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淡碑】上的所谓的「扯淡」跟今天的意思是一样吗?

乾嘉门下走狗


作为河南人谈谈我对“扯淡碑”的看法。

一句话科学尽头是神学,神仙力不从心,临走前把自己心中所想变成墓志铭,“扯淡,再不来了”便驾着仙鹤西去了。


扯淡+再不来了=失望,非常完美的组合,同时这组“搭档”分开来用是男人们的“专利口号”不同的说法呈现出来的结果大相径庭。

例如分开说:瞎扯淡(河南话)就是胡说、闹着玩等意思,如果组合起来说那就严重了。

古往今来墓碑上刻字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例如:功德碑、纪念碑、墓碑…等等。

据说这块墓碑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墓志铭上七个有个性的座右铭“扯淡、再不来了”而成为“网红”墓碑。

墓碑的所在地也有特殊的意义,众所周知河南古城特别多,只是经过时代变迁很多都“改名换姓”了。墓碑所在地是河南淇县,看到的朋友可能不熟悉,但它原来的名字就是《封神榜》中大名鼎鼎的商朝首都“朝歌”。

淇县发展至今有很深的文化底蕴,虽然现在只是个小城市,但掩盖不了它曾经的辉煌,墓碑上的云梦山也在淇县境内。


根据墓志铭上面记载时间来看,是明末清初的时间,那个时代还处于封建迷信时代,人人心中有个神。

结合时间、地点、墓志铭来看,我为大家分析关于“扯淡、再不来了”的故事。

说在明末清初年间,国家基本处于乱世状态,各地战乱起义不断。翁燕人水木氏老先生应当地朋友之邀请来到云梦山旅游,顺便和老朋友叙叙旧,再为自己弘扬道家精神用自己能力帮助需要的人,找个临时办事处。

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己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翁”

老友之间相处愉快,当地朋友通过聊天知道水木氏老先生想“创业”的想法,就极力挽留,并推荐自己家乡,水木氏仙翁看老又在当地的人脉及声望都很高,当时就心动决定留下来开展工作。

由于水木氏仙翁六根清净、四大皆空,平时清修时候只喜琴棋书画,再就是助人为乐、乐善好施帮助苦难者,顺便弘扬道家精神。

墓碑上刻有:

右刻“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左刻“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横批:为善最乐


但是救苦救难那是一人之力就能完成。古话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水木氏仙翁自知年事已高,力所不能及,就对自己的初心决定失去自信,加上一直麻烦老友心生愧疚,决定放弃慈善事业,从哪里来会哪里去。

同时结合墓志铭上所有文字来看,老人对于自己所在所为无愧于心,但半途而废难免失望,再也不来伤心之地。

相同的历史事件,不同的解读观点。我是微风之语欢迎大家的关注评论,以上是个人观点。


微风之语


仅从【扯淡碑】的碑文「明末甲申年(1644年)」之句判断,【扯淡碑】的上限在清代初年,也有题主说的「几百年」:

「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年访道云梦山修真,事迹已详载甲申纪矣,余等不敢再赘」

清代中原的汉语跟今天的区别不大的,「扯淡」这个俗语其实很早,我所看到扯淡最早见于明代的文献:

明代文献《万历野获编》白话小说《西游记》《金瓶梅》都频繁的出现,可见当时这就是一个很普及的俗语:

「扯淡」也是《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口头禅:

从《汉语方言大词典》的记载来看,「扯淡」这个俗语几乎涵盖整个官话区和吴语区,所以,中国北方和南方,都有这个俗语:

引自:《汉语方言大词典》(许保华,1999),页2528

所以,如果从碑文刻辞分析,【扯淡碑】的的「扯淡」二字是合情合理的,完全不存在「穿越」。「扯淡」也是明清古人的俗语。

-------------------------------------------------

【扯淡碑】并不【扯淡】,而是今天的一些人太扯淡。

网上有些文章说这个碑刻刻于「明代」,【扯淡碑】明明有「明末甲申」四个字:

「明末人」知道自己处在「明末」?就算知道,古代皇权社会敢这样写?这不等于造反?

比如:「百度百科第一句就说相传为明代的一块墓碑」

这岂不是跟抗日神剧中「同志们,八年抗战开始了」一样滑稽?

网上有些文章里有各种各样的结论,有说里这块碑的主人是崇祯,明末甲申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的时候,他没有在煤山上吊,秘密跑到中原来修道。

这才是完完全全的「扯淡」。

【扯淡碑】从未出现任何一个正式的历史文献上,仅仅有一些口耳相传,考古信息一无所知,从学术角度来讲,任何下结论都是脑补、臆测。

还有一些研究【扯淡碑】文章尽「扯淡」。

我想在网络上找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一个都没有,写文章的人没有丝毫「信息可追溯」意识。

有一篇灌水论文提到扯淡碑的近代的历史:「直奉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不曾遭到破坏」等等之类的:

我就想问这个作者,你是怎么知道这些信息的?你是从亲历者嘴里知道的?还是哪个文献看到的?

如果是亲历者,有几个?如果是一个,他是从「直奉战争」一直亲历到「80年代」?是你采访过这个人?这个人是谁?还是别人嘴里转述知道的?

我也不知道地方志有无记载,网络上有篇文章家叫做《專家詳解河南 “扯淡碑”:碑主絕望的悲鳴》指出《朝歌鄉志》有记载,他既没有引用原文,也没有给出章节和出版信息:


我也找不到《朝歌乡志》这本书,可能还没有出版,还不是公域文献。无法核实,线索也断了。


这两篇文章所说的「蛛丝马迹」,都是研究扯淡碑非常重要的信息,文章什么都不交代,写出来干什么?论文发表就是给别人提供参考的。


我不是说作者撒谎,而是我没有办法相信,也无法衡量信息的可靠程度,没办法进一步核实,、进一步研究,参考价值等于0,这跟撒谎是一样的。


现在网络上「天天辟谣」,识别谣言简单的办法就是「追溯信息源」,衡量信息的可靠程度,就能识别百分之九十九的谣言。

比如传教的神棍,总是说什么爱因斯坦相信上帝,科学家有百分七八十相信上帝,这都是通过追溯信息源核实就可以断定真假的东西。

---------------------------------------------------------

所以,若仅仅从碑文做语言学分析,说【扯淡碑】是清代碑刻是合理自洽的,不存在「穿越」。

我目前所看到的一些关于【扯淡碑】文章信息,不管是网文还是论文,不具备任何实证价值,下不了任何结论。

是不是伪造我也不知道,应该说没有什么伪造的动机,可能性不大。只能说此碑的上限为清初。

清初之后的康雍乾三代文字狱很厉害,碑文政治隐喻是不言而喻的,哪个时代刻碑有一定政治风险。

所以,如果不是清初,最有可能在清朝统治比较松懈的嘉庆以后。

有些文章说【扯淡碑】是崇祯刻碑,没有任何证据支持,跟「乾隆吃后赞不绝口」一样是瞎扯淡。

历史上很多的以讹传讹、积非成是,都是类似信口开河的「扯淡」文章造成的。


小汉字见大历史


要了解这个问题,先了解一下“扯淡碑”。



“扯淡碑”是河南淇县的一个旅游景点,到淇县旅游的人都会专程去“摘心台”公园去看看“扯淡碑”。

“扯淡碑”原来立在淇县北关八角楼西祖师庙内,84年修复完好迁到“摘心台”公园内。

之所以称之为“扯淡碑”是因为碑的上部刻有一行横字“再不来了”,下面是两个醒目的“扯淡”两字。

这个碑的落款日期为明末甲申,由此可见“扯淡”二字早在明朝就有了,并非现代的专利。



“扯淡碑”的来历均没有记载,我们只能从碑文中寻找蛛丝马迹。咱们解释一下两边的碑文:

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己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翁

翻译过来意思是:我是燕人(河北燕国涿州一带的人),沐(水木)氏,1644年到云梦山修道,我的事迹已经记载史册,其他的就别问了。

生不言寿莫老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

翻译过来就是:我生来不讲自己的年龄,也不知道自己多大岁数了。有人说我已经144岁了。然而我回答,我已经四大皆空,成了一个与琴棋书画为伴的抱病老人,特立此碑。



从碑文得之,这是一个涿鹿老人,大约144岁了,姓沐,在云梦山上修仙,早己看破了红尘。(是不是朱元璋的干儿子沐英的后人呢?)

“再不来了扯淡”什么意思呢?

这里的“扯淡”和我们常说的“扯淡”有所不同,我们说的“扯淡”是指闲扯、胡说、犯贫等意思,“扯淡碑”的扯淡有纠缠、争抢的意思。

结合碑文就是说:“我再不来参与争名夺势相互厮杀了”。表现了沐氏与世无争厌世的态度。(也就是说再不来和你们争抢功名利禄了)。


秉烛读春秋


“扯淡”是我们今天常用的俚语,大概是“闲扯,胡说”的意思。

那么,这种说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古人也有“扯淡”这样时髦的说法吗?

坐落在河南淇县的摘心台公园里就有这样一块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碑首横刻的“再不来了”四字,碑的正中竖刻“泰极仙翁脱骨处”七个大字,“泰”字右刻“扯”,左刻“淡”;扯字下竖刻“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翁”2行32个字。淡字下面竖刻“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2行32个字——事实上,人们一眼看过去最为显眼的就是“扯淡”两个熟悉的大字,而这便是“扯淡碑”名称的由来。

相较于很多古碑而言,这块碑的意思很简单。大概就是在说:扯淡。我泰极仙翁本来是燕地(今北京一带),隐藏青龙之姓氏。明朝末期甲申年间,我来云梦山这里寻仙人找仙草炼仙丹,好不容易修炼得道成仙了,所以我的事迹都已经详细的记载到史册里边,就不用在这里赘述了。我生来就不谈论自己的年龄,也没有谁为我具体考证过,有的人说我一百四十四岁了,我虽然当时很愕然,但还是给了肯定的答复。我的心境四大皆空,整天专注于琴棋书画,不参与俗世政务。可如今我已经身患重病,成为了一位抱病老人了。

碑文后面还有一段文字:

“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为善最乐,只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

也就是墓主人自称说,我没有辜负上天的期望和人民的希望,没有欺骗鬼神或是贫苦百姓,勤做善事、帮助善人是让我最快乐的事。有人问我修行的方法,其实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窍门,只需要在虚灵自然间去感受就好了。

这些就是碑文大体部分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作为一块墓碑最基本的几样要素得具备:墓主姓名、立碑时间以及生平荣誉主要事迹等。但是这块“扯淡碑”不仅没有任何实际的事迹,也没有提供与其他有关联的线索,全文只是单纯地介绍心迹感悟,甚至就连姓名日期都是扑朔迷离的,这无疑对于考察墓主的具体信息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扯淡碑如今成为了河南淇县名胜之一,原在北关八角楼西祖师庙内,文化大革命时因为“破四旧”的影响被推倒在农机公司井台上。后来,随着旅游事业的逐渐发展,1984年4月这块碑被迁入摘心台公园,并复制完好。

自从扯淡碑小有名气后,很多考古学的专家学者对扯淡碑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证,初步猜测与某位清初的明代遗民有关,因为碑文中明确地写出了“明末”的说法,也就侧面说明了墓主人应该是清初去世的。因为墓主仍然忠于明朝,但担心清代统治者的会对墓碑造成破坏,就只得用隐晦的说法表达自己清高自洁、不参与清朝政事的信念。

而在民间,对于墓主人则有着更多的猜测,例如明朝勋臣沐氏、崇祯皇帝等等。“扯淡”二字,切莫以为是现代东北地区独有方言,其实早在明代就有了相关用法。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中有记载:

“(杭人)又有讳本语而巧为俏语者……言胡说曰‘扯淡’。”

《儒林外史》也有提到说:

“ 卜诚 道:‘没得扯淡!就算你相与老爷,你到底不是个老爷!’”

可见这种市井俚语与现在的意思确实很接近了。

至于“再不来了”之语,可能是墓主人在时代更迭过程中,经受了太多的困苦无奈后直抒胸臆的一句“平心之语”,具体应当如何作解,还有待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现。


文来现实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历史上还真有一块“扯淡碑”,这块碑上书“扯淡”两个大字,中间写着“泰极仙翁脱骨”,搞笑的是碑额上还写着“再不来了”,这块碑是真实存在的,相传这块碑是明代的,很多网友纷纷猜测,难道是今天的人穿越过去写的?


这块碑真的是后人穿越过去写的吗?

其实“扯淡”这个词在明清的俗语里是有的,没有出现在官方正史里,但是出现在了当时的小说里,比如猪八戒就常用“扯淡”二字,看这意思,和今天说的扯淡的意思也差不多,如下图:

说明当时只有扯淡二字的,这块碑上写“扯淡”二字也是和当时的俗语相符合的,并不是今天的人穿越过去书写的。

这块碑真的是明代的吗?

很多人判断这块碑是明代的,其实是不准确的,他们的主要依据是碑文上写着“明末甲申访道”,这种写法其实是不合理的,如果这真是明代的人,他们是不敢写“明末”的,这不等于是造反吗?他既然敢这样写,说明明朝已经灭亡了,这块碑大致的年代应该在清代初年。

虽然名字叫扯淡碑,但并不扯淡,因为在文字狱兴盛的清代敢这样写,作者也一定是一位汉子。


不二斋


扯淡碑,仙翁,己经成就了四大皆空了。不在来了,他己经明白世界是虚妄,不是真有,覌地,无我,覌水无我,覌火无我,观风无我,覌四大无我,覌五阴无我,覌色无我,覌大地沉碎,娘生色身,不是我,他大彻大悟了,世上一切都虚妄,功明利益,没有的只是心射出影象前尘,他看破了红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假相,什么功名都是扯淡,从此在不来世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