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道儿时的菜,证明小时候家里穷,你会说什么?

烟台Pang子


不知道怎么选。

因为我们这个地方靠海,都是吃海鲜,现在拿出来都吃不起。

既然要选择,那么选一道肥肉。

小时候非常爱吃肥肉,五花肉还肥的纯肥肉,然后吃的嘴角冒油,非常过瘾。曾经有一次,老家的几个哥哥姐姐,想让我让肥肉产生恐惧,直接做了一碗(那个碗没有大海碗那么大,但比现在人们常用的碗要大很多)肥肉,吃完了,那时候应该是五年级左右。但也没有对肥肉产生恐惧,现在依旧很喜欢吃肥肉。

还有就是黄瓜鱼炖糯米。这菜很好吃。

那时候黄瓜鱼吃怕了,一斤1毛钱左右,大米一斤要2元。我们是在海岛上,黄瓜鱼都是野生的,出去打鱼都是,吃怕了。但大米很稀缺,糯米更少见。如果没有记错,那么当时黄瓜鱼一斤就是一两毛,大米一斤是2元多。

现在已经很多年没有吃过野生黄瓜鱼了。

好吧,好像方向搞反了,不过这些确实是小时候的常吃的。证明穷的,那应该是“地瓜糜”。

所谓的“地瓜糜”,这是个人发明的词,不知道准确不准确,好像“地瓜糊”更准确。就是将地瓜,用一种细眼,非常细的那种硬筛,筛称粉末状,然后煮熟了吃。稀的跟水一样,不要一个小时,吃的再饱也会饿。这还不是最让人讨厌的,这个只是不耐饿,但味道甜甜的,还是很好吃。

最让人讨厌的是,地瓜通过硬筛,筛称粉末状之后,要先洗一遍。这个洗,是指将筛称粉状的地瓜,用水沥一遍,把里面的淀粉沥出去,只剩下地瓜渣渣,然后拿去煮饭吃。不但没有什么营养,而且寡淡无味,这是小时候吃过最难吃、最不耐饿、最美营养的食品。当然,这不是菜,而是主食。

菜,就记得海鲜,除了鱼还是鱼,就是各种各样的鱼。

在冬天,没有鲜鱼的时候,吃咸鱼,没有咸鱼的时候,吃咸鱼露。应该是咸鱼露,就是现在商店里卖的那种鱼露。

以前海里打鱼是有很多鱼的。但渔民鱼太多当季都是吃不完的,而且销售渠道非常有限,没有什么卖到城里来的说法,又是一个小岛。吃不完的鱼就晾成咸鱼干。还有一些小鱼儿,就直接用来做鱼露。

冬天没地方打鱼,就用咸鱼露当菜吃。

海边人其实还可以,以前海里鱼多,如果说菜的话,还是没有问题。但主食其实严重不足,大米少见,非常少见。主要是地瓜为主粮。


波士财经


我读高中时,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为0元。但我家有粮,我爸向食堂主管恳求,用粮当菜票。我成了学校里唯一不交餐票的人。还有一人,一学期的生活费为0元,她家太穷,根本没钱交生活费,于是她每天偷偷地在宿舍切一片酸罗卜进餐,一个酸罗卜她要吃二个星期。很快,第二学期我家有钱了,我一跃成为全校最有钱的人,我一个月可以花掉其他同学一学期的生活费。但那个女的,每天还在吃一片酸罗卜,甚至连一片酸罗卜也没有。有一次,当我们在外面玩时偶遇到她,才发现她为了拿酸罗卜,踱步走30公里回家然后再走30公里来学校,每每她到学校已经是夜静人寝了。第三学期,她父母亲不让她上学了,因为根本交不起学费。于是由校长领头,在学校里募捐,我们也有幸来到了她家。可是,一到她家门前,门儿还没开,全场师生痛哭。士砖房,严重裂缝,随时有倒的可能!门是竹子做的,严格来说根本就没有门。瓦是用稻草铺的。房内……对不起,我根本不想写下去了,这太惨了,在我记忆中只记得那只半边的锅,因为我根本不敢看!从此以后,我们很庆幸,我们生活在很好的家庭里!所以,我们很珍惜每天的生活,也很珍惜每一分钱!钱来的真的不容易,钱很重要!


时闻快车


上小学时家里没菜了,爸爸又跟妈打架了。我总是饿,那么饿。我去地里找我妈,妈要领着我趁天没黑回家,所以她匆匆掐了一把马苋菜(小时候地里随处可见的那种野菜,喂猪喂鸡的)。我说,这个能吃吗。妈说,你等我用热水烫烫,用蒜伴着吃。我说,好,不过我没听说同学吃这个。

我妈没有说话。我记不得那菜的味道了,印象中只有浓浓的蒜味,和挥之不去的冷清感觉。


王火火onfire


我是一名85后,在我小时候,在90年代的小县城,父母都是工人,家庭条件也是一般,要问儿时的菜,我记不太清了,在我很小的时候很少见到零食,父母也很少给我买,偶尔给我买上一包葱油饼干让我带着去上学就开心的不得了,穷到揭不开锅倒是没有,只是爸爸长期在外地工作,妈妈工资一个月就几十块钱,一些比较贵的东西很少给我买,但是各种青菜还是经常吃的,老妈也会经常换着花样给我做我爱吃的菜,那个时候最喜欢吃炸薯条、炸地瓜条、炸山药。这些就是我平时的解馋零食。

我父母说他们小时候那个70年代家里是真的穷,经常听我父母和长辈们给我讲他们那个年代穷,感慨我这个80后生在非常幸福年代,他们自己说起来很心酸,但是我小时候听起来就觉得特别有意思。我妈说在她小时候,到了过年才能吃上一次猪肉,还要姥爷托关系才能买到比较肥的猪肉,自己在家炼上一点油,用来炒菜,平时连油都吃不到,菜只能干炒或水煮,馋的时候会偷偷蘸点猪肉抿到嘴里,觉得特别幸福,我爸妈到现在都不吃玉米面窝头,说小时候吃伤了,拉嗓子,看到窝头就想吐。我婆婆是小时候粉皮吃伤了,现在粉皮看都不看一眼。

我跟老妈说,反正自己家里都喂鸡,馋了炒个鸡蛋不行吗?老妈白了我一眼,说“你说的倒轻松,我们姊妹五个,等着家里的鸡下了蛋,就去换个本子,换支铅笔,换块橡皮,谁舍得自己吃!”

老妈还是她小时候都不知道糖什么滋味,因为姥爷一直在外地当兵,偶尔去上海出差的时候会带回来一些饼干和糖,老妈说吃到的时候特别特别幸福,那个味道一辈子都忘不了。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跑题没有,因为我只记得我吃不起的东西,父母却有着吃到想吐的东西,也有最渴望的东西。

我是江一鱼,用心做好每一篇问答,与你分享更多的烹饪技巧和美食知识,喜欢我的分享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来关注我,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转发、收藏,谢谢大家的喜欢和支持。

江一鱼


88年,兄弟姐妹五个,鲁西南,印象最深的冬天喝凉水吃凉馍,咽不下就吃生蒜,葱,甚至干的朝天椒,导致天天烂嘴角,害耳底子,再者就是爸爸腌的生叶子腊菜,或者酱豆子,一般炒菜冬天萝卜白菜,夏天茄子冬瓜,伙食最好的是过年肥肉炼过油的油滋啦,还有大哥二哥回来给我们买的鸡皮,鸡头,常常用冬瓜炖,辣椒蒂不舍的丢,(这个习惯一直到现在),那时点煤油灯,用跟铁棍穿着花生烤着吃,还有烧大蒜,。。,每天放学都要先去地里干活再回家做饭,一般的农活都会干,常常是一边烧锅一边看书,经常把头发烤焦,甚至有次锅里没放水就烧火蒸馒头。。。十三四的时候我就发誓绝对不找在家种地的对象,好在对象虽然是农村人,但至今我不知道他家地在哪,更别说干农活了,,,,现在总算苦尽甘来,虽然还有21万外账车贷房贷俩孩子,但一直在努力[呲牙][呲牙][呲牙]


海水正蓝51


一碗白米饭。没什么菜了。家里穷没办法,只能吃的起一碗白米饭。小时候端着一碗白米饭就跑出来了。在家门口的大院子里面。一大群邻居都端着饭碗。一起围坐在院子四周。我端着一碗白米饭出来。看见谁家的菜好吃就吃谁家的。不够的话可以去邻居家里吃。所以。小时候穷。我吃了几年白米饭了。家里人吃大鱼大肉那是他们的事情。我享受的事邻居间的那种氛围。


黄晓渔


蒜苗根部的须,裹上面糊,煎了吃,大葱,小葱的,都可以用……小时候,外婆舍不得丢弃,做给我们吃。现在呢,一个二个肚子肥得都是油,外婆也故去了很多年。

现在没人吃这个了,这东西本来也不好吃,是食物贫乏的年代,大家为了解决肚子饿的难题,想出来的办法,没有必要去歌颂和美化这种食物。

可是一想起这个菜,我就想做来吃,最后又把它丢垃圾桶了。


爱恩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一般都是腌咸菜;萝卜条、辣椒、还有每年秋天妈妈去地里铲别人不要的韭菜回来和辣椒一起腌;对于上学住校的我来说每年夏天妈妈会晒西瓜酱;每周拿一瓶熟好的西瓜酱一吃一周;或者腌好的萝卜条;现在想想童年时期也挺幸福的;虽然没有过多的大鱼大肉但是无忧无虑;


懋途甯肉仔


家里姊妹多,还要寄钱给上面四个老人,哪时,穷的真快揭不开锅了。连咸菜都吃不起。记得,母亲傍晚下班,从别人的菜地里捡花菜叶子(当时不知道是什么菜),回家腌制吃,又苦又硬又涩。它是家里唯一的菜,经常是吃馒头吃它。现在想起来,口中仿佛还有苦味。


合肥市雪莹


我只能说小时候最难吃的一桌春节菜,我妈我爸带我妹看我姥去好多天,过完年才回来,我姐这家带我吃这一桌子的剩菜,记忆最深的就是甜黄点,因为是一样一样消灭掉的,甜黄豆是最后吃完的,不吃还饿,可是甜黄豆又那样难吃,我姐教育我不能浪费,甚至逼迫我多吃,我痛恨甜黄豆为什么做那样多,怎么吃都吃不完,我感觉脾胃不舒服就是那时候,自己又不像别人那样有志气,宁可饿着也不吃,只记得那段日子很难挨,终于把最后几粒豆子吃完,父母也回来啦,姐姐急不可耐的去邀功,的确,这些难吃的东西一点没剩,全进入我的垃圾桶肚子,我没照镜子,不知脸色是怎样的,反正那些日子难挨又不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