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死后葬在台北,陵墓多年无人问津,不相识老人为何扫墓三年?

shoujiweitu2961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民国时期的上海滩,帮派林立,虽表面上每日灯红酒绿,但是帮派之间打打杀杀,百姓生活环境动荡不安,此等乱世对别人而言,生活艰难,杜月笙却顺势而起,成为上海的传奇“皇帝”。

杜月笙是一个多变的人,可以说是亦正亦邪,他起初在一家水果店学习手艺,因为勤奋好学,又善于交际,削水果又快又好,逐渐为人所熟知。后来在杜月笙十四岁时,在机缘巧合之下,拜了当时青帮的陈世昌为老头子,正是因为陈世昌的关系,杜月笙才有机会进入当时青帮上海的龙头黄金荣公馆。

因为杜月笙本身机敏聪慧,机缘之下帮助黄金荣处理了几件事情,黄金荣都非常满意,从而杜月笙逐渐得到了黄金荣的信任,负责经营法租界的赌场“公兴俱乐部”,后来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合伙,勾结军阀,垄断法租界鸦片的贩卖,积累了大量资本,在此时他是一个恶人。

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杜月笙毅然拒绝了日本侵略者的招揽,并举家迁到了香港,而且他还曾倾其所有,为当时的抗日军队贡献了很多战备物资,大大支持了战争的胜利,所以说杜月笙是一个很复杂的人,因为他的身上既有商人的奸诈狡猾,杀人不眨眼的手段,而面对大局观时,又有爱国人士的豁然大义,另外,面对他值得交的兄弟又有君子的重情重义,真的是亦正亦邪。

但是这是这样一位能让上海滩抖三抖的人物,晚年却过得稍显凄凉,在其弥留之际,他无奈撕掉了别人立下所有的欠条,他表示不愿意子女在他死后还要到处跟人讨债,也不愿这些欠条为他们惹下麻烦,最终杜月笙在63岁的时候于香港因病去世,但是因为杜月笙的子女后来迁居国外,一直不曾回墓地看望,所以杜月笙的墓地逐渐变得破败不堪。直到有一天,有一位老人无意间在杜月笙的墓前路过,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这个老人便是李开明。

在老人初遇杜月笙的墓地时,自身已经是80岁高龄,他本身与杜月笙并不认识,着实是非亲非故,但是他知道杜月笙的传奇人生,老人感叹杜月笙这样一位曾经个叱咤上海滩的“上海皇帝”,在其死后却连墓碑都没有人清理,真的是“人情比纸薄”,顿时心生怜悯之心,便一力承担起扫墓的责任,自此之后,李开明老人每周都会找机会坐很久的车来为杜月笙整理墓地,并且还在杜月笙的墓碑旁种了许多花草,正所谓人亡人情不能亡,对这位老人的所作所为,我也很是感动。

总结:在如今这个浮躁、物欲横流的社会,真心希望能够交到几个真心地朋友,人亡人情依然在,与君共勉。


娜娜聊古今


杜月笙在香港临终之前对家人朋友说过,他活着的时候因为气喘到不了台湾,等他死了,也要将他葬到台湾。

他不是不想落叶归根,也不是不想葬在上海,可是,蒋退到了台湾,后来又看到了黄金荣拿扫帚扫街的凄凉晚景,他实在是不敢回上海呀!

所以,他又说了一句,将来上海“光复”,你们可得起出我的棺材,将我的尸骨带回上海,然后葬在高桥。

只不过,杜月笙的这个意愿至今也没实现,从1951年8月病逝于香港,后来他的棺材被用船运抵台湾,后于1953年6月安葬在了台北汐止的尖头山麓的墓地中,已经过去了68年,他的尸骨仍然还逗留在台。

杜月笙泉下有知,恐怕心中也会又心酸又无奈又凄凉吧!

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杜月笙虽然有好几个儿女,可是,他死去这么多年之后,坟头上竟然长满了杂草,最后却是一个曾经素不相识的人为他辛辛苦苦扫墓数年。

1951年杜月笙病逝之时,他的门生和朋友为他操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出殡之时更有千人冒雨相送,葬礼所花费的钱竟有十万港币之多,无数人纷纷为他撰写悼文,香港媒体报社也纷纷刊载他的生平事迹,可谓一时盛况。

可是,谁又能想得到他的坟墓竟然会破败至此,纵然他叱咤风云数十年也终究逃不过人走茶凉的结局。

为杜月笙扫墓的人叫李开明,这是一个和杜月笙一样怀着遗憾和憧憬来到台湾的人。

李开明偶然来到了汐址的尖头山,突然想起几十年前在纵横上海的“海上闻人”杜月笙便葬在此处,所以便想去祭拜一番,谁曾想当他找到杜月笙墓的时候,入眼的却是一座没人打理的破败不堪的坟墓。

他抬头一看,看到了坟头上深深刻着的四个字——义节聿昭。

李开明恍恍惚惚想起了杜月笙曾经的所作所为,顿时为这四个字所感染,于是决定为杜月笙扫墓,让杜能够安安心心、舒舒服服地在此长眠。

那么,杜月笙究竟有何作为,竟然能够让蒋介石在他死后为他亲题“义节聿昭”四字挽额,又能够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心甘情愿地为他扫墓呢?

杜月笙一生事迹颇多,虽然他曾经也只是社会底层中的一个小人物,用他自己的话是一条泥鳅,可是当他崛起之后,他的所作所为却能够令无数自诩上层人士、文化人士汗颜。

在此,便说说他的两桩让人热血沸腾的旧事,看看他能否当得上“义节聿昭”四字,又值不值得李开明为他扫墓。

1932年1月18日,日军突袭驻沪的蔡廷锴地是八路军,挑起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当时,日本为了能够尽快打垮蔡廷锴,从而控制上海,制定了一个计划,派一部分日军借道法租界,绕到第十九路军的右后侧,打蔡廷锴一个措手不及。

杜月笙第一时间获知了此时,他一方面将消息告诉蔡廷锴和吴铁城,让他们做好防备;一方面又怕国民政府外交部的照会还没抵沪,日军的阴谋便已经得逞了,所以他迅速出面召集各国领事开会商讨日军借道法租界一事。

各国领事原本已经在日本人的威吓下默许了日军借道一事,但是杜月笙却气得拍案而起,怒吼一声:“好,东洋兵可以进租界、住租界、利用租界打中国人。你们尽管通过这个议案,不过,我杜月笙要说一句话:只要议案通过,我请日本军队尽量的开来,外国朋友一个也不要走我杜月笙要在两个钟头以内,将租界全部毁灭!我们大家一道死在这里!”

杜月笙这句狠话一出,各国领事纷纷被吓住了,哪还敢让日军借道?

他用了一句话,便化解了第十九路军的危机,他敢说这么一句话,也可见他爱国之心之赤诚,这句话很燃!

1937年,中、日淞沪会战在即,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从日内瓦返回日本途径上海的时候,突然决定下船去拜访拜访杜月笙。

永野修身如此高位,为什么会专门去拜访杜月笙呢?自然是想拉拢杜月笙,然后利用杜在上海的威望和影响力去操控和统治上海,同时也能利用杜捞钱的本事为他们捞钱。

所以,他一见到杜月笙,便开门见山地说:我们投资三千万日元,和你合作开一家“中日建设银公司”。

永野修身抛出这块鱼饵的时候,认为杜月笙也抵挡不了这诱惑,谁知杜月笙却摇头说道:“我是中国老百姓,无钱无势,永野部长先生未免太抬举我了。”

他听完杜的话,又以为是杜月笙嫌鱼饵太小,所以急忙改口说:那么银公司由你一个人开,我们出钱,如何?

对于这三千万的诱惑,如果换成了张啸林的话,恐怕早已经点头答应了,可惜杜月笙不是张啸林,所以杜月笙还是摇头拒绝了永野修身。

后来,日本人一看杜月笙太不识相了,日本特务头头土肥原更是干脆派了一架战斗机飞到杜公馆上空盘旋,想以此胁迫杜月笙向他们低头,但是杜月笙始终不为所动。

最后,杜月笙更是在日本特务的眼皮底下,冒着生命危险离开了上海,去了香港,然后一头扎进了为抗战提供后方援助的事业之中,可谓倾尽家财矣。

这样的杜月笙,当不起“义节聿昭”四个字?当得起!

这样的杜月笙,值不值得李开明为他扫墓?值得!


宁糊涂


1951年7月28日,杜月笙在和袁国梁聊天的时候,突然觉得两腿无力:“怪呀,怎么我这两只脚,今天一点力气也没有哩。”

又回想起近日自己脸颊浮肿的事情,杜月笙自知时日无多,他叫来朱文德,嘱托他通知远在美国的宋子良,让他把自己交给他打理的10万美金寄给自己的后人。

杜月笙唤来自己的妻儿子女,当着他们的面,将别人欠自己的巨额欠条当面焚毁,并且告诫他们以后不准要账。

自感时日无多的杜月笙,在29日给远在台湾的得意门徒陆京士拍了一封电报,上面只有四个字:病危速来

31日,陆京士给杜月笙回复到:订于8月1日自台飞港

这陆京士大有名头,他在台湾整合了青帮,然后自己继承了杜月笙的江湖地位,同时,他还是国民党中央党部农工部副部长。

杜月笙喊他前来,一方面是自知时日无多,想要交待后事,另一方面,陆京士是他信赖的得意门徒。

陆京士到来后,杜月笙对他交待自己的遗言:“香港毕竟不是上海,我们在这里终归是客,所以丧事切忌铺张浪费——从移灵到大殓,前后绝不要超过三天。”

“不过有一桩事体恐怕要多费两个铜钿,我想买一口好一点儿的棺材。这并不是我临死还要出风头,而是我不想葬在香港,树高千尺终要落叶归根,有朝一日,我想请你们带我的尸骨重回上海,落葬在我的老家高桥镇,我出生的地方。”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

以杜月笙的身份,他的死,影响巨大,当时上海市政府发出讣告:……痛于公元1951年8月16日申时寿终港寓正寝……

蒋介石也对他说出了“义节聿昭”(义气和品节应该书写出来昭示天下),这样极高的评语。

在杜月笙死后,他的家人本想按照遗嘱将他安葬到上海老家,可蒋介石却发电告诉陆京士,应该让杜月笙安葬在台湾。

于是,1952年10月杜月笙死后一年后,他被下葬于台北县汐止镇大尖山下

这位曾经跺一跺脚就能让上海滩动摇的人,死后却异常凄凉。

时间过去这么久了,杜月笙的墓早已破败,甚至坟墓周围杂草丛生。

2006年,一位叫李开明的70岁老人,在发现杜月笙坟墓的惨状后,他主动为杜月笙打扫坟墓,并且时常来烧些纸钱。

这一坚持,就是三年

当别人问他为何要这样做的时候,老人家回答:“人在人情在,莫非人亡人情也亡了?”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脑洞趣味历史


1951年,杜月笙在香港去世,一年后四姨太姚玉兰将其骨灰安葬在台北汐止墓地。姚玉兰之所以敢将杜月笙骨灰带至台北,是源自她与宋氏姐妹的关系。杜月笙陵墓多年无人问津,这与其晚年的抉择有关。

杜月笙,是上海滩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人物,他从一个水果摊贩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青帮头目之一。杜月笙看似是文质彬彬,骨瘦嶙峋,但实质上却是心狠手辣的一个人,他的故事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杜月笙在上海的巅峰时期是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之后杜月笙先赴香港后到重庆。抗战胜利后,杜月笙以帮会代表的身份返回上海。但上海已时移势易,杜月笙的时代可以说是已谢幕,进入人生最后几年。

抗战期间,杜月笙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战募捐了不少的钱款,还配合军统锄奸队刺杀了不少的投敌汉奸。再次回到上海的杜月笙,不但成了游行群众打倒的恶势力,而且还遭到昔日手下的羞辱。

上海当局已把当年的朋友杜月笙当成重点打压的对象,杜月笙的势力发展空间大大被压缩。稳住局面的杜月笙,先是通过密友戴笠除掉了叛徒吴绍澍,然后将自己的一些得力干将安排到当局的闲散部门。

随后的上海反腐风暴,将杜月笙彻底对国民党当局失望。他曾对好友范绍曾说:“沦陷时上海无正义,胜利后上海无公道。”还说:“过去列强统治租界时期还有些建设,国民党来了以后却只知道要钱。”

1949年,杜月笙对着形势了如指掌,他清楚必须要做抉择了。回到上海的这几年,杜月笙积极助蒋剿共,同时又跟我党结下一些情缘。就在两年前,杜月笙还收了金山为关门弟子,并为其工作提供帮助。

杜月笙还为总理的堂弟周恩霪做过掩护,而此时的国民政府垮台已成定局,国共双方加紧争夺有实力的社会人士,杜月笙是骑虎难下。面对黄金荣作出留在上海的决定,杜月笙也考虑过留下,但他仍有顾及。

二十年前,杜月笙曾将地下党员汪寿华埋于龙华荒野,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杀害过三百名党员和工人,杜月笙觉得留下凶吉难测。与此同时,国民党也在争取杜月笙,老蒋召见杜月笙并要求他立即前往台湾。

杜月笙经过反复权衡,最终决定远离政治漩涡,选择去香港定居。同年,杜月笙举家迁往香港。赴港后的杜月笙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他的哮喘病愈加严重。请了不少的中西医来诊治,但身体却一直不见起色。

好友章士钊受托到香港,还在向他宣传中共政策并极力争取他。但杜月笙依旧是顾虑重重,他后来得知,黄金荣响应改造号召,开始灰头土脸的打扫大街。杜月笙又暗自庆幸自己没有留下,心中矛盾重重。

杜月笙本想迁居法国,彻底远离政治是非。但国民当局收取的巨额护照费用,让杜月笙无法承担,最终只能作罢。1951年,杜月笙已经病入膏肓,他对自己留下的11万美金资产进行了分配,并立下了遗嘱。

杜月笙销毁了他人的所有借据,对子女说:“我不希望我死后你们到处要债。”1951年8月16日下午,63岁的杜月笙病逝。他留下的遗愿是要葬在故乡上海浦东高桥,但这个遗愿注定只能是不能实现的愿望。

杜月笙去世后,偌大的一个家也就散了。三太太孙佩豪去了英国、五太太孟小冬留在了香港。第二年,四太太姚玉兰带着杜月笙的骨灰前往台北,安葬在台北县汐止秀峰小学后山上。之后很少有人为其扫墓。

五十多年后,一位名叫李开明的老人义务为素不相识的杜月笙扫墓三年。这位八十岁高龄的老人曾在阳明山官邸担任总机,他与杜月笙无亲无故,两人唯一的交集只不过都是江苏人。但这并不是他扫墓的原因。

李开明说,他有一次到汐止大尖山时,无意中看到杜月笙墓园的路标,便好奇的前来相探,却发现墓园残破不堪。当时心里就萌生了想整理一下的想法,从此他每周都从台北坐一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到此扫墓。

三年间从不间断,就连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李开明说,刚来的时候陵墓已经被草围住进不来了,陵园的走道、墓碑全是青苔。老人一边整理一边感慨道:“人在人情在,莫非人亡人情也亡了?”

李开明老人曾对记者讲,他不明白为何历史上这么知名的人物,竟然在死后墓园无人清扫,公家只拿他来宣传。他说这样也好,能让他有个地方健身、种种花草。李开明希望能有人常来看看,留意他种的花草。

老人扫墓期间也曾遇过杜家人来此祭拜,他还将祭拜的花用水罐养起来。不过,为杜家扫墓的人不光有李开明一人。还有一位同样是八十岁的李成全老人,他杜月笙幼子杜维嵩默默的扫了四十五年的墓。

李成全的岳母叶鸿英曾是姚玉兰的帮佣,杜维嵩的陵墓由姐姐杜美如祭扫。后来杜美如夫妇前往海外,就将祭扫之事托付给他,他一扫就是四十五年。

综上,杜月笙病逝后葬在台北,陵墓多年无人问津,毫不相识的李开明老人为其扫墓三年。从老人的谈话中可以看到,他的行为只是一种义举,就是不忍看到曾经有头有脸的人物死后陵墓被杂草所围。


野史也是史


民国传奇人物杜月笙生于上海,卒于香港,却葬在了台湾。杜月笙辉煌的一生可谓是出尽了风头,享尽了荣华富贵。可是最终却有两个未了心愿一直没能实现,一个是至死也没用找到自己的亲妹妹,另一个就是杜月笙临终时留下的遗愿,就是想把自己的陵墓迁回大陆上海浦东高桥老家,可是杜月笙的这个遗愿也最终没有实现。杜月笙客死异乡后,不久灵柩就被带到了宝岛台湾下葬。


至此,未能叶落归根的杜月笙长眠在了台湾这块土地上。杜月笙陵墓落户台湾后,很多年墓葬都无人清扫,直到2006年以后,突然出现了一位老人,这个老人几乎每周都要来杜月笙墓前清扫一次。而且这一扫就是三年。原本杂草丛生,荒芜凄凉的杜月笙墓,一下子整洁了起来。

经过查阅资历得知这位义务为杜月笙扫墓的老人名叫李开明,据说老家是江苏的,多年前迁居到了台湾。李开明老人和杜月笙根本不认识,也并非杜月笙的亲戚和相邻,那么就是这样一位素不相识平凡的老人,为何会给杜月笙扫墓一扫就是三年呢?


其实很简单,杜月笙的事迹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然杜月笙混的是黑道,可是杜月笙义字当头,平生仗义疏财,从来不求回报。别人向他借钱,杜月笙从来不说不字,慷慨解囊还撕毁所以借条,从来不去逼人还钱。杜月笙从一个上海滩上的小瘪三成长为一代枭雄,他的一生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传奇。

所以我觉得李开明老人也是杜月笙的崇拜者之一,因为敬佩杜月笙是个人物,所以看到他的墓地杂草丛生,无人管理,也是起了恻隐之心。尽一份微薄之力也无妨,毕竟扫扫墓也不是什么劳民伤财的大事。另外也有可能,李开明老人是杜月笙某个弟子的后代,这都有可能。如果不了解杜月笙的人,是不可能平白无故就去给一个人扫墓去吧!


因此,我总结了这个老人除了崇拜杜月笙,再就是家里前辈和杜月笙有过故事。当然了,也许老人是看了杜月笙故事感动了,发挥点余热,平复一下杜月笙那颗未了遗愿的心,让杜月笙在台湾好好的安息吧!


任驰赢天下


杜月笙作为曾经在上海滩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结果晚年却非常凄凉。

在1949年4月,上海即将解放的前夕,蒋介石曾单独召见杜月笙,希望他能和自己一同前往台湾,此时共产党也通过秘密渠道会见杜月笙,希望杜月笙能留在上海。

但是,杜月笙考虑到自己反共20余年,尤其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还亲手杀害了包括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在内的众多共产党人,可谓血债累累,所以不敢不走。

同时对于蒋介石,因为上海市长事件以及蒋经国上海打虎事件,他已经将蒋介石父子都给得罪。 所以经过再三考虑,杜月笙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同时也谢绝了共产党的挽留,他带着家属以及众多金银细软来到号称自由之都得香港避难,租住在坚尼地台18号底层。



当时,国共双方还在继续争取杜月笙,我党特意派出章士钊,以及杜月笙的一个已加入共产党的儿子赴港,劝说他返回上海。国民党方面,也不断派人赴港,拉拢杜月笙去台,但最后杜月笙还是以身体欠佳,无法远行而婉拒掉国共双发的邀请。

等到1950年,北京中国银行准备在京召开董事会议,因为杜月笙曾经是北京银行的董事,所以在中共的极力邀请下,杜月笙表示自己尽可能会亲自去趟北京,即便自己不能去北京,但也将委派代表去北京参加会议,也算是对中共的一个积极表态。

消息传出后,台湾方面如遭雷击,对杜月笙极为不满,蒋介石更是震怒,将在台湾的杜之老友,如张群、王宠惠、严家淦、洪兰友等人,召到草山别墅大加训斥,骂得狗血喷头,史称“中行事件”。后来杜月笙病逝香港,蒋介石迟迟不做表态,也与此事有关。

此时的杜月笙,其实还是希望能够回到自己的生活多年的上海,毕竟这里算是他的故土家乡,人在死的时候,谁都希望能够落叶归根。但可惜的是,后来杜月笙看到老友黄金荣正在扫大街的消息后,便彻底打消了回上海的念头。



两年后,杜月笙在香港因病去世,他的姨太太姚玉兰在杜月笙死后去了台湾,走的时候还特意带走了杜月笙的骨灰,因为姚玉兰不想让杜月笙一个人孤苦伶仃的留在人生地不熟的香港,连个祭拜的人都没有。

来到台湾后,杜月笙的骨灰被葬在台北县的一个小学后山上,这是姚玉兰和杜月笙的子女精心挑选过的地方,墓地望着上海的方向,也算是成全了杜月笙一心想要回到上海的愿望。

其后,蒋介石政府因为当年“中行事件”的缘故,对杜月笙仍然心怀恨意,所以对其安葬事宜及家属都不闻不问。

由于杜月笙生前去香港时并没有带走多少财产,因此他死后,其子女都开始为各自的生活奔波,没多少时间常去台北为其扫墓。与此同时,杜月笙虽然在上海是大名鼎鼎,但是在台北,却没人知道这个曾经一手遮天的黑帮老大,再加上国民党政府的刻意忽视,慢慢的,杜月笙的墓就被人们所遗忘。

但后来,却出现了一个神秘的扫墓人,一连三年年年都会为杜月笙扫墓,这位老人的名字叫做李开明。他与杜月笙非亲非故,两人生前并不认识,但是李开明是从江苏移居到台湾的,对于杜月笙的事迹有所耳闻。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李开明发现了杜月笙的陵墓,当他看到这个曾经呼风唤雨叱咤江湖的老大,竟然在死后连个扫墓的人都没有,便心生恻隐之心。

于是此后每个周末,李开明都会特意来此地为杜月笙扫墓,并且还在陵墓前种了很多花草,好让这个墓看起来没有那么凄凉。这一做,就是整整三年,直到李开明去世。


我是赵帅锅


1951年8月,民国帮会第一人,上海滩一代布衣枭雄,临终之时向杜门大弟子陆京士、家属交代了最后的遗愿,死后一切从简,唯要一口好棺材。

杜月笙要一口好棺材,不是为了死后出风头,而是为了落叶归根,等到将来时机成熟,他的后人、门生能将他的尸骨从台湾带回上海滩,落葬在他的出生地,浦东高桥。

8月16日下午,在等来老蒋特使洪兰友,从对方口中听到老蒋宽慰他的口信后,六十三岁的杜月笙留下两行热泪,终于撒手人寰。

虽然杜月笙生前留有丧事一切从简的遗愿,但因为江湖名声太隆,他的葬礼依旧轰动了当年的香港。

当时,许多人都在议论,香港什么时候来了这么一位天下闻名,交口赞誉的江湖“大好佬”?

万国殡仪馆的老板听说杜月笙只求一口好棺材的遗愿,主动提出来,他的殡仪馆正有一口好棺材,愿意自动减价一半,对折只收七千五百块港币让给杜先生使用。除开棺材半价之外,这位老板还自愿报效了杜月笙在万国殡仪馆正厅治丧三日的场地租金。

不少人问他何以要这样做,这位老板正色答说:

“这是我对杜先生表示敬意。”

当杜月笙遗体运往万国殡仪馆,大礼堂外立刻悬挂出“杜月笙先生治丧处”的布招,白底黑字,四周镶以银边白花,一对蓝纸灯笼,“治丧”两个小字托住偌大的一对“杜”字,礼堂正中素白孝帏,匝以鲜花牌架,中间是老蒋给杜月笙盖棺定论的挽额

“义节聿昭”,两旁是杜月笙老友、民国元老许世英撰写的挽联:

“班生投笔,卜式输财,历济艰危昭史乘;范式凭棺,伯牙碎轸,忍教生死隔襟期。”

治丧期间,上至民国元老权贵,下至社会各界名流,纷纷为杜月笙撰写了挽联,摘录两联——

洪兰友:“亮节皓当今,平生历济艰危,共仰英雄真本色;弥留犹待我,至死无忘家祭,痛哭乾坤一布衣。”吴铁城:“具忠肝义胆,豪侠心肠,好客媲美春申君,不朽口碑载道路;是名流贤达,乡邦泰斗,相我辟大上海,哪堪劫火怅烟尘。”

有评论说,杜月笙在香港出殡,盛况创造了战后第一。

8月19、20两天之内,香港各报悼念杜月笙的文字,充斥篇幅,对于杜月笙的为人及其生平,褒扬之辞不胜枚举,舆论一致称颂,具见公道自在人心。

简而言之,杜月笙在世人的心目中,虽出身黑道帮会,但沉入人心的却是他的大义大仁,是能比肩司马迁笔下那些历代仁侠人物的。

杜月笙未死时,台湾方面看他的心态很复杂,对于他残存的民间势力,既想打压,又想利用;杜月笙死后,台湾方面看他的心态似乎简单了一些,这位百年难遇的江湖大佬,是一个牌位,把这个江湖牌位迎放在台湾,既符合他们的利益,也符合杜月笙的遗愿。

但移他这块分量很重的牌位,各方都是无法草率的。

自1951年8月开始到1952年10月,前后一年又两个月,洪兰友、陆京士等为完成杜月笙“先葬台湾”的心愿,策划磋商,奔走联络,最后在1952年10月25日与台湾方面定下了杜月笙移灵台湾的日期。

1952年10月25日这一天,在钱新之、金廷荪、吴开先、杨管北、杨志雄等居港老朋友以及众多恒社弟子的送行下,杜月笙的灵柩在太古轮船公司盛京轮的护送下,耗时两天又两个小时,运抵台湾基隆,随后暂厝台北市南京东路极乐殡仪馆。

之后杜门弟子即开始为杜月笙寻求在台湾的落葬茔地。

知名勘舆家祁大鹏,遍历台北近郊各处,几经研拟,最终为杜月笙选择了一处长眠之地——台北县汐止镇大尖山麓之西,恰与北部名刹静修禅院比邻而居,位置坐东南而面西北,遥遥对着黄浦滩,那个他诞生、奋斗、成长、出道、以至飞黄腾达,叱咤风云的地方。

因地势所限,杜月笙坟茔格局不大,仅有一座庄严壮观的华表,华表不高,上面镌刻着老蒋题颁的“义节聿昭”。通过华表便是登临的石级,石级顶端,便是杜月笙最后的埋骨之所。

1953年6月,墓地竣工,28日安厝落葬。

杜月笙之所以能被称为百年罕遇的帮会大佬、布衣枭雄,有一点很有说服力,他在身后几乎赢得了所有显宦名流的尊重,尸骨正式落葬安厝那一天,于佑任、许世英、何应钦等五百多人,冒着酷暑,亲自将他的灵柩送上了汐止镇大尖山上。

世事沧桑,随着民国人物被埋入历史的尘埃中,本就有争议的杜月笙留存在这世上的也就只剩下了一座无人打扫的异乡孤坟。

然而,只要江湖有人心,就会有江湖佳话。

有一位从江苏移居台湾的老人李开明,与杜月笙非亲非故,素不相识。有一天,当他见到杜月笙的坟墓已成无人打扫的孤坟时,顿生恻隐敬重之心,从那以后,每个周末,他都要特意来为杜月笙扫墓,而且还在坟墓前种了很多花草。

李开明老人这一扫,就是三年,直到他辞世。

有人曾问过李开明老人,为什么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帮会头子扫墓?

李开明说,我听过很多杜先生的事迹,他一生做过许多雪中送炭的事,帮过很多陌生人,他的大义不该蒙尘,应该受到尊重。

这大概是杜月笙“义节聿昭”最好的注脚吧。


黑句本


蒋介石曾告诫去上海“打老虎”的儿子蒋经国:

“我是明面上的委员长,但是杜月笙却是地下皇帝。”

可见,杜月笙的“上海土皇帝、”、“上海教父”等传奇之名的不虚,特别是他会做人的名声更加为世人所称道,就算死后依旧创造了“在香港出殡,盛况战后第一”的传奇,并且涌现了许多尊崇他的“铁粉”。

例如:仰慕杜月笙的万国殡仪馆的老板,对杜月笙用的棺材只收半价,而且还免除三日正厅治丧的场地租金;移居台湾的江苏籍老人李开明,三年来风雨无阻,每周都会为其扫墓,并且还在墓前种下了很多的花草。

那么,杜月笙做人究竟有多么成功呢?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其实,只要看看他辉煌时的人脉,就不难理解他曾经的辉煌。

例如:1945年,在美国国防部任职的罗斯福来华,打算策划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军事行动,并专程拜访杜月笙,请求他对美国的情报工作给予帮助。当时,杜月笙表示:“只要事体对双方有利,随时随地彼此密切合作,应该没有啥问题。”

1921年,曾与身处落魄之时的戴笠结为兄弟。

1931年,杜家祠堂落成庆典之时,除了章太炎、梅兰芳等社会名流前来道贺外,蒋介石、张学良、何应钦等军界大佬,分别送来“孝思不匮”、“好义家风”、“世德扬芬”的贺匾。

期间,张学良在夫人于凤至的陪同下,前来上海戒毒。由于他的不抵抗政策,遭到许多国人的愤恨和唾弃,而“暗杀大王”王亚樵就是其中之一。当时,王亚樵送去一封信和一颗炸弹,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滚回东北,抗击日本人;二是自杀谢罪;三是捐出所有的家产,支持抗日。”最终,在杜月笙的周旋下,张学良才得以在上海安心戒毒成功。

1949年4月27日,解放上海前夕,杜月笙携带家人乘坐一艘荷兰货轮逃离上海,并前往香港隐居。相对扫大街的黄金荣来说,杜月笙的选择无疑非常的明智,也落得了一个安享晚年的好结果。

1951年8月16日下午,62岁的杜月笙结束了他的传奇一生,但他临终时的遗言却令后人大为称赞。据他的女儿杜美如回忆,杜月笙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有希望了,可你们大家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其实,杜月笙生前的愿望是叶落归根,葬到上海高桥父母的身边。因为,当时的杜月笙并不看好国民政府,为此他曾公开说过“

沦陷时,上海无正义;胜利后,上海无公道。”同时,杜月笙在上海隐居期间,蒋介石就曾多次争取杜月笙前往台湾,结果均被婉言拒绝了。因此,他又怎么愿意安葬到台湾呢。不过,遗憾的是,当时的台湾方面或许出于“返陆”的考虑,随以其生前寄存在宋子安(宋子文弟弟)处的10万美金为要挟,逼迫姚玉兰和孟小冬将杜月笙安葬到台湾。

因此,双方多番交涉之下,最终于一年后的1952年10月,下葬于台北县汐止镇(今新北市汐止区)大尖山下。墓地坐东南朝西北面向上海,墓旁有其夫人姚谷香的坟墓为伴。当时,蒋介石为墓园亲笔题字“义节聿昭”、张群题字为“誉闻永彰”。

四年代末,从江苏盐城移居台湾的李开明老人,已有80岁的高龄,本就对杜月笙相当崇拜,而他的儿子又是汐止儿科医院院长。因此,他得知杜月笙的墓址后,每周便会前往扫祭,三年来风雨无阻,直到去世,并且还在墓前栽种下许多的花草。

至于说,杜月笙的坟墓(而不应说是陵墓,帝王的坟墓才称为陵)多年无人问津,应该是虚无的传言,毕竟杜月笙的后人可不少,共有11个子女,其中八子分别是:维屏、维善、维藩、维翰、维垣、维宁、维新、维嵩;三女分别是美如、美霞、美娟。据香港商业电台《摩星岭4号》中引述,杜美如在60年代跟随丈夫到约旦经营餐馆,并定居。再说,每年前往的游客也有不少,又怎么能说多年无人问津呢?


祥子谈历史


杜月笙在香港一再叮咛家人,自己百年之后,葬在台湾。

他想落叶归根,愿意葬在上海。可是他心有顾虑,他曾经看到了一张与自己一起被称为‘’上海三大亨"之一的黄金荣的照片;这张照片显示,曾经风光一时的黄金荣手持扫帚打扫大街,老态龙钟的人做这样的活显然晚景是凄凉的。



虽然上海解放前,中共方面通过黄炎培等人劝他留下,但精明一世的他判断自己反共20余年,仅"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就杀了包括汪寿华(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在内的许多共产党人,可谓血债累累;所以,思前虑后,他还是来到了香港,他觉得自己生前再回到上海,是没有好结果的。

于是,他退而求其次,对家人说,将来“光复”了上海,你们要把我的尸骨带回上海。葬在高桥。他心向神往的长眠之地是上海,他对国民党反攻大陆仍抱有一线希望!他葬在台湾也可视为权宜之计。


杜月笙于1951年8月病逝于香港,遵循他的意思,家人将他的棺材运抵台湾。于1953年6月在台北汐止尖头山麓的墓地中下葬了,至今,距他离世已经68年了,他的尸骨仍然还滞留在台北那块方寸之地上。

尽管杜月笙先生生前有好几个儿女,可是,他下葬后,陵墓多年无人问津,坟头上长满了杂草,孤岛的凄风苦雨在岁月深处诉说着他身后的荒凉与落寞。

众所周知,1951年杜月笙病逝后,他的朋友与门生为他操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出殡之时,千人冒雨相送。当时,葬礼花费的钱竟达十万港币之多,另有文人黑客为他撰写悼文,香港各大媒体报社也纷纷刊载他的生平事迹,可谓轰动一时。

可是,世事难料,谁会想到他的坟墓竟然如此荒芜?这是位在上海十里洋场曾经纵横驰骋、令风云变色的大人物啊,并没生荣死哀!




后来,为杜月笙扫墓的人叫李开明,他本与杜本素不相识,李开明偶尔来到汐址的尖头山后,忆起“海上闻人”杜月笙便葬在此处,便去祭拜一番,可找到杜的坟墓后,令他唏嘘不已,杜的坟墓早已哀草掩映、破败不堪、"泯然众人‘’了。

只有坟头上“义节聿昭”四人字还能彰显出死者生前的身份,这四个字是蒋介石当年为其题写的,意为义气和品节应该书写出来以昭示天下、教育后人。

那么,李开明为什么要为他扫墓三年呢?

尽管,作为旧上海黑社会的大头目之一,杜月笙身上有无数的污点,如配合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等。

但是,在抗战中,他利用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的身份,为民族做过了一些有益的慈善事业;于救助伤兵、输送物资、建立抵抗部队方面,也做出过一定的贡献。

杜月笙出生贫寒,但有经营头脑,会做生意。尽管读书不多,但他奉行“钱财用得光,交情用不光”宗旨,运筹帷幄、打好了“人面、场面、情面”这三碗面的大算盘。

终于从“水果月生”,脱颖而出,最后,身兼数十家公司董事长,成为上海工商界呼风唤雨的人物。

更重要的是杜月笙能利用自己苦心孤诣经营起来的势力,于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为抗战作贡献!

可以说:正是在民族大义面前,杜月笙有了异于寻常的表现,才让蒋介石亲手题写了四个字,才值得李开明为其扫墓三年。

希望星晨58298869


说起杜月笙,就会想起和他同时代的另外两人,黄金荣和张啸林,这三人是旧中国上海滩黑帮头子的首脑,号称上海三大亨。但是三人最后所走的路并不完全相同,黄金荣在上海解放后没有跑,而是留了下来,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普通平民,老老实实接受劳动,最后也是得了善终。

张啸林变成了汉奸,投降了日本人,最后被自己的保镖林怀部所杀。而杜月笙则外逃至香港,最后病死于香港,死后下葬于台北县汐止镇,墓地坐东南而朝西北,始终望着上海方向,念念不忘自己曾经有过的荣光。

杜月笙去世后,他的墓地出于各种原因,常年累月无人照料,但是后来却有人发现,有一位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任何血亲的无名老人整整为他扫墓三年,着实令人感动。后来有人找到了这位老人,老人的一席话让人动容,他说他之所以愿意给杜月笙扫墓在年,主要就是一个原因,那就是敬佩杜月笙的人品。

在上海滩三大亨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那就是黄金荣最贪,张啸林最狠,而杜月笙最会做人。确实如此,纵观杜月笙的整个人生,生逢乱世,却有着自己的主张,并不完全是随波逐流。

对杜月笙的评价,确实难以一言以蔽之,他曾经在活动动中诱杀了当时的上海总工会委员汪寿华,致使上海总工会一夜之间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这是他身上洗刷不掉的污点。

但是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救助伤兵,输送物资,帮助我军,还组织过打日本的队伍,这些又表现出了他身上大义的一面。

在上海沦为孤岛期间,杜月笙组织了秘密情报人员,和日军的特高课展开了斗争。他利用自己在上海黑帮中的影响力,使得日本人在上海不管做什么事情,多少还是有些忌惮。

九一八事变后,杜月笙还曾经保护过张学良,他向上海的黑帮发话,如果张学良有事,我必将荡平上海的斧头帮。日军特高课数次决定对不听话的杜月笙展开暗杀行动,但是都被他及时识破。

就是在这种困难的局面上,杜月笙也没有退缩,充分展示了一个中国人应该有的民族气节。而同一时期的黄金荣,虽然没有投降日本人,但是不敢和日本人公开对着干,只是虚以委蛇。张啸林则干脆当了汉奸,只有杜月笙,堂堂正正地的站在日本人面前,没有退缩。

上海解放前夕,黄金荣舍不得万贯家财,坚持留在上海。而杜月笙因为曾经杀害过早期的领导人,放弃了自己的财富,离开了上海。但是他在抗日战争日期的狭义作风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毕竟他还曾经做过一些对国家、对民族有益的事情。

所以当看到他在台北的墓地多年无人打扫时,这位无名老人感其大义,才会主动站出来,替他扫墓三年,着实令人感动。长眠在地下的杜月笙如果泉下有知,当可以瞑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