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斤胖子,萌新想从kd12使节11 Air Force max这三双鞋中选一双买,哪一双好呢?

ST余书涛


Nike Zoom KD12 EP 杜兰特12代 AR4230-003 男子篮球鞋 该款采用全掌Zoom气垫 移除了中底布让这款鞋的力量反馈更为直接有力 鞋面采用多层轻质网面材料打造 鞋身变得轻盈又不失包裹性

使节11

自使节8之后,勒布朗的使节系列渐渐成为了人们每年关注的焦点鞋款之一。首当其冲的原因呢,就是它的实战口碑以及相对较高的性价比。从使节8到这双使节11,中底科技都是采用耐克经典的前后Zoom气垫来做搭配,单论配置这一个点的话,其实它和战士系列,并没有拉开应有的段位差距。

 

同等级的配置,同样属于勒布朗系列的支线

以及比较相似的中底感受。但发售价格相比,使节11比战士12低了整整200块钱。

如果你是一个追求性价比的配置党成员,我相信,这双使节11,多少是会让你有心动的感觉的。但是,也不要忘了这样一个重点:配置好,不代表性能就一定出色。

 

这双使节11究竟能否做到和使节10一样,成为一双优秀的性能鞋呢?接下来,我们来分点和大家详细聊聊:

 

首先第一点:不失水准的包裹

 

说到包裹呢,我们的眼光自然离不开这个覆盖面积极大的魔术贴设计,但说到这个魔术贴设计呢,我们就自然避免不了拿驭帅12出来进行一番比较:

在将两者魔术贴贴紧的过程时,不难发现的一点是:驭帅12以及使节11在魔术贴贴紧之后,更多的是针对使用者脚背区域的调节。

 

但有所区别的点在于,使节11的内侧是通过一层弹性的材质与中底直接相连,且覆盖面积较大,将前后掌区域都有所覆盖;而驭帅12则是传统的魔术贴粘合形式固定,内侧魔术贴覆盖处仅在粘合处以及鞋头有所遮盖。这一看似轻描淡写的“小改动”,实则却让两双鞋的整体包裹感受,划分出了层次感,而这一次,耐克在“后出牌”的情况下,可以说是大获全胜。

获胜的关键点就在于:使节11内侧的这块弹性材质。在调节魔术贴松紧的时候,整个足中部的鞋面都会随着拉扯进行一定的位移,它的形变,能让你明显感受得到整体鞋面贴合感的加分。不会让你感觉,鞋面和魔术贴会存在脚感上的异物感,而是趋近于整体的一种包裹表现。

Air max

在实战过程中,这样紧致,贴合,且不过于压迫的包裹感受,是令工作室里的几位小伙伴都感到意外且惊喜的。

提前表态,这双鞋不太建议小体重的灵活型选手穿着。因为这就是双内线鞋所以偏向主打后卫的朋友们基本对它就没什么必要去考虑了。

 

第一点 包裹

首先肉眼可见有一块很大块的TPU,覆盖在前掌以及鞋身侧面区域。脚背中部的位置很明显也有一条魔术贴。魔术贴也是配合着这块TPU来锁定你的踝关节的区域。

如果有心的朋友的话,可以注意到这一排的鞋带口

是特别密集的。他们的鞋带孔这样的一个设定呢就是说帮你再把鞋子给系得很紧的时候,能提供局部的锁定效果。

也就是说这样的一个系带系统设计配合着这一块魔术贴,再配合这个大面积的TPU的话,他能给你的踝部很好的锁定跟支撑,避免你的脚在内部产生一些不跟脚这样的现象发生。

但是这样一套作用仅仅是针对于后掌,而前掌部位其实它的一些锁定性的效果其实还是稍微差一点。

你在做一些急停动作的时候,它的脚趾部分的位置可能会跟欧文三一样有一些顶脚现象发生,这点大家需要注意一下。

后掌的包裹效果配合着系带系统、魔术贴 以及这一块大型TPU它的效果是很好的,但是前掌部分效果就会差一点。

 

虽然TPU和绑带看似很牛批,但它们始终带来的只是局部控制而不是整体的锁定。这样的设计更多是一种老旧的设计思路,就是用一个很硬质的TPU加一个很大的魔术贴再加一个系带系统。但这样的设计对中锋对内线鞋来说是一个比较靠谱的一个设计

这一点我还是比较认可的。

第二点 鞋面支撑

同样还是这一块魔术帖以及这一个大型TPU设计

整双鞋的鞋面支撑,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偏顶级的一个水准。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以看在我们的实战过程中,当我们做一些转身以及作为一些大幅度的一些跨步的时候,整个鞋的鞋面支撑可以说是很好的锁定了你的脚部。

这样的鞋面锁定效果跟这双霍华德三代是比较相似,他们都能在你在做一些内线一些灵活性的脚步的时候起到一定的支撑,有一定的帮助效果,但是提到灵活性这个点,这两双鞋是不太适合那种所谓的类似灵活死胖子型的选手来尝试的。因为这样的鞋款在达到一个极致的一个鞋面支撑的效果之后,它的灵活性可能会打一些折扣。

无论是这双Air Force Max还是霍华德三代都有这样的问题,所以说可能有点鸡蛋里面挑骨头,联盟里面现在比较有名的安东尼·戴维斯或者说是像唐斯这样的球员,他们可能会选择像科比AD或者说是Hyperdunk X这样的鞋款。 就是说在保护性与灵活性之间比较兼备的一个鞋子,可能是他们更喜欢的一个选择。

第三点 抓地

鞋底纹路的话类似一种Air Force One那种鞋底设计纹路,但是在抓地过程中我们会感觉这样的纹路其实特别的实在。可能是因为内线脚步他不会做像欧文那样极致的一些变相,或者说像一些灵巧后卫一样做一些很过于追求速度感的一些动作,所以这样一套纹路对内线选手来说我觉得是完全够用的

。在我实战的时候也基本不会存在什么打滑现象

抢板啊或者说是卡位啊这些时候感觉这套纹路还是挺实在的。

 

最重要的一点 全掌Max缓震

说完抓地之后我们来聊一个这个鞋的核心大点,全掌Air Max中底缓震科技。很多朋友在耐克的鞋上面已经很少能看到这样一套科技的。

在过去七八上十年前这样一个时期,这个科技还是比较流行。如果有一定年代回忆的朋友的话可能也会想起来,这样一个科技也就是阿迪老Bounce的这一个科技这样一个三级缓震系统它们都属于元老级的缓震科技。

这样一套科技摆到我面前的话,其实更多的时候还是感觉会有一种老旧的感觉。而整双鞋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种老瓶装新酒的感觉。

希望对你选择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