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三萬大軍在宕渠被張飛一萬雜兵打得全軍覆沒,為什麼還有人說張飛不可能打得過張郃?

用戶50035732909


在曹操取得漢中之後,政權內部出現問題,曹操慌忙撤回自己的大本營。考慮到漢中的重要性,領手下大將夏侯淵、張郃留守,並命令其伺機進攻毗鄰蜀地。在張郃想遷徙老百姓到宕渠的過程中,與益州方面的大將張飛相遇,最終張郃三萬人被張飛一萬雜軍大敗,只有張郃率領數十人逃亡,但許多人卻認為張飛不可能打不過張郃?

首先,這裡面可能有一個誤讀,張郃的部隊不太可能超過三萬人,因為曹操主力不在漢中,讓張郃留守漢中,漢中肯定會留很多軍隊駐守,因此此次護送百姓遷徙的行動只能是帶少數士兵,而且很有可能少於張飛的一萬人,加上這些人要保護老百姓,實際作戰的士兵很少,因此其失敗在兵力上,和張郃張飛的真實水平無關。

其次,張郃此次出兵不是想佔領蜀地,更多的是探察蜀軍虛實。此次以遷徙百姓行動,很有可能是障眼法,試想如果對於自己控制不穩定,且是漢中這樣的要地,盲目的移民會不會成功呢?與其這樣,不如組織一次對蜀軍的軍事偵察。於是假裝遷徙百姓,引出蜀軍派兵攔截,通過與蜀軍交鋒瞭解蜀軍的軍事實力和蜀軍守將的軍事能力,但是從結果看,張郃是走了一步險棋,差一點自己被俘虜。

第三,曹軍對於漢中及周邊地區的態度很有可能是暫時保持勢均力敵狀態,目前以襲擾為主。曹操當時已經控制北方,佔據全國的主要地區,人口和控制區域對蜀和吳有絕對優勢,拿下兩個強敵是早晚的。但曹操面對的敵人是漢朝的忠實捍衛者,前漢後漢存在400餘年,形成的世家大族也非常多,他們有很多人當初能夠歸順曹操,是因為曹操讓皇帝有一個安穩的居所和皇帝的尊嚴,比如著名的荀氏家族。後來曹操的野心不斷暴露,奪取天下的想法也逐漸被自己的屬下傳遞給荀彧等人,這些人的內心是深受漢朝皇恩的,他們的對抗心裡非常強烈,一度也感覺自己做錯了事情,幫助了野心家,有些人甚至自殺殉國。

從上面的情況下,曹操面對的安撫工作不小,必要時也使用武力。對於位於邊陲的漢中,守與守不住對於曹操來講都不是重要,而作為入川門戶,益州劉軍必須拼死爭奪。留下大將張郃在這的主要目的是對蜀軍進行干擾,避免蜀軍做大和向內地擴展。可以據此分析,張郃的此次行動重在襲擾蜀軍,而蜀軍的大將張飛怎麼排名都是主要將領,由主要將領親自出戰看出蜀軍對於漢中地區的重視,和對於張郃南擴行動的極度懼怕,寄希望張飛徹底拿下張郃,可以說使出了渾身解數,張郃敗的也確實挺慘。

最後,當時的人更看好張郃的軍事實力。張飛是公認的勇武過人,可抵萬人。但是張飛的軍事謀略史籍上沒有很多的描述。一個軍事指揮官不是比武功高,而是比較用兵打仗的軍事謀略,而張郃曾經被曹操和漢初的韓信相提並論,韓信是歷史是有名的軍神,能和他相比,足見張郃的謀略,因此即使張郃被打得稀里嘩啦,還是有人會因為這是張郃的計謀或者是佯敗。但是歷史真實已經無從知曉,敗了就是敗了。

漢中成為蜀漢和曹魏政權之間的爭鬥地,一場普通的戰爭也牽扯了雙方統帥的智謀,感嘆古人的智慧和軍事謀略。


魏門寒士


歷史上,張飛和張郃確實進行過一場大戰,而這場戰役的結果在《三國志》中也有明確的記載:

“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問道退。”


時張飛率軍殺得張郃大敗,張郃軍只剩數十人逃出,可謂全軍覆沒。戰後張飛在當地勒馬以蛇矛為筆寫下銘文,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立馬銘》:

歷史上的張飛確確實實曾殺得張郃大敗,不過有意思的卻是現今往往有許多朋友認為張飛打不過張郃,認為張郃的謀略遠在張飛之上,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在我看來,可能與以下幾個原因有關。

《三國志》中的記載並沒說到張郃部的人數

題主提到張郃三萬大軍被張飛一萬雜兵殺得全軍覆沒,這顯然是誇張了。首先張飛率領的明明是一萬多精兵,其次也沒有任何記載說到了張郃當時有三萬大軍。那麼張郃當時到底有多少軍隊呢?這裡我查閱了一些史料,只能做出一個大致推斷。

《三國志》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郃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漢中,近軍宕渠、矇頭、蕩石,與飛相拒五十餘日。”

從中可以看出當時張郃的目的主要有兩個,首先是拿下巴西郡,再者是遷移當地民眾。而要完成這兩項任務,一個首要的條件便是要有足夠的兵力,加之“與飛相拒五十餘日”,張郃大軍在萬人之上是肯定的。話說當時曹魏在漢中的兵力有多少呢?這個在曹魏名臣陳琳所著的《檄吳將校部曲文》中也明確記載:

“又使徵西將軍夏侯淵等,率精甲五萬,及武都氐羌、巴漢銳卒,南臨汶江,扼據庸蜀”

夏侯淵守漢中時有精兵五萬,時張郃為副將,那麼張郃去執行平定巴西這樣一個重要任務時大概能分配多少兵力呢?估計三萬應該不到,大概在兩萬左右吧。

所以此戰張飛確實是勝得無可爭議。

時人對張飛和張郃的評價差異

曹魏名臣程昱,郭嘉,劉曄都曾有言張飛乃“萬人敵”,周瑜也有贊言:“關羽、張飛熊虎之將”,而從這些評價中我們卻很難發現張飛是否有過人的謀略。而時人對張郃的評價呢?

曹操有言:“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直接將張郃比為殷商的微子啟,漢初的韓信。

陳壽評價:“郃識變量,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陳群稱讚:“郃誠良將,國所依也。”

從時人對兩人的評價而言,相信許多朋友會更看好張郃,當然,張郃在曹叡一朝真可謂“國之庭柱”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演義的“助攻”

《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勇猛無敵的張飛形象太深入人心了,以致於大家往往忽略了張飛的謀略而只知其勇猛。反觀張郃,其實張郃這個人物形象在演義中並不怎麼突出,而這反倒勾起了我們的好奇,所以許多朋友對歷史上的張郃反倒是瞭解更多,像江陵破吳,街亭敗馬謖,屢拒諸葛北伐等等。

由此有朋友認為張飛打不過張郃也在情理之中,不過張飛確確實實憑自己的實力完敗張郃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張郃和張飛,這二人經常被放在一起比較。一個是長坂坡一嗓子吼破夏侯傑人膽的燕人張飛,一個是立功無數被曹操稱之為韓信的猛將張郃,一個是蜀國五虎上將實力擔當,一個是魏國五子良將中的翹楚,二人都是老張家的傑出代表,到底誰弱誰強呢?

張郃打不過趙雲,而且對趙雲心生畏懼,這個爭議不大,因為趙雲長坂坡曾力挫過他,還曾在他面前一槍挑翻名將高覽,這一幕在張郃心中留下巨大陰影,由此十分忌憚趙雲。



張郃唯獨對張飛嗤之以鼻,絲毫不以為然,而且還在曹仁那口出狂言,說什麼視之如小兒,要當場逮住他,曹仁大為驚訝,心想這小子太狂了,哪裡來的盲目自信呢?

之前有算命先生管輅有句讖語,說“定軍之南,傷折一股”,意思是定軍山有一大將橫死,曹仁擔心自己命應讖語,為此踟躕不前,還特意提醒張郃,哪知張郃不以為意,還立下了軍令狀。



後來,張郃雄赳赳氣昂昂,帶著三萬軍馬席捲而來,可結果呢,三萬大軍被他糟蹋的一乾二淨,只待著十餘個傷痕累累的殘兵,落荒而逃,這一戰,不論是武力還是智力,張郃都是完敗!

先看武力。兩軍對壘時,張飛單挑張郃出戰,放眼三國,呂布尚且不懼,何況張郃呼!張郃與張飛打了二十餘合,未分勝負,這時候張飛部將雷銅從背後殺來,張郃大敗而歸。

緊接著,張郃做了縮頭烏龜,再也不敢出來了,一連五十日,雙方展開罵戰,張飛把張郃祖宗十八代罵了個遍,張郃也不口軟,也把張飛爹孃子女罵了個遍,這兩個姓張的,五百年前同屬一家,罵來罵去害不等於罵了自己嗎



張郃終於按捺不住,趁夜色帶兵劫寨,哪知張飛早有準備,雙方在火光中,又大戰五十合,還是未分勝負。很多人由此得出結論,張郃與張飛實力相當。

我認為,張郃與張飛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張飛三國武將中可以排名前五,張郃要排到十名開外。張飛要在平時,五十合可以拿下張郃,只是這次,人家猛張飛不靠蠻力了,而是玩了把智商。



再看智力。張飛這種猛人一般不屑於用計,但並不代表不會,一旦用計,往往出其不意,效果極佳。計策之一,就是喝酒麻痺敵人,前面張郃下來劫寨便是張飛施的巧計,結果張郃大敗,三萬大軍折了兩萬。後來向曹仁求救兵,曹仁發怒了,不僅不發兵還讓張郃抓緊出戰。我覺得曹仁故意為之,因為只要張郃死了,那算命先生的讖語就算失效了。

後來張郃學乖了,也用起計策來,用了詐敗誘敵之計,只是他的計策太小兒科了,一早就被張飛識破,張飛將計就計,將張郃大軍趕入谷口,並用火攻堵住去路,張郃又大敗一陣。此為第二計。



第三計就更絕妙了,張郃大敗之後又成了縮頭烏龜,躲在瓦口關堅守不出。張飛見到百姓躲避兵患,不走大路,而從小路繞行,一問才知從小路可以繞到瓦口關背後,心生一計,他讓魏延正面對敵,自己帶五百精兵繞到敵後,兩下夾擊,張郃又大敗,人馬損失殆盡,僅帶著十餘人,灰頭土臉去見曹仁了!

此戰,張郃是丟人丟到家了,臉被打的啪啪作響,曹仁大怒道:“你還不如死了算了!”可見,曹仁是多巴望著他死啊!


一半秋色


首先,來糾正下題主的錯誤,張郃並不是被張飛的一萬雜兵給打的大敗,而是精兵萬餘,還是養精蓄銳已久的。這在三國志中有記載,即:“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


接著,張飛打不過張郃這個話題就是個偽命題。

我們論正史來說,張郃比張飛低一個級別。

正史上的張飛,論勇猛被程昱、郭嘉等人稱為萬人敵,又被周瑜號為熊虎之將。

如果自身陣營的誇誇我們或許不能當正,但其他兩個陣營的人也這樣說了,還是對方的主要人物,這就大概率沒有虛假成分了。

而張郃呢?雖然也足夠優異,但大多人對他的稱讚多為良將一面,一個良將論勇猛程度可是怎麼都比不上一員萬人敵的猛將的。


張郃在正史上之所以能夠聞名,靠的不是勇猛,而是計謀。《三國志》作者陳壽有言,郃識變量,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也就是說張郃以長於利用地形而著稱,不僅能打,還有智謀。

那我們再來看看,張郃在他的最大優勢,長於利用地形,智謀超群這方面又是如何被張飛完爆的。

時間回到題主所說的宕渠,那仗劉備駐紮江州坐陣,令張飛駐紮於閬中,進攻已進犯至宕渠的張郃。

面對張郃,張飛沒有怠慢,沒有貿然出擊,而是安營紮寨,宕渠原本是個山名,之後引以為縣名,所以地形複雜,易守難攻。而張郃也是死守宕渠,這樣一下就五十多天了。


按道理,張郃在這呆的時間也不短了,光對峙就五十多天,這還不加之前攻克之時,所以對此地地形應該是很熟悉了。但他居然被張飛騙到瓦口關,反而被張飛利用地形給打的大敗。

張郃敗在了自己最大的優勢之上。

或許當時的張郃還不夠成熟,不如張飛老道、作戰經驗豐富,但輸了就是輸了,在兩人的唯一一次交手上,張郃是完敗。

張飛能夠成為後人公認的古今六十四名將並非是沒有原因的,同一時期除了武聖關羽,威震逍遙津的張遼,赤壁功成名就的周瑜,還有東吳肱骨陸遜,也就沒了。

因此,張飛的全面是與張遼一個級別的,拿張飛與張郃比似乎不在同一個階層。張郃更適合拿來與魏延所比較。

張飛絕對是當時世間少見的名將,或許他不死,成就可以更大一些。可惜人無完人,張飛短處太明顯,最終以短身亡(不喜士卒,對士卒態度不好),這對蜀漢政權也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之所以出現有些人覺得張飛不如張郃的原因,個人感覺主要受演義侷限。

雖然演義中的張飛論武力依舊是完敗張郃,但演義中的張飛是被描述成為了一個勇而無謀的莽夫,論智謀來說被張郃甩了一條街。

諸葛亮在演義中略施小計就讓無數猛將命喪於其手,所以即便在以武力為重的演義中,似乎以智謀出眾的依舊更受歡迎一些。

即便張郃不如張飛勇猛,但按著演義中智商的完爆,會給部分人感覺就是綜合實力張郃會不如張飛。


夏目歷史君


《三國志》裡面張飛,關羽是用做了一個稱號叫做萬人敵,萬人敵沒讀過歷史書的都以為說張飛很勇猛,可以敵過1萬個人,但事實上讀過歷史書的人都知道這個萬人題實際上是來自於西楚霸王項羽。當時項羽想要學習萬人敵的本事,結果他的叔叔直接交給他兵書,說這個東西你學會了,你就萬人敵!

很顯然,三國志裡面,陳壽給張飛和關羽在用兵方面的評價是很高的,這兩個人也確實對得起萬人敵,這三個字。

關羽很顯然,水淹七軍這個雖然說在現在看來是一條絕戶計,但是當時這個計謀把當時的曹操逼得想要遷都,由此可見,關羽這個人軍事能力之強。

至於說張飛,張飛在攻打益州的時候,大半個益州都是張飛打下來的,不要和我說這是《三國演義》,三國志裡面有明確記載!

張飛的軍事能力是有的,甚至於說張飛在軍事上的謀略,在歷史裡面要高過他個人的勇猛。

但是有的人就認為張飛嗎?傻大個兒圖和出身沒有什麼文化,怎麼可能打得過五子良將張郃呢?

首先,張飛家裡不窮,張飛家裡是劉備三兄弟裡面最好的,他們家族的產業就是殺豬,你包括劉備和關羽當時的人,一天到晚忙著種植農業,你哪來的時間去練武,練武,只有富裕的人家才有可能去練習武功,你比方說黃巾軍,為什麼他們面對官方的軍隊會如此不堪一擊,很大一部分原因,大部分人沒接受過軍事訓練,甚至連怎麼打人都不會,所以幾十萬的人面對幾千的官兵經常就是一敗塗地。

張飛本身就不是這種人,(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張飛有自己的武功,很顯然接受過高等的軍事教育,或者說文化教育也有,而且張飛也不黑,張飛如果黑,他的女兒也得黑,然後劉禪會娶他女兒嗎?

所以說張飛是整個《三國演義》裡面被黑的最嚴重的那個人,甚至連自己的膚色都有可能被承受羅貫中黑了一把。

事實上,宕渠之戰,更大程度上是硬拖了張非本人的軍事能力,也側面印證了陳壽給他萬人敵這個稱號的正確性,至於說你說張飛打不過張合,拜託軍事上面講究就是你殺敵多少,能否戰勝別人。

毛主席都說實事求是,張飛硬生生打過了對方,你還說他打不過你這不是自己在這裡造謠言?


漩渦鳴人yy


答:張郃打得過打不過張飛是要靠事實說話的。有人說不行,應該不只是一個人這麼說,至少我就是這麼說的!還有劉備、諸葛亮等等也是這麼認為的……

215年,曹操進攻張魯,給了張郃5千兵馬擔任先鋒開路,張魯投降後,曹操回軍,留下夏侯淵、張郃、徐晃把守漢中陽平關一帶,注意⚠️此時,曹軍主力不在漢中,夏侯淵只有守衛部隊,沒有具體數量,張郃是在這種情況下督軍南下進攻巴東、巴西諸郡的,他所督的兵力基本都是對付老百姓用的!不是什麼正規軍,而且數量有限(我估計不會超過三、兩千人,因為若是過了這個數字,就一定會有記載,例如5千人、3千人等等)他去巴西的目的也非常清楚,不是去打仗!!!而是去遷徙那裡的人口到漢中去。因此,張郃的這支所謂的“部隊”,實際上就是些沒有正規編制的警察👮‍♀️👮,有的地方也叫輔警。

根據《頭條》撰稿人瞿凱明的文章,“讓我們注意”裡強調的《張飛傳》中引述“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問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是說,張飛至少是有精兵萬餘人!這是有具體數字的,達到了記載的條件!瞿凱明說,《三國志 張郃傳》記載:“郃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為備將張飛所拒,引還南鄭。拜蕩寇將軍。”來,我們看看,《張郃傳》中是不是真的說過張郃大敗?明顯地就是被張飛所拒,是張飛拒張郃,不是大敗了張郃,就是敗,就這麼幾個人能敗到哪兒去!

結果應該非常非常重要的!!!張飛仍然是巴西太守,沒有晉升?瞿凱明說,張郃“大大的失敗”之後,被曹操由平狄將軍升任為蕩寇將軍,直接接替張遼!這場所謂的“宕渠戰鬥”究竟是誰贏了✌️???

沒完!接著又是漢中大戰,名副其實地大戰,連古戰場到現在還有,貨真價實的大戰!怎麼樣呢?我實在是不想再像倒糞一樣的重複了,馬超和張飛倆廢物……(略);再看看張郃!劉備是進攻張郃,結果是張郃把劉備徹底的趕出了陽平關!逼著趙雲親自出馬救場子……因此,劉備才不得不說:殺了夏侯淵有個屁用,張郃才是最重要的。

張飛(包括馬超)自此也就歇菜了,我也不想再提她了。張郃不提都不行!曹真、郭淮率12萬大軍抵抗趙雲,你們不用動,你們看住趙雲就是勝利✌️。我來!諸葛亮的前鋒馬謖?你個小兒科,一舉挫敗諸葛亮引以自豪的第一次北伐,諸葛亮不由自主地感嘆道:大戰張郃,人們都很驚懼,今日一見,張郃果然英勇無敵……


中行偃1


張飛所率一萬兵是精兵,並非雜兵。曹操平定馬超韓遂等涼州軍閥,休養生息後揮師直取漢中,張魯不敵投降,顧慮運糧懸遠,又怕後方有隱患,曹操不聽劉曄司馬懿的建議,乘勢攻打益州劉備,而是留下夏侯淵和徐晃、張郃等率軍守漢中防劉備。諸將留下分工,各司其職,進行掃尾工作,張郃帶領大軍清掃漢中外沿,邊攻取邊遷移民眾。進攻宕渠等地,摸到張飛的轄區。張飛自帶精兵一萬出來拒敵,張郃以為張飛一勇之夫,繼續深入,被張飛設伏打得大敗,幾乎全軍覆沒,與十多名手下爬山逃走。“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問道退”


從二人交手的紀錄可以看出,張郃不是張飛的敵手。從謀略看,史上二人唯一一次交手,張郃完敗。(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論用計,張郃在曹操時期從徵北方,在荊州與夏侯尚攻江陵,漢中之戰夏侯淵救火被殺,代為臨時統帥阻住頹勢。曹丕繼位後,任命張郃為左將軍,討伐少數民族,曹睿時,街亭關鍵一戰破馬謖,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被諸葛亮用計謀在木門設伏殺死。只有街亭戰比較出彩,但也是糊弄書呆子,換上王平統帥張郃就不一定能搞定,後來幾次對陣王平不勝。而張飛,跟隨劉備不離不棄,當陽長坂斷橋殿後,疑兵退敵,入川義釋嚴顏,漢中破張郃,所謀無所失,張郃不如。


論武勇,從史書上看,張飛也勝。張飛有名器新亭侯刀後世有載,張郃用什麼兵器還很難說得很,郭嘉和程昱等人對張飛的評價是“萬人敵”,周瑜對張飛評價為“熊虎之將”,劉曄說“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唐德宗時追侯六十四位古代名將,張飛就在其中,沒有張郃。而從三國志編撰者陳壽的評價,二人也不在同一檔次“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張郃以巧變為稱,樂進以驍果顯名,而鑑其行事,未副所聞”

,就是說張郃名聲大,實際事例找不到。(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之所以會給人造成張郃會勝過張飛的印象,得益於《三國演義》等小說,小說為結構主旨等原因,對書中人物進行性格設定,使得各人能互相襯托,個性彰顯,而張飛的設定,就是勇而少謀,而張郃則是智勇兼備,又有二張交手大戰,張飛險勝,三軍觀者皆驚的寫法,加上張郃命長,後期出彩,才會給人造成張飛可能不如張郃的假象。


南方鵬


從正史上來說,張飛綜合能力的確比張郃出色。宕渠一戰,張飛大勝張郃,在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中。而許多人說張飛打不過張郃,可能是對張飛的理解有所偏頗吧。

我們先來看一看張飛和張郃的能耐。


關羽,張飛,萬人之敵,虎狼之將,這在任何一本書裡都可以說是定論。論武力值,張飛絕對名列前茅,不說三甲,也是前五,遠遠在張郃之上。當年張郃作為袁紹部下,武力上遠沒有顏良文丑出名,也可見張郃和張飛的武力不在一個級別。


再來看用兵的謀略,張郃是魏國五子良將之一,投降曹操的時候,曹操以伍子胥和韓信來與之相比。雖然有誇大之意,張郃之能也不容小覷。

說到戰功,張郃在袁紹帳下時跟隨袁紹平定了公孫瓚,立下大功。官渡以後,張郃投降曹操,被委以大用,經常和張遼一起充當軍鋒,也跟隨曹操一起南征北戰,戰功不小。後來曹操攻下漢中,留下張郃和夏侯淵防守,劉備斬首夏侯淵後,也多虧了張郃,才保存了實力。

雖然戰功赫赫,可張郃其實並沒有真正作為統帥過,直到街亭之戰才算一次完整的統帥,不過對手是馬謖,又該另當別論了。

總體來說,張郃的軍事能力是十分突出的,攻守兼備,有大將之風,不過在三國時期卻還算不得頂尖的行列。


再看張飛,自當陽一戰名揚天下,張飛一直跟隨劉備征戰江南。等到劉備入川作戰不利,諸葛亮和張飛分兵入川,張飛獨當一面率軍直取江州,義釋嚴顏,後來一路無敵,直到和劉備會師於成都城下。而後張郃引兵下巴西,張飛便和張郃在宕渠大戰了一番。


宕渠之戰,張飛和張郃鏖戰了五十多日。雖然張郃兵多,但氣勢不足,張飛雖然兵少,卻是劉備手下剛剛拿下益州的精銳之師,氣勢正盛,兩軍大體旗鼓相當。隨後張飛便是分兵,從小路夾擊張郃,打破了僵局,大破張郃,張郃僅僅帶了十幾個親信繞著山逃回了南鄭。

從作戰經驗上來說,張飛和張郃都是從北打到南的,立下的戰功都不會少。但是張飛獨自統兵作戰卻多於張郃,可以說是劉備手下除關羽以外的猛將了,將才之名無疑。再說後世影響,張飛被列入武廟,和韓信司馬穰苴等人並列,也可見張飛謀略超群,是三國時期頂尖的武將。畢竟武廟裡的人,可都是大將之才,不是單純的武夫的。


許多人說統兵作戰,張飛不如張郃,我想是受了小說和影視劇的影響了。

小說裡,張飛通常被描述為一個有勇無謀的武夫,武藝高超但頭腦簡單。影視劇裡,更是找一些看起來很莽夫的演員來扮演張飛,使得張飛在人們心中的印象和正史偏差不小。自然也就不如張郃了。

實話實說,張飛虎狼之將,綜合統兵能力絕對在張郃之上。


蜉蝣在塵埃


漢中之戰是劉備軍事集團與曹操軍事集團的對峙中,打出的最輝煌的戰鬥。整場漢中戰役規模浩大,其間包含了很多小的戰役。基本都以劉備方的勝利告終。宕渠之戰是漢中之戰末期的收尾戰役,徹底擊敗了曹操留下的軍事威脅並鞏固了漢中之戰中蜀漢奪取的勝利果實,為之後劉備晉位漢中王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這場戰役發生在曹操失敗後,大軍北撤,僅留下張郃蠶食蜀地。劉備則命張飛與張郃對峙。

戰役初期,張郃率軍三萬,分作三寨。張飛自引一萬大軍,與張郃對峙,雙方互有勝負。但是很快局面便逆轉了,張飛在認真觀察了地形後,將張郃所部引至山道狹窄處,成功切斷了張郃軍,重創了張郃所在的前部。此戰,張郃僅率十幾親兵從山路逃出,與後部敗兵匯合,逃之夭夭。這種極其明顯的戰略差距,也能有人說張飛不如張郃。這是為什麼呢?以下三個方面把這兩人對比一下,就能知道張飛比張郃強太多了。

其一武藝

三國二十四名將之中,張飛的排名遠遠高於張郃。原詩為證: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夏侯惇,夏侯淵),二張(張遼,張郃)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文鴦與姜維。從這能看出張飛第六,張郃第十四。

而二人的對戰記錄也能明白,張飛打過誰?呂布。還是平手。這就是兩個張郃也不是張飛的對手啊。郭嘉曾如此評價張飛:郭嘉:

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

萬人敵,張郃是五子良將,是大魏的中流砥柱,用兵巧變、變化萬千,但也當不起萬人敵這個名號。

其二軍事能力

張飛可不是沒腦子,他最後是因為心情不好加衝動才陰溝裡翻船,誰能想到倆小兵吃了這熊心豹子膽了呢?張飛的軍事能力即使不比張郃強,也不比張郃遜色多少。

看張飛的生平,一開始跟隨劉備打黃巾軍。到後來長坂坡當陽橋一人之力據水斷橋,還知道讓燕雲十八騎在後面製造煙塵讓曹操誤以為之後有伏兵埋伏。這是沒腦子嗎?

而張飛取西川后,破張郃。設伏、引兵,多麼巧妙,張郃用兵巧妙卻也沒看出其中的門道在陰溝裡翻船了。這裡也能看出來張飛的軍事能力是不低的。三國志·張飛傳也詳細記載了宕渠之戰的經過: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問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

張飛的用兵能力是不弱於張郃的。而張郃拿得出手的也就是江陵破吳、街亭敗蜀,並不能證明他的能力比張飛強。

其三各人地位

這兩個人在各自集團中的地位也能說明二人孰強孰弱。因為劉備和曹操都是三國鼎立中白手起家的一代雄主,不看國力只看能力,基本可以劃等號。所以張飛和張郃二人在各自國中的地位也能說明他倆的實力對比。

張郃一生最高的職位是徵西車騎將軍,而張飛是車騎將軍,這個職位在漢朝都是屬於二品將軍,僅次於一品的大將軍。屬於三公將軍的等級。而徵西將軍是四徵將軍之一,雖然也是二品將軍但是在兩個三公將軍的職位下,並不能佔據多少分量。更何況劉備稱帝后,張飛封西鄉侯。所以這裡二人差不多。

在取西川、平益州之後,張飛又曾受重傷,三國志記載:

益州既平,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其餘頒賜各有差,以飛領巴西太守。

基本可以看出張飛在蜀國的地位絕對是高於張郃的。而且後世地位中,張飛也是遠遠強於張郃的。

後來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蜀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關羽、張遼、周瑜、呂蒙、陸遜、鄧艾、陸抗而已。這可沒有張郃的份了。

初看這個問題,筆者也很驚奇,因為這很不正常,無論從哪看張飛都是甩來張郃幾條大街的人物,為什麼會存在張飛不如張郃的說法呢?這種問題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因為實力差距還是有些兒懸殊了。

你是如何看待張郃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你說顛倒了。宕渠大戰,是在下辨之戰之後,下辨之戰張飛雷銅,馬超吳蘭,任夔五萬大軍對戰曹仁曹純曹休郭淮韓浩。張飛馬超慘敗,任夔雷銅被斬殺,馬超帶吳蘭敗回成都,張飛帶餘部敗走巴西。陳倉守將張郃(所部最多三千人),見張飛在巴西,加上巴西太守嚴顏,守將霍峻,總兵數超過三萬,對陳倉威脅巨大。張郃向曹洪請求借兵一萬攻打巴西,這就是巴西之戰的原因。

巴西之戰開始後,由於張飛所部是下辨敗兵,士氣低落,嚴顏巴西所部投降劉備後沒有戰事,作戰經驗低,霍峻部只知道堅守。三萬雜兵對戰張郃一萬百戰精兵,連戰連敗。接連丟失瓦口,蕩石,蒙石三寨,一直敗退到宕渠才穩定下來。張飛與張郃大戰宕渠五十多日不分勝負,打得蜀軍人人心驚自危!(諸葛亮三出祁山時,諸葛亮八萬大軍六路埋伏伏擊張郃戴凌一萬軍時,張郃對張苞大叫:汝父尚非我敵手,何況你這黃口小兒,曾參加過巴西大戰的蜀漢老兵氣為之所奪,不敢逼迫張郃。張郃戴凌趁機擊敗魏延高翔關興張苞王平陳式,重傷張苞致死,打破伏擊。諸葛亮感嘆:惜日翼德大戰張郃,人人自危,今始信矣!〉。

巴西大戰的轉折是,劉備接到巴西敗報,大驚,急令魏延劉封各領五千軍去巴西助戰,才擊退張郃。(可不是演義說的張郃困守宕渠五十多天不敢戰,魏延送酒敗張郃)。

後來諸葛亮一至三出祁山,均敗給張郃,可見張飛絕非張郃敵手!

至於唐朝時關羽張飛能列入武聖廟,純屬可憐蜀漢,正如劉禪對關羽的評價:壯繆侯!張飛的桓侯,關羽是純惡諡,張飛是平惡諡。明朝重修武廟,關羽張飛等八將均以不成功移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