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興趣—優勢”對比表,因材施教助娃成長,這才是贏在起跑線

如果家長只盯著孩子眼前的學習成績,很有可能會錯過你家的那位“小天才”。


巧用“興趣—優勢”對比表,因材施教助娃成長,這才是贏在起跑線

引子

普天之下沒有哪個家長不關注孩子的成長,正因為如此,在孩子呱呱落地之後,家長們就竭盡全力為孩子規劃教育和打造人生。當然,從最終結果來說,有成功,也有失敗;有驚喜,也有遺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家長如果能夠抓住孩子早期的興趣培養,發展孩子的優勢領域,無疑能讓孩子少走很多的彎路,甚至實現彎道超車。

在某種程度上,孩子的人生命運其實是在家長的手中被掌握著,原因很簡單,家長自身所秉持的教育觀,對於孩子未來的人生走向起到了相當重要的影響,甚至超越了老師的影響。無怪乎人們會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簡言之,家長正確的教育觀,能給孩子的成長助上一臂之力;而錯誤的教育觀,將阻礙孩子更快地成長。

這裡借用我一位朋友在早期培養孩子的例子,來探討這樣一個問題:家長如何圍繞孩子的興趣和優勢領域,對孩子因材施教,幫助孩子更快成長?

朋友的孩子從小就對繪畫表現出了一種特別的偏好,當然,在孩子早期還稱不上是繪畫,頂多算是塗鴉,如果只是一種興趣還不足以為奇,因為大多數孩子在這個年齡段都有一段這樣的敏感關鍵期,但朋友卻通過日常的細緻觀察,很敏銳地看到了孩子不僅僅是有著塗鴉方面的興趣,還在繪畫領域上有著一定的天賦。作為家長,我們又該怎樣在現實的教育壓力下夾縫求生,巧妙平衡好孩子的學業和興趣兩者間的均衡發展,做到既不荒廢學業,又能最大限度地發展孩子的興趣和優勢領域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去深思。

巧用“興趣—優勢”對比表,因材施教助娃成長,這才是贏在起跑線

這裡不去細表他們走的這段辛苦的“陪娃成長路”,想必你我都早已感同身受。只說說他們的一些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首先,他們對寶寶的繪畫偏好特別地重視,不過他們的重視,並不是在孩子塗鴉之時指手畫腳地教孩子,也不是提前給孩子報一個繪畫早教班等,而是充分給予孩子塗鴉的便利,滿足孩子自由塗鴉的慾望,這就很好地保護了孩子的原生想象力。

隨著孩子長大,開始正式上學,學業也開始增多了,學習壓力自然也大了,到了為孩子選擇興趣班的時候,他們在徵求孩子意見的時候,孩子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繪畫。朋友並沒有像別的家長那樣棋琴書畫樣樣都給孩子報一個,恨不得孩子在才藝培養上全面“開花”;更沒有因為學業的壓力,逼迫孩子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一心只讀聖賢書,為孩子選報社會上熱門的學科補習班。他們的做法是全力支持孩子繪畫興趣的培養。在家長的支持下,孩子的原生繪畫興趣已經逐漸變成了孩子的一個優勢領域。

現在朋友的孩子不僅在繪畫上嶄露頭角,多次獲獎,生活多姿多彩,而且也由此收穫到了一種強大的自信,使得她在學業上也開花結果,是妥妥的一枚學霸,雖然現在年齡還小,但這條路如果堅定走下去,相信孩子未來可期!

01 一張“興趣—優勢”差異對比表,幫你發現孩子的興趣與優勢間的差異

真正的贏在起跑線,不是贏在同一條起跑線,而是贏在選對起跑線。

巧用“興趣—優勢”對比表,因材施教助娃成長,這才是贏在起跑線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孩子在小時候的學習成績並不能完全決定他的未來發展,也就是說,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是不夠的。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加德納博士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提出了“ 多元智能理論”。按照多元智能理論,我那位朋友的孩子擁有繪畫素養也是一大能力,培養得好,同樣能成就孩子的精彩人生。父母的重要職責就是去培養孩子的興趣、發展孩子的優勢,努力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父母能在早期發現孩子的興趣與優勢,並提供足夠的支持與幫助,就可讓孩子從小就能跨入自己既感興趣又有優勢的“賽道”,這才是真正的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並不是所有的興趣愛好都能成為孩子的天賦,這就需要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孩子進行一番細緻觀察,看看孩子在哪些方面是興趣,哪些方面是優勢。其中“優勢”在這裡也可解讀為天賦。

需要說明的是,“興趣”和“優勢”這兩者雖然在表面上相似,但實際上是有區別的。興趣是孩子喜歡的領域或事情,而優勢是孩子擅長的領域或事情。喜歡和擅長是兩碼事,舉例來說,這就好像有很多孩子本身並不具有音樂天賦,只不過是對音樂有興趣,如果家長抱著要把孩子培養成朗朗那樣的音樂天才,無視孩子的真實底子,為了面子而逼著孩子去學鋼琴等,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家長累,孩子也累,因為孩子的自信心大受打擊,正常的學業也常常受到影響。

當我們換種思維方式,只要把這當作孩子的一項興趣愛好培養就好了,孩子反而能從中享受到音樂帶來的快樂,因為快樂,也會把這種良好的情緒惠及到學業上。

巧用“興趣—優勢”對比表,因材施教助娃成長,這才是贏在起跑線

反過來,如果家長髮現孩子確實在音樂方面有天賦,家長卻一副佛繫心態,任由孩子“野蠻”生長,還美其名曰為這是在給孩子自由發展空間,這對孩子又是另外一種特殊形式的不公正。

音樂家莫扎特小時侯被無數人譽為“神童”,儘管只活了35歲,卻留下了很多經典的音樂作品,但莫扎特擁有如此的成就是與他父親的精心培養密切相關的。

莫扎特3歲時,父親就發現他經常靜靜地坐在一邊,很有興趣地看姐姐練琴,於是就開始對他進行啟蒙教育。在父親的精心指導下,莫扎特5歲就開始創作短曲,6歲就創作鋼琴協奏曲。後來為了更好地培養他,父親甚至放棄了宮廷樂師的工作,將全部精力用在莫扎特身上。可以說,如果沒有父親的那份執著培養,是無法造就莫扎特這樣一位音樂大師的。

家長要想發現孩子在哪一方面更有天賦,或者說更具發展優勢,可以通過兩者間的差異對比來觀察。通過對比,家長基本上可以判斷孩子在繪畫、音樂、運動、演講等方面是否具有天賦或優勢。

巧用“興趣—優勢”對比表,因材施教助娃成長,這才是贏在起跑線

家長可根據孩子的每一項的具體情況酌情打上相應的分數,10分是既有興趣又有優勢的最高級別;1分表示基本沒有興趣和優勢;4分以下說明興趣度和優勢度一般;7分以上表示非常有興趣、有優勢。

“興趣—優勢”差異對比表(這裡以音樂、繪畫和運動為例,其它領域同理)

1、音樂方面:

屬於“興趣”範疇的一般具有以下顯著特徵:

  • 喜歡聽音樂或參加音樂活動;
  • 非常享受音樂方面的學習,不覺得枯燥;
  • 平時會主動花時間去欣賞和學習音樂;
  • 經常向父母、同學和老師表達自己對音樂的喜愛。
巧用“興趣—優勢”對比表,因材施教助娃成長,這才是贏在起跑線

屬於“優勢”範疇的一般具有以下顯著特徵:

  • 很擅長識譜;
  • 歌譜記憶能力比較強;
  • 能很快掌握樂器學習的基本操作要領;
  • 敢於大膽嘗試創作音樂;
  • 對自己的音樂水平很自信。

2、繪畫:

屬於“興趣”範疇的一般具有以下顯著特徵:

  • 喜歡畫畫,不覺得畫畫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 能夠靜下心來欣賞和畫畫;
  • 很願意去看畫展;
  • 喜歡看繪畫方面的書。
巧用“興趣—優勢”對比表,因材施教助娃成長,這才是贏在起跑線

屬於“優勢”範疇的一般具有以下顯著特徵:

  • 對於色彩有較好的敏銳度;
  • 有較好的構圖能力;
  • 對自己的繪畫水平很自信;
  • 有較高的審美能力。

3、運動:

屬於“興趣”範疇的一般具有以下顯著特徵:

  • 很喜歡戶外運動;
  • 喜歡各種球類、田徑類的運動;
  • 喜歡觀看體育類的節目;
  • 經常給自己安排運動計劃。
巧用“興趣—優勢”對比表,因材施教助娃成長,這才是贏在起跑線

屬於“優勢”範疇的一般具有以下顯著特徵:

  • 身體素質好,體力充沛;
  • 比較靈活,柔韌性佳;
  • 經常在運動比賽中獲獎;
  • 運動時,有耐力,能堅持。

02 根據孩子的興趣和優勢的差異,家長要採取因材施教的策略

通過“興趣”和“優勢”兩者間的縱向和橫向對比,可發現大致有以下四種不同的組合。對此,不同的組合情況意味著要採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因此,家長要對孩子採取因材施教的策略。

第一種組合:有興趣又有優勢

如果孩子在某項領域或對某件事情既有興趣又有優勢,這說明孩子在這方面有相當大的潛力可挖,家長就一定要拿出十足的誠意和百倍的心思,重點對孩子的優勢領域進行培養,給孩子的人生創造更多的可能,不能輕易放棄或錯過。

第二種組合:無興趣有優勢

如果孩子在某項領域或對某件事情雖有優勢卻沒興趣,父母可以對孩子嘗試著進行正向引導,通過引導而不是施壓,使孩子慢慢對自己的優勢領域產生興趣,所謂揚長避短也,也能成就孩子的一番精彩未來。

巧用“興趣—優勢”對比表,因材施教助娃成長,這才是贏在起跑線

第三種組合:有興趣無優勢

如果孩子在某項領域或對某件事情雖有興趣但缺乏優勢,父母可以放手讓孩子積極參與其感興趣的項目,但不要對孩子抱著過高的期望值,以免給孩子過大的壓力,使得孩子望而卻步。這就好比有些孩子在繪畫方面只是出於一種興趣,確實沒有多高的天賦,那家長的心態就要放平和,不要非逼著孩子在繪畫領域上取得超出孩子實際能力的成就。

但萬事萬物總是在不斷變化的,如果孩子通過刻意的練習和不懈的努力,也完全有可能會出現奇蹟,使得孩子在原本只是興趣的領域轉變成為一種優勢,那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就要與時俱進,和孩子做好接下來是否需要重點培養等方面的溝通工作。

第四種組合:無興趣無優勢

如果孩子在某項領域或對某件事情既欠缺優勢又沒興趣的話,那家長就不必強求孩子在這件事情上浪費時間和精力了,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其它有興趣又有優勢的事情上,這樣做才是對孩子成長的負責。

巧用“興趣—優勢”對比表,因材施教助娃成長,這才是贏在起跑線

03 發展孩子天賦或優勢領域的幾個教育小技巧

孩子在某項領域或在某件事情上具有一定的天賦或優勢,這是一件好事情,但要讓天賦或優勢成為孩子實實在在並不斷髮展的能力,就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了。歸納起來,家長可以嘗試以下幾個教育小技巧,有利於孩子的培養。

1、家長要善於吊足孩子的胃口,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大多數孩子對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不去珍惜。要想讓孩子學習某樣東西,家長要善於吊足孩子的胃口,使得孩子產生躍躍欲試的心理,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通過讓孩子體驗到成就感來激發他們的學習驅動力

每個孩子都願意體驗到成就感,因此,在培養孩子興趣的初始階段,家長不要一下子就給孩子定過高的學習目標,而是要讓孩子努力一把就能實現。通過讓孩子體驗到成就感,來帶動和激發孩子的學習驅動力。

3、充滿自信的孩子能更好地促進非優勢領域等方面的發展

很多家長還有這樣的顧慮和擔心:如果只重視孩子的興趣與優勢的培養,孩子的其它非優勢領域沒有得到同等的重視和發展,會不會影響到孩子的整體發展呢?

巧用“興趣—優勢”對比表,因材施教助娃成長,這才是贏在起跑線

其實,這種擔心和顧慮是多餘的。我在最開頭舉的那個例子就已充分說明,當孩子從興趣的成功培養中找到了自信,就能借助於自信所帶來的力量,促使其它非優勢領域也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很多優秀學子不只是在自己的長項上得到長足的發展,也在其它非優勢領域上成功做到了平分秋色,這樣的例子在現實中比比皆是,這裡就不一一例舉了。

當然,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家長對孩子的非優勢領域的期望和要求不用像對待優勢領域那樣高,但可以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去完善和提高非優勢領域。

結語

當很多家長還在把關注點只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夠從孩子的興趣和優勢入手,巧用“興趣—優勢”差異對比表,因材施教幫助孩子最大限度地成長,這才是真正的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此外,無論是優勢領域還是非優勢領域,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這需要家長善於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興趣與優勢的發展,幫助孩子發現自己更多的興趣與發展優勢,讓成長中的孩子能走上一條充滿希望的康莊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