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死後,沒有生育的嬪妃不是守陵那麼簡單,還有一事更悲慘

女人,在封建社會的悲苦,往往不是我們現代人所能想象得到的。可以說,在皇權至上的封建社會,帝王們不僅生前享盡榮華富貴,死後也依舊會受到宮女妃嬪的跪拜侍奉。

所謂“最是無情帝王家”,那些曾心懷“光耀門楣”之夢的女人們,不僅要在深深庭院中孤獨熬過半生,帝王死後,她們還要前往陵園侍奉死去的皇帝,時人謂之“守陵”。當然,這種死後的“榮耀”並非只有皇帝享有,有時皇后和太后下葬,朝廷也會安排一定數量的宮女前去守陵。

皇帝死後,沒有生育的嬪妃不是守陵那麼簡單,還有一事更悲慘

守陵制度最早始於西漢,相傳,在西漢初年,高祖駕崩之後,呂后出於對劉邦寵妃的妒忌,直接命人將宮中沒有生育皇子的嬪妃送往陵園居住。後來,到了漢武帝時期,後宮嬪妃人數激增,負責守陵的宮女妃嬪就更多了。宮女守陵也並非全部被迫,譬如漢成帝的寵妃班婕妤,因其害怕遭到趙飛燕姐妹的迫害,便主動到長信宮侍奉太后避禍,成帝駕崩後,班婕妤又自請為成帝守陵,其死後也被葬入了陵園。

西漢皇后趙飛燕被廢后,也被送到了延陵守陵,之後,因不堪受辱憤而自殺。根據《漢書·安帝紀》的記載,東漢皇帝駕崩後,宮中妃嬪女眷皆需遷往陵園守陵。所謂“宮人無子”者,便是指這些未誕育子嗣的嬪妃,而那些被朝廷安排前去守陵的宮女則被稱作“諸園貴人”。值得一提的是,史籍中提到的“無子”並非都是一些未生育子嗣的嬪妃,還有從未被皇帝臨幸過的妃嬪,或曾生育孩子卻不幸夭折之人。

簡而言之,這些女人都算是深宮內鬥中的失敗者。因為,曾得罪過一些人,所以,在帝王死後便被直接發配到了陵園守陵。

皇帝死後,沒有生育的嬪妃不是守陵那麼簡單,還有一事更悲慘

一代梟雄曹操也曾留下宮中舞伎為其守陵的遺囑。

據史籍記載,曹操下葬後,各宮女眷便被立刻安排到了陵園守陵,其中,亦包括許多品階較高的貴人。眾所周知,曹操曾在鄴城修建了銅雀臺,供其晚年享樂所用。

相傳,銅雀臺上共建有一百多間房屋,樓頂還鑄有一個大銅雀,氣勢極為恢弘。鮮有人知的是,曹操的西陵便位於銅雀臺附近,宮中舞伎在臺上表演時,西陵亦可盡收眼底。所以,為了死後也能夜夜笙歌,曹操命令他的一眾姬妾皆要定期對著西陵歌舞,守陵方式可謂別具特色。

唐代統治者依舊延用了前朝的守陵制度,正如《資治通鑑》第二百四十九卷中描繪的畫面一般,“宮中無子者悉遣山陵供奉朝夕”。而更為驚悚的是,守陵的宮女妃嬪需要像侍奉活人一樣,照顧已經駕崩的皇帝。所謂“事死如事生”,可謂一語道盡了守陵宮女的心酸。

其實,很多皇帝在去世之前就會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園,為了保證自己死後也能享受從前的榮華富貴,他們的陵寢規模一般都十分龐大。修建好陵園後,皇帝一般會先派一波宮女前去守陵,然後,命軍隊駐守在陵園四周,守陵宮女們想要逃跑簡直比登天還難。

皇帝死後,沒有生育的嬪妃不是守陵那麼簡單,還有一事更悲慘

守陵宮女們的日常工作也十分繁雜,據史籍記載,這些宮女每天要做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清掃陵園,包括皇帝靈柩前擺放的祭品,以及整個陵園的清潔。

第二件事則是準備和安排祭祀活動,每逢先帝的生辰忌日,這些守陵宮女就必須哭喪。

這兩件事雖看似容易,但箇中心酸卻鮮有人知。

皇帝死後,沒有生育的嬪妃不是守陵那麼簡單,還有一事更悲慘

白居易曾特意撰寫《陵園妾·憐幽閉也》來表達其對守陵宮女的同情:

陵園妾,顏色如花命如葉。

命如葉薄將奈何, 一奉寢宮年月多。

年月多,時光換,春愁秋思知何限。

青絲髮落叢鬢疏,紅玉膚銷系裙慢。

憶昔宮中被妒猜, 因讒得罪配陵來。

老母啼呼趁車別,中官監送鎖門回。

山宮一閉無開日,未死此身不令出。

松門到曉月裴回, 柏城盡日風蕭瑟。

松門柏城幽閉深,聞蟬聽燕感光陰。

眼看菊蕊重陽淚,手把梨花寒食心。

把花掩淚無人見, 綠蕪牆繞青苔院。

四季徒支妝粉錢,三朝不識君王面。

遙想六宮奉至尊,宣徽雪夜浴堂春。

雨露之恩不及者, 猶聞不啻三千人。

三千人,我爾君恩何厚薄。

願令輪轉直陵園,三歲一來均苦樂。

這其中,所謂 “顏色如花命如葉。命如葉薄將奈何”,算是將守陵宮女一生的悲苦概括殆盡。在重重松柏包圍的陵園中,等待守陵宮女們的是日復一日的憂思和等待。一些尚處於花季的宮女,從未見過皇帝卻也要為其守陵,可謂“三歲一來均苦樂”。

皇帝死後,沒有生育的嬪妃不是守陵那麼簡單,還有一事更悲慘

韓愈也曾在其《豐陵行》中提到守陵宮女們的悽慘生活:

羽衛煌煌一百里,曉出都門葬天子。

群臣雜沓馳後先,宮官穰穰來不已。

是時新秋才七初,金神按節炎氣除。

清風飄飄輕雨灑,偃蹇旗旆卷以舒。

逾梁下坂笳鼓咽,嵽嵲遂走玄宮閭。

哭聲訇天百鳥噪,幽坎晝閉空靈輿。

皇帝孝心深且遠,資送禮備無贏餘。

設官置衛鎖嬪妓,供養朝夕象平居。

臣聞神道尚清淨,三代舊制存諸書。

墓藏廟祭不可亂,欲言非職知何如。

詩中寫道“設官置衛鎖嬪妓,供養朝夕象平居。”即指守陵宮女們須在陵園中侍奉皇帝日常起居,日日輿洗。當然,這些詩人寫詩時並非只為表達自己對守陵宮女的同情,仔細研究便會發現,他們的詩歌多別有寄託。有的是為了抨擊這種殘酷的守陵制度,有的則是為了婉轉諷刺推行此制度的當權者。

皇帝死後,沒有生育的嬪妃不是守陵那麼簡單,還有一事更悲慘

但就守陵宮女的真實處境來說,再悲慘的詩歌也表達不出他們守陵的心酸和委屈。

【《漢書·安帝紀》、《資治通鑑》、《陵園妾·憐幽閉也》、《豐陵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