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志亮:孩子對學習缺乏興趣,應該如何引導?

“上學有什麼意思,根本就沒幼兒園好玩!"一個被媽媽領來的一年級學生一進門就這麼嘟囔著。

“有哪本書是用拼音寫的?買東西交多少錢售貨員說了算!天天坐在那兒老師不讓我們動,放了學還要寫作業,玩也玩不了,問題是那些拼音和字我都會寫了,可老師非要我再寫好多遍,浪費時間,成心不讓我們玩······”

容不得你插話,他一直嘟囔著。

我問能否給我解釋的機會,他說:“我是兒童,我要優先,請你尊重兒童,再說了你搞諮詢不聽別人說完怎麼了解別人啊······”

經驗告訴我來者不善,他屬於典型的對學習沒興趣!

錢志亮:孩子對學習缺乏興趣,應該如何引導?

興趣是個體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總是伴隨著良好的情感體驗。

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就會對該事物表現出特別的關注和大膽的探索,並去從事與之相關的活動。


一、學習興趣的形成

興趣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礎上,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形成與發展起來的。興趣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興趣的產生與主體的需要有關。

當主體產生某種需要的時候,就會對周圍環境中能滿足自己需要的事物優先注意、發生興趣。

興趣是以需要為基礎的,是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如為了滿足認識的需要,人們往往會產生閱讀有關圖書的興趣。

當活動的內容豐富、新穎時,能使人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也有利於興趣的產生。

其次,興趣的產生還取決於客體與個體的特點之間的關係。

如某些客體具有一些與個體的先天素質、情緒情感、知識水平相適應的特點,就比較容易吸引人的注意,使人對它們產生興趣。

如有音樂天賦的人,容易對音樂發生興趣,因為該活動的內容使他容易理解和掌握。

另外,學習新知識的難度要與學習者的原有水平相適應,經過努力可以掌握的知識容易引起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實踐活動是興趣產生的源泉。

人們往往對於完全生疏的,而且有一定深度、不理解的事物,一開始不會有多少興趣。隨著對該事物的逐漸熟悉、理解和掌握,興趣才產生。

一門知識只有當你真正鑽進去的時候,你才會產生濃厚的興趣;一種技能快要掌握的時候,你的興趣最濃。


二、學習興趣的意義

興趣對豐富知識,開發智力有重要意義。

興趣在使人成功地掌握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全面細緻的觀察力,提高了敏銳靈活的思考力,發展了豐富的想象力。興趣可以給人以巨大的力量,有助於人創造性地完成任務。

濃厚的興趣能夠調動學習積極性,啟迪學生的智力潛能並使之處於最活躍狀態;濃厚的興趣可激起強大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頑強拼搏、努力學習。

學生如果對學習活動感興趣,學習就主動,學習效果也好。反之,學習就被動,而且效果也差。學習興趣是學生基於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

錢志亮:孩子對學習缺乏興趣,應該如何引導?

從表現形式上講,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需要的動態表現形式,是社會和教育對學生的客觀要求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

從系統結構上講,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系統中的、個子系統,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的帶有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

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是緊密聯繫、相輔相成的。興趣和動機一樣,受家長和教師的影響很大。

特別是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教學策略、對學生的注意和了解度、獎罰情況及師生關係等,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重要。

當然,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與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對獎勵的喜好程度等有關。

調查表明,在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中,其中27%是因為不喜歡教師的教學方法,29%是因為應付各科學習和作業太累了而對學習失去了興趣,10%的是因為覺得學好學壞一個樣,34%的是因為覺得學習是件痛苦的事情。

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教師的任務十分艱鉅。

這是因為,一旦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學習就會成為他們的負擔,或者對學習產生牴觸或對抗情緒,或者對學習產生焦慮,或者對學習產生恐懼,或者會由於連續的失敗而逃避或迴避學習,或者出現學習抑鬱症如食慾不振、孤獨、懶散、過敏、悶悶不樂等,由此產生學業問題。


三、學習興趣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發掘學科知識中的興趣點

每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特點,學生對某學科的興趣往往是由該學科的特殊趣味所引起的。

因此,教師要注意充分發掘學科知識中那些使學生感興趣的東西,諸如語文的文情詩意、數學的奇思巧索等,以期引起學生對該學科的特殊興趣。

錢志亮:孩子對學習缺乏興趣,應該如何引導?

合理安排內容

學生對所學內容感到新穎而又無知時,最能誘發好奇心,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學習意願。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過深,學生望而卻步,會降低學習興趣;教學內容過淺,學生唾手可得,也會喪失學習興趣。

據此,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應貫徹“最近發展區”的思想,注意深淺得當;

還應善於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並在“情境”中去講授某些新知識,將新知識納入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中。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改進教學方法

知識學習中總有一些枯燥無味,很難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

在傳授這些知識時,教師應以方法的新穎性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有趣的內容與枯燥的內容交叉進行,並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東西變為津津有味的東西。

常見的做法有:充分利用直觀生動的教學形式,把枯燥的文字以生動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

忌填鴨式的教學,讓學生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親身體驗,主動嘗試;

錢志亮:孩子對學習缺乏興趣,應該如何引導?

合理設置問題情境和懸念,指引學生去理解他們不注意的地方,從而加深對課程內容的認識;

及時反饋,適時鼓勵,積極強化,體驗成功;

根據學生好奇、衝動、愛幻想、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設計教學,利用競賽、角色扮演、猜謎、講故事等方式提高他們的興趣。


四、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

學生在各科學習的初始階段會遇到一些困難,即會遇到一些關卡。

闖過這些關卡,學生就能順利地掌握所學學科的基礎知識,學習興趣也會漸趨穩定;闖不過這些關卡,學生在學習上就會困難重重,在知識掌握上就會“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學習興趣也會銳減。

不言而喻,這些難點和關卡就是學生興趣和成績的分化點。因此,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是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


五、給予學生積極的關注

教師與學生學習興趣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循環關係。

如果教師對學生關心、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高,學習成績就好,由此教師對學生更加關心、重視,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如果教師不關心學生或者經常批評學生,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低,學習成績就會下降,由此教師對學生更加不關心、不重視,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學業何題學生往往處於這一惡性循環之中。

教師和家長應該給他們更多的積極關注,幫助他們從惡性循環中轉到良性循環中來,提高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的培養還應該與樹立遠大的理想結合起來,使學生的學習興趣紮根於人生觀和理想的沃土之中,由有趣、樂趣變為志趣。

錢志亮:孩子對學習缺乏興趣,應該如何引導?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


微信公眾號: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週一至週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創文章,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