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抵抗过321次瘟疫:那些打不败我们的,终让我们更强大

文|白茅如玉

2020年的春节,因为新型肺炎,中华民族再一次接受考验,这注定是不平凡的一个春节。

中国历史上抵抗过321次瘟疫:那些打不败我们的,终让我们更强大

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编辑出版的《中国疫病史鉴》中提到上下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上,这不是我们接受的第一次考验。

从西汉到清末,我国竟曾抵抗过321次瘟疫!

在《明实录》中记载,仅明朝,在北京地区就曾发生过16次瘟疫!而中国历史上的瘟疫大多为鼠疫、天花、流感等。

中国历史上抵抗过321次瘟疫:那些打不败我们的,终让我们更强大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瘟疫

公元2年,青周大疫,汉平帝诏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公元2年,西汉时期发生了疫情,当时的汉平帝就发布诏令,将感染瘟疫的患者安置在类似现在隔离的医院,隔离处置,给予治疗。

直接影响战争结果的瘟疫——赤壁之战——打败曹操的不仅是诸葛孔明和周瑜,还有瘟疫

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结盟,孙刘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打败了曹操大军。

中国历史上抵抗过321次瘟疫:那些打不败我们的,终让我们更强大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著名战役,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中国历史上抵抗过321次瘟疫:那些打不败我们的,终让我们更强大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曹操败北,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的胜利,离不开诸葛亮和周瑜的运筹帷幄,著名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便出自这一战。

《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当时,因为曹操带领的北方大军不适应水战,他便想出了将船只都栓在一起的办法,降低船只在水上的波动,使得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

曹操的这一举措给了孙刘联军可乘之机,周瑜想到了火攻。只是火攻需要风势助阵,周瑜做好了一切准备,可惜风不给力。

中国历史上抵抗过321次瘟疫:那些打不败我们的,终让我们更强大

恰逢冬季,长江一带多刮西北风,没有东南风,等不来风的周瑜急得病倒了。

诸葛亮作为刘备的代表也在军中一起出谋划策,他说自己能“借”来东风,要周瑜为他搭了七星坛,他在坛上假装做法。

中国历史上抵抗过321次瘟疫:那些打不败我们的,终让我们更强大

果然在大战那天,刮起了东南风,孙刘联军用火攻一举打败了曹军。

其实诸葛亮只是擅长观风向,预测天气而已。周瑜想到了计谋,诸葛亮锁定了进攻时机。

离曹军还有二里多远,那十艘船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像箭一样向前飞驶,把曹军战船全部烧光,火势还蔓延到曹军设在陆地上的营寨。顷刻间,浓烟烈火,遮天蔽日,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锐战士紧随在后,鼓声震天,奋勇向前,曹军大败。

中国历史上抵抗过321次瘟疫:那些打不败我们的,终让我们更强大

后来史学家发现在“赤壁之战”中,刘备和孙权联合大军之所以能取胜,不仅是因为诸葛亮和周瑜的聪明才智,还有老天爷帮忙——曹操在战役中被打败以后,如果不是因为一场“大疫”肆虐,也许还能原地整顿,不至于立刻败走回去。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推动朝代更迭,加速明朝走向灭亡的瘟疫

从嘉靖中期到明朝灭亡,100多年间,北京发生了大大小小共13次瘟疫,平均每8年一次。

明末1633年,鼠疫在山西爆发,1643年蔓延到了北京周边。

崇祯「七年八年,兴县盗贼杀伤人民,岁馑日甚。天行瘟疫,朝发夕死。至一夜之内,百姓惊逃,城为之空」。

崇祯十年(1637年)以后,山西全境瘟疫大流行「瘟疫盛作,死者过半」,疫情传到河南地区,「瘟疫大作,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

榆林府「大瘟,……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大疫,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

1644年,北京更迭了三个皇帝,鼠疫在北京的流行达到了高峰,累计造成北京20%-30%的人口死亡。

中国历史上抵抗过321次瘟疫:那些打不败我们的,终让我们更强大

北京出现了“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人间地狱景象。

崇祯末年,山西、直隶、河南三省在疫情中死亡的人数达到了三省总人口的40%。

苟延残喘的明末在这时被李自成带领的农民起义军轻易就攻破了帝都。谁知李自成的帝位还没坐热,瘟疫就在他的军队中蔓延开来。

中国历史上抵抗过321次瘟疫:那些打不败我们的,终让我们更强大

原本骁勇善战的农民军队在疫情的打击下不堪一击,被多尔衮和吴三桂联军一举击败——清朝统治的开始离不开当时瘟疫的“神助攻”。

死亡人数最多的瘟疫

1855年,中国西南地区发生了大型鼠疫,这场瘟疫被载入了世界疫情史册,被认为是世界第三次鼠疫大流行的前奏。

19世纪50-70年代期间,云南有大约500万人死于鼠疫。清朝末年,在瘟疫、侵略、黄河泛滥等多重打击下,中国历史进入了最悲惨的时期,人口损失过亿。

中国历史上的瘟疫总是与天灾、战争形影不离

中国历史上瘟疫的发生,总是伴随着旱灾、洪水等天灾,或战争(人祸)。因为在这些时期,百姓大多食不果腹,卫生条件也难以保障,于是附着在老鼠身上的病毒、细菌便悄然肆虐。

中国历史上抵抗过321次瘟疫:那些打不败我们的,终让我们更强大

比如在明末,中国北方遭遇了连续四年的大旱,粮食收成锐减,老鼠吃不饱,体质下降,大量死亡,病毒伺机而动。

中国历史上抵抗过321次瘟疫:那些打不败我们的,终让我们更强大

鼠洞内温度的升高,又促进了鼠疫杆菌的繁殖。

百姓因为战争和天灾流离失所,饥肠辘辘,开始吃老鼠,疫情便在人群中传播起来。

中国历史上抵抗过321次瘟疫:那些打不败我们的,终让我们更强大

感染上瘟疫的人死亡后,尸体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天气炎热、干旱,蒸发尸体,病毒扩散到空气中,瘟疫也随之扩散得越来越广泛。

瘟疫虽然给中国人带来了灾难,但从世界范围来看,聪慧的中国人在控制瘟疫危害上已经算是比较厉害的了。

1347年—1351年,黑死病在欧洲大陆横行,直接导致了欧洲死亡2500万—5000万人。

中国历史上抵抗过321次瘟疫:那些打不败我们的,终让我们更强大

一场瘟疫带来如此大的死亡数据,即便在中国321次的对抗瘟疫历史上也未曾有过,这不仅要归功于执政者的果断决策,同时还离不开我们的中医学。

聪明的中国人总能在与瘟疫的搏斗中积累经验,为世界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历史影视剧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古代遭遇疫情时,中医已经懂得隔离病人进行治疗,戴面纱防止被感染,并将病患的衣物焚毁,防止扩散传染。

中国历史上抵抗过321次瘟疫:那些打不败我们的,终让我们更强大

女医·明妃传

  • 中医的贡献

1、中医经典名著《伤寒论》里论述了多种对抗传染性疾病的不同疗法,其中的方药沿用至今,因此张仲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中国历史上抵抗过321次瘟疫:那些打不败我们的,终让我们更强大

2、名医华佗发现用青嫩茵陈蒿草治疗流行性“黄疸病”的疗法,现代医学从新鲜青蒿中分离出了青蒿素,用以治疗流行性疟疾。

3、宋代,中医研制出了以人痘接种法来预防天花

中医将天花患者的疱浆挑出来,阴干之后吹入到健康人的鼻孔中,这就是古代的“疫苗”。

中国历史上抵抗过321次瘟疫:那些打不败我们的,终让我们更强大

还有人用天花病人穿过的沾有病毒的衣服去感染未患过天花的人,由于这种感染源的“毒性”相对较弱,被感染的人一般只会有轻度天花反应,体内就会产生抵抗天花的抗体,从而获得对再次感染天花的免疫力。

后来,人痘接种法传到了国外,被逐步完善后又传回国内,天花就此在世界范围内灭亡,其中包含着中医的贡献。

  • 明代执政者对瘟疫的处理方法

1、组织掩埋尸体,有效阻止瘟疫进一步扩散。

《明宪宗实录》:成化7年五月大瘟疫,宪宗皇帝就亲自发上谕,“崇文、宣武、安定、东直、西直、阜城六门城外,各置漏泽园一所,收瘗遗尸”。

万历年间的大瘟疫,官方也是给民众提供草席棺木让民众掩埋死者。

2、祈祷。

中国历史上抵抗过321次瘟疫:那些打不败我们的,终让我们更强大

瘟疫,一般伴随有天灾和战争。在封建社会,人们常常认为瘟疫的发生是上天示警,是皇帝犯了过错。

一旦发生瘟疫,皇帝要下个罪己诏,派官员诚心祷告祈求上天原谅。

3、派遣官方的医官问诊施药。

我国在明代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医疗体系:官方皇帝的太医院有上百位医馆,地方上有惠民药局。

瘟疫爆发时,皇帝就会下令太医院开门,令太医们深入民间问诊、施药。

中国历史上抵抗过321次瘟疫:那些打不败我们的,终让我们更强大

据《世宗实录》记载:明世宗亲自撰写方书,制成《济疫小饮子方》,“颁下所司,遵用济民”,并命令礼部向民间散发药方。

除此之外,政府也会向民众发放钱财、动员民间医生。

据《神宗实录》记载:万历10年,皇帝不仅命令太医问诊施药,还直接动用太仓官银,给每个患病者“银六分、钱十文”。

  • 民国时期,伍连德封锁山海关,抵抗鼠疫传播

1910年10月25日,两名来自俄国大乌拉尔、被染上鼠疫的工人在满洲里暴亡,引发了鼠疫疫情,疫情迅速在东北大地上传播。

彼时,31岁的伍连德被紧急任命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前往疫区组织领导防治工作。

中国历史上抵抗过321次瘟疫:那些打不败我们的,终让我们更强大

通过研究,伍连德认为东北的鼠疫不是传统的腺鼠疫,而是更为凶险的肺鼠疫——由土拨鼠携带病毒,可以人传人,传播途径是飞沫及空气传播。

根据研究结果,伍连德迅速做出抗疫决策——封锁山海关,停运铁路,建立军事化防线,阻止疫情向南传播,并采用集中焚尸的方式销毁病毒,阻断疫情进一步扩大。

中国历史上抵抗过321次瘟疫:那些打不败我们的,终让我们更强大

在疫区内,伍连德要求地方连夜赶制口罩给所有人强制佩戴,有效预防感染。

中国历史上抵抗过321次瘟疫:那些打不败我们的,终让我们更强大

这场与瘟疫的战斗最终在1911年4月结束,共持续六个多月,伍连德指挥防疫67天,封锁山海关47天,整个东三省1400万人口中因疫情死亡6万人——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有效地拦截鼠疫,堪称奇迹。

1911年4月3日,万国鼠疫研究会在哈尔滨召开,来自英、美、法等11个国家的34名医学代表参加。伍连德出任会议主席。世界医学界承认中国的鼠疫是新型的“肺鼠疫”,肯定了伍连德的理论与方法,他的防疫方案也成为迄今为止全世界用来处理突发传染病的最佳手段。

“瘟疫”在历史上就意味着灭顶的灾难,但勇敢的中国人从没有被它打趴下。如今,我们再一次面临考验,就像我们的祖先,我们也一定能众志成城,战胜疫情。

中国历史上抵抗过321次瘟疫:那些打不败我们的,终让我们更强大

那些无法打败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加强大!加油,中国!

-end-

(本文系白茅如玉原创,今日头条首发。转载请联系作者,欢迎转发。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联系即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