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文征明的书法水平?

秦怀瑟


文徵明,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世,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州人。据说徵明少时并不聪敏,考生员时曾因字写得不好,被考官把卷纸扔了。他便笃志发愤苦学书法。生员们在郡学中或饮酒闲聊,或品茗对弈,唯独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他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即使随手书写的信札,也一丝不苟,“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一生精勤作书,严谨治学,直至九旬高龄仍奋笔不息。文徵明从吴宽学文学,从李应桢学书法,从沈周学画。吴宽曾官侍读学士,后进礼部尚书,不仅诗文有典则,而且“书翰之妙,识者以为不减苏轼”。李应桢曾以善书授中书舍人。沈周乃明代画坛巨匠,笔墨豪放,浑沦厚重,独具一格,而且书法得黄山谷遒劲奇崛之势。文徵明得此三位名师指导,加上自己一生的勤奋,在诗文书画等多方面取得显著的成就,也就不足为怪了。文徵明是备精诸体的书家,篆书得阳冰门风,隶书师法钟繇。而成就最大的是小楷和行草。其小楷脱胎于钟繇、王羲之,笔势轻灵飞动,如金声玉润,点画精整劲健。结构疏密匀称,“如八面观音,色相俱足”。体势清丽古雅,婀娜多姿,娟秀可爱,颇有着魏晋人楷书虚和舒徐的气息。徵明晚年八十多岁高龄时,仍能伏案挥毫作小楷《后赤壁赋》,足见文翁年老而笔力未衰。据说,他年近九十岁时,还为人书写墓志铭。文徵明在艺术上活到老学到老,永不停息的进取精神,至今被书家们称道。书法史上,自魏晋以来小楷名家不多,文徵明当为翘楚。他的传世作品多为行草,艺术师承上出于羲之、智永等王氏一门风范,并从宋、元诸家中撷取精华,自成一格。除大量的诗札外,代表作品还有《滕王阁序》、《离骚》、《赤壁赋》、《渔父辞》等。《滕王阁序》书写的是初唐文学家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的全文。此卷行草浑然成篇。用笔清爽劲利,圆熟流畅,提按顿挫明晰,使转灵活利落,淋漓痛快而富有韵律感,很有《圣教序》的意味。有些字的用笔和结体又有赵孟俯的影子。点画间一派潇洒秀逸的风姿,又不失古澹闲雅的韵味,称之为韵法两胜,当不为过。

文徵明的行草大都书于尺牍文稿之上,字体属中、小字一类。他的大字行书则专门师法黄山谷,深得昂藏郁拔的姿韵。书法创作中,有一个古来很少被人发现和重视的规律。这就是由笔法和结体等形成的风格特点,决定了有的书家(或碑帖)的字宜书大字,有的适写中、小字。以楷书而言,颜体适合写大字,欧体、赵体适合写中、小字。以行书论,包括欧阳询、米芾、蔡襄、赵子昂等在内的二王一路风格的字不宜写大字,如此等等。古今不少书家由于不谙此理,硬要以二王风格去作大字,或以颜真卿的丰伟之体去书蝇头小楷,即使是功力深厚的书家,也很难完满。文徵明恰恰独具慧眼,悟得并掌握了这个规律。纵观他的全部作品,我们看到,用以抒发性情表现自己个性时,他从正宗的二王风范中化出自家面目出之,字体趋于中、小类。而书写气度恢宏的大字时,则专出以风格鲜明的山谷之体,“如凤舞琼花,泉鸣竹涧”。文徵明的字能大能小,大小俱佳。他有掌握多种风格字体并善于扬长避短的本领,较之其他书家确实有其高明之处。











菊坛名流


历史上对文征明的书法多是好评,书法历史地位很高,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但是也有些专家对文征明多有贬低,认为其好多笔法太过江湖,不能像赵孟頫一样笔笔精彩。

书法本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也有人认为文征明是最被低估的书法家,他应该排在王羲之之前,毕竟活的时间长,练的也比王羲之久,如果放在一个时期,王羲之见到文征明都要喊一声老师傅。

不过小编认为,文征明字虽好,但是和王羲之相比,还想去相去甚远,不是一个级别的,正所谓爱屋及乌,文征明的铁粉眼里只有文征明,他们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水分过大。

文征明的价值其实就是你对他的喜爱程度,你喜欢的东西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文征明的晚年得意之作。

《独乐园记》是文征明晚年的得意之作,现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馆,是纸本墨笔十分珍贵,纵27cm,横655.2cm

这件作品用新笔,秀妩温润,已经将年轻时候的锐角磨平,几近大成,散发着成熟的魅力。

小编个人十分喜爱文征明的作品,潇洒大气,给人以舒畅之感。

技法上,文征明也是学了很多王羲之的,王羲之笔法多变,文征明借用了部分笔法,融入了时代流行笔法,形成了个人风格特色。

文征明的书法中以小楷最为精绝,被后世奉为模本,经受住一代又一代的考验。

网友们喜欢文征明的书法吗?欢迎关注小编,每天更新高清的书法字帖,传递最前沿的书法理论。

你的赞赏是小编更新的动力,请在评论区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名庐书社许高鉴


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诗人,他诗书画文无所不精,别人成为“四绝人才”,在绘画上,他与沈周共创“吴派”,于唐伯虎、沈周、仇英并称为明四家,又是吴中四才子之一,他的书法上的成绩也斐然,异于时流。

明代初年的书法其实还是延续赵孟頫的复古主义书法风格,赵孟頫的出现为明代的帖学奠定了基础,作为一个在书法上守成的时代,明代的书法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缺乏自己的个性和突破能力。

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台阁体的出现,这种标准化的书体的流行更是证明了书法在明代越来越没有方向,大家只有寻求更加实际的,能带来更多利益的“趋时贵书”,通过这种书体谋取功名,这也是当时科举时代的必然结果。


文征明的不同在于,他与当时流行的“台阁体”有一点不同,或者说是有一点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因为文征明本身并写不了“台阁体”,因为他小时候比较愚钝,考试的时候还多次因为字写的不好看而被考官嘲笑。

也正是由于此,他才开始发奋努力的练习书法,考官之所以嘲笑他,其实也未必是由于他写的不好,而是不符合当时的官方书体“台阁体”,就像我们当今参加高考,你写的一手好草书,虽然也很有才华,但肯定也会被人嘲笑。

在科举考试和艺术追求之间,文征明看来是经历过很激烈的挣扎的,虽然他后来已经不用参加考试了,但是这种深入骨髓的训练,对于他以后的书写确实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也正是在这种挣扎之中,成就了这位艺术家,他在官方规定的正体书法、个人追求的书法艺术风格、文人士大夫的精神性情的陶冶之间从对立到统一,完成了自我风格的构建,这一点从他的很多书法作品里都可以得到证明,既有如《琴赋》的工整漂亮的小楷,又有狂放不羁的狂草书。


文征明出现的另一个意义,就是表明了书法艺术流派的萌芽,从唐代开始,后人学习书法都以二王为宗,以二王为源头发展出了很多门派,其中包括颜真卿和宋代的宋四家,但是这些所谓的风格流派并没有统一的派别意识,都是自然的被动的风格派别。

而以文征明为代表的“吴门书派”和画派却是有着比较明确的流派概念,这和宋代以后书法的文人化有很大的关系,文人士大夫的介入,赋予书写新的意义,开始不是单纯的写字,而是注入思想、性情和修养,从宋代的启蒙,到明代的确立,书法逐步完全走向文人化的时代,普通阶层的书法作品越来越不被重视,也没有人提及,直到清代的中晚期。

之所以说文征明的书法属于一个流派,一是因为他有一个主动的艺术家聚集的群体,其中就包括唐伯虎、沈周,同时呢,这些人还具有相同的艺术观点以及共同的地域关系。同时,虽然他们自己是一个流派,但是他和整个明代的书法风格并不冲突,他只是明代整个大的书法环境的一个风格的体现。

吴门书派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他以典型的文人书法、绘画、文学相结合,加上共同的地域和文艺主张,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具有主动意识的书法艺术流派,为清代更加明确的流派确立奠定了基础,开数百年之先河,也为以后的文人书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但从书法水平而论,文征明的书法水平当然是非常好的,这个他被考官羞辱以后的发奋图强有很大的关系:

初游郡学时,学官一严厉束诸生,变色而入,张灯及散,诸生皆饮……征明独临写千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文征明发奋写字,写千字文一天写10本,这是什么功力,这种苦修带来的结构就是他不仅在书法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的绘画和文章也大受裨益。

他的书法是典型的江南文人的书风,他的小楷工整而文雅,透着一股清淡的气息,他的行书点画、结构都可以称得上是完美无缺,虽然整体上没有太大的起伏和变化,但是这种书写方式正是当时文人书法的日常表达,就像我们今天看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七篇一律中透着文人的气韵。

既有丰富的变化,又一帖一奇,自魏晋王羲之、王献之以后恐怕没有人能够做到了。五代的杨凝式算一个,但是又缺少了一点书卷气息,文征明的老成持重的性格加上深厚的书法功力,不激不厉的用笔,其实更适合初学者入门学习,从他入手学习书法可能比直接去学习魏晋或者唐代人的书法更加的方便。

这一点和我个人一直提倡的学习二王书法之前最好先学习元代的赵孟頫入门很相似,赵孟頫的书法和文征明书法在某种意义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作为入门学习,是一个走向魏晋王羲之的一个很好的跳板。

明代书法的整体上缺乏生机和活力,更是从一个侧面推动了反叛力量的萌生,文征明不久,明代的第一个反叛者出现了,他就是书风狂放,粗头乱服的徐渭。


不二斋


文征明小楷,端庄多姿,稳中有活,笔法细腻,有王赵之风。行书以二王为宗,融以赵孟頫,米芾笔意,结字精巧,字字珠玑,章法富有书卷气,行气贯通,行间呼应,通篇协调统一,臻于化境,其结体之稳,不让王羲之,其熟练精到,更胜赵孟頫,其笔墨之劲力,在董香光之上,技法精熟,史所罕有。秀美中,墨色浓厚,神采飞扬。当然就深层次而言,其长处亦其短处,韵致不及羲之,慰藉稍逊赵孟頫,秀媚弱于董华亭。但人无完人,字难臻美,文征明的行书,在书法史上地位极高,少有出其右者。文征明的行书草书,虽然也用笔精到,但气象稍嫌不足不足,似不如其小楷及行书的成就。总而言之,文征明的书法在明朝、乃至整个书法史上居于大家之列,其历史地位不容置疑。











兴平南郊窦文海


“文征明的字只是秀美,没有内涵”这是谁说的,把他名字报上来,信不信会被口水淹死。这种话还有道理吗?什么道理,说这种话的人大多数都是写丑书的人,自己写不好,还乱喷一气。下面我就给你简要说说文征明的书法,让大家有个了解,不要再被这些小人忽悠了。

文征明的书法成就和影响力在当时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因为你要知道,文征明科举考试没有考上,是被人推荐做的官,做了没多久就辞职不干了。像这样没个一官半职的人,在当时还有这么大的名气,完全是靠他的才华成就的。

文征明小楷

文征明擅长多种书体,而艺术成就最高的、最被人看重的是他的小楷,当时他的小楷有“名动海内”之誉。文征明的小楷,早期受赵孟頫的影响,后来向魏晋师法,学习《黄庭经》和《乐毅论》,他的儿子文彭这样评价:“小楷虽自《黄庭》《乐毅》中来,而温纯精绝,虞褚而下弗论也。”

后世记载他“年九十犹作蝇头书,人以为仙。”可见他的功力之深。九十岁时为他人撰写墓志铭,结果还没写完就“置笔端坐而逝了”。

文征明的行书

文征明的行书师法对象主要是王羲之的《圣教序》,另外还博采众长,学习过颜真卿、苏轼、米芾、黄庭坚、赵孟頫等人是书法,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书风。

文征明的行书有两大类风格:一种是以《圣教序》为笔意书写的一些行书小品;还有一种是晚年以黄庭坚的风格为主,书写的一些大字行书作品。

文征明的草书

文征明的小草书学的是二王和智永的《千字文》,狂草师法怀素和黄庭坚。他的小草书还比较常见,而且经常会融入到些行书作品中去,而狂草作品则相对较少。

文征明的书法继承了二王一脉的中正、平和、秀美的书风,讲求规矩,是人品与书品的完美统一。以他为领导的吴门书派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甚至影响到了日本、朝鲜等海外。

所以文征明的书法不是没有内涵,而是很有内涵。学习硬笔书法以文征明为榜样完全可以。文征明留下的小楷作品,非常适合硬笔书法爱好者拿来作为范本,他的小行书也非常适合做硬笔行书的范本。


翰墨今香


文征明,不是天才,却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了明代有名的全才,他诗、书、画无一不精,人品超好,被誉为“四绝人才”。

科举仕途的不顺,使他潜心文学书画,在挫折苦难中他却浇灌出灿烂耀眼的艺术之花。他不攀权贵,淡泊名利,平静淡然的保持着文人特有的风骨,最终铸造出“德、艺、寿”三馨的不朽人生。

文征明,书法造诣深厚,篆书、草书、行书、楷书无一不精,书法布局严整却又行云流水,字体温润稳重而法度严谨,尤以小楷和行书闻名于世。书体虽无雄浑气势,却意态生动,具有晋唐风致,又能独具一格。

文征明的书法作品是有温度的作品,满纸儒雅书卷之气,没有一丝火气和犟气,有一种让人看了无法抗拒的愉悦之美。

文征明,是吴门书派画派开创型的关键性人物,吴派是具有典型江南文人书风的一大地域流派,在明清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午楠夏


我认为这句话并没有道理,反驳理由有2个:

第一、文征明有“内涵”,诗书画精通

史载文征明诗书画文无不精通。

明代文征明从沈周、赵孟頫、王蒙、吴镇等人的绘画中汲取养分,开创了一代文人画的繁盛景象。画作意境高妙淡远,古朴而不失韵致。

文征明的诗歌成就,在文学史上也是值得一提的。其作品上承柳公权、苏轼、白居易、陆游,形成了杂糅各家的独特诗风。其诗歌作品尤其以“仙”著称。

书法成就自然不必说了,可以说,有明一代,文征明是传承帖学书法的集大成者,其书法作品,不仅有深厚的技巧作为支撑,而且其蕴含的感情也是为人所震动。

第二、人生经历丰富

史书记载从小为人就很忠厚。这也是文征明比较难得的一个品质。

他学习书法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中了秀才,结果岁试时,宗师认为他书法不好,因此就此落榜。自此发奋学习书法。但屡试不第。

而到1523年,当上了翰林待诏。他日渐感觉自己并不适合在此位置上,与官员同事,因此自此放浪山水,寄情山川。这样的人生经历,不能为其艺术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松风阁书法日讲


文小姐连番发来书法问询邀约,颇对胃口,故而再作冯妇重操斧柯,权做一家之言,或可解颐开怀。

文征明是我最喜爱的书法家之一。纵览有明一朝,我个人对文待诏的笔力十分推崇,虽然难免偏颇就爱,但还是顶礼膜拜、倍加珍视的。

说文征明的书法锦绣其外没有内涵,只能是一家之言,或可解读为过于暗黑贬损文征明,并不是理性客观的中肯评断。

文征明号为“四大才子”之一,诗词字画无不称奇,人称四绝圣手,并非浪得虚名,而是实打实的真功夫,真本领。

文征明的书法作品很多,大多以小楷或行草著于世间。但他的隶书、篆书同样也都秀劲拔萃,属于各类兼善的法书大家,在同侪眼中,他甚至可以略胜赵孟頫,豪踞历代俊逸法书之巅。

文征明的书作,在今人看来,过于秀媚,没有风骨,其实温润儒雅,锋芒内敛,完全没有那种肆无忌惮的张扬与跋扈,于平心静气中蕴藉智慧与见识,承袭了赵氏一派的温润秀美,但又平中见奇、弘润挺拔,这和他本人的性格固然有关,也和他的身世经历密不可分,更和他的谨慎为人、腹内经纶相互辉映。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书作对后世影响巨大,就连一向狐疑的董其昌也多有学他、肖他、仿他,堪称后世经典文字范本。

如题主问,学文征明笔法,只能增添秀劲挺魅,可以为阁下涂脂抹粉增光添彩,这样一桩大美事何乐而不为呢?


龙吟148119260


谈及文征明,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比起唐伯虎的名气,他的名气小了很多。其实他也是明朝的“江南四大才子”,诗文书画精妙绝伦,无一不通。尤其是他的书法造诣,更是在“四大才子”里边排名第一,在中国书法史上,也很有名。

文征明,原名壁,字征明。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征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

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自成一体。

在书法艺术界,文征明的书法向来作为“典范”和“模板”存在,尤其是作品《杂咏诗卷》拍出了8165万的天价,成为文征明书法拍卖的最高纪录。

文征明书法《杂咏诗卷》,是典型的文式行草,笔性流利,火候温润,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看起来赏心悦目,如沐春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

文征明此卷作品,书写严谨,秀丽劲健,是他中晚年后的习见书风。一般来讲,书画家精品的出现,有许多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影响。要有一篇“浑然天成”的作品,也并未易事。所以这幅作品拥有极高的天价,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这幅作品的尾跋处可见:“久雨新霁,情思爽然,焚香煮茶,亦人间快事。”的字样。所以遇到“佳纸”,文征明才会笔随心运,胸无滞疑,创作出这样的精品之作。

除了《杂咏诗卷》,文征明还有一幅经典书法《琵琶行》。稍有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琵琶行》正是著名文学家,诗人白居易的经典之作。当经典的诗作,邂逅最美的书法艺术,将会碰撞出如何的艺术魅力?

据记载,文征明的《琵琶行》行书,作于88岁高龄,也可以说是其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现藏于湖南博物馆。接来下,我们继续欣赏:

书法,一半是修养,一半是美学。让我们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里,读懂这传承千年的墨香之美。书法,于方寸之间,可见修为,可见功力,可见中国汉字之美。

读者们,关于文征明的“书法作品”,大家还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文史道


1、行草兼用。其行书使用了很多草书的简写和连笔,充分展现了线条之美,气韵连贯。

2、收放自如。结体上保留了二王的严谨法度,又融入了部分黄庭坚长枪大戟的写法,紧缩之中不乏舒张,自然之中透出豪迈之气。

3、刚柔相济。方圆兼备,肥瘦结合,笔画的力度和流畅感都十足。尤其是其富有张力的圆转,有一种弯弓射大雕之感,是一大特色。

4、动感遒劲。行笔平稳而迅捷,笔画非常爽滑而有劲道,宛若挥舞的长鞭。

5、精致和谐。每个字都精心构思,别出心裁,又经过长期训练,十分精致。同时,不同的字又透露出相同的风格气息,显得非常和谐和匀称。整篇作品粗看有型、细看有味,雅俗共赏。

由于以上几个特征,文征明的行书展现出很多独特的风貌,简练、遒劲、动感、别致,欣赏起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之感,其本人是书法史上最具开创性的书法大家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