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九中校長馬志平:不忘初心謀發展,砥礪奮進譜新篇

青島九中校長馬志平:不忘初心謀發展,砥礪奮進譜新篇

青島九中創建於1900年,是一所“名重齊魯學界”的百年名校。120年來,薪火相傳、學脈賡續,畢業生中人才輩出,各界知名校友薈萃——校友中有兩院院士8名,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1名,其中王大珩院士是共和國“兩彈一星”元勳,改革開放四十年先鋒人物,2000年校慶時還親自回到母校,題寫了“見賢思齊”的校訓;77歲高齡的謝立信院士依然在眼科醫院勤奮工作。此外,還有國學大師王獻唐、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逄先知、航空航天部部長林宗棠、北京軍區副司令李永金、書法家高小巖、版畫家張白波、電影表演藝術家崔嵬、國際象棋國際特級大師卜祥志、中國帆船賽事環球航行的女水手宋坤等著名校友。可以說,青島九中在青島教育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素有“學在九中,院士搖籃”的美譽。

在歲月跋涉中,青島九中已經歷過120個群花爭妍的春天。從市北區上海路7號,到西海岸新區七星河路559號,從老校樹齡百年的白果樹、老洋槐,到新校飄香的金桂、綻放的玉蘭……禮賢中學百廿年的積澱蘊藏其中,沉穩而不失活力,莊重而更顯優雅,時光溫柔、歲月留香,記錄的是禮賢人篳路藍縷、繼往開來的風采與故事。

一、優化頂層設計,擘畫發展目標

為了剛好地把握遷校後的新機遇,學校主動應變、打破原有規劃週期,在廣泛調研、聽取師生家長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基礎上,2018年初出臺了《青島九中新時期戰略發展規劃》,為學校未來五年發展作出了頂層設計,統一思想、凝聚人心、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實現了引領作用。

1.立足傳統傳承創新。2017年搬遷新校區以後,學校即認真思考面臨新時代新環境背景下的辦學方向,確定了“團結、傳承、創新”的工作思路,學校的發展需要靠團結凝聚人心,靠傳承積蓄力量,靠創新激發活力。

2.關注素養全面育人。與把“為每個學生的終身發展與適應社會奠定基礎”作為辦學思想,在堅持“全面發展、文理兼通、外語見長”育人目標基礎上,明確提出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培養“有理想信念、有家國情懷、有責任擔當、有國際視野的現代禮賢人”。

3.全面提升辦學特色。堅持特色立校、特色強校、特色興校理念,積極推進特色發展戰略。根據新時代的要求,把外語教學特色拓寬至“外語+藝術”“外語+科技”,使特色課程更加豐富,更有吸引力和影響力。

4.深化改革發展課程。深化課程改革,全面推進核心素養培養,實施素質教育。按照新課程標準理念,重新構建學校課程體系,打造精品課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個性特長,為學生髮展搭建多元平臺。

5.引領創新提升素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專業發展,制定“三梯隊三層次”教師發展方案打造道德高尚、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以青年教師讀書班、特級教師工作室等形式,任務驅動,立足課堂,引領教師成為合格教師、骨幹教師和卓越教師。

6.尋標對標奮勇爭先。面向優質學校“尋標對標”,放大座標找不足,提高標準找差距,瞄準全國“領頭雁”“排頭兵”,學先進、趕先進。確定市內外五所優質高中為尋標、對標學校,分別學習他們的辦學理念、課程建設、文化傳承、競賽輔導和學生管理,通過學習借鑑,提高管理水平。

7.項目驅動變革結構。實施項目式管理,充分利用優質資源,以項目驅動提升辦學水平。成立“禮賢文化研究”“生涯規劃與心理健康教育”等十個中心,推進各項重點工作。如心理健康教育與生涯規劃指導中心,是由兩名專職心理教師和60名有心理健康諮詢師證書的教師組成,團隊有效的工作,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涯規劃能力提升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堅持立德樹人,促進全面發展

全教會明確提出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學校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堅持以德育為中心,以活動為載體,推行全員導師制,注重提高德育的針對性。

1.完善德育體系,豐富德育內容。堅持、完善全員育人機制,德育課程貫穿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每月確定一個教育主題,通過全校或年級大會、班級主題班會等多種方式開展德育活動,以學生為教育主體和體驗式為主的教育理念,增強了教育的實效性。讓守規矩成為習慣、讓自律成為習慣、讓真努力成為習慣、讓愛勞動成為習慣,系列習慣養成教育受到良好效果。

2.促進全面發展,提升綜合素養。關注身心健康,關注德生活和人格養成,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健康、和諧發展。將青島市教育局“十個一”項目行動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有機融合,課堂教學及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讀書節、外語節等大型活動,36個學生社團,都成為全體學生培養興趣和特長的好機會,促進了學生全面而個性發展,學會吹口琴、學會游泳,是學校對每個學生提出的要求。

3.立足終身發展,培養深厚底蘊。每年邀請一名諾獎得主進校園、一名外交大使進校園、一名出色校友進校園、一名著名學者進校園,還有30多名專家給學生做專題報告。學生與這些大咖、專家面對面,心靈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激勵,思想獲得啟迪。

4.強化自主管理,培養良好習慣。在學校家長委員會的倡議下,經學生會研究決定,學生不準帶手機進入校園!實行兩年來,學生自律委員會加強日常檢查,學生處和年級組及時對違規學生進行教育和處理,學校聯繫電信公司在校園安裝了足夠的電話,保證了這一決定的真正落地。

三、聚力教學改革,實現提質增效

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深刻領會“立德樹人”背景下教育的責任——不忘教育初心,牢記學校使命,促進學生全面、自主、有個性地發展。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研究新高考實施方案,探討課堂教學模式,實施分層級教學,提升高考升學率。教學課程改革既注重抓實核心課程的引領,又重視抓實核心素養全面培養;既嘗試變革教學方式,又努力探索變革學習方式,努力尋求“教”與“學”方式的最佳匹配

1.深化高考研究,提升培養成效。

完善符合新時期要求的教學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建立教學過程監控和質量評價機制,推進分層次教學,落實培優補弱,辦好實驗班,辦好“王大珩院士班”和“同濟大學苗圃班”。

2.落實課程標準,提升核心素養。加大對新高考的研究力度,制定科學合理的2017級教學實施方案,指導學生“選課走班”。加強新課程標準的學習研究,安排教師參加各級培訓,抓實學科組的集體備課和學習交流。

以“先學後教,以學定教;自學探究,合作交流;夯實基礎,培養能力”為基本原則,積極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探索教學模式,體現學科特點,體現教師風格,提高課堂效率。

3.深化教學改革,提升培養質量。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重視資源平臺建設。推行pad應用,打造智慧課堂,探索“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加強pad使用管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同濟大學的支持下,成立“人工智能實驗班”和“中德工程班”,開設雲計算和德育等課程。六門小語種的開設,為學生選修二外提供了條件。

四、凝心聚力變革,提升品質內涵

我校抓住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和“互聯網+”教育技術現代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在選課走班實施、新課標落地、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十個一”行動建設等方面提高了攻堅克難能力,提升了學校治理水平。學校已經平穩度過了遷校過渡期和適應期,各方面工作已納入良性發展軌道,學校風清氣正,齊心向上,進入了提升品質、打造特色、創建品牌,又快又好發展的新時期。

1.堅持穩中求進,質量平穩提升。

學校獲得山東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連續兩個學年度獲得直屬學校績效考核優秀等級。

高考成績穩步提升,達到省自招線人數、自主招生達線率等各項指標繼續保持優秀水平。中加班、中美班考入國外名校的學生超過60%。

2.師生全面發展,邁上發展快車道。

2018屆學生王桂夫參加34級全國物理奧賽,獲山東省第二名,在全國決賽中獲銅牌,被中國科技大學錄取。第33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王競、李潤庭兩位同學榮獲全國一等獎,王競同學入選化學競賽山東省隊,參加全國決賽獲金牌。2018—2019學年度,在五大學科競賽和語文、英語等相關競賽中,我校有3000多人次獲得國家級、省級獎項。在第五屆全國青少年創意編程與智能設計大賽終評中,“苗圃班”學生憑藉自己所做的課題“自感應百葉窗”,以第一名成績獲得Arduino組一等獎,並獲得“因特爾創新獎”和“樂博樂博科創之星獎”兩個專項大獎,在所有參賽隊中僅此一例。

學校重視完善教師個人發展機制,有組織、有計劃、科學有序地開展教師發展培訓工作,增強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驅力,推動了教師專業素質的全面提升。

2020年,青島九中將迎來120年校慶,禮賢教育集團也將成立,在未來的3-5年裡,我們要抓住發展機遇,變壓力為動力,按照《青島九中新時代戰略發展規劃》穩步推進各項工作,推進集團化辦學,推進教育現代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學校打造成有特色、有品位、精緻化的陽光校園,開創學校更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