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颜宁教授当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她还会出走清华吗?

晓晓笔记


颜宁可以称得上是国内的明星科学家了,她是一名结构生物学家,曾在清华大学工作十余年。她在《Cell》《Nature》《Science》上发表过将近30篇论文,这个数字是很惊人的,国内的高校从建校到现在发表在上面的论文数量,没有几所能够达到颜宁一人完成的数量。更让人追捧的是,颜宁还是一位美女科学家,被很多人尊为学术女神。

这样的女神,她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新闻。在2017年颜宁曾经成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候选人,不过没有通过院士评选的最终环节。2017年5月,颜宁受聘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讲席教授,之后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颜宁的出走以及成为美国的院士都曾在国内引起不小的轰动,有不少人认为颜宁是负气离开清华大学、离开中国,并借机讨论中国的种种不是。

至于颜宁为什么离开清华大学选择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我们没必要对此进行猜测,更没有必要进行各种恶意揣测或道德绑架。如果说颜宁赴美是因为国内的科研环境不如美国,那么饶毅、施一公等科学家从美国返回中国是不是就能说明中国的科研环境比美国的好?

颜宁被普林斯顿大学聘请,应该说这是中国的科学家、中国培养的科学家被世界认可的一个表现。颜宁离开清华也是比较顺利的,并没有受到什么阻碍,甚至也未曾媒体上看到清华方面有挽留。这也是中国科技实力上升的一个表现。二战后有一段时间,英国经常抱怨自己的优秀学生跑到了美国,抱怨了十几年后就不再抱怨,自己的实力提升后优秀的人才自然会被吸引回来。中国何尝不也是一样?自己的实力提升后,人才的流入就会是很正常的事情,人才的流出也不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此时“科学无国界”所产生的影响要大于“学者有自己的祖国”。

当站在更高层次上理解并认识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时,还会非常狭隘地认为颜宁是因为评不上中科院院士而负气出走的吗?


刁博


颜宁出走与当选院士与否明面上不相关,是科研经费申请上被卡。一个连续两年项目没有被有关部门批经费,后一外国公司提供了研究费用,项目成果也非常显著。为了不浪费大量精力放在这些杂事、人事上,她离开清华到了普林斯顿。

为了避免困扰(大家都理解的),她讲了到美国与评选院士无关,并且认后再不回复类似问题。


水利万物又不争


颜宁如果当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就不会走出清华。可以说100%的可能。

第一,从理性、科学角度看,就近不就选。就像学车一样,美国教车再好,不就是开车吗?中美院士,不都是搞科研吗?中国近些年发展迅速,海归逐年增多,总体上看中美院士旗鼓相当。既如此,何必舍近求远?

第二,从传统文化看,忠孝两全。生在祖国,长在红旗下,无法拒绝生我养我的根。就此,没有理由为他人(美国)服务。尤其是她身为山东人,儒家文化浓厚。

第三,从感恩角度看,谁培养你、为谁服务。毕竟一路走来不容易。自己不容易,提供的环境也不容易。

概括之,从平常心理看以上三点足以确定颜宁不会离开清华。

只有不可逾越的理由才能导致离开清华。而决定去留的主要原因在于感觉能入但又难入中科院院士。至于中科院院士机制如何我们无以枉加猜测,但颜宁的离开,无异于逼上梁山、无可奈何、飘落他乡的感觉。


刘俊利


在中国,院士不光是科学上的建树,不光岁月积淀,更重要的是给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像袁隆平,钟南山是什么样的存在,一个解决了吃饭,一个解决了生化危机,,更不用说那些两弹一星的,在大学教育领域培养了无数精英的,为国家奉献一生的,这些人不值得当院士?一个颜宁让你吹来吹去,一是没有研究出突出的科研成果,要不就有诺贝尔奖的提名了,二是当了几年教师,他的学生行不行能不能挑大梁不也得靠时间检阅,你们吹不过是长得不错,年轻有能力,如果是一个长相普通的你们还继续吹吗?屠坳坳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没评上院士不假,为整个人类做出突出贡献,但她个人对名利并不重视,但是国家并没亏待她,国庆嘉宾坐彩车这样的礼遇不够吗,科学界有科学界的规矩,踏踏实实做研究该有的一定会有,但是颜宁还差的远呢


般若287238703


这是什么问题啊,她是明星教授不错,但是也是站在施一公的肩膀上,能发顶级期刊,用的方法和手段也是施一公的,做个985确实没问题,但是你也太小看中国的院士了吧,中国的院士靠的是多年的科研积累和学术贡献,你以为发些好文章就可以做院士吗?何其可笑


MrRight160839548


没想到这个问题这么热门,竟然有两千多个回答。说明大家都知道颜宁,关心颜宁。

问题如果换一下形式,你会怎样回答?如果颜宁没有被评为美国院士,你会知道她吗?你会参与评论吗?

颜宁还是那个颜宁,成就也主要是原来做出的,为什么只有当美国把她评为外籍院士,中国人才知道她关注她呢?

我们还有多少个颜宁,需要国外给与高的评价,我们才知道他(她)是个人才呢?我们是不是对科学家宣传的太少了?


明日Will


我觉得颜宁教授的出走和她有没有当选中科院院士没有必然的联系。

她曾经说过:“科学家的名片是她的科研成果,而不是各种title(头衔)。不论是否当选,我还是我,既没有更高明,也没有变差劲。事实上,我现在有点小得意的是,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只说我是颜宁,不需要任何修饰词。

从颜老师的微博发文和她的公众表现来看,我觉得颜宁老师是一个爱生活、懂生活、会生活的人,她比较乐观与豁达,优雅且大方,做科研对他来说是她热爱的事情,而且从颜老师所获得的国际荣誉和国家称号来看,她即便是留在国内,上院士也是迟早的事情。

关于颜老师出走清华去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其本人已经做过回答了,她说:“普林斯顿是我的母校,回到普林斯顿任教,是我一直的理想!因此我们也没有必要做太多的假设和想象,更不要将阴谋论拿过来谈论!让我们真心祝愿颜老师生活开心,多做出对人类有贡献的成果才是王道!


丑角侃教育


科研是什么?现代科研本质上是一门生意,一种商业行为。既然做科研需要经历数十年的训练,还需要有天赋和热情。意味着科研能力是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和精力才能获得的,自然需要选择最有效率的利用方式。德国全球最顶级专家来中国搞类人猿的神经系统研究,是因为上海可以提供全球独一无二的资源和政府支持。颜宁还算不上全球顶尖的专家,还需要很多资源支持才能够成长到顶级,那么最优选择自然是最能支撑她科研需求的环境和资源。院士只是称呼,关键是科研资源和环境的支撑。从道德和爱国情怀出发,那只是一种理想。现实是现代科研首先是商业行为,必须考虑投入产出。院士落选可能说明她不符合中国现在的投入产出规划。她去别国,说明别国能够满足她的投入产出。这是双选,无需惋惜。有一日,中国成为最能够满足她的科研需求的地方,她必然会回来。现在无需,以后则无需赋予太多国家情怀和道德想象。


致善书院


人总是随环境和地位,改变自已的行为轨迹,有新的取方。无诉身处何种位子,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人如何对待不如意事的心态和观念,对环境适应能力,是决定出走与不出的主因。

清华不适应,到了中科院就能满足吗?可能也不行,因为中国的人文环境,学术生态,大同小异。

心若不平,对文化氛围不满意,到同质化的环境,依然不认可。该来的要来,该走的要走,人往高处走,这是人的本性。

俊鸟栖高枝,凤凰落宝地,但都在自己国家内林子,侯乌,布谷催春为北国农时唱歌。因此有远在万里之外,风光无限的科学回家,报效祖国。做国家栋梁,至于有人出走为外国做贡献,那是她的选择。

人要有感恩心,国家应算一算,培养一位高等人才,用了多少人的纳税钱,该怎样收回。

这不是用爱国绑架人的出走行为,这是对心尽责任。


王高华9999999998


在最好的年纪,寻找最好的平台,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人生是多么的短暂,人生是多么的宝贵,在最好的年华,实现人生的梦想,去改变这个世界,这是多么伟大的事业。

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