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效率溝通,智能手機侵佔時間,流量紅利的演繹


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效率溝通,智能手機侵佔時間,流量紅利的演繹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得不關注的一個詞是流量,那麼“流量”是不是衡量商家和客戶之間距離的終極刻度呢?

我們說,移動互聯網不是PC互聯網的延伸,它幾乎是一種全新形態的互聯網。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是,高度可交互設備(智能手機,以及正在興起的可穿戴式設備)的出現,模糊了設備和人體器官的邊界。從手機到可穿戴式設備,到未來也許會出現的“可植入式設備”,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效率再次極大地提升。

“隨時在線”成為現實之後,人們開始關注“流量的寬度”,也就是“時間”。

溝通,發生在我們和“媒體”接觸的時間。從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平均每天接觸媒體的時間如果是5.8小時,其中接觸傳統媒體(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的時間加在一起有102分鐘,使用PC互聯網的時間有100分鐘,使用移動互聯網的時間有104分鐘。

我們以前把PC互聯網稱為新媒體,從接觸時間的角度,發展了20年的新媒體,已經完全可以對抗發展了數百年的傳統媒體;如果我們把移動互聯網稱為“新新媒體”,那麼我們必須注意到,

剛剛發展了幾年的新新媒體的重要性,已經瞬間超過了發展了20年的PC互聯網

如果以100分鐘為臨界點,傳統媒體數百年,PC互聯網20年,而移動互聯網只用了幾年。這張圖非常清晰地說明了“溝通效率”提升的速度。我們在前面討論了信息的文明——溝通效率提升的速度,也就意味著文明發展的速度、人類社會進步的速度

不管人們願不願意接受,整個社會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前發展,我們會越來越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因為溝通效率的低下,這世界上有延續數百年的望族;第二次工業革命時,隨著溝通效率的提升,社會變革越來越快,百年企業已不多見;第三次工業革命到來後,溝通效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3年前還無限風光的企業,可能今天就轟然倒掉,身體還是熱的。我們必須學會適應信息文明環境中的快速生存法則。

當流量已經達到“光速”(網站點擊,背後是電線和光纖的傳輸)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時間——“流量的寬度”,就成了衡量商家與用戶距離的新刻度

讓我們用“時間——流量的寬度”的思維再來看一下用戶花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時間分配。

現在每個人平均每天使用微信60分鐘,手機QQ34分鐘,而花在新浪微博上的時間只有2分46秒。微信、手機QQ和新浪微博同樣都能分發用戶的流量,但是顯然,微信能夠分發的“流量寬度”更寬。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利用隨身設備,我們從分發流量的時代,進入分發時間的時代。

佔據用戶60分鐘時間,是非常可怕的。這60分鐘正好等於用戶看電視的時間。也就是說,光是微信這一個產品,從時間分發的角度來看,就足以對抗整個電視產業。騰訊微信用戶數已經突破11億,微信能夠佔據60分鐘,擠佔了大量用戶的閒散時間,甚至擠佔了用戶吃飯、睡覺、工作、娛樂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