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宋國是中華文化的源頭?

資深人士說文史


宋國是諸侯中爵位最大的國,宋國國君是商朝君主後裔,周天子對宋國以禮相待,宋是公爵,齊是侯爵,秦是伯爵,都是周王國名正言順的分封諸侯。追述宋國的淵源,比周王國的歷史要悠久得多,至於後來那些自封的秦王齊王楚王等等,都不能與宋國的祖先們相比。在文明興起的黃河和長江流域,真正的中原文化起源,宋國才是最早的,甚至可說是中原文化體系的起跑線。

根據後世的考證,早於三皇五帝時期的燧明國的所在地,正是宋國的都城商丘。那麼在蒼茫茫大地之上,聚集生活的原始部落族群們,在這裡繁衍生息,便自然形成部落文化,史書記載,“立皂牢,服牛馬,以為民利”,而以牛馬運輸物品的商人始祖王亥,其主要活躍的地區正是商丘一帶。另外,《孟子》中還說:“湯居亳,與葛為鄰“,如果這個記載準確的話,就說明殷商開創者成湯的王城所在地 當時就在商丘或商丘附近,從而漸漸發展為都邑城市,有了國家理念,並建立了殷商王朝,也是非常可能的。

宋國建立之時,人們雖已忘卻來自遠古時代的燧人文化,但殷商後裔這個族群的血脈中,仍流淌著與自然抗爭的不屈精神,以及那種依託於人類文明淵源的自尊心與驕傲和先天具有的王者榮耀感。即便屢屢為戰爭所侵擾,為諸侯所征討,來自骨髓深處的文化深度卻永遠不曾改變。這就是宋國曆經周王國八百年,在成百上千的諸侯國漸漸消亡之際,還能在稱雄稱霸的春秋戰國時代屢屢發光的原因。至於宋國的衰弱,是因宋人固執地講禮儀,明知自己不是強國,卻自視甚高,非要事事處處循規蹈矩不想變通,不思進取而已矣。

《管子·小匡》曰:“諸賢各處諸侯之國者:商容處宋,季勞處魯,晏尚處燕,審友處晉……”其中宋國的商容為道家鼻祖老聃之師。據《 高士傳》捲上記載:……商容有疾, 老子曰:“先生無遺教以告弟子乎?”容曰:“將語子:過故鄉而下車,知之乎?”老子曰:“非謂不忘故耶?”容曰:“過喬木而趨,知之乎?”老子曰:“非謂其敬老耶?”容張口曰:“吾舌存乎?”曰:“存。”曰:“吾齒存乎?”曰:“亡。”容曰:“知之所以乎?”老子曰:“非謂其剛亡 而弱存乎?”容曰:“嘻!天下辜盡矣……”《呂氏春秋》、《淮南子繆稱訓》說:“老子學商容,見舌而知守柔矣。”也就是說,《道德經》不但繼承了殷易《歸藏》的坤之乾思想傳統,其中“貴柔”、“守雌”思想理論也是老子從宋國的殷遺民商容那裡繼承發揚的。

《高士傳》除了記載著商容同老聃、莊周與列禦寇等歷史名人及其事外,還記述了老商氏、原憲(子思)、河上丈人、樂臣公及族人樂毅等。據考證,他們不但是宋人,有的其先人即宋國公族,他們雖顯名於諸侯,而大多獨好黃老,恬靜不仕,即“身不屈於王公,名不耗於終始”,或“執節若夷齊,去就若兩龔”,因此,當時的宋國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 居於核心地位的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之發源地。著名的古聖先賢孔子(宋公族子姓後裔)、墨子、莊子和惠子等思想文化巨擘皆出自於宋國。此外,商聖陶朱公范蠡,就是因為在宋國陶地經商期間,認為定陶“居天下之中,諸侯四通”,所以定居陶地,而被奉為陶朱公。正如司馬遷說的:“梁宋之地,其俗猶有先王遺風,重厚多君子……”可以說,在東周列國中,能夠成為儒、墨、道、名四家思想起源地的,非宋國莫屬,因此,所謂宋國是中華文化源頭也算實至名歸


來取笑


宋國為商朝微子為首的殷商故民建立的國家,微子是商紂王帝辛的庶兄,微子多次規勸紂王而沒有效果,離開了都城朝歌。周滅商後,微子仍率領數十萬商人在微山湖附近活動。後微子接受周朝招降,被封為公爵,為周朝的上賓。宋國與一般的諸侯不同,不是周王的臣子,理論上不需要納貢,不用行臣禮,只用行賓禮。宋公自周朝初期建國,到戰國後期宋國內亂,被齊魏楚三國攻滅,歷時753年,幾乎貫穿周朝的全部歷史。

宋國直接繼承的是商朝的文明,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文化的仁義之源,著名的禮儀之邦。宋國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河流縱橫,湖泊遍佈,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草木豐茂,適宜於農牧業生產,經濟繁榮。宋國地處水路交通要衝,商業文化發達,各種思想交流碰撞,是著名的思想之樞,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源頭。

一、仁義之源

宋國以仁義立國,司馬遷曾說:“梁宋之地,其俗猶有先王遺風,重厚多君子,好稼穡”。宋襄公,正是宋國仁義文化的代表人物,雖然有些愚蠢和不合時宜,但宋襄公一直用行動來實踐者自己的仁義價值觀,不失為一個死於理想和文明的精神貴族。宋襄公內修國政,仁義治國,國力有較大的提升,早年緊跟齊桓公尊王攘夷,是齊桓公稱霸的鐵桿幫手。齊桓公死後,宋襄公力圖繼承齊桓公的霸業,幫助齊國平定了內亂,一度成為中原諸侯的帶頭大哥。但宋襄公逞強好勝,又處處仁義自居,在盂地諸侯之會上遭到楚國的囚禁和侮辱,後被放回。宋襄公與楚國約定交戰於泓水之陽,宋襄公高樹仁義大旗,不肯擊半渡之師,不肯擊未成列之師,堅持兩軍陣前正面決戰,雖受重傷且軍隊失敗也不後悔,仍然堅持自己內心的仁義主張。

《東周列國志》三十四回:(宋襄公與楚國)約以十一月朔日,交戰於泓陽。命建大旗一面於輅車,旗上寫“仁義”二字。......楚將成得臣屯兵於泓水之北,天明,甲乘始陸續渡水。公孫固請於襄公曰:“楚兵天明始渡,其意甚輕。我今乘其半渡,突前擊之,是吾以全軍而制楚之半也。若令皆濟,楚眾我寡,恐不敵,奈何?”襄公指大旗曰:“汝見‘仁義’二字否?寡人堂堂之陣,豈有半濟而擊之理?”公孫固又暗暗叫苦。須臾,楚兵盡濟。公孫固又請於襄公曰:“楚方佈陣,尚未成列,急鼓之必亂。”襄公唾其面曰:“咄!汝貪一擊之利,不顧萬世之仁義耶?寡人堂堂之陣,豈有未成列而鼓之之理?”楚兵陣勢已成,人強馬壯,漫山遍野,宋兵皆有懼色。襄公使軍中發鼓,楚軍中亦發鼓。襄公自挺長戈,帶著公子蕩、向訾守二將,及門官之眾,催車直衝楚陣。......原來襄公待下人極有恩,所以門官皆盡死力。......“仁義”大旗,已被楚軍奪去了。襄公身被數創,右股中箭,射斷膝筋,不能起立。......宋兵死者甚眾,其父母妻子,皆相訕於朝外,怨襄公不聽司馬之言,以致於敗。襄公聞之,嘆曰:“君子不重傷,不擒二毛。寡人將以仁義行師,豈效此乘危扼險之舉哉?”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以仁義為核心孔孟之道一直中華文化的主流價值取向,但究其源頭,仁義則來源於宋國的商文化。孔子雖然出生於魯國,但是宋國沒落貴族的後裔,宋襄公是孔子的遠祖。孔子長大後,還要回到宋國,穿一穿故國衣冠。孔子一生都在宣揚仁義。

子曰:“仁者人(愛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焉。”

二、禮儀之邦

我們常說中國為禮儀之邦,禮儀是中國文明的重要特徵,而最早的禮儀之邦指的是宋國。每個朝代都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禮儀制度,來約束人們的行為。比較著名的就是周公制禮,周朝時周公旦在借鑑了殷商禮儀的基礎上,制定了周禮,規定了君臣、聘問、喪祭、婚姻、飲酒等各方面的制度。魯國為周公旦的封國,應該說周禮在魯國得到貫徹是最好的,雖然說周禮畢竟已頒佈數百年,有些不合時宜了,但孔子一生都致力於在魯國恢復古禮,至少恢復周公之禮,凡是不和周禮的都要取締。同樣禮儀在宋國同樣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展,孔子對宋國的殷禮也高度讚揚,還曾經到宋國學習殷禮,在宋國的樹下演習禮儀,留下了宋人伐木的典故。

《論語·為政》:“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徵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吾學殷禮,有宋存焉”。

宋國人講禮儀,是根植於骨子裡的固執。宋國明明是小國,卻自視甚高,事事處處按照規矩辦理,不知變通,許多典故比如拔苗助長、守株待兔就是諷刺宋國人的。有個典型的例子,留下了鄭昭宋聾的成語,說鄭國人聰明開明,齊國人固執不知道變通。故事講的是楚國同時派遣兩個使臣分別去晉國和齊國,要分別經過鄭國和宋國,要經過宋國的使臣申舟提前判斷出鄭昭宋聾,自己去宋國必死,結果到了宋國,宋國認為申舟未提前申報就過宋國,必將不利於宋國,不惜引發戰爭也要殺了申舟。

三、經商之祖

周滅商後,商人失去了固定的土地資產,許多商人就駕著馬車到處販賣各種貨物,以至於商人成了生意人的代稱。作為殷商故人的宋國,經商文化同樣濃厚,宋國國都商丘是水運交通中心,素有"八水過宋"之稱,與其他諸侯國家四通八達,有著得天獨厚的經商環境。睢水北岸的商丘,濟水北岸的定陶、泗水與獲水交匯的彭城,都是當時繁華的商業都會。

據考古發現,宋城周長13公里,面積達10餘平方公里,聚居人口10萬人以上,包括眾多手工業工匠和外地商人,專門設有貿易市場,百工居肆,店鋪林立,政府專設“褚市”(一種官吏名稱)管理市場,一派繁榮景象。

商人供奉的祖師陶朱公,就是在宋國的定陶進行經商,他認為定陶“居天下之中,諸侯四通,”是從事經商活動的風水寶地,不出十年,就成為擁有鉅萬資產的富商大賈。《史記·貨殖列傳》說他“候時轉物,逐什一之利,十九年之中,三至千金”,年老後,其子繼承父業,“遂致鉅萬”。


四、思想之樞

宋國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河流縱橫,湖泊遍佈,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草木豐茂,適宜於農牧業生產。宋國國都商丘是水運交通中心,素有"八水過宋"之稱,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以及深厚的殷商文化底蘊,宋國成為春秋時期"百家爭鳴"、思想家輩出的中樞之國。宋國是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之發源地,孔子(孔子,子姓,乃是宋國公族後裔)、墨子、莊子和惠子四位聖人皆出自於宋國。

宋國地處四戰之地,周圍強敵林立,但宋國國小而士強,仍然能夠生存下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善於守城。為此,還產生了著名的守城大師墨子和止楚攻宋的故事以及墨守成規的成語。據《墨子·公輸》記載,公輸班為楚國製造了攻城雲梯,楚國準備用它來攻打宋國,墨子聽說此事後,出於對母邦宋國安危的擔心,"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墨子九距之,以其"守禦"之法破解了公輸班的雲梯攻城之法,同時安排善守禦的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登宋城拒守。以此說服了楚王的攻宋計劃,化解了宋國的危機。

春秋時期,晉楚兩國爭霸多年,中原各個諸侯國被迫參加一方,烽火連天,苦不堪言,宋國大夫華元和向戌多次奔波,成功在宋國主持召開了兩次彌兵大會,斡旋晉楚兩國平分霸權。彌兵大會之後一直到春秋結束,中原都沒有再爆發大戰,有利於中原經濟、文化的發展,也推動了春秋晚期各派思想的發展,宋國對中國文明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鄭說豫見


很多人都知道,孔子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很多人到了山東旅遊,也不忘看看曲阜,看看這座魯國的國都城市。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在魯國的後面,往往還跟著一句話,孔子的祖籍是在宋國慄邑,也就是說,孔子的祖先是居住在宋國的。就是這個不在七雄之列的諸侯國宋國。

宋國這個地方,一向是其他諸侯國眼中的一塊大肥肉,可以說是富得流油,至於為什麼會這麼富,或許可以從宋國的國都說起。

宋國的國都就是商朝的舊都商丘,現在是河南省的一個地級市,不僅僅是商朝和宋國,還有顓頊、炎帝朱襄氏等很多部落首領或者朝代國家都在這裡建都。我們現在稱做生意的人叫做“商人”,“商”就成了一個特定的代名詞,而最初,這個字就是商朝的“商”的意思。

商朝建立之後,社會也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各種農業產業發展到了一定的地步,人們開始轉向其他行業,漸漸地,手工業也就發展了起來。周王朝滅商之後,商人卻不是能夠像商王那樣殺掉的,原本商朝人以物易物的傳統保留下來,繼續發展,商朝遺民做買賣的越來越多,於是,“商”就不再特指商朝遺民,像是今天,商就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行業,任何做生意的,我們都可以叫做商人。

而宋國,就是周天子將殷紂王的庶兄微子啟分封在商丘建立起來的一個諸侯國,還特別批准宋國可以用天子禮樂奉商朝宗祀,可以說,宋國的地位是很特殊的。

想想看,有這樣一個分封的公爵作為國君,國都又是商朝舊都,宋國發展商業也就不足為奇了吧,商業能夠發展得很好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如此一來,宋國的經濟當然不是其他諸侯國能比的,一旦有國家盯上宋國,想要吞併,又怎麼可能只是一個國家的事,是肥肉大家都想吃啊。

不僅僅是孔子,墨子、莊子、惠子可都是宋國人,這三位和宋國的關係比孔子更近,他們的國籍就是宋國。可以說,宋國就是儒、墨、道、名四家思想的起源地,說是華夏聖賢文化的源頭,一點都不為過。





火楓一葉


導語:中華有著五千年曆史悠久的文化,璀璨的文化如一顆明星照亮著華夏大地,中國也因此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然追溯到文化發源地才明白,宋國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源頭。

在春秋戰國的歷史上,我們所熟知的是秦國、齊國、楚國等大國,忽視了還有一個宋國,宋國是春秋時期強大的諸侯國之一,甚至宋襄公還一度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國都在河南的商丘附近,而且享國八百餘年,說了這麼多,那為何說宋國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呢?

一、宋國的底蘊

宋國並不是大國,地域不大,人口不多,只能算是個中等國家,然而宋國出身好,宋國國君是殷商王族後裔,所以宋國文化與商朝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商文化與儒家的淵源),宋國也是春秋時期聖賢之士的故鄉,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思想的發源地,這四家的代表人物均出自於宋國,可見宋國底蘊之深,足見中華文化的源頭來自於宋國,這句話是有真憑實據的。

二、孔子的儒家思想深受宋國影響。

孔子是魯國人沒錯,但是他的先人是宋人,孔子是宋微子之後,確確實實的宋國貴族後裔,再追溯上去就是殷商後裔,《禮記》記載:"孔子,而丘也,殷人也",孔子也被人稱為殷人之後。其實儒家學說並非孔子首創,儒學最早見於殷商的甲骨卜辭,是一種殷商遺風,氣節,孔子在此基礎上進行吸收和發揚,創立了儒學。

殷商被周朝滅亡以後,留下的大量典籍被周朝和宋國所得,作為宋國後裔或者殷商後裔的孔子常在宋國居住,學習周禮和殷禮,而且孔子生長的魯國也是殷商遺民的集聚區,多盛行殷商風俗,所以孔子的儒家思想體系多受殷商影響,所以孔子的思想來源於宋國殷商文化,此為中華文化源頭的來源之一。

三、墨子的思想深受宋國殷商文化影響。

歷史記載可以推斷墨子祖先源於宋國。《漢書.藝文志》記載,墨子為宋大夫,《史記》記載:"大夫之職,多由世襲,則墨子之先世必居宋無疑",可以準備的推斷出來墨子的先祖都是宋國貴族。

墨子生於宋國,長於宋國,宋國的殷商文化對墨子影響頗深,從墨子的兼愛非攻思想的來源就可以看出來。

宋國是一個弱國,常會受到來自周邊大國的欺凌,楚國和齊國經常攻打宋國,宋國一度宣揚和平,宋人的這種追求和平對墨子的兼愛非攻思想影響頗深。

四、莊子的道家思想有著濃厚的宋國殷商文化特點

莊子出生於宋國,並且曾經做過宋國管理園子的小吏,深知老百姓生存之艱難,他的道家思想深受宋國殷商文化的影響。

宋國是個弱國,採取的都是柔弱的外交政策,殷商文化也有柔性的特點,這與莊子的與世無爭,順其自然如出一轍,莊子以"水"來比喻以柔克剛,以期宋國用柔性的方法來處理剛性的局勢。莊子的思想與宋國殷商文化的特點是分不開的。

綜上所述,儒家、墨家、道家這三個最能體現中華文化的思想均來自於宋國殷商文化薰陶,所以可以說宋國是中華文化的源頭。


絕塵的時光


春秋戰門玉時期的宋國是由微子啟所建,宋國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商丘市睢商區。

當時宋國非常富裕,經濟文化繁榮昌盛,出現大批的商人大賈。宋國是華夏聖賢文化的源頭,處於中國傳統核心地位的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之發源地,被譽為禮義之邦,。墨子,莊子,和惠子三位聖人都出自於宋國。

就連大聖人孔子的祖先也是宋國人。孔子雖說出生於魯國,即今天的山東曲阜,但他的祖先卻是宋國的貴族,孔子的祖先孔父嘉擔任宋國的大夫,是一個很有文學的人,孔父嘉的後人繼承了他的衣缽,到了孔子這一代在文學上取得登峰造極的地步。孔子及他的祖先對中華文化傳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說宋國是中國文化的起源地為之不過。


清風明月行


宋代是我國曆史上最具有現代文明氣質的一個時代,政治寬鬆、經濟富庶,燦若星辰的文人名士,汗牛充棟的文史典籍,浩若煙海的歷史發明,都讓後人無限神往。

中國的文化在宋代已經發展到了顛峰,我在這裡只是簡要的列舉了幾個主要方面。

宋代的先民將華夏文明推進到中國歷史最高的水平,也是當時世界文明的頂峰,這一成就本來可以讓中國人,也讓人類感到自豪和景仰。法國著名漢學家謝和耐在其《南宋社會生活史》一書中對南宋時期的中國社會作過這樣的評價,“13世紀的中國在近代化方面進展顯著,比如其獨特的貨幣經濟、紙幣、流通證券,其高度發達的茶鹽企業。……在社會生活、藝術、娛樂、制度、工藝技術諸領域,中國無疑是當時最先進的國家。”

鄧廣銘也曾說“兩宋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之內,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這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宋代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

宋朝雖然是中國積貧積弱的時代,但是在宋代這個的經濟、思想、科技發展到了最高峰。並且宋朝在加強中央集權的改革中實現了挽救前代的弊端,在宋朝沒有出現宦官專權,外戚掌權,後宮干政、藩鎮割據和宗室相伐的局面。

每一個朝代都有其不足之處,但是認識其發展的另一面則是我們所要了解和知道的,宋朝雖然在對外的措施上由其不足之處,但是在其他的各個領域都有重要建樹.所以說宋朝是中國文明發展的顛峰時期。

夜帝無 悔

從技術、教育水平、文學創作、經濟發展上來說是不錯,但是這種繁榮是缺乏一個強大的內核的,他是一種收縮式的文明,不具備攻擊性和擴張性,在極大程度上完善了封建君主統治制度和理論,通過內在的剝削和壓迫,實現上層的繁榮,軍隊徹底淪為統治者壓迫人民和維持統治的暴力機器,不再具備為整個民族謀求更大生存空間的功能。整個民族的利益取向由外爭轉向內鬥,華夏文明的衰落由此開始,天朝上國、萬邦宗主成為笑談。

絕不先罵 人

僅指封建文化。軍事太過懦弱,導致漢人自古的尚武之風消失。而政治方面,程朱理學的興起導致宋朝絕對不可能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最終結果就是一直停留在那個時代,即使沒有蒙古,還是有另外的入侵者滅掉宋朝。

尋道底 呢

不苟同。唐朝在當時全球是,文化,開放,文明,包容,經濟,政治,軍事,外交!等頂尖國家(如同廿十世紀的美國)。宋中晚期已衰敗。再加上朱熹把自己的理念刪政了孔孟理念。害中華





衣錦夜行的趙公子


宋國都城位於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西南隅,是周初封微子於宋國都城的遺址,也是中國歷史上週朝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

宋國商業的繁榮昌盛,表現在有一批富商大賈的出現及其精明的經營之道。宋國商文化繁榮昌盛,首先表現在城市的發展。

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濟水北岸的陶丘,獲水和泗水交匯處的彭城,都是極為繁榮的商業都會。

當時的宋都商丘,不僅是宋國的政治中心,也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都會,規模宏大,今存遺址面積10餘平方公里。

宋國是交通水運中心,素有“八水過宋”之稱。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以及深厚的殷商文化底蘊,使宋國成為春秋時期“百家爭鳴”、思想家輩出的中樞之國。

歷史典籍記載,老子系陳國苦縣曲仁裡(河南周口鹿邑縣)人,而此地距商丘不足100公里,兩地地緣相接,屬於“中華聖人文化圈”範圍之內。

文哲大師莊子是宋國蒙(今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蒙牆寺村)人,曾作過宋國管理漆園的小吏;墨子是宋國國都商丘人;名家代表人物惠子,宋國(今河南商丘)人。

宋國文化作為一種獨特的區域文化,直接繼承了商文明的主要內容及特徵,同時又間接地汲取了周文化的某些內涵。

除孔子、墨子、莊子、惠子外,宋國尚有禽滑釐、倪說、宋鈃等人,他們都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繁榮以及“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做出了積極貢獻。


道中道道而道


中國文化的源頭有好多個宋是承襲了商朝的文化,確實是算其中一個,但是夏朝的後裔是杞國。還有舜的後代是陳國。當然還有周,還有秦,還有楚,他們的歷史都是很長的,並不是說是到了西周才有的。


字耕農


中華文化起源眾說紛紜,有科考,有史記,有神話,也有傳奇。我認為,當黃皮膚人種出現時,中華文化也同行出現了。


南山明月


宋國文化開放程度高,大力鼓勵自由創作,所以才開闢了宋詞各種詞牌,宋仁宗是唯一一個大臣敢當面指責而聽取意見的明君,相當的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