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我家那闺女》第二季?

火锅影话


观察类真人秀节目,主持团比嘉宾好看。

不像唱歌跳舞演戏,主营业务范围和访谈等次要业务泾渭分明;观察类节目里主持人的业务范围就是说话控场,发表观点,主持能力和个人思维水平、发言能力高度重合。

他们观察嘉宾,观众观察他们观察嘉宾,俄罗斯套娃似的

层层嵌套中,能看到更多性格和思维的真相。

《我家那闺女》到第二季了,最大感想:这位叫欣然的女主持,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扶不起的阿斗”。

点评、谈话类真人秀节目,综艺感是个太重要的能力。

这项能力要么从生活智慧里来,要么从技术熟练里来,欣然一个都不挨着。

生活智慧型综艺感代表人物是大张伟,第一集金句“你又不是我女朋友,我为什么要喜欢你不好看的样子呢?”

单凭这一句话,就足以超额完成效果KPI。

当时播放的片段是,嘉宾王鸥为某红毯活动梳妆打扮之后,造型走美艳路线,引起主持团男士们的赞叹。欣然以略带嫌弃的语气说男生总喜欢女生美艳的样子,话头显然要顺势引向女生比较偏爱清纯类型的打扮、男女审美差异等等。

结果啰啰嗦嗦,说半天这个重点都没掏出来, 等到大张伟上头的金句一出,她后头的话也就不必说了,也说不出来了。除了表示附和,没话可接。

——对啊,男生不喜欢看美女,难道喜欢看丑女?

——中意美艳型的女生不是直男的大实话吗?

但与此同时,又有限定条件:不是我女友的女生。

也就是说,女朋友/妻子另当别论,不管咋样都好看,打不打扮都喜欢。无形表忠心,最为致命。

既有接地气的小小色心,又有尊重女友的耿耿忠心,“可爱的大实话”的效果自然就达到了。

相比之下,欣然的话就显得非常小家子气以及莫名其妙。

“你们男人”?

和谁乱撒娇呢?

呈现在节目里,变成一种没话找话结果当众吃瘪的氛围,看着都尴尬。

但其实,这种婆婆妈妈的小女生评语(“你们男生就喜欢怎么怎么”)不是不可以讲,欣然作为常驻主持团里唯一的女性,本来也应该把这个优势利用起来。

关键是要用得到位。

大S在类似观察类节目里信手拈来就能说出“我发现男生看不出女生怎么样是自然”的金句,完全戳中女生心理,随便就拉来一大波好感。

那个节目都不一定出圈,这句话却能出圈,这就是水平的差距。

此话正中红心,每个女生都能瞬间想起自己身边某个看似自然大方,但举止打扮乃至说话语气上明明就花足了各种心机吸引男生的“绿茶”,偏偏愚蠢的直男还当她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男人都是蠢货,幸好还有S姐,说出我们心里的呐喊!

这就是gossip girl类型的评论的力量,如果发挥得当,完全可以形成一种亲闺蜜陪你一起看综艺的亲切感和强共鸣:姐们儿!!你的话句句都说到我心坎上了!你是我的亲姐们儿!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欣然的竞争优势就无可替代了。

前提是,她说得出女性观众心里的话。

这一点上,欣然完全不及格。

继续拿王鸥的片段举例,很多地方都可以顺势发挥。比如王鸥边化妆边聊天,镜头特写下皮肤状态紧致,五官轮廓精致,这正是女生们关切的护肤、美妆的话题点,结果欣然什么话都没说,反而是大张伟主动提起这个角度下王鸥很好看,话题才聊起来;接下来谈到王鸥的身高、体重,又触及到非常能聊的减肥话题。欣然除了感叹一句好瘦啊之外,也没有继续伸发。

——如果她这时候技巧性地问起女演员保持身材有什么秘诀之类,女性观众一定会都会竖起耳朵听。

王鸥片段还出现了有梗的自述,比如化妆的时候要画发际线,比如明明不胖但镜头里脑袋显得很大啊。

脱发问题、上镜显胖问题,又是可以聊的,可以直接联系到女生自拍的时候怎么更好看,平时有什么好方法显得头发多。但欣然跟着笑了下就没了,没接住梗。

搞完妆发之后,王鸥开始漫长的候场,期间无聊地用脑袋轻轻叩墙,发型随着她的动作非常明显地一鼓一鼓的。我当时想,这样不会弄乱头发吗?

但是欣然看到这个只是大惊小怪地说了一句“你用头撞墙啊?”就没了。

……这真的是……没话找话到……无法形容的程度。

什么叫没话找话呢,就是当嘉宾做出某些动作,主持人感到说话发评论的机会来了;但是呢,她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于是就只能直愣愣地说,诶,你拿头撞墙啊?

龟毛一点可以说,哎呀这样会不会弄乱发型,细腻一点可以说,诶你性格还蛮豪爽,八婆一点也可以说,你都不和工作人员聊八卦打发时间吗,你们关系不亲近吗?

任何一种切入方式,都比直眉瞪眼地问撞墙要好,可是欣然偏偏选择了最没话可说最干瘪的一种切入。

后头王鸥使用的倒立神器,单独放在那的时候外形很像马桶座,样子非常喜感。然而再喜感也没用,再一次地,欣然没有联想到,更没有指出来。

反而是后来王鸥家里来了客人, 客人在玩笑中指出了这一点。

王鸥的片段并不是没有素材,只不过不是非常明显的爆点,是隐藏在生活细节中的小喜感小火花,欣然作为女性主持团成员,本来是最适合发挥这一段的,但她的表现几乎为零。

技巧熟练型的综艺代表人物是李维嘉,这一点在宋茜片段表现得最明显。

和王鸥片段相反, 宋茜部分的难点刚好就在于太有剧情,营业气息太浓。

就连来的观察嘉宾都不是宋茜的父亲或母亲,而是经纪人。

这个经纪人说话还特别官方,一边说和宋茜亲如母女,一边又说宋茜坚强独立生活快乐。别说回答本身多么的令人无语,就连微笑的弧度都很固定,答话用语高度程式化。

面对这种尬尬的、防守极强的来宾组合,李维嘉选择用来突破的问题是:宋茜在你怀里哭过吗?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你凭什么说你们亲如母女”的包装版本,但以这样的方式组织提问,就完全没有攻击性,而回答的内容会直接反映出宋茜私下的状态,以及和经纪人的关系亲密程度,提问的技术含量非常高。

但这个经纪人官方得过头了,采取完全闪避的态度,居然说宋茜生活得很快乐,言下之意是就没有哭的时候,更谈不上在自己怀里哭了。

维嘉对这个没有任何信息增量的答案显然是不满意的,他表达不满的方式也非常有技巧:用桌上的小零食核桃作为道具,说经纪人的嘴就像这个核桃,很难掰开,他就负责掰核桃。

用一个比喻作为替身挡在前面,在准确表达出自己意图的前提下,消解掉很多攻击性,也没有牺牲后面继续追问的活扣子。

后头经纪人面对一些提问再次打太极的时候,维嘉有了前头的垫话,直接佯怒地一边说“你的嘴又开始……(守得很严)”一边扔了一个核桃过去,在嘻嘻哈哈的氛围里,给经纪人成功施加了压力。

大张伟配合默契,接话说“人家好歹是经纪人,你尊重点——扔个豆腐嘛”,于是紧张的气氛进一步消解。

场面上绝不留下咄咄逼人的痕迹,但是“别把我们当傻子糊弄打太极打个没完,该给点实在话的时候要给点实在话”的意思,已经清晰传递了过去。

这是维嘉对讨论方向的引导。

宋茜片段里的主要内容是她买礼物给员工搞抽奖,一开始买礼物的时候出手就很大方,接下来抽奖,工作室的成员围起来乌压压一大群。经纪人也提到,宋茜工作室占据了整整一层楼——排场算是很大的。

播到这里,大张伟不由自主地感叹,对比之下,自己那就只是个小作坊。

这话其实很微妙,处理不好会显得宋茜太高调、太显摆了,人家经纪人就坐在边上呢。

但要是让宋茜这边弄得太谦虚,那大张伟不是又显得太可怜、太寒酸了吗?

结果维嘉不到半秒就接话“那钱枫是在你那磨刀吗?”

焦点瞬间从工作室规模比大小,转移到了“作坊”这个词的多义性,而且钱枫磨刀的画面感也太强了。

于是演播室里哄堂大笑,所有的微妙和可能的尴尬,也就一笑而过了。

这是维嘉对场面气氛的调节。

唉,残酷的货比货时间来临,我们来看看欣然的处理。

当大张伟问宋茜经纪人,对杨天真有什么看法?经纪人还没来得及回答,欣然抢着说:哎呀不要问这个问题,都是雷区。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心中缓缓升起三个问号。

? ? ?

大姐,问都问了,你让别人不要问?

“雷区”?

您的主持到底是在哪学的?

你有没有想过,有雷区的问题人家提出来就是挖坑用的?

你有没有想过,只要不说穿,花样避坑的姿势很丰富?

你知不知道,有句话叫做看破不说破?

人家经纪人也不是吃素的,不说破,她还可以装糊涂,可以打太极,可以说些官方的话糊弄过去,可以说句俏皮话转移焦点,可以不咸不淡地表示不是自己工作室的不了解

只要不说破,大家有一万种方法心里明白面上装糊涂,乐呵呵地圆过去

你冷不防直接说有雷区,什么话都不好往下接了!

What are you doing?!

如果你是想问猛料,那你不该拦住自己主持人伙伴的话头;

如果你不想问猛料,你应该巧妙地把话头转向别处,而不是直眉瞪眼地说有“雷区”。

你把话说到这份上,这雷区你是让人家趟还是不趟?

人家要是真的说出点什么,显得你们主持团队逼人太甚,人家要是什么都不说,感觉像是你把自己的同事嘴给堵上了导致的。

啥叫左右不是人,啥叫尴尬人做尴尬事,这就是。

后头经纪人也只好用官腔(都是前辈)打哈哈,场面的生硬尴尬肉眼可见。

其实单以节目设置来说,欣然的地位是很讨巧的,捧人的意思非常清晰。

常驻主持团队三个人,除了维嘉主咖掌舵,就是欣然左右逢源,定位尴尬的其实是大张伟。

为什么说欣然左右逢源?因为以年龄而言,面对亲友团的爸爸们她可以自然代入演播室版的“小闺女”,天然招人喜欢,很多话以一个女儿般的后辈身份说,发挥度会很大。就算任性一点,也容易得到“爸爸”的包容和谅解;以女性艺人的身份而言,对同为女性艺人的闺女们的生活状态和困境、挑战,欣然更容易理解和共鸣,说出的评论更容易切中要害;以一个不算超级美丽、超级有名的主持人身份而言,她对观众没有压迫感和距离感。

节目内容本身也是生活观察类,只要她稍微说出合情合理的评论,就很容易被接受。

反而是大张伟不好做:作为一个年龄介于青年和中年之间的男的,本身又结婚了,对于亲友团的父亲们来说既算不上后辈小朋友(即便是,代入的心理也是拐骗走他们宝贝女儿的臭小子,只有防备和嫉妒,不会是喜爱),也不可能是同辈的老哥们儿,话说得不好,很容易被挑刺。点评对象又是女性,一个不小心可能就是歧视、不尊重,或者思维过分直男过分粗犷,让人觉得说不到点子上,不懂女人心。

结果呢,从呈现效果来说,完全和先天设置的条件成反比。

而且闺女、小子系列节目明显都是在捧欣然,都专门设置了开场小零食的环节,让欣然展示厨艺和爱心。

结果之前不记得是闺女还是小子的第一季里,出现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情况:观众批评欣然做的零食太高糖高脂,是坑害亲友团里爸爸妈妈们的毒药。

客观来说,高糖高脂虽然不是健康食谱,但除非叔叔阿姨有基础病,上节目偶尔吃一口问题不大,图个好吃嘛。

可是观众的焦点居然能歪到这个地方来批评她,体现的实际上是对欣然作为主持人的不满:因为不喜欢,所以不想多看她,见不得她显摆,见不得她有额外表现。

所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业务水平不行,再强捧也只是适得其反,再给镜头,再拼命没话找话,再给额外设置环节,都只是说多错多。

所以大家也别看不上谢娜,不说别的,她在的场子是真的热闹,真的欢腾,不至于尴尬无语;也别说吴昕太菜,吴昕水平不咋地但至少乖乖不抢风头,不至于带着大伙儿往雷区里闯,长得也确实漂亮。

只是如今娱乐圈的女性主持人,当真人才凋零至此吗?

难道大气从容,收放自如,亦庄亦谐的主持人才,就只能在央视才有吗?

个人而言,我对欣然这位女主持没有恶感,但是真人秀的形式实在把她业务上的短板暴露无遗。这一季本来是为了看颜如晶来的,意外发现蒋梦婕爸爸是个妙人儿,大张伟则一如既往地有趣,唯有欣然始终没有长进。之前查过她的年纪和履历,其实年纪不小了,但在事业上始终没有翻起很大的水花。

说实话,如果我是她,我现在一定急死了。机会难得啊,就看欣然能不能把握了。这一季节目,不知道这些问题会不会持续下去,她会不会开窍,利用这个平台尽快成长一波。

否则的话,很难想象在娱乐圈有进一步发展了。


田茤茤


预告:差评!

第一期:槽点更槽,看点也不耐看了;

第二期:咦,节目组似乎有在改变。

这便是七话对综艺《我家那闺女》第二季节目当下的观感。这部以明星亲子观察形式切入,聚焦单身女星生活,却又曾将自已做成大型女性催婚综艺的节目,第二季开局观感极差,但后续成长也相当明显。

槽点仍在,节目组无法放弃对“话题”的执着

《我家那闺女》第一季开播后迅速占领话题榜,成绩相当不错,这让它成为水果台热门季播综艺之一。但与高热度、高话题同时存在的,还有该节目两极分化严重的口碑,它引出的争议远比同类型的《我家那小子》尖锐的多。

一方面,观众喜爱于探究女明星的独居生活状态,也对女儿与父亲间的代沟碰撞充满兴趣,触点与笑点大多能让观众感同身受。另一方面,节目组不断侧重的催婚问题也让不少观众感到不适,这一话题后期又愈演愈烈,成为节目核心内容。

几乎在该节目第一季出现的单身女嘉宾,都持续遭遇过婚姻、生子问题的侵袭,其中吴昕、袁姗姗、焦俊艳几位相对年长的女星更是无法“逃离”。不断重复甚至升级的话题,直接让《我家那闺女》在首季以“黑红”姿态出圈。

或许原本节目组想要给观众呈现的是独立女性“漂亮”的生活状态,但很显然,制作方未能在催婚与单身生活中做好平衡点。不断安排女星“相亲”,加上对观察团话题的引导,最终让原本丰富多样的独立女性生活变得“婆婆妈妈”起来。

这对生活中原本便饱受催婚问题困扰的单身女性来说,实在过于窒息,更让大众对单身女性的真正生活状态观感走向狭隘。在公众努力传达宽容的理念之时,《我家那闺女》却局限在传统思维中不能自拔,失去了节目的社会担当。

然而,在话题为王的当下批评即是热度,“黑红”对于一档综艺来说得到的利益永远比不温不火要来得高。所以节目持续在这个圈子里无法脱离,某种程度上,制作方也有刻意以此话题为节目增加热度的嫌疑。

只是这样的制作方式,商业角度来看是成功的,艺术与价值呈现都是失败的。

这会让节目难成长青之作,制作方想要长远为节目护航,拓宽制作视角势在必行。

但第二季预告出炉后,七话相信很多在第一季“怒其不争”的观众,都有后背一凉之感。短短两分钟的预告片,王鸥在谈中年危机(哦,又是年龄)、宋茜在谈爱情(哦,又是婚姻)、蒋梦婕在谈同学生育现状(哦,又是生孩子)。

难道除了结婚生子,这些单身女星就没有其他生活可聊了吗?

一支预告片,让部分观众陷入无奈之中,而首期节目播出后这种无奈感更加强烈,因为类似话题大多是节目组在引导。比如,第一期刚介绍完嘉宾后,主持人陈欣然对父亲们提出的第一问题就是“女生结婚生子你们怎么看?”

整期节目后,观众还会发现生活精致有条理的宋茜之所以会在预告片中大谈爱情观,也是因为节目组采访时的二连问:对爱情向往吗?对生孩子怎么看?可见,不是单身女明星们只关心结婚生子,而是节目组无法放弃对这个话题的执着。

不可否认,结婚生子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向往派也好不婚族也罢,或多或少都会给予一定的观念传达。但在第一季已经因过度侧重此类问题而备受诟病的情况下,第二季继续渲染这一问题,实在太有刻意引起争议之嫌。

在拓宽视角才能让节目成长的情况下,预告片以及第一期的引导方式,有了话题却非常败好感。但值得庆幸的是,节目虽放弃不了话题热度却也同样给出了诚意,第二期中类似议题已经极度淡化,而且节目视角也在努力拓宽。

逐渐丰富的单身女性生活视角

单身生活是什么样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无论男生、女生都有自己的生活选择,有共性也有个性。《我家那闺女》第二季在嘉宾选择上明显花费了更多心思,这次参与节目的四位女嘉宾,都有不同的生活个性。

王鸥与宋茜走的是精致系,她们的居家环境整洁有序,是不少人向往的干练派。但她们也有不同的个性追求,37岁的王鸥更多去呈现对事业的思考,无论是当制作人的计划,还是与倪妮交流做女演员心得,都在为事业话题铺路。

性格更加乐观的宋茜,更侧重于展示自己丰富的生活,做家务、与宠物互动、好友聚餐,看起来很乐在其中。其实这就是观众喜欢看到的单身生活状态,不需要太多尖锐的问题去破坏,只需要展现自然放松的模样即可。

蒋梦婕、林允的生活状态,相信与90后更加贴合,她们一个是父母陪伴生活,一个是幼年便独立出来。蒋梦婕与父母的相处状态正如很多尚未离开原生家庭的年轻人一样,是被保护的那一个,也是逐渐成长开始规划人生的那一个。

早早独立出来的林允,家居生活看起来一乱团麻,她却仍够在其中寻找到乐趣。她身上还给观众一份阳光下的心疼,很多人会觉得早独立的孩子更会生活,但其实没有学好如何生活的他们独自成长,需要更多时间让生活有条理。

四位女孩,四种生活取向,四份不同的生活感悟,四个不同的人生状态,呈现出的节目内容是相对丰富的。观察嘉宾们也无需再将话题集中在结婚生子里,观众们可以大量接收更多的议题,也可以看到更多的单身生活细节。

于是,节目视角丰富的诚意扑面而来,如果节目组能够保持这份制作态度,相信《我家那闺女》会破局重生。不过,大方向规划令人欣慰之时,《我家那闺女》第二季也存在一个错误的尝试:它忽视了节目的核心看点。

亲子碰撞被忽视,这是不利的改变

作为亲子观察类节目,《我家那闺女》的核心看点是什么?女明星的日常生活、女儿与父亲观念的碰撞,这是节目的两大核心魅力所在。因为这两个元素的讨喜,才让第一季在催婚话题备受诟病的情况下仍旧聚拢大批粉丝。

简而言之,女明星们是第一看点,她们的爸爸是第二看点。在第一季节目中,拆台高手袁爸、语言天才傅爸、慈祥吴爸、逗趣焦爸,都是给观众带来乐趣的重要存在,因为

爸爸们未受艺人规范约束的“神来之言”才让节目有了灵性。

然而,第二季节目组却忽视了这个核心看点的维稳。

四位女嘉宾里,只林允、蒋梦婕的父亲出现在节目中,宋茜的父亲由经纪人代替,父亲已经去世的王鸥则本人亲自上场。能够理解两位女星对家人的保护,但之于节目看点来说,原本适合这档节目的她们,反而变得不适合起来。

毕竟,这是一档需要明星与长辈相互配合的节目,若父母不便出席,让一位有个性的素人长辈来代替才能承接效果。就像《我家那小子》里让观众印象深刻的陈学冬大姨一样,没有工作束缚的素人嘉宾是这档节目不可缺失的调味剂。

将长辈换成深谙如何“闭口”的专业经纪人,观众再也看不到突如其来的搞笑爆料,也难接触明星与父母之间有爱互动。换成明星本人,更是没有任何亮点呈现,出来的效果都是意料之中的娱乐圈规范话术。

这样一来,节目原有的看点已经少了四分之一,如果不是林允与蒋梦婕的爸爸撑着,《我家那闺女》只能叫《那闺女》了。

节目组在制作过程中,除了对内容创新、保有正能量担当,还要弄清自己的定位。如果是《我家那闺女》的“我”都凑不全,如何呈现完整的精彩呢?


七话影视


观察类真人秀节目,主持团比嘉宾好看。

不像唱歌跳舞演戏,主营业务范围和访谈等次要业务泾渭分明;观察类节目里主持人的业务范围就是说话控场,发表观点,主持能力和个人思维水平、发言能力高度重合。

他们观察嘉宾,观众观察他们观察嘉宾,俄罗斯套娃似的

层层嵌套中,能看到更多性格和思维的真相。

《我家那闺女》到第二季了,最大感想:这位叫欣然的女主持,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扶不起的阿斗”。

点评、谈话类真人秀节目,综艺感是个太重要的能力。

这项能力要么从生活智慧里来,要么从技术熟练里来,欣然一个都不挨着。

生活智慧型综艺感代表人物是大张伟,第一集金句“你又不是我女朋友,我为什么要喜欢你不好看的样子呢?”

单凭这一句话,就足以超额完成效果KPI。

当时播放的片段是,嘉宾王鸥为某红毯活动梳妆打扮之后,造型走美艳路线,引起主持团男士们的赞叹。欣然以略带嫌弃的语气说男生总喜欢女生美艳的样子,话头显然要顺势引向女生比较偏爱清纯类型的打扮、男女审美差异等等。

结果啰啰嗦嗦,说半天这个重点都没掏出来, 等到大张伟上头的金句一出,她后头的话也就不必说了,也说不出来了。除了表示附和,没话可接。

——对啊,男生不喜欢看美女,难道喜欢看丑女?

——中意美艳型的女生不是直男的大实话吗?

但与此同时,又有限定条件:不是我女友的女生。

也就是说,女朋友/妻子另当别论,不管咋样都好看,打不打扮都喜欢。无形表忠心,最为致命。

既有接地气的小小色心,又有尊重女友的耿耿忠心,“可爱的大实话”的效果自然就达到了。

相比之下,欣然的话就显得非常小家子气以及莫名其妙。

“你们男人”?

和谁乱撒娇呢?

呈现在节目里,变成一种没话找话结果当众吃瘪的氛围,看着都尴尬。

但其实,这种婆婆妈妈的小女生评语(“你们男生就喜欢怎么怎么”)不是不可以讲,欣然作为常驻主持团里唯一的女性,本来也应该把这个优势利用起来。

关键是要用得到位。

大S在类似观察类节目里信手拈来就能说出“我发现男生看不出女生怎么样是自然”的金句,完全戳中女生心理,随便就拉来一大波好感。

那个节目都不一定出圈,这句话却能出圈,这就是水平的差距。

此话正中红心,每个女生都能瞬间想起自己身边某个看似自然大方,但举止打扮乃至说话语气上明明就花足了各种心机吸引男生的“绿茶”,偏偏愚蠢的直男还当她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男人


九仙阁阁主


单是就第二期来说,我觉得每个人都没啥黑点,毕竟都是成名女演员,知道在镜头前该怎么表现,只是有些人参加综艺的经历更多一些,适应的也更快一些~

先来说蒋梦婕~首先家庭氛围很好,爸爸开放通透,妈妈活泼开朗,孩子是遇到事情找爸妈 比起演艺圈那么多单亲家庭,她是很幸运的,和第一季的焦俊艳有相似之处。看了大家的评论,果然善良简单的人大家都会喜欢的~

其次是林允~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是个可爱的小女生,爱美,爱笑,爱屯点小玩意,生活大条,古灵精怪。和其他几位闺女相比,她的家确实很乱,这可能是因为她年纪小,也没有父母在身边,所以表现出这一面。也没什么不好,毕竟家嘛,自己住着舒服才最重要~爸爸能看出来,也是宠女儿的,一种我心里女儿最棒的感觉

宋茜早年一直在韩国打拼,做练习生奋斗到现在,很不容易。希望plmm事业越来越好。本来以为她的经历会导致她没有生活经验(不是粉丝,不太了解,只是从我个人角度来说),但没想到她也是这么的有生活气息,这是最令我触动的一点。ps. 期待小八长到200斤之后求抱抱的样子

最后,就是王鸥了。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她真的像自己说的那样,是一个孤独的人。不像蒋梦婕身边没有父母,不像林允大大咧咧有父亲的宠爱,不像宋茜身边有很多朋友,大多数时间,她都是自己在家走来走去的。的确,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很大很大。但可喜的是,我们能够从她的生活中看到她享受孤独,忠于自己。

以上这4位女明星,我都不是他们的粉丝,只是基于节目来讲一讲我自己的感受。欢迎评论和点赞

最后再来说说整个节目。截止到现在的两期,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再催婚/劝不结婚了,而是基于各自的生活,来讨论如何活着更幸福。有趣且实际,希望节目可以保持。


微微草集


平淡如水。几位嘉宾都没什么看点,连之前父亲们间温馨又可爱的互动也不多见了(因为只有两位父亲到场)。还有女主持人,应该多读点书,开口闭口就是问找男友,结婚,生孩子,等家长里短的问题,而自己对这些又没有独立见解,表现可谓乏善可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