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中国姓氏的起源与由来,姓氏的搭配和取名有讲究

前段时间李夫子看了一个综艺节目,叫《相声有新人》。这个节目基本就是相声大比拼,其中也穿插介绍了一些相声界的专业名词,比如“磨蔓儿”!主要意思就是一对相声演员的开场是以“姓氏”逗哏为切入点,起到了一个转成百合的作用!其实不难发现,很多的相声作品中都会融入中国的“姓氏”,比如“贯口”中就会有报“百家姓”这个环节。如果现在有人会背《百家姓》,那很了不得,但如果在过去,那就是人人都会的基础课!

如果说是在“五四运动”之前,你说你只会一个“百家姓”,那你连粗通文墨都算不上,顶多就算不是文盲,因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过去上学的基础课,叫开蒙读物。为什么拿他们开蒙?因为《百家姓》重复的字比较少,大多都是一个单姓,只有碰上复姓才可能重复,比如“司徒”、“司空”、“司马”,这一类的才重复。剩下的一家一个字,对于学习生字很有好处,这是其一。再有一个就是有利于培养中国人对家国身份的认知。民间两人打架有句挺难听的话,叫“你知道自己姓什么吗?”这话一般都是跟人家对峙时候用的,意思就是讽刺对方不知道自己多大分量,质疑膨胀。为什么打架会问这个呢?

趣谈中国姓氏的起源与由来,姓氏的搭配和取名有讲究

这个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一个人的能量一般来源于他自己和他的圈。姓什么是第一个决定他归属于哪类圈子的符号!第二个原因是因为知道自己姓什么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常识。连这个都不知道,膨胀到什么德行了都没有用。有一段时间,“生孩子是随爸的姓还是随妈的姓”,这个话题还引起过争论。因为这里边提到了男女平权的问题。从古至今,孩子其实真的不一定是随爸爸的姓,这个绝对是有根有据,您要不信,今天李夫子就跟大家聊聊中国的姓氏。

趣谈中国姓氏的起源与由来,姓氏的搭配和取名有讲究

姓氏如何搭配?

“姓氏”我们一般理解这是姓什么的一种官方说法,其实不是。它不算文言或者是官话,这俩字没有一个字是修饰作用的,全是有实际意义的。简单来说,“姓”是一个大家族集体用的姓,“氏”是大家族之下一些小家族自己用的姓,用经济学的说法,就是一个品牌的连锁店。就比如说“星巴克”,有万达星巴克,有银泰星巴克,不一样。以一个人来详细举例说,比如“姜子牙”,大家都听过,兴周灭纣,斩将封神。兴周灭纣,他确实是做到了。斩将封神,那就不好说了。这位爷爷叫姜子牙,他姓“姜”, “吕”氏,名“尚”,或者“望”,字“子牙”,号“飞熊”。

趣谈中国姓氏的起源与由来,姓氏的搭配和取名有讲究

有人说他道号“飞熊”,其实这不对,因为姜子牙活着的时候“老子”还没出生,老子没出生,道家不可能出现,所以不可能有道号。姜姓是源于神农氏。大家都听说过“神农尝百草”的典故,神农就是我们常说的炎帝。炎帝生于姜水,所以以“姜”为姓,姜水在哪呢?说法不一,有人说就是甘肃宝鸡那边的清姜河,也有人说这是渭水河的一条支流,只不过改道了,变成了其他的名。反正这年头太长了,也没人说得准。只要知道姜姓来源于神农氏,起源于河流。经过不断的发展,姜姓之下分出好多的支脉,其中一脉就是“吕氏”,姜子牙就是吕氏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他的名字有两个,一个叫“尚”,一个叫“望”。一般我们用他的“姓”来组成他的名字时,他叫“姜尚”,用他的氏给他组名字,他叫“吕望”。如果按照现在的户籍管理制度衡量,“姜尚”和“吕望”都是他的合法姓名。当然了古人的名字也可以是姓氏和字或者是号组成,所以他也可以被叫做“姜子牙”或者“姜飞熊”。 除此之外,中国人还尊称他为“太公”,所以他还有个称呼叫“太公望”或者“姜太公”。

趣谈中国姓氏的起源与由来,姓氏的搭配和取名有讲究

趣谈姓氏的由来与组合

古人姓氏名称的组合方式,也就是这几种了。姓氏其实就是古人在部落时期给自己的部落定下了图腾,目的就是把自己跟别的部落区分开,慢慢的部落就变成了国家了,而且内部也成了很多小的团体,所以就需要新的图腾去标注这些个小团体。那么具体是用什么方法给定下来的呢?主要的方法可以分为

“制定规划”、“继承发展”、“意外导致”的“姓”。先说“制定规划”。最早的姓氏的制定,大多数跟自然环境是有关系的。你住在哪里,就用那儿的地名给自己当“姓”。比如“姜姓”就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妫姓”,尧帝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同时嫁给了舜帝。并且居住在妫水之旁。所以娥皇、女英和舜帝的后代有一部分姓“妫”。

趣谈中国姓氏的起源与由来,姓氏的搭配和取名有讲究

除了自然环境之外,古人还有以居住环境做姓。比如说非常常见的“郭姓”,“郭”在古代就有城池的意思。古代比较大一点的城,两层城墙,里边那层叫“城”、外边那层就叫“郭”!可能“郭姓”的祖先就住在外边那层,所以就姓“郭”了。除此之外还有“东郭”、“南郭”、”北郭”。你要是住的离城门口近,那可能就姓“门”了,所以又有“东门”、“西门”的姓氏。除了居住地,还有根据职业和官职制定的“姓”。比如说“韦小宝”,“韦”在古代是皮革的意思。有个成语叫“韦编三绝”,其中“韦”就是穿竹简用的皮筋。说白了你要姓“韦”,那么你的祖上可能就是个“皮匠”。还有“屠”姓,来源于屠夫。还有的是以官职为姓,比如司马、司空、司徒、上官、少正这些在古代就是官名,后来就都当成姓了。

趣谈中国姓氏的起源与由来,姓氏的搭配和取名有讲究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另外一种规划出来的情况。比如和汉族同属中华文明的其他兄弟民族,他们在历史发展当中会选择把本民族汉化,其中就会把他们的姓给改成汉姓。最著名的就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孝文皇帝,他改革产生了一批汉姓。北魏政权是鲜卑族的政权,皇族姓什么呢?姓“拓跋”。所以魏孝文帝原来叫拓跋宏,后来改拓跋姓“元”,又名“元宏”!当然了改的不光是他一家,鲜卑还有个姓是“步六孤”,他就改成了汉姓“陆”。

趣谈中国姓氏的起源与由来,姓氏的搭配和取名有讲究

还有一个姓叫“胡古口引”,改成了汉姓“侯”!还有一个传说中的侠客叫独孤求败,“独孤”也是鲜卑族的姓,最后改成了汉姓“刘”。然后按照这个标准,独孤求败,也可以叫“刘求败”。这姓氏的主要几种规划制定,大概就这些,剩下的也不一一列举了。


第二种姓氏的命名规则就是“继承发展”!根据已经有的姓氏或者族群进行有改动的继承。其实汉族大多数的姓都是源于三皇五帝时期那几家大部落。比如姬姓、嬴姓、姚姓,这都是上古姓氏。很多姓氏都是根据这几家发展过来的。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式就是以国为姓。周王曾经分封800诸侯,在一个诸侯国内往往就会有很多人用他们的国名,当他们的姓。举个例子,比如两个比较大的姓,一个是周,一个是吴,这两个姓其实是一家,都是从姬姓发展过来的,而且血缘上也不远。想当初周太王有三个儿子,老大叫泰伯,老二叫仲雍,老三叫季历。这三个儿子他都不看重,他看中的是老三季历的儿子“姬昌”,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周文王。

趣谈中国姓氏的起源与由来,姓氏的搭配和取名有讲究

所以他就想把自己的位子传给老三,这样就可以再传给姬昌。可是按规矩,他必须传给老大泰伯,这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千古美谈的一幕发生了。泰伯和仲雍两兄弟为了不让父亲为难,主动退出,避免以后出问题,哥俩搬家了。一路从他们的老家陕西岐山搬到现在的江苏南部,这路程可不近,坐高铁还得8个小时,那可是在商朝,这不得走一辈子吗?总之兄弟三人分家另过,后来季历这一支,因为周王兴周灭商,建立了大周朝,泰伯这一支的后代则建立了吴国。

一直到了吴王夫差的时候,吴国人才认祖归宗。再后来,吴国被越国灭了,周王室也被秦始皇取代了。两家的后代中有的就以国为姓,发展出了周和吴两大姓氏。除了以国为姓,还有就是以自己的出身为姓。比如 “公子”、“公孙”,这都说明自己家挺有地位的,一般都是贵族这么叫。还有的就是按照自己在家的排位取的。比如说“长孙”、“叔孙”、“季孙”之类的,这几种还都是后人继承的前人,也有的是前人提前给后人安排好了。换句话说就是他爸爸安排好了,不让你随他的姓,让你自己分出去另过。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人的人文始祖——“黄帝”。黄帝自己本来姓“公孙”,后来改姓“姬”,字号是“轩辕氏”,所以皇帝的名字应该叫“公孙轩辕”,或者是“姬轩辕”。当然了后来也有人姓“轩辕”俩字,不过他给自己的儿子定的姓,不光这几个,据《国语》记载,他有25个儿子,其中14个让他给定了姓了。但这14个儿子,他给定了12个姓,分别是“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等12个姓,这爸爸给儿子取姓算继承。

趣谈中国姓氏的起源与由来,姓氏的搭配和取名有讲究

还有一种就是皇上给手下人赐姓,这个就算是意外了。比如说明朝永乐皇帝为了表彰了一个太监立过战功,给他赐姓,姓“郑”。这太监原本叫“马和,这一下就改名了,叫“郑和”。这就是七下西洋的郑和。到了明末清初,在南方明朝的小朝廷,年号叫“隆武”,隆武皇帝收了个干儿子叫“郑森”,因为有干父子的关系,所以皇帝赐姓自己的干儿子姓朱,郑森就改称为国姓爷。说到这您是不是挺眼熟?郑森还有一个名字叫“郑成功”。说起他各位小伙伴就都认识了。

趣谈中国姓氏的起源与由来,姓氏的搭配和取名有讲究

除了这种奖励式的,还有诋毁性或者是惩罚性的。最有名的就是武则天,他击败了自己两个后宫的敌人王皇后和萧淑妃,用非常惨无人道的方法处死这两个人之后,分别赐姓这俩人“蟒氏”和“枭氏”。在中国人眼里这俩字都不好听,不算好名。除了赐姓以外,你还要改姓,民间有句俗话,武侠小说、评书里边经常会看到俩人一碰面,一人问:“你姓谁名谁”?另一人就会说:“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就是敢作敢为的意思。但是有的时候如果你惹祸了就得改名字了。比如说汉朝有个人叫“炅横”, 这人有4个儿子,据《太尉陈球晓》这本书记载,炅横因为有点事惹了祸了,给杀了,杀了之后,4个儿子一商量,留一个给他爸爸看坟,剩下那仨赶紧跑,避免被波及,给自己家多留一条血脉,留下看坟的还姓“炅”,跑的这仨,把旧姓都改了,但是改了字形了,读音还是一样的。一个改成“桂”、 一个姓“昋”,另外一个姓 “炔”!

趣谈中国姓氏的起源与由来,姓氏的搭配和取名有讲究

李夫子说姓氏

所以说中国人为了祖宗香火,他是会改姓的。民间早就有习俗,叫“姓随舅舅能长寿”。意思就是生下来的孩子随姥姥家的姓,能活得长,这也是没有科学道理的。但是你从中可以看出来,古人改不改姓跟男女平权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现代人没有必要去纠结。细心的小伙伴,你应该能发现,就刚才李夫子说的这几个姓氏,包括姜姓,都带一个“女”字旁,显然这是跟历史的发展有关系的。人类是由母系社会慢慢的转入父系社会的,所以最早的姓都会有女人的痕迹。就连“姓”这个字本身都带个女字旁,那会老祖宗讲道理,给这些东西选择符号的时候,下了一番心思。中国的姓氏不光带有历史发展的痕迹,还显露出一种信念,有个词叫“万姓同源”,不管你姓什么,往前追溯,都是一个祖宗。所以中国人说“家国天下是一回事”,希望大家秉承老祖宗的思想,与人为亲,与人为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