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頂層規劃出爐,對覆蓋地區會帶來哪些實際好處?

大聖學知識


規劃範圍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積35.8萬平方公里)。以上海市,江蘇省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揚州、鎮江、鹽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寧波、溫州、湖州、嘉興、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27個城市為中心區(面積22.5萬平方公里),輻射帶動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

發展格局:

一核兩翼:一核——上海;兩翼——南京、杭州;區域性中心城市:蘇州、無錫、寧波;核心區城市(16城市):泰州、揚州、鎮江、南通、常州、湖州、嘉興、紹興、舟山、台州;核心區外圍城市(蘇北、浙西南地區):徐州、連雲港、宿遷、淮安、鹽城、衢州、金華、麗水、溫州;

空間格局:

“一核九帶”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加快核心區發展“一核兩翼”增強高端要素集聚和綜合服務功能;核心區其他城市增強現代產業和人口聚集能力,促進蘇北、浙西南發展,強化核心區與蘇北、浙西南地區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

城鎮發展與城鄉統籌:

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完善和提升各類城市功能,提升上海核心地位,強化上海的綜合服務功能。完善區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增強其他重要城市實力,鼓勵發展中小城鎮。優化城鎮人口布局,引導人口合理分佈,適度提高人口集聚度,調控城鎮人口規模——適度擴大小城鎮人口規模。推進城鄉一體化,提高城鄉規劃水平,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產業發展與佈局:

電子信息產業規劃空間佈局:以上海、南京、杭州為中心,沿滬寧、滬杭甬線集中佈局;發展重點:沿滬寧線:通信、軟件、計算機、微電子、光電子類產品製造;沿滬杭甬線:軟件、通信、微電子、新型電子元器件、家電產業。

裝備製造業規劃空間佈局:以上海為龍頭,沿滬寧、滬杭甬線及沿江、沿灣和沿海集聚發展。發展重點:打造產業基地與產業帶:裝備製造基地、轎車研發生產基地、客車生產基地、軌道交通產業基地、大型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裝備基地、汽車零部件產業帶。

旅遊產業規劃空間佈局:“一核五城七帶”。“一核”——以上海為核心,發展上海都市旅遊,打造長三角地區旅遊集散樞紐。“五城”——以南京、蘇州、無錫、杭州、寧波五城市為節點,培育和開發都市工業旅遊、農業旅遊、休閒旅遊、文化旅遊、會展旅遊、水上旅遊等新型品牌。“七帶”——打造濱海海韻漁情旅遊帶、環太湖水鄉風情旅遊帶、杭州灣歷史文化旅遊帶、長江風光旅遊帶、古運河風情文化旅遊帶、名山名水旅遊帶、山水休閒旅遊帶。

基礎設施建設與佈局:

推進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形成分工合作、功能互補的基礎設施體系,增強區域發展支撐能力。

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

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全面提高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

《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提出了建設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中心、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的戰略定位和“一核九帶”的區域發展空間佈局,規劃的實施將有利於進一步增強長三角地區的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青島祥子


12月1日,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從規劃的內容來看,到2025年,長三角地區將要辦六件大事,即基本形成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基本建立科創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基本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顯著提升生態環境共保聯治能力,明顯提高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水平,建立更加有效一體化體制機制。

在《規劃綱要》中,蘇州和嘉興被著重提及。要求充分發揮示範區引領帶動作用,提升上海虹橋商務區服務功能,引領江蘇蘇州、浙江嘉興一體化發展,構建更大範圍區域一體的創新鏈和產業鏈。

從整個《規劃綱要》可以看出,未來長三角存在巨大的投資機會。那麼,哪些板塊和股票將站上風口?

長三角要辦六件大事

《規劃綱要》提出,到2025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跨界區域、城市鄉村等區域板塊一體化發展達到較高水平,在科創產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基本實現一體化發展,全面建立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

一是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格局要基本形成。上海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蘇浙皖比較優勢充分發揮。城市群同城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各城市群之間高效聯動。省際毗鄰地區和跨界區域一體化發展探索形成經驗制度。城鄉融合、鄉村振興取得顯著成效。到2025年,中心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2.2∶1以內,中心區人均GDP與全域人均GDP差距縮小到1.2∶1,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0%。

二是科創產業融合發展體系要基本建立。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基本形成,成為全國重要創新策源地。優勢產業領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形成若干世界級產業集群。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產業邁向中高端。到2025年,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高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18%。

三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要基本實現。軌道上的長三角基本建成,省際公路通達能力進一步提升,世界級機場群體系基本形成,港口群聯動協作成效顯著。能源安全供應和互濟互保能力明顯提高,新一代信息設施率先佈局成網,安全可控的水網工程體系基本建成,重要江河骨幹堤防全面達標。到2025年,鐵路網密度達到507公里/萬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達到5公里/百平方公里,5G網絡覆蓋率達到80%。

四是生態環境共保聯治能力要顯著提升。跨區域跨流域生態網絡基本形成,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不斷提升。環境汙染聯防聯治機制有效運行,區域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治理。生態環境協同監管體系基本建立,區域生態補償機制更加完善,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到2025年,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總體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以上,跨界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80%,單位GDP能耗較2017年下降10%。

五是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水平要明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基本建立,率先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提升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和供給質量,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基本滿足。到2025年,人均公共財政支出達到2.1萬元,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1.5年,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9歲。

六是一體化體制機制更加有效。資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動,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基本建立。行政壁壘逐步消除,一體化制度體系更加健全。與國際接軌的通行規則基本建立,協同開放達到更高水平。制度性交易成本明顯降低,營商環境顯著改善。

到2035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達到較高水平。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建成,城鄉區域差距明顯縮小,公共服務水平趨於均衡,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全面實現,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體相當,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整體達到全國領先水平,成為最具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強勁活躍增長極。

金融、地產皆有規劃

《規劃綱要》對金融和地產相關規劃都作了說明。

《規劃綱要》指出,要加強各類資本市場分工協作。加快金融領域協同改革和創新,促進資本跨區域有序自由流動。完善區域性股權市場。依法合規擴大發行企業債券、綠色債券、自貿區債券、創新創業債券。推動建立統一的抵押質押制度,推進區域異地存儲、信用擔保等業務同城化。聯合共建金融風險監測防控體系,共同防範化解區域金融風險。鼓勵地方政府聯合設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投資專項資金,主要用於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經濟發展、盤活存量低效用地等投入。支持符合監管政策的地方法人銀行在上海設立營運中心。支持上交所在長三角設立服務基地,搭建企業上市服務平臺。

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推動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提高資源要素配置效能和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深化城鎮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擴大土地有償使用範圍,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建立健全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激勵約束機制和存量建設用地退出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改革,依法有序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開展土地整治機制政策創新試點。用好跨省補充耕地國家統籌機制,支持重點項目建設。按照國家統籌、地方分擔的原則,優先保障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生態環境工程項目所涉及新增建設用地和佔補平衡指標。

國家頂級戰略

業內人士認為,長三角一體化已晉級國家頂級戰略,可以與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四大戰略並駕齊驅。而與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相比,長三角有其自身的特點,一是長三角地區經濟最為活躍;二是長三角地區處於中國兩條最重要的經濟帶(沿海經濟帶、長江經濟帶)交匯之處;三是長三角早就被國際譽為第六大世界級城市群。長三角的優勢地位和巨大潛力無可匹敵。隨著政策的逐漸加碼,上海的開放門戶、江蘇的製造業基礎、浙江的新經濟、安徽的人口紅利,將產生劇烈的化學反應,馬太效應將更加顯著。

另有研究機構指出,長三角城市群的創新網絡是以上海為中心、寧杭合為支點、其他城市為節點的聯合體系。2016年上海松江區佈局沿G60高速公路構建“一廊九區”,由此誕生G60上海科創走廊。截止2019年10月,成功登陸科創本的41家企業中有12家企業來自G60科創走廊沿線城市。此外,上海自貿區自2013年成立便引入“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在航運服務、商貿服務、文化服務、專業服務和金融服務等領域實施多項開放措施,綜合比較數版負面清單,可以發現其開放度逐漸升高。2017年和2019年在區域內另成立了浙江自貿區、江蘇自貿區。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長三角區域的交通一體化已有所成效,基本形成樞紐型機場、樞紐型港口、高鐵網絡和高速公路網絡等區域快速交通骨幹格局。而隨著上海浦東、虹橋等樞紐機場,滬杭、滬寧兩條高鐵及高速公路的運輸能力逐漸接近飽和,區域交通體系的網絡密度有待加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