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拥有同一个起点的众生各地抵达不同的终点,这就是平等


星云大师:拥有同一个起点的众生各地抵达不同的终点,这就是平等


真正的平等是立足点的平等,而非齐头式的平等。

——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说,众生平等,所有生命都应该得到无差别的尊重。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佛教之所以提倡吃素,就是因为在佛陀的眼中世间一切生命皆有佛性,理应得到同样的关爱。人不过是众生的一种,一切的动物、生物,乃至细菌、有生命的动物都是众生。有灵性的生命,有感情、有知觉生命的动物,就是众生的正报。所以众生不是光指人。

依照法师的观点,实现真正的平等就要打破种族、阶级、性别差别,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尊重,还要关怀所有的生命,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蚂蚁,或是一株还没有发芽的小草。


有一次,弘一法师到丰子恺家,丰子恺请他坐藤椅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丰子恺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丰子恺就启问。

弘一法师回答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会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星云大师:拥有同一个起点的众生各地抵达不同的终点,这就是平等


这也正是佛法讲究的"慈悲为怀"。佛曰:"一滴水中有四万八千虫。"佛法中不杀生、尊重生命的观念都极为深刻地体现了佛教中"众生平等"的观念。

但是,我们切不可以偏概全,把上述观点当做"平等"的全部含义。对此,星云大师解释说,真正的平等并不是齐头并进式的平等,而是立足点的平等。这就好像在运动场上,所有运动员蓄势待发,他们脚下的起跑线是同一条,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在跑步过程中始终保持同样的速度,更不能要求所有人同时抵达终点,否则,生命就会失去其跌宕起伏的本色,生活也会因缺少竞争的乐趣而归于暗淡。

"人人皆有佛性"不假,但佛教更讲究"因果差别",前者乃是本性的平等、生来的平等,后者强调后天的努力。试想,如果一个勤奋刻苦的人和一个好吃懒做的人始终得到生命同样的回馈,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所以,佛教所指的"平等"既是对生命的无差别尊重——这种尊重不附加财富、权势等任何外部条件,同时也是果报的不平等——个人福德因缘不一,后天努力不同,最终就会有凡圣之分。


很久以前,有一个养蚌人,他想培养一颗世上最大最美的珍珠。

他去海边沙滩上挑选沙粒,并且一颗一颗地问那些沙粒,愿不愿意变成珍珠。那些沙粒一颗一颗都摇头说不愿意。养蚌人从清晨问到黄昏,他都快要绝望了。

就在这时,有一颗沙粒答应了他。

星云大师:拥有同一个起点的众生各地抵达不同的终点,这就是平等

旁边的沙粒都嘲笑起那颗沙粒,说它太傻,去蚌壳里住,远离亲人、朋友,见不到阳光、雨露、明月、清风,甚至还缺少空气,只能与黑暗、潮湿、寒冷、孤寂为伍,不值得。

可那颗沙粒还是随着养蚌人去了。

斗转星移,几年过去后,那颗沙粒变成了一颗晶莹剔透、价值连城的珍珠,而曾经嘲笑它傻的那些伙伴们,依然只是一堆沙粒,有的甚至已风化成土,灰飞烟灭了。


最初它们都是沙粒,但其中的佼佼者终会成为珍珠,就像很多年轻人拥有近似的家世、学历、智慧、能力,面对着同样的社会,但最终有的人会成为睿智的政客,有的人会成为精明的商人,有的人会在科学界崭露头角,还有的人则一贫如洗、苦不堪言……这种看似不平等的现象其实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努力,就会有多少收获,你积累了多少福缘,就会得多大善果。

星云大师曾把人生比作一个拥有众多分岔路的起点,每条路都可以容纳无数人行走,没有人数的限制,所有人都站在这个起点上,都有同样的选择的机会,但最终有人选择了左边那条,有的人选择了右边那道,还有人选择一直站在原点,拒绝出发,所以,拥有同一个起点的众生各地抵达了不同的终点,这就是平等。

星云大师:拥有同一个起点的众生各地抵达不同的终点,这就是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