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為何選擇自主研發操作系統?

張峰是我不曾離棄的信仰


5月21日消息,今日華為總裁任正非在華為總部接受採訪時表示:華為的操作系統會做,已經做了。在群訪談中,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進一步透露,最快今年秋天、最晚明年春天,華為的操作系統將可能面世。

餘承東表示,華為操作系統打通了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智能穿戴,統一成一個操作系統,兼容全部安卓應用和所有Web應用。如果安卓應用重新編譯,在華為操作系統上,運行性能提升超過60%,華為操作系統是面向下一代技術而設計的操作系統。

聯想到華為海思總裁凌晨致信員工:今後要科技自立!(“此刻,估計您已得知華為被列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的實體名單(entity list)。多年前,還是雲淡風輕的季節,公司做出了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芯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而華為仍將持續為客戶服務。為了這個以為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數千海思兒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為悲壯的長征,為公司的生存打造“備胎”。數千個日夜中,我們星夜兼程,艱苦前行。華為的產品領域是如此廣闊,所用技術與器件是如此多元,面對數以千計的科技難題,我們無數次失敗過,困惑過,但是從來沒有放棄過。後來的年頭裡,當我們逐步走出迷茫,看到希望,又難免一絲絲失落和不甘,擔心許多芯片永遠不會被啟用,成為一直壓在保密櫃裡面的備胎。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間兌現為公司對於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是的,這些努力,已經連成一片,挽狂瀾於既倒,確保了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大部分產品的連續供應!今天,這個至暗的日子,是每一位海思的平凡兒女成為時代英雄的日子!……”)

如果真那樣的話,那可真要謝謝特朗普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倒逼中國科技的進步!倒逼國內企業升級轉型!功德無量!

不過,我依然擔心的是,屆時用華為自己的OS的手機能使用Chrome嗎,能上YouTube嗎?如果不行的話,那這手機在海外銷售堪憂了。進一步,第三方手機軟件開發上會為華為的OS寫APP嗎?要是看不到市場和客戶,誰會往裡面砸錢呢?

但願我的擔憂不存在!

最後回到問題本身,華為為何選擇自主研發操作系統?幾個月前,這可能還是個問題,可當下的現實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了,點到為止吧。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陳思進


私以為,類似於倉鼠藏食物一樣,有備無患。至於哪一天是不是拿出來就被人接受,這個不好說,不過有人回答說,已經TOB商業化了,那麼證明其實還是可以用的,最起碼不是那麼差。



其實華為家大業大研發這個不是挺正常的嘛?當初華為說要SOC,一堆人也是笑來笑去,海思K3V2這個梗我能帶進墳墓裡去。但是才幾年呢,海思已經站穩了高端了,而且正在發力超越。所以說,對於華為這種神奇的公司,千萬不要小看,要知道,只要有錢有研發費用,有人,有能力,真的是萬能的。



其實吧,我不敢保證華為當初12年就看到了現在接近一統國內的氛圍,但是華為絕對是早早地就做好了準備。

其實三星很早也做好了準備,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BADA系統?早在09年三星就發佈了這玩意。



後續做到了12年之後,BADA實在沒什麼人用,被整合進了tizen系統,所以你看,繞來繞去,還是沒什麼人用。。。

但是沒人用沒關係,對於這種巨頭來說,最怕的不是競爭不過你,而是那些意料之外的突發事件。每個大企業都有那種喜歡勝券在握,一切情報和信息都在意料之中。比如說你看蘋果,IOS,SOC基本上都是自家的,連代工廠都要彼此制衡,三星LG,臺積電三星,就怕被人掐住喉嚨。



畢竟HTC這個先例在前,中興例子在後,誰也不想被這樣。你看大企業,真正的大企業,都是基本上把核心要素自己掌控,三星一統上中下游,誰也掐不住,真要安卓不能用了,備用的系統立馬啟動。所以華為自主研發手機操作系統,這不是挺正常的嘛~



你看,隨著華為自主性越來越多,肯定也是在考慮被掐住的地方。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目前華為沒什麼近憂,基本上運營起來之後平A過去就完事了,那麼華為要思考的肯定就是那些遠慮。目前最憂慮的自然就是系統,萬物基於IOS及安卓,萬一沒了,任你再強的性能,再好的設計,微信都上不去誰買啊?



所以作為一個幾千億美刀的大公司,準備一兩個備用系統太正常了啊。至於未來能不能代替安卓,這個就不好說,誰也不敢保證。但是從BADA身上的GG,我感覺系統這方面估計還是有難度的。


牧離子


華為公司據傳聞有在研發自主的操作系統,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公開的信息披露出來,我們也沒有在網上看到有關華為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的任何技術細節,所以對於這個事情,我們沒有辦法評論的那麼準確。


華為一直有一個思路,比方說有一款芯片只能使用美國的某家公司出產的產品,那麼好,華為就要去研發一款類似的芯片,然後依舊向美國的那家公司去購買其產品。一方面剛剛自己研發的芯片的性能可能不及人家成熟的產品的性能高,另一方面自己有了自己的備用產品之後,可以毫無後顧之憂的購買美國的相關的產品。因為一旦你不再賣給我了,我這還有備用的。雖然說性能可能不如你,但是那也能用。

所以華為公司研發自主的操作系統,我認為也有這個方面的考量,那就是說即便華為自己的研發的操作系統已經成型了。但依然會銷售搭載著安卓操作系統的手機。因為安卓操作系統的生態是現成的,但是如果有一天谷歌公司收回安卓操作系統的使用權限的話,那麼華為公司就可以把自己研發的操作系統安裝在自己的手機上,就避免了其他的一些問題,比如說卡殼了。

當然華為公司研發自主的操作系統,可能還有更大的野心,比如說取代安卓操作系統之類的,就像麒麟的處理器取代高通的處理器一樣。這個我們就不得而知了,因為現在畢竟沒有披露出來它的細節,所以我們所說的一切都只是推測而已。

以上文字只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果各位看官有不同的觀點,歡迎在評論區中討論留言。


FungLeo


華為自研手機操作系統是為了備份,防止谷歌禁用安卓或者安卓收費,有點自研核彈制衡核威懾的意思。主要分析一下華為自研操作系統被迫從戰略預備隊推向前線時的勝算:

1,智能手機發展初期,操作系統各顯神通,蘋果的IOS獨樹一幟,安卓憑著免費迅速崛起,微軟收購諾基亞力推Windows Phone,試圖將PC領域的輝煌延續到智能手機領域,智能手機發貨量第一的三星在2015年初也推出了首款搭載自研操作系統Tizen的手機,更早之前還有諾基亞的塞班,黑莓自研的black Berry X等,除了Winow Phone在苦苦掙扎了幾年才放棄之外,其它幾家都在IOS和安卓的強勢面前迅速的落敗,到現在雙寡頭格局完全確立;

2,自研操作系統技術上有難度嗎?沒有! 當年用過Windows Phone的人普遍反應比安卓更流暢消耗硬件資源更少。難度主要在生態,需要幾百萬種的APP適配並持續適配(APP的迭代升級)操作系統,這個跟音樂手機APP一樣,你可以有我想聽的99.9%的歌,但是有一首我想聽的歌你沒有版權,我可能就換APP了,同樣的道理操作系統需要一個全集的APP支持,這個難度非常大,APP廠商已經需要開發IOS和安卓版本了,再開發和適配一個新版本又是新的工作量和成本,所以本能上他們是抗拒的;

3,壟斷之後的收益是巨大的,IOS收付費APP 30%的平臺費(30%指一次性付費項目,訂閱式第一年30%,第二年15%等)。無論對於手機硬件廠商還是APP來說,安卓目前還是免費的,這是安卓能夠佔據超過80%市場份額的主要原因;

4,最近安卓放出話來說,要在歐洲開始收費,只要安卓打破免費的規則,這個市場格局就有可能變化;天下苦蘋果久矣,安卓再跟進做惡人,到時候誰再順勢推出一款:

①足夠好用的操作系統;

②宣佈永久免費並無區別對待所有硬件廠商;

③拉到足夠多和足夠強大的的手機廠商,主流APP廠商結成穩固的生態聯盟;

④複用APP適配安卓版本的接口或者適配接口改動工作量極小;

同時滿足上述四個條件,是有可能攪動IOS和安卓雙寡頭格局的。

5,華為有沒有可能成為這個攪局者?

①華為自研操作系統7年之久,以其對安卓底層架構動手術做優化宣稱“18個月不卡“的功力,推出一款足夠好用的操作系統是沒有挑戰的;

②宣佈永久免費是必須的操作,可以通過APP預裝獲益(蘋果IOS預裝谷歌chrome瀏覽器,每年穀歌為此付100億美金的廣告分成費用給蘋果),這個空間也足夠大;

③華為最快今年最遲明年登頂全球手機銷量第一,3億左右的發貨量,體量足夠大到能吸引APP廠商去適配,其它手機廠商如三星VO小米等是否願意跟其結成聯盟?還是有可能的,一方面已經永久免費並無區別對待所有硬件廠商包括華為自己也不會有任何優待,硬件廠商無後顧之憂。另一方面,華為這麼多年沒有對硬件廠商動手收專利費,也是為了不撕破臉皮為將來可能結成聯盟埋下伏筆,專利方面大棒加胡蘿蔔,芯片方面也可能開放給其它廠商,總之,又打又拉,需要使出所有手段結成穩固的足夠強大的生態聯盟。

④APP接口複用安卓的或者改動極小,這個是技術問題,實現起來沒有難度。再實現同一套操作系統可以同時適配手機、PC、智能手錶、車載娛樂設備等差異化優點,可以為形成生態提供更多助力。

6,綜上,谷歌是源頭,他要不發難禁止華為使用安卓或者開始收費,華為絕不會將自研系統推向市場。如果谷歌最終發難,華為別無選擇只能背水一戰放手一搏,成則確立10年20年霸業,敗則丟掉手機市場份額,退守手機芯片等領域。



Mofi2018


別人的永遠也只是別人,萬一有一天人家不想給你用了。

那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要想更好的走下

就不能 一味都使用別人的技術,一定要有屬於自己東西,來提高自己或者企業“核心”競爭力,這樣才可以健康持續的發展下去,而不會說離開某技術就會

倒閉,破產。這是中國企業發展的必然要走的道路,就像格力廣告說的“格力掌握核心科技”,格力空調也確實是全世界賣的最好的空調(僅代表個人意見,如果有不對之處

歡迎指正)


句子迷


華為精神永不言敗。科技鴻蒙時代開啟,群魔亂舞,妖風四起,一場血雨腥風即將來臨。

修煉多年的華為,經歷鮮為人知的悲壯終於突破了元嬰期,開啟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一把普世神器,牽扯各方群雄逐鹿中原,掀起了滔天巨浪。華為未雨綢繆,秘密修煉,暗藏玄機。

一次驚天鉅變,引出了一場逆天陰謀,一群絕代風騷,引發了一段愛恨情仇。在這各路豪傑盡出,狼煙四起,巨浪滔天的時刻,我們的故事拉開了序幕。

大浪淘沙,誰主沉浮,面對生死攸關,是戰?是退?是愛?是恨?是分?是合?是大浪淘盡?還是獨孤求敗?是折戟沉沙?還是一統江湖?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用戶93376348677


研發操作系統其實確實是一個非常冒險的事情,首先,投資量肯定不能小,除此之外還要面臨著一系列的競爭,包括協調一系列的資源情況,確實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項目,但問題是目前,整個科技界的態勢已經非常明顯,有很多場外因素或者說不可控因素會影響整個手機廠商的佈局,所以防患於未然是肯定有必要的。



打破巨頭的壟斷

目前來看的話,iOS系統加上安卓系統作為智能手機的主要操作系統,已經佔據了世界上接近99%的市場份額,但兩家公司其實都屬於媒體,也就是說,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其實對於中國境內的一些手機廠商是有很大的隱患。

去年其實發生了很多事情,我們已經見識到了,核心技術如果不掌握在自己手裡,確實是會受制於人,在將來的某一天就有可能成為別人要挾我們的工具!



也就是說,研發新的操作系統,可以並不像,iOS或者是安卓的要完美,成熟又極致,即使有部分瑕疵或者說是問題,也可以理解,只要擁有之後能夠在危急之中代替使用,這樣就已經達到目的了。

差異化

智能手機發展到今天來說,同質化確實是非常嚴重,而很多廠商已經吃了同質化的虧,比如說小米就一直因為同質化嚴重,沒有辦法在品牌和價格上進行升級。



但對比來看的話,華為則是一直在打國產化以及品牌的差異化,比如在芯片上的自主加上,拍照上的極致體驗,已經給華為帶來了巨大的收穫。

如果華為能夠在系統上更進一步突破起來的話,那麼華為國產化包括國產品牌的標杆,就基本坐穩了。

生態

除此之外我們可以看到,其實谷歌依靠自己的系統做出了很多事情,也不排除華為其實也是想構造一個生態,而操作系統是最有可能承載這個想法的載體!


互聯網的放大鏡


有備無患,也可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自己足夠強大了,才不怕對手封殺。不像其他那些組裝廠。


流澤鎮博樂機械廠


不願在關鍵領域受制於人。雖說現代生產多為各國分工協作——品質、效率和價格都更有優勢。但正因為供應鏈長且面廣,受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干擾幾率更大,為了企業更好的發展,必然要儘可能地把“不確定”變為“確定”(但絕非是簡單地回到過去的“大而全”)。既然自己有能力做且有這個必要,那為什麼不呢?


未言者


為中華之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