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原油儲備庫的建設,是否有意義?

窮極一生追尋的大伊萬


一直以來,美國這個建國才300餘年的國家,甚至會給人一種全世界第一多秘密國家的感覺,神秘的51區、外星人傳說、飛碟,而另有傳言稱美國南海岸的底下,埋藏有世界上最大的秘密原油庫,這是真的嗎?

答案的確為真,美國也在數次能源危機中承認了這一處“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庫”的存在。最近一次美國高調展示該地下油庫,是在沙特的煉油設施遭到襲擊之後,為了平緩世界油價,美國表示在危機時刻將會動用國家儲備原油,並投入市場降低沙特原油減產一半的影響。

據稱,美國起碼在墨西哥灣沿岸海岸線下,建立了4個原油的安全儲存點,通過挖掘和擴張60個岩鹽洞穴,美國最起碼在地底儲存有7億桶原油,甚至近年來儲量已經超過10億桶。這是什麼概念?按照世界產油大戶沙特阿拉伯日產1200萬桶原油來計算,美國的儲油量最起碼是沙特阿拉伯的2個月產量,是中國的半年產油量。外加美國產油量世界第一(1300萬桶每天),美國的原油絕對能夠多到一個你不可想象的程度。

美國的地下儲油庫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除了美國外,世界各國都有進行石油儲存設施的投資建設,但都沒有美國的規模大。那麼為何美國要將從地底挖出來的石油,重新埋回地下儲藏呢?

日本的主要原油儲藏庫所在位置

有如今的好日子自然就有艱苦的日子,美國也不例外。1973年美國支持以色列發動“贖罪日”戰爭,阿拉伯世界再次大敗,不甘心回家啃羊腿的阿拉伯各主要原油輸出國立刻聯手起來針對美國,切斷了向西方世界的石油出口,即著名的石油危機。當時美國並沒有如今的原油產量,極其依賴從海灣國家進口原油,所以世界油價開始飆升,尤其是美國,即使是富人都對高油價感到肉痛。美國不少地方甚至加油站油庫都已見底,為了保護他們的石油,不少民眾持槍保衛他們的汽車,以防“偷油賊”光顧。

隨著石油危機結束,美國人再次用上了廉價的石油,但是危機意識開始縈繞。數年後美國開始興建地下儲油設備,將洞穴封死、不留縫隙後,美國人將低價購買來的原油倒入,將其填滿。一旦再次發生能源危機,美國就將動用這些儲備原油,通過對沖的方式平抑石油價格。別看僅僅只是價格的小波動,但地下石油儲存庫對於美國而言極其重要,是重要的外交政策工具。

事實證明,洞穴藏油效果的確很棒,這些岩鹽結構穩定,原油無法滲透或者發生反應,相當於天然的大油罐。在地面上你看不到任何關於儲油設施的痕跡,僅能看到少許管道和豎井,但這些豎井往往深達數百乃至上千米才能到底。地下洞穴有時候並不會完全穩定,會發生側壁或者頂部坍塌事故,所以為了安全選址和早期建設十分重要,一旦原油放入洞中,工程人員將無法再進入洞穴,只能通過遠程操作的方式進行有限的修補。

美國近10億桶的儲油量雖然不能滿足美國這種“大油耗子”的長期需要,但是加上本國原油產量大的補給,也算是夠用。另外一個幾乎不產油的國家——日本,相較而言地下油庫就大得可怕,僅37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就儲有5億多桶原油,日本人的危機意識迫使他們要做好一切有用資源的存儲。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9.0級地震後,部分近海出遊設施一度受到影響,由於擔憂未來這些油庫仍然不夠大、儲油量不夠多,有關人士開始呼籲日本繼續擴建原油儲藏庫的規模至如今的數倍以上。

儘管有如此多的未雨綢繆,但在未來爆發的危機中仍然有可能出現石油儲備無法獲得迅速調撥利用的可能,1973年的能源危機會再次發生嗎?答案是肯定的,只不過我們每天都在嚴陣以待罷了。


科羅廖夫


世界博弈背後的根本目的是資源佔用,而原油作為現在和未來一大段可預見的未來主要的能源材料,其對經濟,國防等眾多領域都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價值,中國要維持高速發展,能源供應就如同人體血液一樣不可或缺,中國本土的原油供應遠遠滿足不了這些需求,只有不然國家就不需要費大精力和財力開通這麼多跨國能源管道線也不需要跟別的資源國家籤長協。另外加上國際局勢的動盪變幻莫測,一旦能源線路出現問題,後果不堪設想。正所謂“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廣積糧,緩稱王”,有沒有意義,可以細細思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