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是孩子的“興趣”重要,還是家長“認為好”重要

週末,我帶著孩子去超市,遇到朋友帶著她的女兒,一個6歲的漂亮小姑娘。

大人們親熱地打招呼,朋友讓她女兒叫我,小姑娘今天不太高興,嘟著嘴扭朝了一邊。

朋友非常歉意地向我解釋,她買完東西要帶女兒去學鋼琴,但是女兒不願意去學,剛剛發生了點矛盾。

朋友喋喋不休地數落著:這孩子就是不懂事,學鋼琴多好呀,多有氣質,我從小做夢都想穿著漂亮的禮服,在萬眾矚目的舞臺上給大家彈鋼琴……我花一萬塊錢給她買了鋼琴,報了鋼琴課程,她卻天天和我鬧彆扭,不願去學習……

我一聽心裡就明白了,原來又是一個“專制型”的家庭教養模式。

培養孩子,是孩子的“興趣”重要,還是家長“認為好”重要

一、家庭教養模式

1、專制型

專制型父母對子女有過高的期望,做事從自己的主觀意志出發,代替孩子思考,對孩子的所有行為都加以監督和約束,要求孩子絕對地服從自己,並讓孩子按照父母設計的發展藍圖去成長。

2、溺愛型

溺愛型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即使子女提出過分的要求,往往也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孩子是家庭中的小霸王,無拘無束,任性胡為。

3、放任型

放任型父母對孩子缺乏積極的溝通與情感反饋,忽視孩子的內心世界和需要,缺少行為的要求和控制,對孩子採取放任自流的教養方式。多存在於工作繁忙、交際應酬多、業餘時間少的父母。

4、民主型

民主型父母以積極肯定的態度鼓勵孩子上進,能與孩子相互溝通,尊重並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為孩子的發展提出理性的指導,給予孩子自由發展空間。

對孩子成長最有利的家庭環境當然是民主型。

培養孩子,是孩子的“興趣”重要,還是家長“認為好”重要

二、尊重孩子為前提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有自己獨特的生命體驗,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有自己的想法看法。

無論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父母蹲下身子,徵求孩子的看法,尊重孩子的意見和觀點,才能引導孩子更好地發展。

要知道尊重孩子的愛好,是孩子成長的關鍵,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礎。

可是生活中有很多父母,不但不尊重孩子的興趣發展,還常常要按照自己的主觀臆想,去規定孩子的愛好。從孩子一入學,就千方百計讓孩子多學習知識,到了雙休日或節假日,也不讓孩子自由活動,將各種課外興趣班給孩子安排的滿滿的。


三、發展興趣為主導

培養孩子,是孩子的“興趣”重要,還是家長“認為好”重要

著名的兒童教育家卡爾威特有一個教育原則:教育不能強迫,不管教什麼,總是要先喚起孩子的興趣,因為只有孩子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才能真正的把東西學到心裡去。

有科學研究發現,一個人做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只能發揮能力的20%;而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能力發揮則可以達到80%以上。

這表明,興趣可以使人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活動,都處於一種最佳的積極狀態,從而使人們的工作或學習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興趣是一個人走進成功大門的鑰匙,它可以激發孩子最大的潛能,因為興趣的發展如何,對一個人的成就有著決定性意義,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興趣效應”。

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也認為:一切有成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一個人現在和將來學什麼,不學什麼,常常是由自己的興趣決定的。

興趣可以創造奇蹟,沒有興趣,一切都將是空談。由此可見,由興趣來引導孩子學習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養孩子,是孩子的“興趣”重要,還是家長“認為好”重要

四、發現孩子興趣

家長如何發現孩子的興趣呢?

首先要留心觀察。孩子在做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往往是最專注的,甚至是如痴如醉。如果孩子經常對某件事情非常專注,表現特別好,就說明孩子對這件事非常感興趣。

其次,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家長無論做什麼,不要先入為主,先問一下孩子的看法。比如說,週末,孩子作業做完了,問一下孩子:接下來你想做什麼呢?孩子口裡經常說的事,就是孩子的興趣所在。

最後,要多聽其他人對孩子的評價。孩子某一方面的特長,可能家長並不知曉,多聽親戚朋友或者是老師對孩子的評價。如果他們多次評價孩子某一方面做得特別好的話,這也許就是孩子的興趣所在。

培養孩子,是孩子的“興趣”重要,還是家長“認為好”重要

五、培養孩子興趣

第一,提供機會

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某方面的興趣,並且這種興趣是高雅的,文明的,如:繪畫,舞蹈,打球,閱讀,下棋,等等,都應該鼓勵孩子的興趣愛好,並且為孩子提供相應的發展空間,幫助孩子去發展興趣。

第二,由易到難

好多家長會急於求成,希望孩子在短時間內就能在某方面獲得較大的成功,其實,這種急功近利的想法,往往會毀掉孩子的興趣,最終一事無成。

家長一定要有耐心,鼓勵孩子從簡單的內容開始學習,簡單的內容掌握了,孩子獲得成就感,再鼓勵孩子去學習難的內容,孩子就會比較有信心了。

這其實就是心理學上的“門檻效應”,凡事不可強求,要一步一步地誘導,才能更快地達到目的

我們培養孩子的興趣也是這樣,先根據孩子現有的發展水平,把大目標分解成具體的可行的一個個小目標。

孩子實現了一個小目標,獲得一種成就感,能調動他的積極性,並引導他一步一步地邁過一道一道的“門檻”,孩子會對所做的事情持續產生濃厚的興趣。

而孩子的熱情之火一旦燃燒起來,就會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才能,甚至會創造奇蹟。

培養孩子,是孩子的“興趣”重要,還是家長“認為好”重要

第三,及時讚賞

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讚賞,尤其是孩子,在成長中的孩子,更希望收穫來自父母或他人的讚賞。

父每及時的讚賞,能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發自內心的期望和肯定,讓孩子獲得動力,使孩子有決心,有信心這一次比前一次做得更好。

第四,持之以恆

再小的事情,只要持之以恆堅持下去,也會有很大的收穫,再大的事情,半途而廢,也會一無所獲。

我們細心觀察某行某業的頂尖人物,他們的成功,無一例外都是“持之以恆”的結果。

在培養孩子興趣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家長要有信心,有決心陪伴孩子一起去戰勝困難,並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最終才會有收穫。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家長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利用心理學上的“興趣效應”並有針對性的合理培養,才能培養出具有某方面專長的孩子,才能輕鬆愉快地幫助孩子走向成功。

相信大家一定會有許多好的方法,那麼懇請留言給我,我們共同分享,共同進步!

培養孩子,是孩子的“興趣”重要,還是家長“認為好”重要

希望我的分享能給予你一些幫助。希望獲得更多教育經驗的朋友,請關注我。謝謝你,我愛你!


雲笑,小學語文教師兼班主任,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從心理學角度分享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經驗。追尋願景“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謝謝你,我愛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