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黃河經常斷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現在為什麼不斷流了呢?實施了哪些措施?

人類的方向


黃河斷流是20年前經常發生的事情,黃河最下游的水文站——利津水文站測得的數據顯示,從1972年開始到1996年的25年間,有19年中,黃河都出現了斷流現象,平均4年3次斷流,1987年後甚至連年出現斷流現象。




本人小時候就生活在黃河岸邊,至今記得冬春季節去黃河河道中游玩的情景,那時候黃河河道乾涸,只有一坑一坑的水窪,一動不動地躺在黃河河道中,完全不再是奔騰澎湃的黃河,有時候汽車可以從黃河兩岸來回對開,那時候黃河的斷流現象可以說是讓人觸目驚心。


黃河為什麼會斷流呢?主要是兩個原因,一個是自然原因,一個是人為原因,自然原因就是黃河本來水量就不夠大,其年徑流量只有550億噸,大約相當於長江的1/18,而且黃河流經的地區大部分都是乾旱半乾旱地帶,降水的季節性很強,所以黃河也是一條季節性河流,每年的夏秋兩季雨水多水量大,冬春季節雨水少水量小,特別是每年的晚春和初夏時節,是黃河水最少的時候。

然而黃河流經的地區也大都是我國最人口最稠密的地區,黃河流經的陝西、寧夏、內蒙古、山西、河南、山東,其河道兩岸人口都比較稠密,人口稠密的地方工農業用水量就大得多,特別是農業灌溉用水,耗水量十分巨大,黃河在內蒙古乾旱地帶還造就了河套平原,正是因為那裡的人們引用了大量黃河水在當地農業上面才出現的,這些也就是人為原因了。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黃河水在上中下游的流經過程中,水量才會越來越少,以至於到了下游很多地方,每年缺水的時間都無水可用了,黃河當然也就斷流了。

1996年時,黃河利津水文站一年之中經歷了7次斷流,時長達136天,1997年時,利津水文站斷流天數更達到了226天,那時候若說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從入海流量來看完全名不副實。


但是從2000年之後,黃河就不再斷流了,時至今日也沒有出現過斷流的情況,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原來從2000年開始,小浪底水利樞紐一期工程竣工併發揮黃河水調蓄工作,基本也是在同一時期,黃河干流綜合治理管制工作也得到加強併發揮較大效用,黃河斷流現象才停止了。

小浪底水利樞紐是黃河中下游最大的水利工程,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與濟源市之間,三門峽水利樞紐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陽市以北40公里的黃河干流上,控制黃河流域面積69.4萬平方公里,佔其總面積的92.3%,集減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發電等為一體。該大型綜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開發黃河的關鍵性工程,它的投入使用和運營,也代表著黃河流域綜合治理工作揭開了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