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利812:我前置後驅;五菱宏光:我也是

新年回鄉,駕著各不同驅動形式的車,其實開著的“姿勢”都會不一樣,前驅山路吃力,後驅雪地打滑……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車輛的驅動形式。


對於車輛的驅動形式,有前驅、後驅和四驅之分。在不討論四驅的情況下,前驅和後驅是一組對立的關係。前驅真的如想象中那般弱小嗎,後驅就可以肆意妄為嗎?


為什麼五菱宏光和法拉利812採用相同的佈局結構?我們今天就來一探究竟(其實五菱宏光只是因為前艙太小實在塞不下任何零件了)。


法拉利812:我前置後驅;五菱宏光:我也是

法拉利812:我前置後驅;五菱宏光:我也是


先從頂級的超級跑車說起(中後置後驅)


法拉利812:我前置後驅;五菱宏光:我也是


超級跑車對後輪驅動十分青睞(就算是四驅的超跑也都是基於後驅的四驅),原因十分的淺顯易懂——當動力只從後輪輸出時,前後輪的分工更加明確,互不干擾。此外,後驅相當於從後推車前進,相比前驅的從前拉車前進,效率更高,也比四輪驅動動能損失更少。


後驅的最大優勢在於方向指向感明確,以及轉彎半徑較小,概括起來就是操控性好,過彎漂移也正是後驅車的專長。尤其是車輛在高速行駛時,車輛前部會撞風導致前輪對地面的壓力要明顯小於後輪,後輪對地面的貼合力更大也更方便動力輸出。


法拉利812:我前置後驅;五菱宏光:我也是


而中後置引擎的佈局,其實是最為理想的超跑引擎佈局形式了。眾所周知,超跑需要的不僅是超強的引擎性能,還需要強勁的彎道實力。


那麼在過彎的時候,什麼樣的狀態是最為理想的呢?答案是重量集中於車輛的中部。發動機和變速箱作為車輛中的大件對車輛重量配比有著極為顯著的影響,發動機在前置狀態下,車輛車頭較重,過彎就容易轉向不足;而如果發動機後置,車輛的車尾就有著較大的重量,前輪附著力小,勢必對操控產生影響。


所以用中後置引擎後輪驅動佈局作為解決車輛轉向和動力輸出的問題,顯然是一個比較完美的方案了。


法拉利812:我前置後驅;五菱宏光:我也是


當然,中後置後驅也並非沒有缺點。


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不實用,畢竟只有超跑才能犧牲車輛空間來換取一箇中後置引擎佈局的結構,對於一般家用車而言,中後置引擎基本沒有可實施性。


同時後驅車尤其是大馬力後驅車,相比前驅車更容易打滑、轉向過度導致車輛失控,對於駕駛員的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麼前置後驅又如何呢?


我們是否有真有必要非要採用後輪驅動的形式?


法拉利812:我前置後驅;五菱宏光:我也是


有一點可以明確的就是,後驅在轉向上以及前後輪工作分配上的的優勢是前驅永遠都無法逾越的一道坎。除此之外,後驅作為較大馬力引擎輸出的方案,可以有效避免大馬力前驅導致的扭矩轉向。


後驅車型的驅動力在後方,前方的阻力更大,所以後輪很容易突破極限導致側向位移,這就是所謂的側滑,特別是對於大馬力的後驅車來說,很容易產生轉向過度的情況。雖然它的操控樂趣正是源自那不安分的車尾,但這個樂趣也伴隨著危險。操控得當,這就是一次刺激的體驗,操控不當,這就是一次噩夢之旅。


法拉利812:我前置後驅;五菱宏光:我也是


與此同時,因前置發動機的佈局,後輪驅動就需要傳動軸,不僅損失了部分動力,還增加了車重,增加了成本。並且在溼滑路面或雨雪天氣下,即便是小馬力後驅車,也會顯得有些捉襟見肘。而前驅車雖然沒有四驅車那般穩定,但相對後驅車,應付一般的溼滑路面都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法拉利812:我前置後驅;五菱宏光:我也是


我們再從賽道的角度來看前驅與後驅的問題。


前驅車真的不行嗎?


在賽道,即便是在被後驅車霸佔的地盤裡,也能有前驅車的一席之地。紐博格林賽道北環是很多汽車廠商證明自己車輛性能的著名賽道。


紐北賽道以高難度著稱,垂直落差300米,共有彎道177處。紐北的賽道成績也能部分反映一臺車的性能。因為彎道多,採用後驅形式的車可謂佔盡了地利,而前驅車最被人詬病的就是容易轉向不足,紐北賽道,也是考驗前驅車的一塊試金石。


法拉利812:我前置後驅;五菱宏光:我也是


梅甘娜275 Trophy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紐北前驅車的王者,而2014年西雅特推出LEON CUPRA,280馬力是350Nm的最大扭矩助其成為第一臺跑進8分的前驅車型。


僅僅過去了幾個月,雷諾梅甘娜RS 275 Trophy殺來一7分54秒的成績再次奪得紐北最快前驅車的桂冠。


時間到了2015年的4月,本田思域Type R以7分50秒的成績傲視群雄。


而後,大眾高爾夫GTI Clubsport S將前驅車的極限推送到了7分49秒21!


這還不夠,大眾高爾夫GTI Clubsport S在半年後再次刷圈,成績定格在了7分47秒19!


可本田大法怎會由此言敗?第十代思域 Type R,用7分43秒80的速度再次成為亞洲之光。


至今,這個記錄已經推進到了7分40秒1,由雷諾全新一代梅甘娜 R.S. Trophy-R 創造。


法拉利812:我前置後驅;五菱宏光:我也是


這個成績的後方,有法拉利F430、寶馬M4等一眾大馬力後驅車。很多時候,前驅不代表弱,後驅也不代表強,它們各有適合的領域,至少在300馬力以下的家用車上,也無需對後驅那麼執著。


再說回家用前驅車領域,前驅之所以為廣大車企最青睞,最重要的原因只有一個——成本低。


前置前驅車的結構其實比前置後驅車更為複雜,畢竟要把引擎、傳動系統、轉向系統以及複雜的前輪懸架系統都佈局在一個十分緊湊的空間內是需要一定技術實力的。但因為成本較低(省去傳動軸就能省下一大筆成本),發動機動力傳輸距離短帶來的動力損耗小,以及家用前驅車幾乎不需要大馬力(發動機氣缸數一般在4個及以下),前置前驅成為了最優解。


法拉利812:我前置後驅;五菱宏光:我也是


不過,前置引擎的功率往往不大,還跟佈局相關,前置前驅車往往橫置引擎,這樣它與前軸動力輸出方向水平,不需要動力方向的轉化,也就減少了動力轉化的損失;但到了6個氣缸8個氣缸之後,前置前驅車型往往沒有這麼寬的機艙可以塞下引擎,唯有將發動機縱置,而前縱置引擎和前軸動力輸出方向不一致,需要經過動力方向轉化,損失動力,再加上扭矩轉向的問題,所以前置前驅車型往往都沒有大排量引擎且幾乎為橫置佈局。


總結起來前置前驅的缺點,應該就是樂趣不足了加上動力上限被限制。當然了,只要願意花錢,紐北前驅王一樣能給我們十足的樂趣,只是,這個成本和代價,確實有些大了。


結語:所以,家用買菜,前置前驅;偶爾家用偶爾玩耍,前置後驅;土豪+追求極致,中後置後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