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接触”有担当!全市300多家餐饮门店为居民、企业提供送餐服务

“无接触”有担当!全市300多家餐饮门店为居民、企业提供送餐服务

“您好,您的外卖到了,请下楼来取一下。”这样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瞬间,在全国齐心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当下,显得弥足珍贵。

“无接触”有担当!全市300多家餐饮门店为居民、企业提供送餐服务

随着复工日期的临近,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在《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灵活安排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鼓励企业安排职工通过电话、网络等灵活方式在家上班完成相应工作。但是,疫情防控必需的行业,以及保障城市运行和企业生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重点项目建设施工以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相关企业,他们必须迎难而上,保证正常生产和营业。

如何为这些机构、企业、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就餐条件?2月2日,记者从成都餐饮同业公会获悉,目前,全市已有24个品牌的388个餐饮门店,在抗击肺炎疫情的关键节点,为这些尽全力正常生产和营业的人们提供在线配送服务。

24个品牌388个餐饮门店

开启在线配送

“无接触”有担当!全市300多家餐饮门店为居民、企业提供送餐服务

疫情期间,成都餐饮同业公会秘书长袁小然的朋友圈不断有餐饮企业宣布短时间的阶段性暂停营业。“为了员工和顾客的安全,这是稳妥的选择。”

但是,袁小然心里马上出现另外一个问题:复工日期临近,如果餐饮企业大规模闭店歇业,市民、企业员工的就餐问题如何解决?带着这一问题,为了进一步掌握餐饮行业疫情防控工作、企业经营及节后复工准备情况,1月30日下午,成都餐饮同业公会召开全市重点餐饮连锁企业疫情防控、返蓉复岗工作座谈会,老房子、皇城老妈、红杏酒家、大蓉和、市饮食公司、成都映象、柴门、南堂、三只耳、蜀九香、锦城印象、小龙坎、雍容荟、园里等成都市14家重点餐饮连锁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成都餐饮同业公会联合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发出共同倡议,号召全市餐饮单位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餐饮线上配送。

袁小然介绍说,线上配送一方面可以为节后复工提供餐饮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让餐饮企业顺应市场变化,化风险为风口。“倡议发出后,餐饮企业积极响应,目前开启在线配送的24个品牌涵盖正餐、火锅、小吃等,餐饮门店共计达到388个。”

成都市首批“提供‘点餐自取、团膳直送’服务”的餐饮企业名单如下↓

“无接触”有担当!全市300多家餐饮门店为居民、企业提供送餐服务“无接触”有担当!全市300多家餐饮门店为居民、企业提供送餐服务
“无接触”有担当!全市300多家餐饮门店为居民、企业提供送餐服务

这些为“战疫”贡献力量的餐饮企业,也得到了阿里巴巴本地生活的支持。据悉,在市商务局的指导下,经过成都餐饮同业公会与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多番沟通,后者决定对推荐商户进行费率优惠,优质品牌则直接减免配送费。

采用“无接触服务”模式取餐

有条件餐饮企业后续可申请加入

记者了解到,“点餐自取、团膳直送”,“无接触服务”模式取餐是此次在线配送的一大特点。袁小然介绍说,

“点餐自取”可以是附近居民到店点餐,然后拿回家食用,也可以是顾客在饿了么、口碑APP上完成点餐,再到店自取。“团膳直送”则是指成都范围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在饿了么APP上进行点餐,配送方式包括单位派人自取、餐饮企业送餐上门或指定地点,以及第三方提供配送服务。“通过充分发挥平台服务空间分离优势,确保行业落实禁止举办群体性餐饮经营活动规定。”

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公共事务副总监王颖称,此番联合成都餐饮同业公会发出《春风驰援 数字助力》倡议,就是希望利用饿了么、口碑等平台提供“十项”民生服务内容,为政府公共管理、市场保供、民生菜市、末端配送、商家信贷侧和监管控价等领域提供全面数字化新服务场景,让餐饮商家、生鲜菜口更容易触网升级、让市民更快转变数字化生活方式、使政府更好利用新技术进行疫情防控下的城市生活恢复工作。“希望这次疫情过去后,我们拥有一个新的城市生活新模式。”

“随着企业有序复工,和市民节后陆续返蓉,对餐饮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此,我们鼓励更多具备防疫防控能力及复工条件的餐饮企业加入进来。”袁小然说。对此,市商务局副局长尹建表示,在防疫工作的关键期,我们通过行业协会,积极号召成都餐饮企业贡献力量,是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服务的务实举措,既能支持行业的稳定发展,又能助力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体现出生活城市的从容和美食之都的担当。

值班主任:何静

----------------------------

如果您知道疫情的相关线索,如果你身边有防疫的动人故事,请您与我们联系。记者联系方式:

兰琳洁:微信号summerlanmm

袁理:微信号marcosorry19123

何静:微信号xiaoxi512160

张琴:微信号zhangqin0901

报料电话:028-843219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