京汴梁,这一路都是强盗出没的地方,而且前两次的“生辰纲”都被截了。

生辰纲的押运路线:大名府——赤松林——野云渡——白沙坞——黄泥冈——伞盖山——桃花山——二龙山——紫金山——东京汴梁

客观因素,这本来就是一条押送财货的死路。除非派的不是10个厢军,而是至少千人以上的正规部队去押送,而且所过郡县,要求联保,官府派兵护送,这事方保无虞。

而实际情况却并不容乐观,“生辰纲”尚未押运,而自己的起程的路线、时间,押送财宝的内容,都已经被传得沸沸扬扬,各路的“好汉们”早就开始磨刀霍霍做准备了。这说明了什么?

梁中书还没决定让杨志押送生辰纲呢,公孙胜、刘唐等人就已经知道了押送内容以及路线了,当然有杠精会说公孙胜有法术会算,但是刘唐呢?所以即便不是梁中书自己的意思,那么在押送的队伍里或者梁中书府里,早就有人向路上的“好汉们”通风报信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上两次“生辰纲”毫无意外地被劫,而且梁中书也不着急的原因所在了。

对于梁中书而言,给岳父大人祝寿,北京大名府的人都看到,沿路州郡的人也都看到十大车真金实银在官道上运走的,包括太师蔡京也知道乖女婿的孝心。但是被强盗劫了,这是个意外,这个责任并不在梁中书身上,梁中书该尽的义务尽到了。但前两次被劫的“生辰纲”究竟去了哪里?《水浒传》并没有交代,但是梁中书并没有继续追究此事。所以可以大胆想象一下会去了哪里?

但是这一次杨志押送生辰纲,杨志决定“悄悄地送到东京汴梁”。实际上按照正常逻辑,杨志的做法是对的,毕竟靠“硬刚”过境,是不现实的。所以装扮客商,“夜行晓宿”、悄悄过境,是行的通的。

对于杨志而言,他是用心的,因为这是他绝处翻盘的最后一次机会。对他而言,若押送成功,可能就能恢复自由身,恢复体制内的工作,从而还能受到梁中书乃至蔡京的赏识。但是他却没有意识到这是一趟根本完成不了的任务,而且梁中书提拔他来押送“生辰纲”,显然目的不单纯。

因为前两次都失败了,蔡京虽说嘴上不怪,但是也难免怀疑梁中书是否耍了小聪明。而这次只有通过另一个“有分量的人的“押送失败”,才能去证明“生辰纲”被劫,那是确确实实的非梁中书主观因素造成的。

但是这一次,梁中书也意外了,因为杨志一路上装扮客商,“夜行晓宿”。的确“安全

”过境了赤松林、野云渡、白沙坞等地,当地的强人竟然一个也没有“拦住他”,而让杨志一行走到了“黄泥冈”。在这里,晁盖等野路子竟然用“蒙汗药”麻翻了杨志等人。

因为晁盖等人真的不在梁中书的计划之内,晁盖他们原本不是强盗。

晁盖是石碣村的保正;而阮氏兄弟时候打渔的;吴用是教书的,公孙胜是道士,只有刘唐身份存疑,但是他此前也是单打独斗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一次老都管和两个虞候报案后,官府真的就开始认认真真地查案,而且很快发现眉目的主要原因,因为这次是“真丢了

所以如果真的按照梁中书的方法押送“生辰纲”,这趟货还真的未必就押送不到东京。

因为如果按照梁中书的方式,关键的一点是按照梁中书的方式,杨志就不会在太阳最毒的时候路过黄泥岗,从而去和晁盖的蒙汗药了,所以晁盖想智取的可能性就会变得微乎其微了。而杨志一路上真正可能会碰到的打劫的就是那些事先“勾兑”好的强盗们。而杨志不明就里,会真刀真枪地干,那就完全取决于杨志的功夫是否能硬刚那些尚未成气候的“好汉们”了。如果杨志真的一路“硬刚”过去,真的把“生辰纲”送到了蔡京手里,梁中书也未必会满意,所以结果如何,仍然充满变数。




炒米视角


按梁中书的安排被劫的可能性更大。

北宋末年,朝廷软弱,官吏腐败,饥民穷苦人增多,很多人为生计加入绿林好汉队伍,杀富济贫。

按水浒传书中所说梁中书前两次为老丈人蔡京祝寿送礼已经被劫过,如今大张旗鼓地行事,必被江湖人士探听虚实,在路途上设计想方设法夺走这不义之财。

沿途住店,吃饭、过河、走偏僻路段等等都容易被劫走生辰纲。杨志的方法悄悄地压解是正确的,坏事坏在虞侯等人身上。

晁盖等人听从吴用巧妙用计,用蒙汗药麻翻了杨志等人,轻轻松松智取生辰纲。






音悦茶香


如果按梁中书的方案,派遣押送车队运一批石头;再按杨志所说,化妆成行商与脚夫密送真正的生辰纲,成功的把握会更高。

李筌注《孙子兵法》:善用兵者,以虚为实;善破敌者,以实为虚。

可惜梁中书和杨志都没有考虑到这一层。

如果杨志按梁中书之前的方案押送生辰纲,一定会再次被劫。

杨志道:“恩相在上,小人也曾听得上年已被贼人劫去了,至今未获。今岁途中盗贼又多,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更兼单身客人亦不敢独自经过,他知道是金银宝物,如何不来抢劫?枉结果了性命。以此去不得。”

图一:押送生辰纲,不亚于一场刺激的塔防游戏

杨志身为“新参的提辖”,正是努力报效梁中书的知遇之恩的时候,但依然硬着头皮说不,可见他久历江湖,非常清楚这趟差事的危险程度。

同时,他对自己这一方面的战斗力也是非常清楚的。

梁中书道:“恁地时,多着军校防护送去便了。”杨志道:“恩相便差五百人去,也不济事。这厮们一声听得强人来时,都是先走了的。”

贪生怕死的猪队友是指望不上了,靠自己一个人奋斗,就算不被弄死,也得活活累死。更何况之前经历过与林冲的一战(杨志经过梁山东路林中,与急着纳投名状的林冲斗了三十几回合不分胜负),他应该清楚,这个江湖还是有藏龙卧虎的高手在。

但这是新领导的第一项任务,毕竟难以推辞

梁中书道:“你这般地说时,‘生辰纲’不要送去了?”杨志又禀道:“若依小人一件事,便敢送去。”

相信梁中书说这句话时,眉毛一定是立着的。杨志看出领导的不爽(估计他再回答一个“不”字,分分钟内杨提辖就会变回贼配军了),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方案。

没什么想法的梁中书自然是欣然地同意了。

梁中书道:“我既委在你身上,如何不依你说。”杨志道:“若依小人说时,并不要车子,把礼物都装做十余条担子,只做客人的打扮行货。也点十个壮健的厢禁军,却装做脚夫挑着。只消一个人和小人去,却打扮做客人,悄悄连夜上东京交付,恁地时方好。”梁中书道:“你甚说的是。我写书呈重重保你受道诰命回来。”杨志道:“深谢恩相抬举。”

杨志有没有可能想到使用我开头所说的虚实结合的方案呢?

没有想到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水浒传》中的杨志本不以智计见长;更何况这时的他生怕梁中书看轻自己,即使想到,也不敢说出口来(需要2拨人马,成本是加倍的,即便押送成功,也会被人说是“大惊小怪”),干脆用自己的法子赌一把便是。

反正自己已经衰到家了,不是么?

赘语:为什么说这一次的生辰纲肯定会像上年一样,再次被劫?

因为梁中书的身边,内鬼太多。

刘唐道:“小弟打听得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收买十万贯金珠、宝贝、玩器等物,送上东京,与他丈人蔡太师庆生辰。去年也曾送十万贯金珠宝贝,来到半路里,不知被谁人打劫了,至今也无捉处。今年又收买十万贯金珠宝贝,早晚安排起程,要赶这六月十五日生辰。小弟想此一套是不义之财,取之何碍!便可商议个道理去半路上取了,天理知之,也不为罪。闻知哥哥大名,是个真男子,武艺过人。小弟不才,颇也学得本事,休道三五个汉子,便是一二千军马队中,拿条枪,也不惧他。倘蒙哥哥不弃时,献此一套富贵,不知哥哥心内如何?”

刘唐是如何打听到生辰纲的信息的?

吴用道:“保正梦见北斗七星坠在屋脊上,今日我等七人聚义举事,岂不应天垂象!此一套富贵,唾手而取。前日所说央刘兄去探听路程从那里来,今日天晚,来早便请登程。”公孙胜道:“这一事不须去了。贫道已打听,知他来的路数了,只是黄泥冈大路上来。”

公孙胜又是如何连路线都清楚地了解到的?

很有可能,《水浒传》中的江湖里,存在着一个情报传递、销售的系统,其组织盘根错节,眼线与钉子到处都有,比起宋江这样啸聚山林的绿林,或是像方腊这样揭竿而起的起义者,这个组织关注的只有利益。

当然,只是戏言,供诸君一笑。


万里长空夜未央


智取生辰纲是水浒里面的一出好戏,不管是被劫的杨志还是劫财的晁盖,两伙人看似都做了巧妙的设计和周全的准备,实际上两方都是破绽百出。可以这样说,杨志不管怎么运这生辰纲都摆脱不了被劫的悲剧,而晁盖能拿下生辰纲一大半靠运气。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要看一下水浒里面的整体环境,那就是盗匪横生,已经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一般说拦路抢劫,讲究一点的强盗说劫富济贫,不讲究的强盗一视同仁,但一般来说劫财不要命。水浒里不一样,水浒里的强盗是没有底线的,见钱就抢,见人就杀,杀人还不够,还要人尽其用,要么做人肉包子,要么做肉干,要么做灯油。就这么个世道,可以说是个人远行外出就很有可能被打劫失去性命。

杨志就是在这个世道下接下了生辰纲,而且书中有交代,前面生辰纲已经几次有失了,可以说这是条不归路。梁中书给出的意见很正统,就是大张旗鼓的押送生辰纲,弄个十架马车,打着旗子每辆车安排好人马,招摇过市。这样看似高调,好像告诉天下人我在运输金银财宝,实际上就是依靠官府的威势震慑那些强盗们,我厉害啊,你们可别来打我主意。所以梁中书建议看似不靠谱,实际上还是有作用的,起码可以杜绝一些小团伙的打劫。


而杨志呢,他觉得这样太招摇太惹人注目了,于是他建议让人打扮成普通客旅,把生辰纲财物均分,每人挑一部分,这样可以掩人耳目。梁中书一听觉得有道理,就答应了。初看杨志意见似乎很有道理,但若放在水浒大环境下,这主意简直糟透了,连梁中书主意都不如,为何呢。

前面就说了水浒里面是遍地是强盗世界,恨不得乞丐都扒皮下来,这些人每个人都挑着担子,哪怕不是金银心软,就是一些普通杂货,抢来也是钱啊,就算没有钱,人也可以做成肉馅吃啊。所以杨志这样的方法一点用没有,人家不会因为你身上钱少就饶过你。

实际上,杨志的方法弊端很大,除了没有丝毫躲过强盗的抢劫之外,杨志的方法大大加大了押送人员的辛苦程度。这么远的路程单靠走路,就算什么不带都够累的了,何况还一个个挑着生辰纲呢,而且刚好赶上三伏天。杨志自己甩手掌柜的倒还好说,手下人可就苦了,早都疲惫不堪。杨志呢,一点都不体恤下士,对他们非打即骂,他们对杨志恨得要死。这时候如果遇到打劫的,他们就算想反抗也是没力气啊。所以比起梁中书驾着马车大张旗鼓的押运,杨志的方法不但没有作用,反而对押送人员是一种折磨,更加加大了被劫的风险。

不过作者为了成全晁盖吴用他们,愣是给他们安排的一路上平安无事,这可真是奇了,一堆挑着货物的旅客,居然没有强盗打劫,这可是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不过作者硬要如此安排,我们就暂且不提吧。反正路上遇上谁都一样,杨志的手下都已经累的半死,能打的就他一个人,而沿途强盗动辄几百人马,杨志他们怎么招都是要被打劫。就算晁盖吴用不用计迷晕他们,直接杀过去,杨志也是招架不住。

看得出来,无论是按照杨志方法还是梁中书意见,生辰纲都是运不到,那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我觉得还是有的,一共有两个方法比较可行。

现在英国王室的至宝库里南钻石的运送方式可以参考一下,当年在南非发现一颗巨大的钻石原矿,有拳头大小,当地总督准备把它献给英国王室,可是这个消息早就传的沸沸扬扬,那时候觊觎它的珠宝大盗也不少。英国王室也是大胆,他们大张旗鼓组织人马押送一颗复制品,真品却通过英国邮政的普通包裹直接邮寄了,用了一招瞒天过海,将钻石顺利送达英国王室。

当然了钻石个头很小,可以直接邮寄,而梁中书的生辰纲折合十万贯,他或许是为了排场体面,整理了一大堆财物,让那么多人肩挑手提的,不管怎么都躲不开。如果他要真想保全,就应该把十万贯的财物折合成最珍贵的东西,然后打包成一个小包即可。然后可以派一队人马驾着马车运着石头做幌子,另外一方面派精干手下快马加鞭,连续跑驿站,换马又换人,一直到送到蔡京手中。这样可以把遇到强盗概率降到最低,如果这样还被打劫,那就只能说老天都不要蔡京得到生辰纲了,再着急也没法。

除了这个法子,还有一个跟梁中书开始说的一样,不过需要再加派两名跟杨志差不多水平的高手,比如索超等人,再集合大队人马,这样的话就算碰到强盗,比如说桃花山、二龙山那样的,也干不过他们。由于马车开路,补给充足,晁盖一伙人也没法算计他们,除非公孙胜用法术,否则也打不过。这样生辰纲也是大概率不会被劫。

当然了,水浒里面就是要让杨志失了生辰纲,所以安排不可能那么周全,杨志是作者要他丢失生辰纲,谁也救不了。


一览众河小


一哥“俗人读水浒”之――杨氏物流公司破产是必然的

话说梁中书要给老丈人送生辰纲,愁于选“物流”公司负责人,夫人言及杨志,中书大喜而用之。细思未必是夫人之见,中书一则一心要提拔杨志,增强自已的亲随势力;二则杨志武力绝非一般,做事也尽心尽力;三则杨志与大名府官场没有交往,其升官之梦唯有依赖梁中书,尽忠之心非其他武将能比;四则动用亲随、虞侯、厢禁军是自已的权力范围,动用禁军将领是宋代军制大忌。其实老梁也早知明的干不行,试探罢了。奸人之心,精细啊。

但杨志继梁中书失了两次之后,又一次失了生辰纲,公司破产,究其原因一是首次“接单”就接了个大活,超出了公司的经营范围;二则不按客户梁某要求,不“明修栈道”却“暗渡陈仓”;三则信息不通,对沿途路况不明,大明府到东京不顺风直达,却绕道山东,增加成本风险,经营能力有问题;而此时社会混混刘某、道士公孙某都知道了信息啊。四则主业十担外别加“捎带”一担,本企业系统外三人,不好管理;五则管理形式简单粗暴,上下分心。如此公司不败才怪!

而敌人呢?早已组建黄泥冈“非常7+1”团队了,且看这八人来头,晁盖是地主恶霸,刘唐是送信的,公孙是自找而来的,吴用是偶尔撞上的,三阮是请来的,白胜是雇佣跑龙套的,刘唐、三阮、白胜是准无产者,吴用是社会白领、公孙是宗教界人士、晁盖是基层政权干部,这出戏前后晁盖因年长有钱仗义被尊为№1,吴用“导演”精彩奠定第一参谋长之位,野心家在实现野心的道路上组建了得力团队。老杨的物流公司看来无论走那条路都不中啊。





一哥于一


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如果杨志按梁中书的方案押运生辰纲的话,那么生辰纲早被劫了,根本到不了黄泥岗,晁盖等七人恐被别的强盗截胡了。你这样大张旗鼓,招摇过市,岂不是等于告诉强盗,我这里有大量的金银财宝,赶快来取啊!去年的生辰纲不就是这样被劫的么?前车之鉴,历历在目,所以杨志才会否决梁中书的押运方案。



坦白来说,杨志的操作不可谓不靠谱,他几乎做到天衣无缝了,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谁叫他的对手是“智多星”吴用呢,倒霉的一米。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生辰纲的押运路线:东京——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此行全是旱路,没有水路,再听听路经地名,都是险山恶林,强盗频繁出没的地方。

其中有几处相信熟读水浒的朋友不会陌生,桃花山是李忠和周通的地盘,二龙山由邓龙占山为王(后来被鲁智深和杨志夺了),赤松林经常有绿林强盗出没,史进就曾在这里剪径,凑巧碰到了鲁智深,二人还大战了一场。所以久经江湖的杨志心中非常明白,若想成功完成任务,必须慎之又慎。



如果按梁中书的方案押运生辰纲,其他地方姑且不说,桃花山的李忠、周通和二龙山的邓龙会视而不见,放杨志一行轻轻松松的过去?要知道,每个山头都有一个非常健全的消息探听机构,如此大张旗鼓的押运,这些强盗会不知道?十万贯金珠宝贝,多么大的一块肥肉,相信每个强盗头子得知都会垂涎三尺,想入非非。

正是杨志为掩人耳目,低调行事,使各个山头的强盗误以为他们只是一伙普通的挑夫货郎,没什么油水,才得以顺利过关。晁盖一伙之所以能够成功劫取生辰纲,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提前获悉了杨志的押运方案和路线,这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因为其他山头的强盗不知道,若是知道了早就捷足先登了。



有了这个优势,吴用的妙计才派上了用场,再加上众人的通力合作和杨志猪一般的队友,才成就了“智取生辰纲”这样的神来之笔。其实,生辰纲这块肥肉,即使晁盖吴用一伙失手,也迟早被劫,因为相信得到这个绝密情报的不只晁盖一伙,说不准后面还有不少人守株待兔呢,只不过晁盖吴用等先下手为强了。

西岳顽石~“智取生辰纲”妙就妙在,在杨志一行人的眼皮子底下下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