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缺水为什么总要南水北调为什么不从东北调水,例如界河黑龙江水引入华北黄河?

小仙女的father


从开天立地长江以北就缺水,靠天吃饭,立代兴修水利,主要北方不下就旱的颗粒不收,旱了还容易发生蝗虫,主要防涝因没有机器化河里有水也白费,因东北夏天少从北往南调受自然条是难实现,水往低处流可能东北高吧


用户113199433044


太异想天开了,下面几个原因,单独一个就否决可能性了。


国际关系问题

黑龙江、乌苏里江是中国东北的两条界河,其特点是发源于中国,中下游都在俄罗斯,所以很多中国人就觉得水白白流到别国,还不如让其回流到缺水的华北,这的确很符合“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但是,你有想过俄罗斯人的感受么?

古时候,同一条河流的上下游农庄,经常因为灌溉问题产生纠纷,甚至械斗,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差不多。其实很早之前,中俄之间便有相关协议,为了保证发源于中国,流经俄罗斯的河流水质健康,像乌苏里江这种界河,几乎很少就修建重工业。

连工厂都限制,你这要是挖沟断流,俄罗斯不跟你翻脸才怪呢!况且还是绝世强人“普京大帝”。转移那点水是小,破坏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就是儿大了。

自然环境可行性

东北酷寒,一年当中,有小半年河流都在冰冻期,那也意味着,即使运河开凿成功,最后都会有近半年的时间处于闲置状态!这样的性价比太低了。而且从地图上看,距离还是很远的。


船夫聊名著


华北缺水为什么总要南水北调,为什么不从东北调水,例如界河黑龙江水引入华北黄河等地?

由于华北平原人口剧增,工业迅速发展,农业畜牧业的大量养殖,这些都离不开水源。虽然华北地区沿海,属温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400—800毫米,但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份,难以缓解华北地区缺水旱情。而且无限制的抽取地下水,使华北地区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漏斗区”,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刻不容缓。


那么,我们国当时为什么选择了“南水北调”(引长江水北上),而没有选择“北水南调”呢(引黑龙江水南下)?原因又是何在呢?笔者总结了一下五点原因。

首先,国界原因

我们看清楚一点,黑龙江属于界河,国际性河流,流经蒙古、俄罗斯、中国,最后由俄罗斯一方注入太平洋。其总长度约4478公里,流域面积184万平方公里,发源于蒙古肯特山东麓,支流众多,流域年径流量3465亿立方米,世界第十大河流。但是由于黑龙江的特殊性,“北水南调”工程兴建,涉及到一些国际事务,需要与俄罗斯和蒙古协商,不是我们说建就能建造的,程序比较麻烦。就像引雅鲁藏布江水到西北内陆的“红旗渠”工程一样,印度和孟加拉国肯定不太愿意。而“南水北调”工程,是我们国内的事情,只要论证考察方案没问题,说建就建,因为我们有技术也有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第二、距离原因

从黑龙江调水到华北地区,也就是我们说的“北水南调”工程,从华北平原到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岸边大约2000多公里,就是到我国黑龙江最大支流的松花江畔也有1500多公里左右。而“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线、中线、西线。东线,从江苏扬州到华北地区的北京,总长度为1156公里;中线,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到华北地区的北京,总长度为1277公里;西线,从长江大渡河到黄河上游,总长度260公里。从距离来看,“南水北调”工程距离要比“北水南调”工程短的多,更“”经济实惠,物美价廉”。


第三、调水量原因

黑龙江,水源主要来源于降水,而黑龙江流域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分布极其均匀,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其中6至8 月降水占据了全年降水量的60%到70%。作为我们工程取水的松花江,年径流量为762亿立方米,试问我们能调多少水给华北地区,而不影响松花江沿岸的生态环境呢?而长江年径流量为9600亿立方米,水源来源于冰川融化和大气降水,而且长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而“南水北调”工程和东线、中线、西线调水量总和为448亿立方米,东线调水量为148亿立方米;中线调水量为130亿立方米;西线调水量为170亿立方米,仅为长江年径流量的5%不到,对生态系统影响甚小。“南水北调”工程调水量是“北水南调”工程的三四倍,因此我们选择了前者。


第四、地形原因

东北地区以平原为主,包括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平均海拔10到60米;长江中下游,主要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主,平均海拔200米左右;华北地区也是以平原为主,包括黄淮海三大平原,平均海拔50米以下。对于我国第三阶梯的三大平原而言,地势平坦,不管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还是“北水南调”工程,都需要通过河道逐级提水北送或南下,工程难度较大。而“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和西线,基本上是借助地势自流,节约出相当一大部分成本。这也是“南水北调”工程优于“北水南调”工程的所在之处。


第五、气候原因

黑龙江,纬度较高,冬季气温很低,会出现结冰现象,而且时间很长,导致其成为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北水南调”工程,受气候因素影响,对我们工程实施,调水难度系数增大了许多,可能得不偿失。长江处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亚热带气候,无结冰期或结冰期时间较短,且一年四季水量充足,保证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持续性 。因此,“南水北调”工程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谢谢阅读。


这么近那么远F4


我是河北的,我对象是南水北调中段线路起点汉江流域的,我对象那里的水源通过中段线路直接供给到我老家使用,因此我对南水北调一向比较关注。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南水北调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世界级巨大工程,他的完成直接惠利的就是沿线的老百姓,而修建完成以及规划中的南水北调线路主要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段,三条线路距离非常远,基本上通过三条线路将我国的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相互联系起来,将大大的促进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

目前来说,开通的南水北调线路是中段线路和东段线路一期工程,受益的省份主要是:中断线路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调水,直接流经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东线目前开通了一期工程,从长江支流的扬州江都水利枢纽调水,主要受益地区是江苏、山东、河北等地,未来还有二期、三期工程。西线工程目前还在规划策划中。全部开通后,受益人口哦将会超过4.5亿人。

这两条线路从2014年底开通到2018年底已经向北方输送水源超过222亿立方米,这样的供水量还在持续增多,可以说水流和水量非常大。

从以上说明中不难发现,南水北调有几个特点:

1、水源地流量大,无污染;

2、符合自西向东的引力特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水流自西向东,并且经年不断,甚至东线还有京杭运河的依托,足够使水源自主流到终点;

3、惠及人民数量多;

4、线路开通后经济效益明显,惠及主要干旱缺水区域大;

5、经济效益明显,修建成本容易控制。

而以上这些特点,似乎东北的界河黑龙江等并不具备优势。

1、东北水引流到华北,惠及人口不多,惠及区域不广,产生的经济效益不高;

2、东北地区修建管道引流到华北,成本高不易控制;

3、东北地势甚至比华北还低,水流从北引流向南,从低地势引流到高地势,这本身就不具备优势;

4、东北冬季河面结冰,夏季水量充沛,难以实现调水的持续性和高流量性。

因此从种种的区别上来看,南水北调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经过了长期考察,经过了实践验证后的正确选择。而从东北调水,无疑是一项不可能也不现实的事儿。


李阿冰


湖北做出了巨大牺牲,整个汉江流域的航运价值开发价值经济价值让位给了华北地区的用水安全。如果湖北像山西卖煤一样卖水,那么将会是最富有的省份。


丸子🍡她哥


从两个方面来给你直接回答:

为什么不从黑龙江调水?

第一是被三座大山阻隔一一一大兴安岭,努鲁虎山,七老图山!

第二是渤海湾低于华北平原!水要流下渤海再提升上一百多米,不可行!

为什么要从大西线和三峡水库调水?

第一是大西线从三千米自流到西北一千米以下的干旱区域!可行!

第二是三峡水库每年拦截下来的千亿方洪水从一百八十五米通过巫山大宁河连通丹江口一百六十米水库全线自流到一百米以下的大华北!可行!

第三是有足够的洪水量,包括改造西北沙漠,灌溉华北旱地,取代黄河水冲刷下游泥沙到渤海湾,变地上河为地下河,恢复渤海湾到西安的航运!

第四是把黄河水全部留在中上游和调往西北,根治黄河!既必需又可行!

第五是把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标准提高到千年一遇!

第六是取代汉江水,支持上中下游灌溉和航运!

第七是取代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大幅度降低调水成本价和农产品成本价!

第八是大西线取代黄河水冲刷泥沙,三峡洪水取代黄河水灌溉!不再让黄土高原的泥沙再流入下游,达到根治黄河!

第九是新增旱涝保收的机械化耕地二十亿亩,黄河真正的得到根治,长江中下游永久安全!

第十是把渤海湾建设成内陆淡水湖,每年节约八百亿方淡水支援两蒙绿水青山,并解决克服在强烈地震海域建隧道和桥梁的毁灭性灾难,建设东北到华东的高速交通,促进一体化发展!


综改1


华北地区缺水不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从历史至今华北缺水一直存在,近些年有加重趋势,特别是东部的山东,虽然是沿海省份,但是省内淡水资源奇缺。之所以从南部调水而不是从东北调水,原因有很多,简单探讨下。

距离原因

以山东为例,首先是距离原因,或许在很多南方人眼中,山东和东北的距离不是很远,其实虽然山东和东北的文化习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属于北方。但山东距长江水系的距离要近于东北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等流域。所以从南方调水成本要低于从东北调水,另外山东以北区域降水量少,普遍缺乏自然河道,人工重新建设河道成本也会非常高。

地势原因

其次是地势原因,虽然有“北上南下”的说法,大部分人认为北部尤其是东北地区的地势是高于南部的,其实不然,东北河流汇集的平原地区,地势普遍低于华北,特别是中途要跨过河北燕山山脉,水流向无法借助于自然,即便采用铺设扬水管道方式,成本也会非常高。而从南部调水,迎合水流自然流向更多,成本上会节省很多。

气候原因

最后是气候原因,都知道东北冬季异常寒冷,看过闯关东的人知道有个片段,讲的是通过江水运输木材,而运木材必须是在来年开春,江面冰层融化以后进行。同样在寒冷的冬季江水结冰,根本就没办法将水资源调往华北。加之东北去往华北沿受众的省份城市比较少,远不及南水北调沿途惠及的城市多,综上所有因素,南水北调才是最实际的。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大家太小看东三省了,东北的面积是非常大的,相比于长江,黑龙江到北京的距离更远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解决水资源分配不均的一项超级工程,目前该工程主要有东线和中线两条输水线路,其中中线是主力线路。

中路工程的起点是位于河南和湖北交界处的丹江口水库。丹江口水库落成于1973年,库区由汉江库区和丹江库区组成,横跨湖北、河南两省。丹江口水库水源来自于汉江及其支流丹江,年平均入库水量为395亿立方米,2012年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达到1022.75平方公里,蓄水量达290.5亿立方米。

由于水质较好,且水量丰富,而且这里相对华北平原而言地势较高,因此被选定为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水源地。

从丹江口到北京的直线距离大约在900公里左右,中途所经过的地方基本都是平原,只需要少量水闸系统,就可以实现大部分河段的自流,建设难度也是比较小的。(丹江口水库到北京的距离)

其实相比于长江流域,黑龙江距离北京的距离一点都不近,东北地区的面积超过150万平方公里,比整个华北五省面积都要大,而黑龙江更是地处中国的最北部,黑龙江干流距离北京的直线距离超过1380公里,比北京到丹江口的距离多了近500公里。

(黑龙江到北京的距离有1380公里)

除了距离遥远一代,从黑龙江到北京还要翻过内蒙古高原,这就非常麻烦了。内蒙古高原的海拔可比黑龙江主干道流经地区高了至少800多米,要把水提到内蒙古高原上去,这个成本就太高了。

而且不仅输送困难,黑龙江的河水流量也不稳定。虽然黑龙江的水量十分丰富,超过黄河和珠江,可达到长江的1/3。但由于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黑龙江流域每年4~10月暖季降水量占全年的90%~93%,其中6~8月就占60%~70%,全年水量很不稳定,季节性变化非常大。

其实长江、汉江的水量也不稳定,但是长江流域建有大量的水库,水库的蓄水能力可以极大的保证供水的稳定性。而黑龙江干流上是没有任何水库的,即便是黑龙江的支流松花江上也没有几座水电站。

在2019年5月20日11时16分,松花江干流上最大的水库丰满水电站爆破完毕,至此松花江主干流上也没啥水库了。

而更重要的是,黑龙江每年11月份就会进入冬半年枯水期,冬季更是直接冰封千里,取水都是个大问题,总不能往北京送冰吧?

(冬天的黑龙江直接结冰了,根本无法取水)

相比之下,长江流域就不会这个问题,一般情况下,长江流域河流都是不结冰的,无需担心冬季的供水问题。

刨去上面这些问题,黑龙江还是一条国际河流,也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界河,咱们单方面取水肯定要和俄方商量,这一点比较麻烦。

综合种种原因,从黑龙江引水到北京是非常困难的。

首先,是黑龙江水量不稳定,也没有什么水库,冬季还会结冰,取水很困难。

其次,黑龙江到北京最近的输水路线要经过内蒙古高原,工程量非常大,如果要绕过内蒙古高原,那么又要增加路途,工程量同样不小,而且很难全程自流。

最后,从黑龙江引水需要和邻国进行协商,谈判过程很漫长。

所以从黑龙江调水进京,远不如从长江调水划算和便利。


千佛山车神


从东北黑龙江等河流调水到华北不如南水北调的原因如下:

首先,经济上不合算。从东北调水漫长的调水管线,每年调水量却相对有限,而且调水期间过短,费效比较低。

其次,东北的河流水量相对较小,只有夏季的雨量相对充沛,而且在整个漫长的冬季,东北的河流几乎都是结冰的,在运输的过程中,也不具备可行性,每年调水的期间较短。

再次,东北水量较大的黑龙江属于界河,如果我国大规模调水的话,可能对下游的俄罗斯和朝鲜用水存在影响,虽然下游的俄罗斯与朝鲜当地的工农业都不发达,用水量也不大,但还是需要与这两国进行水量分配的协调,并签订相关的协议。南水北调只是属于国内不同河流流域的水量再分配,不存在任何国际问题。

最后,南水北调可以很好地利用咱们国家地势的西高东低,让水量在大部分的时候都能够利用地球引力,自然流向华北,只有少部分地段需要抬升。东北调水则不然,因为黑龙江流域海拔较低,需要逐级抬升。

就这些,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不曾轻狂


其实,也是有北水南调工程的。

也就是黑龙江的松花江流域引水到辽河流域。虽然规模不如南水北调工程那么庞大,但是也是不小的调水工程。

图中可看出,长江中下游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都是地势相对平坦的平原地区,在地势相对高的汉江引水,能依靠高低落差,大部分支线都是自流河段,只需要建立河道便可。只有接近北京时,需要抽水。

若是要引黑龙江流域的水到海河流域,可能有点困难。

首先黑龙江是国际河,在上面的一些活动,要建立在不能影响流域内其他国家利益为前提,或者和谈判好了也没事,可能会引起纠纷,所以引水主要是松花江流域,而且量必定不大。

其次,有内蒙古高原的阻碍,燕山山脉、七老山、努鲁尔虎山。山脉面积广大,地势高,打洞是不合适的,只能绕道,那么实际距离就会被加长,工程量会很大,而且水分损失很大。


由图中知,松花江水系虽然流量比汉江大,但是流域也远超汉江。东北本身也需要水,流域大,涉及的地区也多,涉及的人口更多,松花江引水有诸多不方便。

而汉江,地处南方,南方和北方比,南方水之源占总数的五分之四,而人口只占总数的五分之三,年年洪水都是大问题。所以,相对于松花江的北水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还担当了一部分防洪的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