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堆上常见的挖坑支陷阱的小虫子叫什么?有什么功效和用途?

邻村小花


小时候,寨上大部分人家房前屋后没有硬化,路也是泥土路,经常会在房檐下干燥的土里看到一些漏斗状的小坑,里面住着小虫子,我们当地称为“地牯牛”或“地滚牛”,后来才知道其学名叫“蚁狮”。

那个时候,没什么玩的,凡是周边有意思的东西或事,都是儿时玩的,而且感觉非常的有趣,看到这种漏斗状的泥窝,看着挺稀奇的,用根小木棒,掏里面的虫子,在泥窝底部,薄薄的一层泥土下面就是地牯牛,掏出来后放在手心,看它慢慢爬,痒痒的,像斗蛐蛐一样,要么碰它一下。

最有趣的是,几个玩伴一起,看谁找到更大的泥窝,泥窝越大地牯牛就越大,然后各自把自己掏得最大的地牯牛放在一块平地或大树叶铺在地上,看它们会不会打架,而且是倒退着走,再捉几只牛蚊,放在中间,头部的两只大钳子就会不停的撕扯牛蚊,这时候不能离太近,不能影响到它们进食。玩一会,那股稀奇的劲过了就会再把地牯牛放回泥窝里。隔天无聊了又重复昨天的故事。

后来才得知这种地牯牛学名叫蚁狮,虽然看似并不起眼,但是蚁狮的药用价值不可低估,《本草纲目》称蚁狮为“沙挼子”,具有平肝息风,解热镇痉,拔毒去腐消肿。用于高血压病,中风,小儿高热,惊厥,疟疾,腹腔症块,瘰疬结核,泌尿道感染,竹木刺、异物入肉不出,骨折;外用治中耳炎,痈疮,无名肿毒。(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蚁狮幼虫就是我们称为地牯牛在漏斗状泥土的小虫子,成虫称为“蚁蛉”,像蜻蜓一样的昆虫,但比蜻蜓小,同样,蚁蛉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治疗如高血压、泌尿系结石、胆结石、骨髓炎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农村大多都已硬化,想要在房前屋后或屋檐下再看到蚁狮是很难的事情,现在的孩子见都很少见,更不用说用来当玩物,曾经儿时的记忆,必将成为90年代以前的人们心里永远的快乐回忆。

朋友们,你们小时候是否也捉过蚁狮来玩呢?


下坝毛哥


这种虫子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蚁狮,也就是蚁蛉的幼虫,但其实这样的虫子不只有蚁蛉一类,还有一类叫“穴虻”。至于它们在药物方法的功效和用途我就不太清楚了。

蚁狮正藏在自己的沙穴中捕食掉入的蚂蚁。

蚁狮的样子。

蚁狮其实是蚁蛉幼虫的统称。它的头上长着两个长长的“牙”,那是它的捕吸式口器的一部分。它会用这个口器咬住猎物,然后对猎物注入毒液。猎物的内脏等会被消化为流食,蚁狮就会用口器吸猎物的汁儿吃。

蚁蛉幼虫会躲在干燥沙土较多的地方,比如石块下面、房屋角落、林下沙土中。它们会钻到沙土内部,然后建造一个沙穴。这个沙穴其实就是沙土中的一个小坑,坑边都是流动的沙子。一旦有路过的小虫子不幸落入沙穴之中,小虫子一旦挣扎,这些流沙便会落到沙穴底部,这时藏在沙穴底部的蚁狮就会对猎物发起攻击。如果它能打过猎物,它就会用它长长的口器把猎物拖到沙里吃掉。如果它打不过猎物,它就会立马后退潜入沙土中逃跑。

蚁狮长大后的样子:蚁蛉。

其实,做沙穴捕食猎物的还有一类双翅目昆虫:穴虻。

穴虻幼虫捕食落入沙穴中的苍蝇。

穴虻长得像蛆一样。

如果猎物落入沙穴中,穴虻幼虫会卷起身子把猎物咬住,然后吃掉,它也靠吸猎物的汁儿生活,所以,进食方法类似于蚁狮。

穴虻幼虫的头部退化,它其实就是一种蛆。


翦翳翎


是蚁狮,它是蚁蛉的幼虫,蚁蛉是一种蛉,有点类似小的蜻蜓,是我们身边比较常见的一种小昆虫。

蚁蛉成虫活不了多久,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幼虫阶段度过的,蚁狮在沙地上挖掘建造一个陷阱,用疏松的沙砾堆砌成一个漏斗的形状,当蚂蚁经过这个陷阱的时候,会比较容易滑落到漏斗的底端收口的地方,即便蚂蚁没有因为疏松的沙砾而滑落,蚁狮也会投掷出沙砾打向蚂蚁,被击中的蚂蚁措手不及,加上脚下的滑沙,就会掉落到陷阱中,然后蚁狮会用巨大的颚咬住蚂蚁,而后吃掉。

陷阱的建造大师蚁蛉平常就躲藏在陷阱的最底部,当蚂蚁经过的时候才会出击,这是物种演化的奇迹,居然拥有了这么神奇的捕食策略,同时,还成为了这么精巧的陷阱的设计师和制造者。

我不明白的是,面对这么伟大的物种演化奇迹,人们为什么想的是如何利用和它们的功效,你是他妈的穷疯了吗?


野生青年陈


这种昆虫我们这里用彝语是叫“阿波烈烈”,别个地方的人也叫“沙牛”。常在山中石岩下的细灰里,屋檐角下土灰里常见。

以前农村里常用此虫和米汤炖,给小孩打风,治疗疳疾病。我妹妹小时候脾气怪,瘦小不吃饭,我妈就让我捉过此虫给妹妹炖服。

其实此虫药用价值很高,它真正的学名叫蚁狮,成虫后叫蚁蛉,常在山涧有水的地方飞,模样大小和蜻蜓无异。


去年我去河滩捡石头,就发现沙堆上有无数个小陷窝,我就知道这是此虫布下的机关陷阱。于是用小木棍轻轻触动沙窝边缘,阿波烈烈以为是蚂蚁误入小坑忙爬出来吃,于是我拍到了图片。

蚁蛳其貌不扬,比米粒稍大一点,灰黄色,和沙的颜色差不多,样子象极了牛身上的八脚虱,很柔软。性味微腥,辛,咸,温。

主要以体大,全形,黄褐色,看上去胖胖的,无沙泥的沙虫入药。一般用瓦焙干后研细备用。


能解热,镇痉,散结,利尿通淋和化疔毒。常用于治疗小儿高热,肾及尿道结石,小便不利,瘰疬和疔疮。

据说此虫的鲜品可卖到一千元一公斤,一公斤蚁蛳不知道要多少只才能凑够,不过小丫倒是知道哪里有,少说一斤可以捉到。但我觉得为了生态平衡,还是不捉为好。

虽然说蚁蛳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是药三分毒,如果要内服,最好还是询问一下医生,本回答只能作为参考资料。

图文原创,关注泥糖小丫,了解三农知识。禁止盗图盗文。


泥糖小丫


小时候在农村尤其是春天和夏天的时候会见到很多种类的虫子,记得那个时候的蚂蚱个头特别大,还有“蛐蛐”“豆虫”等,当时我还记那个时候没有太多的钱买肉吃,于是我就放学以后找一个瓶子去田野里捉蛐蛐,然后回到家里以后把蛐蛐的翅膀摘掉再用热水焯一遍,最后直接放到热好的油锅里进行油炸至金黄色就可以食用了,味道特别的美味。


但是有一种虫子让我记忆非常深刻它的名字叫“骆驼虫”今天咱们就把问题当中所问到的这种虫子来讲一讲它的价值和作用。

“农村土堆上常见的挖坑支陷阱的小虫子叫什么呢”

相信不少生活在农村的小伙伴都知道也都见过这种虫子,在我们老家都叫它“骆驼虫”,此虫头部比较小,身体颜色呈现土黄色,这种虫子喜爱生存在松软的土壤里以及乡间的路面上,它们经常会在打洞的时候往洞口推放很多的土,这些土特别的松软一旦一些比较大一点的虫子或者蚂蚁从上面爬过的话就会被松软的土所覆盖,那么这个时候“骆驼虫”就会把它们吃掉或者一点一点的把拉到洞里进行储存。



小时候也没有什么可以玩耍的,于是我们就会在麦田里找很多的细长的麦黄,然后把一根比较长的麦黄放进骆驼虫的洞里,接着看麦黄是否有动的迹象,如果动了那么这个时候快速一拉就可以把这种虫子拉出来,这就是小时候我们经常在农村玩的钓骆驼虫。


“骆驼虫的价值于作用”

骆驼虫虽然是一种昆虫但是其价值非常高,因为在《本草纲目》当中都有记载,这种虫子晾干以后在我们这里每年都有收购的,价格在150元一斤,虽然这种虫子很小但是其也有着一定的毒性。

综上所述:

骆驼虫虽价值高但是我们也不能随便的采集,因为这样会破坏生态环境以及土壤的结构变化,因此我们为了保护生态土壤环境尽量不要去进行采集,还有就是现在这种虫子越来越少了,所以也应该保护它们。


纪录乡土


农村土堆上常见的挖坑支陷阱的小虫子叫什么?有什么功效和用途?

在我们胶东半岛农村的山坡向阳的地方,随处可见一些漩涡式的小陷阱,这些小陷阱呈漏斗状,窝里泥沙细腻光滑。布陷阱的小虫子我们当地称之为"山老婆儿",长着两个大夹板,走路退着走,它的学名叫蚁狮。


山老婆儿挖坑后,潜伏在坑底的沙土里,专等一些昆虫掉入陷阱后,它便会用两只钳及夹住它们,吸食猎物的体液。


那时侯上山,遇见尖底的小圆坑就会和小伙伴们蹲下,朝坑内大声喊:"山老婆儿",一会儿便看到坑底沙土松动,它便钻了出来。放到手里,它就会装死,你不注意的时侯,它就迅速退着走溜走,甚是有趣儿。


据说,它的成虫叫蚁蛉,长得有点像小版的蜻蜓,专门捕食小黑蚊子,还是人类的好朋友呢。

蚁狮还有解热镇痉、消毒止痢、治疗泌尿系统的结石等作用。过去农村乡间医生还有利用蚁狮入药,治疗小孩子的消化不良病症非常见效。蚁狮焙干,研磨成细粉,还可以治疗刀伤呢。

你见过这种叫"山老婆儿"的小动物么?你如果知道它还有哪些作用,也请留言补充。


建行渐远


“土牛”、“沙猴”、“沙王八”!

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生物捕食方法可以说是千奇百怪,就有这样一种昆虫,如题主所说,它挖陷阱,静静等待猎物掉进去,这就是蚁狮。

它的民间俗称如第一段的介绍。

楼上各位已经介绍了许多蚁狮的信息,那我就来说点冷知识吧。

1.完全没有蚁狮的国家

蚁狮广泛分布在北美、欧洲、亚洲等地,在我国,主要是新疆、陕西、河南、甘肃等省区有明显分布。

但世界上有一个国家至今没有发现蚁狮,那就是英国。

主要也因为蚁狮的捕猎环境,往往需要沙土,降水量大、沙子分布少的地方是不适宜它生存的。

而英国,你出门如果没下雨,你就得兴奋地跟陌生人说“What a lovely day?!”

2.没有肛门

脉翅目幼虫肛门特化为纺织器,与消化道不相通,粪便均贮藏在体内,老熟幼虫由肛门抽丝做茧,羽化为成虫后将整个幼虫期的粪便一次排出。

而我们看到的土肥圆蚁狮,就是它的幼虫期,这个时期里,它们只吃、不排泄。

3.昆虫界的“迈克尔·杰克逊”

蚁狮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别的动物都是向前看、向前走,它却是向后走,因此也被人称为“老倒”。

4.很值钱的哦

因为它针对一些肠道疾病、尿路结石、胆结石等有较好的作用,往往现在一两蚁狮就能卖到好几百块。

是不是觉得自己曾经离一夜暴富那么近?

5.羽化“登仙”

别看蚁狮长得丑,但它们长大羽化之后却类似于蜻蜓,翅膀也剔透。长这样:

6.抗饿

它们能长达半年到一年内不进食。

以上。


不入流的大刘


题主问的农村土堆上常见的挖坑支陷阱的小虫子,应该叫蚁狮,它的学名叫沙牛,我们地方叫“佬佬猪娃儿”!

小时候经常看到雨淋不到的细土上,有很多的漏斗型的小坑,我们就在坑的边缘用食指一边挖土,一边口里喊“佬佬猪娃儿,你爸你妈叫你开门呢”,不一会坑底下的虚土就动起来了,我们便在动的地方把它抠出来,放在手心玩耍。

蚁狮,固名思义它主要的食物是小蚂蚁和其它的小虫子,当一蚂蚁或其它一虫子不小心,掉进它的小坑,由于坑的周围都是细虚土,一边爬一边往下滑,再也爬不上去了。



这时伏击在土里的蚁狮就开始出击,用前面的两个大触角似的东西把食物控制住,慢慢注入毒汁,吸食小动物的液体,是出了名的设陷阱的伏击手。

蚁狮可入药,辛、咸、温,归肾经、膀胱经,具有解热、散结、化疔毒、利尿通淋等功效,主要用于小儿高热、疔疮、小便不利、肾结石、尿道结石等,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蚁狮或者沙牛就是土堆里设陷阱的一虫子,它在人们的生活中也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朋友们知道了它,再也不要轻易的杀害了,如果用到它们了,最好还是按照医嘱,合理的利用就是了!


西北农村哥


农村土堆上常见的挖坑支陷阱的小虫子叫什么?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农村退上常见的挖坑支陷阱的小虫子是蚁狮,用我们的民族话说叫“阿波咧咧”,就是“沙牛”的意思。它是一种昆虫,也是一种价值很高的草药。

蚁狮的幼虫喜欢生活在干燥的地表下,尤其喜欢在沙质土层里制造漏斗状的陷阱来诱捕食物。它喜欢吃小蚂蚁、蚊子幼虫等昆虫和一些细小的爬行小虫。


在野外,他们擅长挖出一个个漏斗形的小沙坑,如果猎物不小心掉进去,就会成为它的美餐,它只吸食猎物的体液,外壳一般就丢到坑外。

蚁狮的颜色是沙灰色,头部有点大,呈方形,还有像镰刀一样的大腭,与前胸形成可以活动的颈,它的腹部为卵形,有细细的小鬃毛,凑近看有点恐怖。


但是它却是我们小时候的玩物,每次看到有一个个的小陷阱,我们总是蹲下来,用手指或者小木棍去扒,一边扒一边还叫唤着“阿波咧咧出来,阿波咧咧出来,我给你吃好吃的……”不一会它就会钻出来,有些是被我们给揪出来的。


如果用手触碰它,它就立马装死一动不动,然后趁你不备,又会以极快的速度往后退,一下子就会躲进土层里。

听爷爷说,蚁狮在热地方很多,原因就是热地方小黑虫比较多,而蚁狮却是小黑虫的天敌,真是一物降一物啊。


在草医爷爷的眼里,蚁狮是一种很好的药材,可以治疗高血压、胆结石、骨髓炎、脉管炎、中耳炎等,小时候,每次我腹泻、消化不良,爷爷会找来蚁狮焙香后用开水让我吞下。

当然,蚁狮还有很多种药方,欢迎大家补充。(文字原创,图片来自朋友和网络)


花腰妹


农村的夏天,阴凉干燥的土堆上,总能看见几个像漏斗一样的漩涡,时不时的还能看到底下有动静,拨开下面的土层,就会发现下面有会倒着走路的小虫子,我们这的土话叫“倒道儿”。


“倒道儿”学名叫蚁狮,是蚁蛉(像蜻蜓一样得飞虫)的幼虫,它的成虫和幼虫都是肉食动物。蚁狮靠捕捉小昆虫为食,它可是用陷阱捕捉小昆虫的高手,它会在土堆上一面旋转一面向下钻,作成一个漏斗状的陷阱,自己则躲在漏斗最底端的土层下面,当蚂蚁或小虫子爬入陷阱时,土层因松动而滑下,然后蚁狮就用大钳子将猎物钳住,对其注入消化液,吸干猎物后将其抛出陷阱,然后重新整理好陷阱,等待下一顿大餐。

蚁狮还一种中药,药用价值非常高,其中富含大量的矿物质以及多种营养元素,有平肝息风,解热镇痉,拔毒去腐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高血压,泌尿系结石、胆结石、骨髓炎、脉管炎、疟疾、便秘、腹泻、小儿消化不良、中耳炎等。把蚁狮烤干,研成粉末,还可以治疗刀伤!

由于蚁狮的药用价值,它的市场供不应求,一斤干的蚁狮能卖到几千元,但受到生长环境因素的影响,现在还不能大量的人工养殖,而且野生蚁狮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所以它的人工养殖前景还是很不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