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死后头颅为什么被历代皇室收藏了三百年,收藏他有什么用?

别酒流年


公元前45年,王莽在河北大名县出生,他的父亲王曼是西汉皇后王政君的胞弟。不过,王莽虽然生来就为皇亲国戚,但是他却从未享受过外戚身份所带来的荣华富贵,由于父亲早逝,多年以来他就过着普通读书人的平凡生活。

直到汉哀帝去世,王莽继承了他的叔父王凤的事业后,才逐步成为了权倾朝野的当朝首辅。公元9年,王莽谋权篡位建立“新朝”,开启了他将近14年的皇帝生涯;公元23年,王莽被攻入长安的汉军所杀,终年68岁,随后,王莽的头颅被汉军飞骑,送到了更始皇帝刘玄面前邀功领赏。

王莽剧照

由于王莽是篡权称帝者,他的头颅被东汉作为战利品收藏也是情有可原。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为何在西晋年间竟然还能够看到王莽头颅的踪迹?据《晋书·张华传》记载,元康五年十月西晋武库失火时,有大量历代珍藏的珍宝被烧毁,其中最珍贵的三件镇宫之宝中,竟然包括“王莽头颅”。

从王莽被杀到公元295年,这期间经历了东汉、三国、西晋,历时将近300年之久。除了东汉,其余两个朝代政权与王莽无冤无仇,为何要收藏他的头颅?这背后是否有什么神奇的传说故事?

王莽画像

根据历代文献资料,笔者进行推测,历代皇室收藏王莽头颅长达300年之久,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与中国古代的传首制度有关。在古代的战争中,敌人首级是计算军功大小的重要指标,当士兵斩杀敌人后,就会从战场上带回敌人头颅,并且将他的头颅交到国家政治的重心所在地。

王莽被杀以后,他的头颅被汉军送回了洛阳城,这里是反抗王莽政权的更始帝所在处。再加上王莽又是历朝历代著名的篡权称帝者,传首制度在魏晋时期仍然存在,所以历代皇室收藏王莽的头颅,其实就是为了告示天下历代王朝统治政权的正统性。

王莽剧照

第二:收藏王莽的头颅,能够对其他反叛者起到警戒作用。据《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被杀以后,皇帝又下旨将他的头颅悬挂在闹市以示惩戒,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当时有不少围观百姓,拿出手中物品击打王莽头颅,以此来宣泄自己心中的愤恨不平;据说有人为了泄恨,竟然割下了王莽的舌头并食之。

王莽这种死无全尸的下场,其实就是皇帝在警告众人,千万不要做一个谋权篡位者,否则下场就如同王莽一样凄惨。后来的几个皇室,仍然保存了王莽的头颅,以此来达到威慑群臣的目的。

王莽篡位连环画

第三:古代迷信思想非常重,就连皇家都认为王莽的头颅具有辟邪作用。《汉书·王莽传》曾这样形容王莽:“穷他极恶,流毒诸夏。”后来这个词演变成为了“穷凶极恶”,王莽的头颅也被视为极邪之物。

在古代人的思想中,极邪之物是用来辟邪的器物,或许就是出于这个原因,历朝历代的君王才将王莽的头颅收藏在皇宫中,用来驱逐邪恶之物。只可惜元康五年发生的那场冲天大火,终究烧毁了王莽被保存将近300年之久的头颅,否则他头颅传世的时间将会更加长久。


鸢飞九天2018


小时候读历史课本,把王葬说成外戚干政的典型代表,好像其人是个善于伪装的投机份子,取巧当了皇帝,后来币制改革,弄的天怒人怨,被正统人士杀之。

现在,再读王葬居然有穿越者去实践革命的说法。

我在博物馆看到过大巫的头盖骨和腿骨做的法器。也在寺庙看到过坐化高僧的金身。

王葬的大好头颅被收藏近三百年。

我又要猜测,肯定不是为了玩赏。可能是教徒辗转收藏了祖师的骨骸,当做舍利子一样供奉起来了。

毕竟,革命者总是有思想的纲领,没个把坚定的拥护者,是不能成大事的。

王葬的头颅应该是有某种象征意义,只是年代越久越淡了。


冷眼旁观酱油客甲


王莽死后头颅为什么被历代皇室收藏了三百年,收藏他有什么用?


我们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爱好收藏的传统,不论是帝王世家,还是平民百姓,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对一些珍宝、文物、古玩、字画等收藏,既是爱好也算是投资。但令人奇怪的是,在历史上有一个死人的头颅被历代皇室收藏了三百年,并且是“新朝”开国皇帝王莽的头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收藏它有什么用呢?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小编认为,收藏一个皇帝的头颅跟收藏一个普通死人的头颅没什么区别,都是很不吉利的,但既然收藏了三百年,肯定是有特殊目的的。具体原因是:

一是为了起到警示震慑作用。我们知道,王莽只是西汉的一个外戚大臣,他依靠他的姑姑孝元皇后,利用姑姑的信任,精心布局谋划,最终废弃了两岁的小皇帝,成功篡位。虽然成功,却被称为乱臣贼子,是历代帝王所不容的。因此,当王莽被杀掉之后,后世皇家便将其头颅保存下来,目的是警告后世皇帝,对外臣不得过分重用,避免外戚干政,以免再次出现像王莽这样外戚夺权的事件。同时,也警告震慑刘氏宗亲,谋乱的下场,比死还可怕,这主要是因为刘秀虽然在推翻王莽政权中功劳最大,但由于血统问题,刘秀坐上皇位,使其他刘氏宗亲多有不满不服。此外,王莽谋朝篡位,最后落得一个身死的下场,不得善终,保留他的头颅也是对臣子们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时刻警示臣子们要安守本分,做乱臣贼子下场就是王莽这样。所以,王莽的头颅成为了历代皇帝们的实物教材了而被收藏。

二是皇帝为了炫耀战绩。我们知道古代战争,不管是农民起义,还是两国交战,一直有斩首示众的传统。并且还有以砍掉敌军人头数量作为战功封赏的依据。能砍掉一个皇帝的脑袋更不容易,所以王莽作为一个皇帝,能砍掉他的脑袋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尤其是王莽篡夺汉朝江山,实为窃国大盗,而刘秀作为汉室后裔,推翻王莽政权,杀死王莽,取得了胜利,虽被称为东汉,但是延续了汉室江山,并且王莽是历史第一个被砍头的皇帝,所以王莽的头颅作为刘秀的战利品,被汉朝收藏,起到向后人宣示自己功绩和神勇的作用。

三是皇家收藏王莽的头颅,用巫法镇住,平息民间乱神怪力的传说。我们知道,民间传说,刘邦斩白蛇起义而建立汉朝,刘邦所斩白蛇是白帝的儿子也即白莽,他将白莽斩为两截,白莽就在汉朝的中间篡朝。王莽就是白莽转世而来的,所以杀了汉平帝,篡了汉朝。民间认为,王莽篡汉是天意,所以大都接受了王莽的统治。但王莽被刘秀推翻后建立东汉,刘秀把王莽的头颅砍下来,用巫法镇住,并被历代皇室收藏,就是想告诫世人,刘氏子孙才是真命天子,王莽不论是什么转世而来,被镇压之后永世不得超生,让世人百姓永远臣服历代皇帝的统治。

四是为了告诫后世历代皇帝,要传承祖宗制度,不要随意创新改革,弄不好就是天下大乱,落得一个像王莽一样身死国灭的下场。我们知道,王莽虽是个篡位者,但也是个改革者。他实行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在当时看来,他的这些改革措施是相当的离经叛道,比如将土地收为国有,严禁随意买卖,再比如废弃奴婢制度,取消买卖奴隶等等。他的改革触动并损害了大多数贵族的利益,最终导致天下大乱,民间纷纷起义,最后落得个被砍下首级的下场。历代皇室收藏王莽的头颅,其目的就是告诫历代皇帝要做一个墨守旧制,守护江山的君主,而不要轻易创新改革,即便想改革必须立足于实际,不能天马行空,异想天开,更不能实施一些不切合实际、离经叛道的为政之举,要维护大多数贵族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坐稳江山,否则就身死国灭。

五是可能是被历代皇室遗忘的收藏品而已。刚开始出于某种目的,东汉皇室把王莽的头颅放进武库,是想起到震慑警示镇压的作用的,但时间久了容易遗忘,尤其是从汉朝到魏晋,他们的武库储存了历代帝王藏品和百万人武器的大仓库,一代代被继承,历代帝王刚开始确有拿王莽的头颅做警示的考虑,但到了后来很可能早就被忘记,只是堆积在某个角落的藏品罢了。只是最后在武库被焚毁后,人们才想起王莽的头颅也被焚毁了而已。

俗话说“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所以,综合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小编认为,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收藏三百年,其目的就是为了对后世皇家起到炫耀、警示、震慑、告诫等作用。


葛大小姐


历史上脑袋被收藏的皇帝,一共有两个

一个是宋理宗赵昀,南宋灭亡,妖僧杨琏真伽盗取了他的陵墓,脑袋被做成了法器酒杯,说是用此饮酒能延年益寿。这事被忽必烈知道后,直接弄死杨琏真伽,没收了酒杯。忽必烈自己到也没用这个酒杯喝酒,但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就一直收藏在元朝皇宫。后来朱元璋攻破大都,宋理宗的酒碗脑袋才得以帝王之礼重新安葬

另外一个就是新朝皇帝王莽了。新朝破败,王莽被分尸后,脑袋让人辗转献给了最后的胜利者光武帝刘秀,刘秀收下后本打算寻个地方埋了拉倒。不过当时帮助刘秀得到天下的群臣建议说,王莽乱臣贼子,以大臣身份篡皇帝位,理应做成标本醒世后人,刘秀想想也对,索性藏入皇宫大内

也有人说,王莽做皇帝妄图收归天下土地归国有,惹怒了天下“百姓”,所以百姓们把这个皇帝脑袋做成标本,送给新皇帝

。言下之意就是警告呗,做皇帝,就老老实实做,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否则王莽就是下场……

到底是原因一还是原因二,谁也不知道,反正光武之后,一直到头颅被毁时的晋惠帝,将近三百年,中原都没有什么了不得的皇帝


灵石蕴珠宝


王莽被现代人戏称为“穿越者”“发明家”,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被认为是超越了当时那个时代,超出了当时人们的理解力,而关于他的传说也层出不穷,最常见的就是王莽杀光了自己所有儿子,以及死后头颅被后世皇帝收藏300年。

王莽杀光自己的儿子

这个其实是极度夸大的说法,甚至是造谣。

王莽一共有6个儿子,其中2个是病死的,1个被绿林军擒杀,剩下3个被王莽所杀,当然,杀了半数的儿子,也足够令人胆战心惊了。

细数一下王莽儿子被杀的原因,一个因为在王莽门前泼狗血,涉嫌诅咒王莽;一个因为杀了一个奴隶,被王莽大义灭亲,一命抵一命;一个因为和王莽的侍妾偷情,被王莽处死。

用巫术诅咒自己、滥杀无辜、给自己戴绿帽子……试想一下,类似的事情如果发生在汉武帝、唐太宗、朱元璋、朱棣、康熙,等等这些皇帝身上,他们会对自己的儿子宽宏大量,既往不咎吗?恐怕不会吧?

王莽的头颅被收藏

王莽的改革因为太过超前,不但触犯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也导致百姓利益受到侵害,加上土地兼并、赋税沉重、天灾人祸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最终被绿林军推翻,王莽在混乱中被一个叫杜吴的商人所杀。

一个叫公宾就的校尉找到王莽的尸体,一大群士兵一拥而上,把王莽碎尸万段,公宾就又斩了王莽的首级,悬于宛市之中公开示众,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对王莽的痛恨,当地百姓们听说后,竟把王莽的舌头切下后“分而食之”。

但自此以后,王莽的头颅消失了,下落不明,没人知道去处。

到西晋时,王莽的头颅竟然又出现了,但这次是被彻底焚毁。

根据《晋书·张华列传》记载,公元295年,晋朝“武库火,华惧因此变作,列兵固守,然后救之,故累代之宝及汉高斩蛇剑、王莽头、孔子屐等尽焚焉。”

看来晋朝的武库收藏了不少好东西,像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剑、孔子穿过的鞋,以及王莽的头颅,都是举世无双、堪称国宝级的文物。

令人奇怪的是,王莽一向以篡夺者的负面形象流传于世,他的脑袋何德何能,为何得以和刘邦斩白蛇的剑、孔子穿过的鞋一起,被皇室收藏呢?

作者认为,王莽的脑袋当然没有经济价值,但他作为一个“邪恶野心家”的反面典型,很有警示教育意义,后来的皇帝们收藏他的头颅,是为了牢记“王莽篡汉”那段历史,提醒自己要时刻提防王莽这种伪君子、野心家,同时警告臣子们以王莽为反面镜鉴,恪守君臣之道,做一个忠诚老实的忠臣良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王莽一度被大家认为是现代人穿越过去的,其王莽的新政中很多都和现在雷同,其禁止私人奴隶买卖、均田制、盐铁酒官营、对百姓征收个人所得税,但是王莽却因为黄河改道、农民起义而失败,王莽死后王莽的头就被东汉列为国宝,并且将其保存了270年,我们看看保存王莽头颅的意义何在。

第一就是纪念意义啊,秦朝两个皇帝,汉朝15个皇帝,除了秦二世是被逼而死,其他都是正常死亡。而王莽是第一个被砍头的皇帝啊,那就是以后吹牛的资本啊,没事的时候显摆显摆,让大臣们看看乱臣贼子的下场。

第二就是王莽的争议特别大,王莽在没当皇帝的时候,他在人民的名声还是很高的。他服侍母亲和嫂子,抚养兄长的遗子。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叔伯。在当时浮躁的王家,王莽就是一股清流。被认为当代的道德楷模,挽救危局的不二人选,被誉为“周公再世”。

第三就是警示后代的皇帝,王莽是极少数头颅被砍下来的皇帝,自然要好好供着,如果将来皇帝失德那就是王莽的下场。这就是封建皇帝的思想,将乱臣贼子的头颅保留下来,不仅可以震慑朝中文武,更是对皇帝起了勉励作用。


江郎说史


照例,先了解一下王莽其人,此人原为西汉的臣子,但肚子里装的确实一些沽名钓誉的把戏,后来,他成功的篡权自己做了皇帝,并称自己的朝代为“新朝”,恩,而且玩的很多政策也确实非常的新潮,让当时的人都感觉闻所未闻,感觉这哥们是穿越过来的。

在王莽建立新朝之后,开始了他的人生抱负,在全国推广他的“王莽新政”,实话讲,他的这些个政策确实和今天的类似,被一些史学家称其为最早的“社会主义者”,他竟然下令不准进行人口贩卖,号称大家平等(这必须得不到士大夫阶层的认同嘛),而且他还废除了传承千年的土地私有制,打算把土地收归国有后再行分配,这严重的让地主阶级明里暗里的反对他啦,怪不得坊间称呼王莽其人是真正的农民人大代表呢。

所以,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注定王莽是不会成功和长久的,在他折腾了十几年后,终于又爆发了大乱,他也在乱军中死于刀剑之下,享年68岁,而他的尸体成为了犯上作乱,篡位窃国的活标本。

后来,王莽的头颅被砍下,成了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收藏的战利品,当然最主要的政治意义是让天下人看看这种谋朝篡位者的下场,后来这颗头颅被历代统治者保存,一下从东汉到西晋,在晋惠帝某次的大火中被烧毁,从此王莽真正的灰飞烟灭了。


老猪的碎碎念


严格来说,这里用“收藏”不够恰当。另外,保存了三百年的,应该是头骨,不可能是头颅。

在解释保存头颅的作用之前,我们先把这件事的头绪捋一捋。

先看看王莽的脑袋是怎么掉的。

地皇四年,长安大乱,乱军攻入宫苑,王莽被杀,割取首级,尸体被乱军肢解。王莽的首级被一位校尉献给了王宪。十月六日,更始帝的军队进入长安,王宪被斩。随后,王莽的首级被送往更始帝那里,公开悬挂示众,“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

百姓们提着王莽的脑袋乱打一气,胆子大的人,还分吃了他的舌头。如此一番折腾,就算王莽的首级能够保存下来,估计也是血肉模糊,不成样子了。

再后来,东汉开始,史书中没有提到王莽脑袋的下落。到了西晋,这东西再次出现,《晋书·五行志》中是这样说的:“惠帝元康五年闰月庚寅,武库火……累代异宝,王莽头,孔子屐,汉高祖断白蛇剑及二百八万器械,一时荡尽。”

在八王之乱的一次宫廷大火中,保存在武库当中的王莽的头颅被烧毁。此时,距离王莽死去已经快到三百年了。

第二,从几个相似的例子,看如何长时间保存头颅。

史书中这方面的例子还真有一些,特别是在《南史》中。

南朝宋武帝刘裕的皇后姓臧,有个侄子名叫臧质,相貌丑陋,秃额卷发,从小不务正业。因为他是宋文帝刘义隆的表兄弟,而且颇有才干,做过雍州刺史等。

孝武帝刘骏登基之后,臧质鼓动南谯王刘义宣起兵,结果很快兵败,五十五岁的臧质逃入武昌的南湖之中,被乱箭射死。他的的首级被送往京城,有人建议把他的首级保存到兵器库中,以警示后代的乱臣贼子。

具体保存的方法,就是在头颅外表涂上一层漆,如此一来,即可以显露出人物的面貌状态,又可以隔绝空气、水汽、细菌、虫蚁的侵蚀,让首级在很长的时间内不会腐烂。

南齐大将王敬则起兵失败,也是一样的下场,“朝廷漆其首,藏在武库”。

最典型的一例是有名的侯景。侯景兵败被杀之后,首级被送到江陵,示众三天之后,先被放入锅中煮过,再涂上一层漆,也是放入武库之中。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在特定地点保存这些头颅,是为了厌镇乱臣贼子,并儆诫后来者。

首先注意,王莽、侯景等人在当时的定性都是相同的,即乱臣贼子,当然,有些人后来被恢复了名声,但在保存他们头颅的当时,他们是乱臣。

第二个相同点,他们的头颅都经过同样的处理,即涂上一层漆。这层漆即是隔绝,也带有原始的诅咒和禁锢的意味。

第三个相同点,他们头颅的保存地点都是武库。

武库是存贮禁军兵器的地方,是国家武力与威严的象征,充满力量。把乱臣贼子的头颅放在这种地方,与森严的国家力量放在一起,是希望借助这些威力,厌镇邪恶的力量,并警示后来者以此为戒,以求太平。

当初保存王莽的头颅,应该是这类做法的首例,所以《南史》中记载,在处置臧质时,刘义恭等人建议,参照西汉时王莽的例子,把臧质的头颅放进武库:“依汉王莽事,漆其头藏于武库”。

具体操作时,还要在头颅上标注相应的文字,比如南朝宋时,雍州刺史袁顗兵败之后,首级被送往建邺,涂漆之后,藏入武库,并且“以漆题顗名以为志”。


于左


象征意义,是儒家永远屈服于帝王,也代表相权永远受制于皇权,儒家只能追求“民本”,不能像其墨家分支那样去追求“民主”。

王莽是古代历史上几乎惟一的儒家平民帝王,而汉代的刘邦,明代的朱元璋都可以各算半个,他们虽然是平民出身,但其称帝时都基本上属于半道家(新贵族)帝王了,王莽则是一直属于当时儒家的最高人物,由于众望所归登上了皇位,实现了彻底的“民主”,所以很多主张都有在道家贵族的领域实现现代意义的穿越,其实这些只不过是中华帝国的“民主”尝试。


河东来


王莽是一个十足的异类,他号称是封建历史中唯一的“民选皇帝”,胡适更称之为超前了1900年的“社会主义者”。一路走来,王莽向当时世人唱的诺、画的饼可谓不计其数,所以他的头颅被砍下来后,随即就被人们抢去“切食其舌”,头颅然后被悬于宛市示众。

这是王莽头颅踪迹在正史中的倒数第二次出现,时间是公元23年10月,出处是《汉书·王莽传》。

王莽头颅踪迹的最后一次出现是两百七十多年之后的公元295年,出处是《晋书·张华列传》,内中记载:“(洛阳)武库火,华惧因此变作,列兵固守,然后救之,故累代之宝及汉高斩蛇剑、王莽头、孔子屐等尽焚焉。”

晋朝洛阳武库相当于“皇家博物馆”,王莽的头颅与汉高斩蛇剑、孔子屐等珍宝存放在一处,确实是被历代皇室收藏了近三百年,而且若是张华及时救火的话,说不定还会被收藏更长的时间,那么王莽头颅的收藏价值到底是什么?

要说历史上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也不在少数,之所以只有王莽的头颅受到了珍宝级的待遇,无外乎是他的两大价值。

一是警示价值。王莽用八年时间从安汉公坐上皇帝,中间用自创的“宰衡”、“假皇帝”两大封号作为过渡,把封建帝制的权力把戏玩弄于股掌,这个人实在是太能搞,一套把戏把辅政、改良、改革、篡位等等事情一股脑地干了,让人防得了第一件防不了第二件,防得了第二件防不了第三件……不知道他最后会搞出什么花样。

所以,没有哪一位皇帝能自信防得住王莽这种人,所以就收着他的头颅时刻给自己提个醒。当然,这对于皇室的臣民也同样是个警醒,如此能搞的王莽尚且头颅搬了家,自然是不折腾要比白折腾强得多。

二是驱邪价值。班固对王莽的评价是“穷凶极恶,流毒诸夏”,“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莽之甚者也”。所以在古人的意识里,王莽完全就是邪恶的化身。那么按照以毒攻毒、以邪驱邪的原则,王莽的头颅大概就是辟邪驱邪的法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