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对媳妇的刻薄大多是曾经的心伤未愈转而伤害相同的人,是吗?

农在天涯


我觉得也不完全是,觉得和她婆婆的性格和家庭环境有关。凡事多事的婆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自私自利,不会换位思考。如果把儿媳看做自己的女儿,相信矛盾会少很多。


舞动人生南波万


婆婆对媳妇刻薄是心的问题,是个人善良与良心的问题、我婆婆对我那才叫一个你不是我的孩子,家务你都要做、我婆婆想法就是我的孩子是孩子,你是别人家的我不关心、不心疼、不爱的想法,之所以有了婆婆的前车之鉴、我现在真的真的是做到媳妇也是我的孩子、一定要好好爱护、我做到了,平时很多人都在说婆婆媳妇不好相处,我真的是想说:只要人心放正了婆婆媳妇不会相处不好,人心是肉长的,人都懂得好与坏,婆家其实真的应该好好爱媳妇宠媳妇、因为媳妇没吃婆婆家的饭长大的、却要为婆家传宗接代,受苦受累,你有什么资格拿她当外人,婆媳关系处不好我也觉得很奇怪,如果婆婆爱媳妇,用心呵护媳妇,让儿子照顾好媳妇怎么能有婆婆媳妇关系不好呢、你说婆婆可能是曾经的伤未愈,那如果你婆婆曾经伤过婆媳之间的感情,那么她就不应该重复前者的错误,想想自己的曾经就会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用户爱儿


有这种人,她们是有样学样,认为自己是这么过来的,这样才有婆婆的样。其实这样的人还是不多,在生活中耳闻目睹我身边的人,都不想自己曾经的遭遇让儿女们经历,就像我们的长辈们都经历了困难时期,提及那时候有的婆婆把米、面、油都锁起来怕儿媳吃,她们都说自己经历了,我绝不会做那样的婆婆。再说现在的婆婆更是想的开,有儿子的想把儿媳当女儿看待,有女儿的把女婿当儿子对待。可是和儿子媳妇生活在一起时,还是有这样那样的摩擦,毕竟是两代人有代沟,而且是两个不同家庭的人生活在一起,在做事、认知、等方面的不同,家里发生点鸡毛蒜皮的矛盾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


失去的善良893827571


婆媳关系自古难处,当然,来自不同家庭,不同背景和不同生活习惯的两个女人在一起生活确实不是那么容易,但是我们都希望婆媳关系能和睦相处,相亲相爱一家人,至于为什么难相处,我认为只要以下几个原因

1、因为两个人生活背景不同,更多的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同,所以容易造成矛盾。

人与人相处其实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只要能做到彼此包容,相互理解,婆媳之间难相处,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难改变的,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的人生活习惯都不同,北方吃面,南方吃米,这一点就很难改变,当两个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的生活在一起,难免彼此很难相互适应。

2、婆婆对孩子的态度和媳妇对老公的态度不尽相同,所造成的误会

婆媳关系不和的最普遍原因就是这个原因,大多是因为婆婆对孩子非常的疼爱有加,这个时候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媳妇对她老公的经常责备,甚至打骂,就会造成婆婆严重的不满,同样道理,如果作为孩子的对婆婆习惯了言听计从,在生活中处处维护婆婆的权益,那么作为媳妇儿,一定也会不满,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以在这方面夹在中间的角色,一方面是儿子,另一方面又是丈夫,就特别难办,一定要做好中间的协调,有时候就是牺牲自己去成就婆婆和媳妇,因为家庭和睦是最重要。

3、婆婆曾经自己作为儿媳的时候,没能和处理好婆媳关系,所以造成,对现在的婆媳关系的敏感和压力。

正如上面您自己所讲,曾经婆婆做儿媳的时候,就没能处理好婆媳关系,也许受到了曾经婆婆的伤害,所以对婆媳关系敏感有压力,有时甚至想把自己曾经受的伤害给儿媳,这种心理状况也是存在的。所以有时需要你在中间让婆婆和媳妇做一次真诚的沟通,要让婆婆明白自己曾经受到了伤害,所以就不能再伤害儿媳,同时要媳妇儿用心把婆婆当自己的妈妈去孝顺对待,我相信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幸福。

希望能帮到你,婆媳关系虽然难处,但是我们只要真诚的沟通,真诚相对,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因为一家人和睦相处,幸福美满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道小白,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随时欢迎大家互动沟通。






道小白好茶客


或许会有这方面因素吧,不可一概而论。而且关键是,不能以此作为刻薄的理由和借口。

《红楼梦》中赵姨娘曾哭诉“我在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多年”。还有一句俗语“多年媳妇熬成婆”。一个“熬”字,道出了古代女人太多的心酸。在古代,女人生存更加的不易和艰辛,出嫁后过日子要靠“熬”。在婆婆手底下低声下气苦挨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熬”没了青春,“熬”到白发苍苍满脸皱纹,这时候就扬眉吐气了,把年轻时的委屈发泄到自己儿媳妇头上。“熬”的结局,最终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

恶性循环互相伤害,古代女人莫大的悲哀。

更不可理解的是长期以来不少人把这个恶性循环当做理所当然。年轻时被婆婆欺压,忍气吞声不敢反抗;老了变本加厉报复在晚辈身上,别人稍微反抗就是不孝,倚老卖老撒泼打滚。真是可怜又可恨!

佛家有云,众生平等。每个人都是父母生养的,谁也不欠你的。婆婆借着身份压迫儿媳是婆婆的错,逆来顺受是儿媳妇自己的事,这个儿媳痛恨的对象是施暴者婆婆,而不是另一个无辜的晚辈。即使是晚辈,你也没有权利凌驾于人家头顶上作威作福。

引申一下,施暴者和被施暴者。曾经是弱者,饱受欺凌压迫,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有朝一日遇到一个比自己弱的人,于是就心安理得、变本加厉去欺负那个人还不许人反抗,说得过去吗?不揍你丫的才怪!

再回到婆媳关系上来。现在娶个媳妇多难啊,宠着还来不及,为啥要刻薄?至少我身边没遇到这样的婆婆。

我小姨有个明事理又和善的婆婆,婆媳俩几十年没犯过口角。自己娶了儿媳妇,疼起来更是一点也不含糊。好吃的先紧着媳妇儿,有事娘俩好言好语商量,小两口闹矛盾不问皂白先把儿子臭骂一顿。儿媳妇呢,也很尊重公婆,一家子和和美美。

表姐就更厉害了,跟儿媳妇好的娘俩儿似的,逛商场串门子都是一起的。我好几次遇到婆媳俩一起逛商场,相互选衣服,买吃的,说说笑笑,可羡慕了。

也有儿媳妇不好相处的情况。我一个邻居,年轻时公婆对她不好,三天两头干架,弄得水火不容。现在自己的儿子娶妻生子,任劳任怨带孙子、帮衬干活,可惜儿媳妇不领情,人前人后没一句感恩的话。遇人不淑,也是很无奈的事。

某天偶然听到三个婆婆聊天。仨人貌似是多年老姐妹,说话没什么顾忌。其中一个抱怨儿媳妇把着儿子的工资,怜惜儿子手头紧受委屈,另外老姐俩逮着就是一顿说教,直说得头一个哑口无言。老姐俩大意如下:年轻人过日子有他们自己的想法,老一辈少掺合!

当时我就想,这老姐俩真聪明啊。儿孙自有儿孙福,操心太多做什么呢。哈哈。



A宇小天


心伤未愈也未必会伤害相同的人。刻薄,这个词每个人的理解也可能会不同,怎么样就算是刻薄了呢?不给零花钱还是嫌弃孝敬的东西不够?嫌弃碗没洗干净还是嫌弃吃饭挑食?觉得媳妇长的不好看还是对儿子不好?等等吧,媳妇说是刻薄,没准婆婆认为是个性,这个事情不好说。

但是有一点,成为一家人就要想办法好好沟通,你要相信婆婆是爱她儿子的,她儿子是爱你也爱她的,你只有和她儿子幸福,她才能放心,当然最好你们的幸福里她不是外人,并且还能有所功劳。

人岁数大了,希望被重视,希望觉得自己有用,希望孩子听自己的,希望自己的喜怒哀乐被看见,这都能理解。无论是旧伤还是新的期待只不过是希望有人无条件的爱罢了,你有就给点呗,于你也没坏处,爱只有流动起来才有温度啊。


衡伊然


现在有些人老是在网上说婆婆的坏话,也不知道题主是男人还是女人?我看你心理有些变态,应该去看看医生!

你是男人,也许你父母离婚了,你的继母对你不好,所以你怨恨女人,所以才这么恨婆婆,因为你继母的岁数刚刚好是当婆婆的年纪!

如果你是女人,请你想想再过二十年,你自己也会当婆婆,请换位思考吧!


初夏思夏爱华夏


不止是对媳妇,这个角色可以转化成任何一个有利益冲突(儿子听谁的)和需要长期相处的人。

根据你问题的重点,来回答一下心伤未愈,伤害相同人这个部分。

心理学上的概念叫做童年创伤,是养育和成长环境中的一些创伤性事件引起的应激反应,但因为没有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此类事件没有被有效的处理的排解,继而在内心产生的心结。

首先我们要明白,在人生中,创伤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应对创伤的方式可以改变,这个与你个人的能力无关,和个人的意志和个性才是息息相关的,学会求助是中间很重要的一环。

既然知道了心理创伤这个概念,我们再来聊聊刻薄对待,还是从刚才的学会求助这个方向开始,每个人求助的方式可能不一样,这个我们在很多人际交往中就可以发现,有的人求助是简单直接,我需要什么,你是否可以给予我帮助?而有些人则对自己本身的创伤充满了懊恼和愤怒感,进而将这种怒其不争的状态转向他人,对他人产生攻击性,避免自己的脆弱被发现。这可能就是刻薄对待的原因。

介于婆婆的年龄应该已经超过了50岁,对于这个年龄段,想让她改变相对困难,那么我们可以建议时间中的儿媳,你也正在面对创伤性事件(被刻薄对待),那么你需要学会求助(你很会,所以才会发帖提问),也要学会了解原因之后更有效的处理方法并不是对抗,而是你婆婆的求助信号,照顾好她的心理需求,你们的关系就很快会有变化。



咨询师张滴滴


婆媳关系是世代难解之题。

婆婆并不是是要故意想把伤害转嫁给媳妇,她往往是无意识的,她确实是缺爱,她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希望自己的付出有回报,而儿子就是她最大的付出,她想要控制一切来保证自己的心理的安全。一旦婆婆有安全感,有感觉到爱,那么她就会放下武装,温柔以待了!


陈睿谦


老一点儿的婆婆会相信一句老话:“多年的媳妇儿熬成婆”,这句话就是婆媳关系的“梗”。曾经受过婆婆伤害的媳妇儿,一旦升级为婆婆,就会很自然的展示一下婆婆的威严。所谓的“见样学样”可能就是这样吧?

现在年轻的婆婆多半是心疼手心里捧大的儿子,怕娶了媳妇儿受委屈,所以,想给媳妇儿立规矩,媳妇儿刚进家门就给个“下马威”。其实婆婆大可不必反应过度,有了媳妇儿多了一个爱你儿子的人,多好?

儿子结婚了,就由儿媳妇儿打理你儿子的一切,你也因此可以安心养老,别再走进他们的生活,尽量减少发生冲突的机会,婆婆和儿媳妇儿之间只要能做到“相敬如宾”,各不相扰,一切就会平安无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