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三年了,工資五千多,在公司做質檢,感覺工作沒激情和前途,要辭職嗎?

職場三哥


做質量檢驗,基層的職位確實待遇不高,工廠裡也就比一般的生產員工待遇稍微好那麼一點,這是有原因的。

因為普通的質量檢驗崗位,只是按照標準操作和執行,沒有自己發揮的空間和餘地。很多質量檢驗標準都不是質量管理部門單獨制定的,而是要技術、研發、生產部門共同參與才能形成,而這僅僅是企業的內部標準。作為普通的質檢員或者質檢工程師,最多隻是參與,甚至連說話的份兒都沒有。

事實上,質量管理部門企業當中是非常重要的,真正厲害的質量管理人員,不僅會執行標準,而且懂得標準,能夠制定標準。這些標準,當然不僅僅是企業標準,也是有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甚至國際標準。iso就是國際標準化組織,如果你能成為標準化組織成員,那話語權和權威地位怎可同日而語?

在這裡你就能看出普通的質檢人員和高層次的質量管理人員、標準化管理人員還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兩極分化嚴重。

從個人職業發展通道來看,普通的質檢人員是有機會往上走的。當然這有很多硬性要求,如果你只能對產品進行檢驗,那遠遠不夠的。要想獲得晉升,你就必須對整個質量管理體系,有深入瞭解,必要的時候,你要通過內部培訓和外部學習,持續提升自己的學歷和專業資質,然後你還需要通過各種考試。

通過考試之後,還要有實踐機會,對各種檢驗手法,現場測試,實驗化驗操作都比較熟悉,能夠去管控一款產品甚至整個體系的質量,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時候你才有機會獲得晉升。

晉級之路並沒有那麼容易,都需要長期持續的付出,很多人可能就堅持不了,只有極少數人能達到頂峰。

那麼問題來了,結合題主的經歷,大學畢業三年做質檢,也僅僅能說是入門。如果你的方向不是做質量管理,那就趕緊跳槽,不僅是跳槽,而且要改行,否則你能跳到哪裡去呢?基層的質量檢驗人員,市場薪資範圍就那麼大,不同公司對這個薪資的定位相差不大,你跳槽就能漲很多工資嗎?當然話說回來,如果有外部的晉升發展機會,薪資漲了20%以上,也可以考慮跳槽,前提是你有這樣的選擇!

做質量的有兩條路,一個是努力向上發展,另一個是改行做其他。每一條路都沒那麼容易,都需要自己的付出。

至於你的工作有沒有激情,那隻能靠你自己吧,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所謂沒有激情,往往是缺乏追求目標的代名詞,一個剛畢業三年的年輕人就說沒有激情,本質上就是對自己沒有要求,沒有動力。如果你把原因歸罪於外,認為是公司問題,工作內容問題,那你就很難有前途。

所謂的前途,都是你自己拼搏出來的,不會有人給你一個前途。與其在這裡等著、靠著,為什麼不主動追求呢?

喻派職言,今日頭條簽約作者,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導師。出版有《績效管理頂層設計》、《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等專著。

喻派職言


第一份工作同樣是質檢的我來談下看法。大學畢業已做質檢三年,我認為可以考慮辭職,不過在辭職前要先把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提高。

大學生初出茅廬做質檢並不丟人,只是三年時間沒有得到提升有點可惜。畢竟憑著大學學歷再加上自己的努力,經過三年的基層鍛鍊,完全可以升遷到主管或工程師級別了。

我不認為做質檢是件簡單的工作,那些輕視這個工種的人是沒有做過質量管理的人。可以這麼說,能把質檢做好的人,能力已經不差,很多中高層管理者還不一定能做好這項工作。真正把質檢做成功的人,已掌握很多技能和知識。

  • 對本行業的產品及製造流程精通熟悉;

  • 具備統計分析能力;

  • 瞭解質量管理體系,掌握產品檢驗及控制方法;

  • 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嚴謹性;

  • 溝通能力較好,因為要與很多人有工作溝通。

能夠具備以上條件,再加上自己對公司具體業務的用心學習,做一箇中層管理人員綽綽有餘。所以,我認為題主做質檢三年沒有發展挺遺憾,確實要認真考慮下一步的方向。本公司如果沒有發展通道,完全可以考慮跳槽高就。但在找下家之前,還是要先做好籌備。

把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確定下來。

不知道題主的大學專業是什麼,但三年做質檢估計已經把原來專業擱下了不少。這三年的工作經驗也完全可以成為自己以後的發展基礎,先想清楚自己以後想從事何種職業。如果覺得自己適合從事管理工作,那就主動從學習管理知識入手;如果覺得更想做技術類工作,那就重點去精進技術水平。


做過幾年質檢,如果平時比較上進,主動留心身邊事務的話,跳槽後管理類職業可以考慮生產管理、品質管理、物控管理等;技術類職業可以考慮工藝工程師、品質工程師這些。

用最快的速度讓自己成長。

不論曾經有什麼學歷,到了職場以後,公司更關注是能力和績效。大部分學校裡的知識並不能直接給自己帶來成就,最終要靠我們把理論與現實結合起來才有實現用處。所以,想在任何一個職業上做出名堂,都必須保持不斷學習的激情。

年輕時的迷惘是因為覺得有太多選擇,而到了中年後才發現我們其實自己能選的路並不多。所以,抓住身邊任何一個能夠學習長進的機會,有一天你會感謝努力的自己。

總而言之,以我的建議來說,如果題主做質檢的三年裡,已經用心掌握了本行業的技術以及相關管理知識,具備良好的人際能力,那完全可以跳槽去更高的平臺發展。如果覺得自己的能力尚有待提高,那就抓緊時間精進學習,讓自己有實力去選擇更有途的工作。

以上為個人觀點,歡迎討論留言。
我是職場本紀,篤行職場十幾年的管理人士,關注我分享更多職場智慧。

職場本紀


大學畢業三年,工資五千,在公司做質檢,感覺沒有激情和前途,要辭職嗎?盲目的回答你要或者不要辭職晨曦覺得是不負責任的。大學畢業三年大概二十六七歲。工資五千,你是在一線城市還是在五線城市?在一線城市低,在五線城市不低。當初你去做質檢,是為了就業還是為了事業?感覺工作沒有激情和前途,不知道你所謂的激情和前途是什麼樣的?人一般在沒有目標的情況下才會覺得做事沒有激情和前途。

根據題主給的信息,晨曦拋磚引玉談談我的想法:

一:沒激情沒前途

你之所以感覺沒有激情和前途,大概率是你對自己的未來沒有目標,或者是目標不清晰造成的。職場中很多人之所以會感覺無聊、缺乏工作激情,大部分病根在於其沒有一個目標。在腦海中給三年後的自己畫張像,你就知道現在該怎麼做了。建議題主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等實際情況,定個三年的目標,然後把它分解為三個小目標,每年實現一個。這樣朝著目標去努力,沒有激情沒有前途的問題就解決了。

二:工資

工資五千多,具體不知道你在所在的城市,所以不好評估多或者少。不管多或者少,只要你職業規劃做好後,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去實現你的目標,待遇必然會隨著目標的實現一步一步水漲船高。所以建議題主目前把工資放在第二位。

三:要不要辭職

要不要辭職?結合你定的目標和目前的實際情況決定。現在的工作符合你的職業規劃,就好好幹。如果不符合,但現在由於自身經濟原因或者其它不能辭職,那就等時機成熟再離開。最後,要不要辭職還需要題主自己決策!

以上就是晨曦的看法,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

溫馨提示: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贊和評論,謝謝!


茶館老九


如果題主大學學習不是與質檢相關的專業,早該辭職了。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題主最初的這個選擇就是一個錯誤,完全是白費了自己三年光陰。

當然,我在這裡並沒有任何輕視質檢工作的思想。

公司質檢工作,相對比較單一,沒有什麼可以變化和創新的地方,很多時候都是一些重複性的工作,幾乎沒有什麼挑戰性可言。

在公司做質檢工作,很難對個人的能力,有什麼較大的提升與發展,或者是對培養個人的能力,作用和意義不大。

正是由於工作的枯燥與單調,很多時候都是一種機械的重複與操作,不用動腦筋思考什麼,這往往很容易讓人感到乏味,從而失掉工作的激情。

針對題主這樣的大學畢業生,能夠在質檢工作崗位上,堅持三年應該是很有毅力之人了,如果題主辭職跳槽,相信憑題主的這翻毅力,一定是可以幹出一番成績的。

公司質檢崗位工作,確實是一個很難出成績的崗位,想要有什麼較大的發展與前途,幾乎是不太可能的,所以題主可以考慮辭職跳槽,這也許是一件比較明智的選擇。

不過題主在選擇辭職跳槽之前,必須應弄清並把握這四點內容,才能確保自己會取得成功。

1、根據自己的大學專業知識技能,做好個人的職業發展與規劃。

任何一個人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職業發展規劃,往往會讓自己的擇業選擇,非常的盲目而被動。有時還會讓人走不少的彎路,並付出慘痛的代價。

一個人的職業發展規劃,就像大海里夜航船的燈塔,能夠對個人的擇業選擇,起到很好的指導規範的作用,從而避免自己在擇業時觸礁翻船。

如果我猜的不錯的話,題主應該在大學畢業時,並沒有對自己做一個明確的職場發展規劃,這才導致了題主出現了現在的這種狀況與問題。

因此題主在辭職跳槽之前,必須應制定好自己的個人職業發展規劃目標,這才能確保題主不再重蹈覆轍。

做好職場規劃,應該結合考慮的幾大要素與要求。

A、考慮個人的大學專業知識技能。

由於大學所學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將是我們在職場工作中立足的主要保障與依靠。一旦我們在個人職場發展規劃中,脫離了我們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可能會造成我們的工作非常的艱辛,而且收效甚微,難以取得成績。

這不僅會嚴重的挫傷我們工作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而且也很容易導致我們無法在職場工作中立足,無法得到同事領導的接納與認可,從而無法在職場工作中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所以在進行自我職場發展規劃時,絕不能脫離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

B、考慮與個人興趣愛好相結合。

任何一項工作,想要得到長久的堅持下去,就必須要將自己的工作與個人的興趣愛好相結合起來。這樣的工作方才能夠持久的堅持下去,並最終有可能成為自己的事業。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其實我們在進行個人職場發展規劃的時候,興趣又何嘗不是我們工作的最強動力之源呢!尤其是在工作之初,我們很多時候,工作的動力,都是來自於興趣。

只有當我們真正在工作之中,找到樂趣和自我存在的價值之後,才可能慢慢的將工作,變為我們一生努力的事業。

C、考慮與行業的發展前景相結合。

在規劃個人的職業發展之時,必須要考慮職業的發展前途與未來的走向趨勢,這才能有效的避免自己在將來某個時候出現失業下崗。

因此在進行個人的職業發展與規劃上,應儘可能考慮選擇朝陽的行業,儘可能避免選擇那些夕陽行業,作為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的目標。

如果一旦沒有考慮這個因素,有可能當自己到達了職場的瓶頸之時,出現行業的轉型或者消失,這將導致自己很難有機會再次入職,從而面臨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與現實。

2、正確衡量與分析,自我的個人能力與優勢。

很多職場中人,由於自己沒能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我的個人能力,或者是對自我能力的認識不足。從而導致自己辭職跳槽,而最後陷入到一個越來越糟糕的局面之中。

其實每個人對自我的能力評價與認知,往往是難以做出正確的評價。

有不少人將自己的工作平臺,所給予自己的幫助,視為自己的個人能力優秀的表現,從而產生一種盲目的樂觀與自信。

所以能否正確的認識自我的個人能力,將是決定我們能否成功跳槽的關鍵。

只有當我們正確的認知了自我的個人能力,才能夠做出一個非常準確的判斷與結論。

因此想跳槽,那是每個人的想法。但是有沒有實力,夠不夠跳槽的資格,這將根據個人的能力來判斷。

要想對自己有一個比較清晰而又公正的客觀評價。那最好是藉助他人來對自己進行一次客觀公正的評價,而且這樣的評價不止一人,應該反覆的通過多人次來展開評價。

這樣得出來的結果,才可能會是相對公平客觀的一個評價。“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話就很好的詮釋了,為什麼我們自己無法對自我進行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了!

曾經在美國就有一位心理學家邀請數十位頂尖的科學家,請他們對自己進行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

然後再請這些科學家身邊的朋友熟人,對他們再次進行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心理學家將這兩個評價的結果,進行一番對比之後,發現幾乎所有的科學家對自我的評價,都比朋友熟人的評價高出了將近10個百分點。

這個實驗就非常準確的告訴了我們,那些頂尖的科學家尚且無法正確的評價自我,那麼我們這些普通的職場人,更難以公正客觀的評價自我。

想要得到客觀公正的自我評價,必須要藉助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方能得到一個比較公正客觀的結論與判斷。

3、如果個人能力不足以支撐自己辭職跳槽,那請儘快彌補自己的短板。

題主千萬不能因為目前的質檢工作,沒有什麼發展前途,而不計後果的盲目辭職跳槽。這可能會導致題主出現越跳越差的尷尬局面。

我們都知道當前社會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時代,任何職場工作的獲得都得依靠自己個人的強大實力為後盾。

如果題主經過一番全面而又細緻的衡量之後,發現自己的個人能力,還不足以讓自己有更強大的優勢。那請題主暫時放棄辭職跳槽的想法,請儘快抓住目前工作之餘,儘可能去全面的彌補和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變得儘可能強大起來。

只有當我們的個人能力具有了突出的優勢,這才能確保我們辭職跳槽的成功實現。

因此職場中人,隨時都應該有一種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只有這樣我們才會不斷的去努力的學習和提升自我,做到與時俱進。這才能保證我們在職場風雲變幻之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從容不迫的面對職場中的那些事兒。

4、“騎驢找馬”是職場人辭職跳槽的通行做法與有效保障。

對於普通的職場人來說,裸辭並不是一種很明智的做法。畢竟作為普通人來講,沒有非常突出的個人能力,是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滿意的工作。

一旦我們缺少了工資收入的來源,將會導致我們的生活陷入緊張的狀態,必然會對我們的求職心理產生很大的不良影響。這也很容易讓我們陷入到求職的焦慮狀態之中。

如果我們一旦陷入了焦慮狀態,是必將影響到我們的求職發揮,大大的降低了我們求職成功的幾率。而求職失敗反過來又會不斷的加深我們的這種焦慮情緒,甚至還會讓我們產生一種憂鬱之情。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不良的後果出現,在這裡建議題主不要裸辭。最好的辦法就是一邊工作,一邊求職,只要我們找到了更好的去處,則可以考慮辭職離去。

“騎驢找馬”,可以有效的化解和防範裸辭所帶來的風險與危機,可以讓自己從容不迫的尋找到更好的去處,從而實現自己辭職跳槽的平穩過渡。

只要題主一旦將自己的情況考慮清楚明白,就該立即做出決定。古人常說:樹挪死,人挪活。該出手時就出手,該辭職時就辭職,猶豫不決將是你最大的敵人!

你對此問題又有什麼新的看法呢?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一點幫助。若有興趣,可以關注【視職場】,將會帶給你更多的職場知識,幫助你解決職場困惑。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與觀點!

視職場】專注分享職場知識,解決職場困惑,建構職場關係!

~~~分享職場知識,快樂職場人生,感謝你點、評、分、轉、收!


視職場


打擊你一下,質檢這個工作聽起來很高大上,但其實這個活是個人就能幹,只要經過簡單的幾天培訓,馬上就可以進行工作。

質檢這個工作,各種各樣的公司都需要,但是對於公司主管來說,這些人卻並不是自己的核心人才,只是一群僱傭來做事,也可以隨時解僱的員工,類似於派遣或者是臨時工類型的員工。

原因也很簡單,質檢的工作就是拿著公司的產品規範,對著產品進行檢查,這樣的工作基本培訓兩三天,一箇中專生也是能做的,因為工作本身的技術含量不高,所以工資給的也很少。

一些大企業喜歡招名牌大學的本專業學生來做質檢員,這其實是非常浪費人才的一種做法,因為自檢員工作簡單,專業知識用的也少,這樣做了兩三年以後基本上這個大學生對於自己本專業的業務瞭解程度就只停留在皮毛之上。

許多公司對員工傳播的概念是質檢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質量檢測的關口,只有通過質檢員仔細認真的工作,我們的產品才能夠成為合格的產品,這些基本都是鬼話,一個公司對於質檢員的態度其實是換誰都行,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大批招質檢,低工資,熬不住走人。基本和富士康的流水線差不多性質。

所以如果你真的不想幹質檢員這個工作,而且覺得這個工作根本就沒有前途的話,我建議你還是去想想其他的路來走走看。

祝你成功。



職場力哥


這點主要看你自己這三年來在公司有沒有學到對你有價值的東西,比如你做質檢方面的,你有沒有把你這一塊領域吃透,技術問題,解決方法,和人際溝通技能等等。

據我所知,做質檢的是一個要求挺高的工作,這要求應聘員工瞭解一點技術方面的知識,而且任務分量挺重的,因為產品最後一道工序需經過質檢才能出貨,做質檢還需要擔當很大責任風險,有時候要處理很多售後服務,客戶糾紛等。

既然質檢是一個比較繁雜的工作,它也會讓人從中學到很多東西,或許很多人說做質檢沒那麼難,其實說實話也不算難,招聘進廠培訓半個多月就基本上手了,這些叫QC,QC人員就比質檢QA忙碌多了,QC的人員只是負責檢測所有貨物,他們會只檢測每個產品合格是否 ,至於如果產品真正出現問題的時候,這個時候還需要QA親自去解決,QA這種才叫真檢測技能水平,類似檢測部的管理層一樣,需要面對和解決很多問題。

如果你認為吃透了檢測技能 ,檢測管理和溝通方面等,你覺得這三年裡,你已經很優秀,可以獨擋一面,你可以根據自己想法來做,至於辭工是否由你選擇,我僅提供建議,供你參考。

切記心浮氣躁,辭職也是需認真考慮,需對自己付責任,我們過來人是這樣建議你們年輕一輩,因為我也是深圳大城市一路打拼過來的人。





譚家霞霞的生活日記本


謝謝您的提問,小編專注於給各位分享各種職場經驗,每日更新,跪求大家關注和點贊,下面說一下我的觀點吧。

大學畢業三年了,工資五千多,在公司做質檢,感覺工作沒激情和前途,要辭職嗎?小編之前有個客戶,是製藥廠來的,裡面確實有一幫挺年輕的質檢工作者,小編個人感覺,您的工作性質和他們應該是相類似的話,您覺得工作沒有激情和前途,要不要辭職,小編覺得要考慮以下幾個點,下面分情況說一下小編的觀點:

1.該跳槽

如果您覺得工作沒有激情和前途,主要是因為目前的工作,並非您興趣所在,又或者說目前的工作對於您來說,沒有什麼上升的空間,或者在您可預見的範圍,這個空間輪不到您,而您對自己的事業還是很有追求的話,還是可以考慮離開的。

但小編還是那句話,不要選擇裸辭,可以考慮下跳槽,騎驢找馬,這樣不至於要您進入一個可怕的待業期,此外,如果您是繼續想幹質檢這一行的話,我可以稍微幫您聯繫下哈。

2.不要辭職

如果您所謂的工作沒有激情和前途,只是帶有一點點無病呻吟的“矯情”,那小編真心不建議您離開,目前經濟環境不太好,能找到一份穩定的月入5000元的工作,已經是挺不錯的了,貿然折騰,可能會影響您未來的職業發展。

因此,第一步,先靜下心來想想,自己究竟想要啥。

以上就是小編的觀點,如果各位看官有不一樣的意見或者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補充,謝謝大家!


在廣州奮鬥的普通人


人生問題多如牛毛,重要的不過三點: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職業問題亦是如此,我們所有的迷茫、焦慮和煩惱不外乎:如何選擇、如何努力、如何認識自己、如何跟人打交道、如何提升自己。


最近剛發佈一篇文章:我,90後,為什麼不愛上班?(可關注瀏覽一下)

當我們在選擇工作時或者打算跳槽/轉行,如何進行選擇?最重要的就是兩點:第一,掌握全面的“一手信息”;第二,考慮“四大要素”

掌握全面的一手信息


網絡信息化時代,我一直說的一句話“你知道的,都是別人想讓你知道的”。

因此,我們決策的時候,總是依賴固有的觀點或則身邊他人信息,而這往往存在偏差。

任何選擇之前,我們都需要找到真正懂這行的內部人士,最好是在行業做了很多年的人。很多應屆生都會問大自己一兩屆的師姐,問行業前景、發展趨勢等,可是目前的情況,剛畢業一兩年的畢業生自己的目標都模糊不定甚至自顧不暇,怎麼可能對行業情況能有深層次的瞭解,大多情況下,甚至連公司內部架構、關係網絡,都知之甚少。


“你當然可以去交一隻火雞爬樹,但我寧願直接僱一隻松鼠來幹這事”,因此如果轉行時,我們也需要找這些人幫自己做背書,我們需要他們來證明自己在這個領域能夠獲得成功。

衡量“四大要素”識別靠譜公司


進行職業選擇時,建議考慮四個因素,即

1、看行業

2、看公司

3、看部門

4、看老闆和同事


作者 | 李筱影:500強HR,資深獵頭顧問,現諮詢公司合夥人,曾經為工作,如今為事業。專注分享成長乾貨,推動你的職場進化。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李筱影


李筱影


辭不辭職,要結合你自身、結合工作來進行具體分析。 讓你想要辭職的原因是沒有激情和沒有前途,我從以下2個方面進行解答:

想要換一份有激情的工作嗎?

首先你要搞清楚做什麼樣的工作,能夠讓你有激情。

如果沒有搞清楚這個問題,即便辭職,換了工作,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什麼樣的工作能夠讓你有激情,是能夠挑戰高薪嗎?是能夠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感嗎?是獲得權力嗎? 在瞭解這些情況的基礎上,你認為哪些工作能夠滿足這些條件。

同時,你也需要反省的問題是,在工作了三年過後,你之前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是否全力以赴做到崗位所符合的要求。

有激情,並不是工作本身帶來的,而是你通過自身的努力為自己創造更好的條件,有了更好的發展,在工作中,有了獲得感,才能夠讓你不斷的激情四溢。

想要換一份有前途的工作嗎?

實際上,在你工作了三年過後,發現工作沒有前途,這主要的原因還在於,你之前對這份工作沒有準確的認知。

工作沒有前途,無外乎以下兩個原因:

1.工作本身沒有前途

也許你在工作了三年過後發現,如果你繼續努力下去,這份工作所能夠給你的並不是你所期望的。

我們要清醒地知道,當你在一個公司一個崗位上工作的時候,你的領導或者說你的領導的領導,他們基本上是你工作的天花板,也就是你未來的發展方向。

當你工作了一段時間過後,你發現他們的工作狀態,他們的所獲得的報酬和為公司的付出,並不是你想要的。

所以你在辭職,想要找到有前途的工作之前,需要審視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不辭職你需要分析公司的當下的狀態。如果辭職,你的意向單位是一個什麼樣的架構,你加入公司過後,未來的發展路徑是什麼樣的。



2.自身能力水平努力程度沒達到缺少機會

沒有前途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你自身的能力水平,努力程度沒有達到相應的要求,所以升職加薪的機會,也就與你無緣。

那麼,如果你辭職的話,是否能夠找到比現在更好的公司和崗位。

我們經常會面臨一個問題,說用人單位會討厭頻繁跳槽的年輕人,實際的情況是,公司討厭的是那些頻繁跳槽,不穩定並且越跳越糟的人。而那些即便經常跳槽,但是能夠越跳越好,說明他不斷的成長,原來的公司或者崗位,已經不能夠提供很好的平臺供他發展。

最要不得的就是我們一方面想要激情四射的工作,想要有前途的工作,而自己一方面又不肯付出。

如果你能在瞭解行業崗位規則的情況下,能夠鍛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能夠準確把握行業發展的方向,持續的努力,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一番成就,跳不跳槽,辭不辭職這樣的問題很容易判斷出來,因為你對自己是有足夠的底氣。

我是許悠然,專注於職業規劃、個人成長、個人品牌打造,歡迎你關注我,和我一起共同成長。


許悠然


對工作有不滿,甚至跳槽、轉行都很正常,但從題目中還可以感受到——題主恐怕對自己也有很多的不滿,所以,想辭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這還不是談辭職不辭職的時候,需要冷靜下來認真分析,真正找到自己的答案再行動。

第一,對工作有不滿,甚至跳槽、轉行很正常。

不論去年領英關於“90後的第一份工作,平均不足7個月”的數據統計,還是今年麥可思“超4成大學生,畢業3年內轉行”的《就業藍皮書: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都在說明,尤其是這個時代,人們的第一份工往往並不是一輩子都要從事的工作。從這個角度上看,跳槽、甚至轉行都不需要有那麼大的壓力。

而且,如果你是這個崗位上已經工作了三年啦,那你的穩定性已經大大超出了平均值,就算是很挑剔穩定性的HR,在你的時間週期上也挑不出啥毛病。所以,我並不會從穩定性的角度勸你不要辭職。

第二,現在還不是談辭職VS不辭職的時候,盲目辭職並不能解決問題。

題目中描述的——“工資五千多,在公司做質檢,感覺工作沒激情和前途”,包括了薪酬、崗位和發展前景,看似很具體而全面了,但其實是模糊的!不信咱們逐一的看一下。

1.薪酬:這個最簡單粗暴,那麼,5000多不滿意,你辭職後預計能夠拿到多少?如果公司給你調整工資到你期望值是不是就能夠工作有激情、有動力了呢?

【這個問題的輸出】一是,想多掙錢很,但總會有個合理區間,你至少要明確自己的薪酬期望區間在哪,這樣辭職或者不辭職跟老闆談薪都有個基礎;二是,不要混淆你真正不滿,“錢”是最容易被拿來說事兒的,但未必是核心因素,也許即便提高薪酬依然不願意做質檢這個崗位,那辭職跳槽不是白費啦?

2.工作內容:“質量和培訓”是老闆們無論時候時候開會都會掛在嘴邊的“大事”,也是做計劃、做檢討時必定會提及的核心因素,然而真正落在工作執行上就誰也不當回事啦。我自己做過特別理解(跟著躺槍的培訓不服的話,可以站出來說道說道)。所以,一般來說,質檢工作的壓力來自上級不支持、平級不配合、具體執行人員不落實,說起來就是一把辛酸淚。

不過,任何一個崗位,其存在肯定是有價值的(說這個崗位沒發展我可不同意,畢竟我是做到總部負責質量管理的部門總監的人呀),但這不能保證它適合每個人。你可能不喜歡它的原則性強、技術強,可能不喜歡這麼多的協調工作,也可能你的質檢工作是需要化學藥劑,有一定安全隱患的,等等,好好想一下,你到底不喜歡這個工作什麼呢?

【這個問題的輸出】第一步,哪些是其他條件滿足了就能夠接受的,哪些是即便其他條件滿足也不能接受的,你把它列出來,作為辭職或者跟領導談崗位調整的基礎;第二步,再看看是徹底就想放棄,還是可以通過提高自己攻克它,做出下一步努力的計劃來。

3.發展前景:這個問題最沒有力度了,真的要好好問問自己,你為啥會感覺“沒前途”,這個公司不重視質檢、你跟主管領導不對付、還是自己在這個崗位上沒有能力?而且,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用“沒前途”來敷衍,因為我們內心有更喜歡的東西,但不敢說出來而已。

【這個問題的輸出】直面自己,到底你想要的前途是啥,現在是啥擋住了自己的前途。

第三,找到你真正的問題,然後順著它看看是該辭職還是該堅持?

根據上一條的【這個問題的輸出】,你應該能夠確認自己期望薪酬的區間、對從事崗位的理解,以及對前途的描述更清晰啦(如果還是不清楚,建議拿個筆和紙寫寫,更容易理清思路)。

但是,可能新的問題困擾你,你發現它們之間是矛盾的。比如,如果轉崗可能面臨薪酬降低,但期望薪酬實際是比現在更高的。

這非常正常,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常常面臨必須解決但又相互矛盾的問題。彆著急,一定有一個最核心的,只要這個問題解決了就能撬動其他問題的解決。怎樣找到這個核心問題呢?

就是假設這個問題得到解決而其他的沒有得到解決,你最能接受的那個。

比如,這家公司的工作節奏是你無法接受的,而且公司不可能調整,那麼我們就需要辭職找一個不是這樣工作節奏的工作。

比如,很喜歡這家公司,但就是不想做質檢,那麼是不是先跟領導談談調整崗位更靠譜呢?

最後,除了基於自我的分析還得看市場行情。

以上都是基於自我認知,讓我們知道自己想去哪,也就是要不要辭職。但是,只是自己想肯定不行,還要看市場行情,你希望找的工作是不是有機會?這一點很重要,但是決定的不是方向而是方法,如果你想辭職但暫時找不到合適的,那麼,辭職是一定的,只是你需要按照自己的方向積累能力,然後有計劃的辭職。

所以,工作三年了,又對現有工作不滿意,正好可以藉此機會好好梳理一下,以上建議希望能夠給題主或者關心這個問題的朋友一些參考,也歡迎跟我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