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为什么感觉有那么多教师体罚的新闻,这是媒体故意找事吗?总是盯着老师,这样下去还有人愿意当老师吗?

我在西藏奉献中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爸妈把我交给老师的时候经常会说到的一句话“老师,孩子要是不好好学,调皮捣蛋,你就该吵吵,该打打。”

媒体现今存在的优点与弊端



①首先我们都知道媒体是宣扬社会实事,真善美,让广发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便知天下事。也是媒体给我们带来的便捷。

②一些不良媒体为抓热点,蹭流量。不惜消费大众的感情,歪曲事实。信息的真实性会差一些。比如之前有一个引起社会不良影响的那个“纸包子”事件。这只是部分媒体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欺骗了大众。这种假消息很多。

③以前吧谣言都是口口相传,现在只要在网上一传,瞬间就会引起人们对社会的恐慌。还有媒体利用黄色和暴力来吸引人的眼球,从而造成不良影响,对未成年人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④在今天这个社会,人人讲个人权利。个人的权利得不到保证。殊不知,网上的人肉搜索,真的毫不夸张的说,真的能把祖宗十八代都能“刨”出来。一人犯错,全家遭殃啊!

事件分析

首先当时我看到那个打老师的视频时我很生气。但是不知道该怎么生气?又不知道该气谁?

二十年后的报复,难道真的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吗?还是没有做到尊师重道,亦或者说是为人师表做的很失败!

我们都知道眼睛看到的有时候还不一定是真实的,更何况通过媒体来了解的,它的真实性是否有失偏驳。我不愿深究谁的对错,我只希望能还原事情真相。不能消费大众情感,然后引起网上围观,大量网络喷子直接对双方的二次伤害!

老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群体?

①说实话当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时,我有些乏力。在我的认知中老师是为我们传道解惑之人啊!没想到现在媒体的曝光下,加上社会各界的解读,会变得如此不堪!

②我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说实话,我们教育从事者的队伍中不乏有些害虫之马。那是极少数变态的人。不能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③本身教育事业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一种状态,尤其是老师。现在更没了发言权。说不得,吵不得。说个真实案例,我们学校有个孩子想去上学就去,不去也不给你请假。告知家长也不管,能怎么办?开除?劝退?那是不可能的,现在都是老师校长亲自去家里劝回上学。这种状况下,能怎么办?谁该反思?该反思谁?

④新媒体的诞生,让老师在管理学生上更加踽踽独行。体罚学生确实也是不妥之举。但是媒体也没必要歪曲事实,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嘛!

总结



任何事情的应运而生都会有载体的存在。媒体就是我们看向世界的眼睛。希望在我们看清事实的前提下,媒体能先了解真相,再有自己的理解也并无不妥。这样让老师也能有继续干下去的勇气!


吴老师戏说韩语


这不是媒体找事,只是确实出现了这样的事件而已。我从五莲二中杨老师的事件谈谈题主的问题。


一、说说五连二中杨老师事件

最近逛头条,看见最多的就是关于五连二中杨老师,因为用书本抽打了逃课的两位不听话的事件。然后遭到五连教体局这样处理。

1.初次处理

对教师杨某作出追加处理:扣发其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奖励性绩效工资;责成杨某所在学校2019新学年不再与其签订《山东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将杨某自2019年7月纳入五莲县信用信息评价系统“黑名单”。

我们可以看到处理最重的就是开除杨老师,最可恨的是纳入了信息评价系统“黑名单”,相当于就是无法进行教师生涯了呀。

2.事件最新进展

这个处罚结果一出,杨老师本人觉得委屈,觉得不公平!事件曝光到网上,网友分分为杨老师声援,认为对杨老师的处罚过重,所以五连五莲县教育主管部门对此作出解释:教师杨守梅所犯过错需要严肃处理,但还达不到需将其开除的境地。此处理决定不等于将这名教师开除,其可以重新竞聘县内其他学校岗位。纳入信用信息评价系统“黑名单”是指社会信用等级降级,5年内不得参加评先树优。

对此五连县教育主管部门只是做出了解释,并没有更改相关决定,对于社会的舆论依然坚持原先的处理决定!我们期待这件事情的后续发展。

二、学生该不该管?

现在很多很多的老师因为管教学生,被媒体这个超级放大镜摆在了社会公众事件。自从五连二中杨老师的事情爆出来以后,我们老师也在思考一个问题,该不该管学生?是放任他们自由发展呢,还是要进行干预,拨乱反正呢?可是一个女老师只是用书本抽打了学生,就被如此处理,实在让人心寒。

不管怎么样,学生还是要管的,看见学生一步一步的错下去,是每个老师良心所过意不去的。所以无论怎么样,我们老师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管教学生,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路,管教的时间,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体罚发生,伤了自己。


三、教师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五连二中的杨老师太认真,太负责,面对平日无所事实,堕落下去的两位少年,平日的不听话,最后严重到逃课,我们的杨老师忍无可忍抽打学生,造成体罚,自己落得个这样下场,实在有点不值得。所以我们教师管教学生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

1.与家长做好沟通。这次杨老师的初次处理结果并不是很严重,但是两个家长的态度将这件事闹大了。两个家长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一个家长认为管的好,就应该这么管。另一个学生家长觉得杨老师打了他的孩子,很是气愤,对于学校的出结果不满意,听说给了两个条件一是赔30万,另一个是让孩子上重点高中。这一个家长惹不起。

所以我们老师在面对不听话的学生的时候,要注意与家长沟通,有些蛮不讲理的家长,他的孩子我们还是用爱去感化就是了,感化不了不怪教师。

2.避免体罚。体罚是一个禁区,所以我们老师在管教学生的时候,尽量用嘴劝吧,别动手。

3.最近教育部表示要专门出台相关政策,归还老师的惩戒权。我们老师就等着那个政策公布,按照那个执行吧。


小向老师呀


无限炒作教师体罚学生,就像无良媒体时时跟踪明星稳私,偷拍美女裙底风光的人一样下作!对于教师来说,所谓爱之深才管之严!如果教师对不配合学校教育的家长子女睁只眼闭只眼,这时候家长该喜还是忧?全社会和全体家长都应感谢,还有教师冒着极大风险,去管教问题学生!这样的学生任其发展,本应由社会和公安机关依法管理!但现实是,家长不理解,无良媒体兴风作浪,自已受损害!何必何苦呢!


金顶红日zyl


媒体不是在找事,而是在找新闻。不过在这里我认为媒体没有起到好作用。近期有太多关于学校事件的负面新闻,引起了社会关注,这是本是好事,不过也渐渐演变成坏事。对于近期五莲县教师体罚学生时间又被推上风口浪尖,教师收到学校处分,最后解聘,不再续聘。

从体罚事件说起

教师体罚、动手打了学生不对,这个不需要做任何解释,学校处分教师也本无可厚非。

处罚情况

本来是校内处罚,对教师的错误行为做出必要合理的处罚是正确的,但是后又不再续聘,纳入信用评价黑名单等等。不要因为一次的错误,盖住老师所有的光芒。杨老师还是很优秀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要一直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约束教师。

媒体到底该怎么做?

在我看来,媒体在这里没有起到正面,只是朝着人们的关注点,聚焦度瞄准,或者说只是朝着金钱、流量看齐。不管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也不管教育的未来。

媒体应该现在客观的立场去评判时间,不要过度解读,更要及时引导群众,不要让教育机构不要被道德绑架,做出过度处罚,以免矫枉过正。

我们的态度

我们不要一味地抨击教师或者说学生,更要思考我们孩子以后的教育。教师已然成为了公众眼中的高危职业,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1.我们坚持反对体罚学生,但我们不反对教育学生。

2.我们支持惩罚犯错教师,但我们反对影响教育氛围。

3.我们支持媒体报道,但我们更反对道德绑架。

4.我们反对教育系统一份处罚单就解决问题,希望这只是纠正教育风气的开端,而不是结尾。处罚过轻,起不到惩戒警示作用;处罚过重,恐损害教师教育的积极性,需要把握适度。

教育是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的责任,我们应共同担起责任,守住红线,不要得理不饶人。一次的教师处罚事件,希望不要影响孩子教育的未来。


一叶孤舟在岸上


现在太多家长本非皇帝国王,却要硬生生地把子女当成王子公主,还强求包括老师在内他人也这样做,父母对子女严重滥情,过度投入,现实情况就是严重影响干扰正常的师生关系,绑架学校,潜意识中把学校当做了托儿所,把老师当作奶妈奴仆。

行政主管部门该向前一步走站起来了,为教育的发展、孩子的成长及国家的未来!


月上寒山


现在有众多教师体罚学生的新闻,是不是故意找事,关键要看媒体记者的出发点了。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当今新闻媒体传播途径的广泛、传播方式的快捷有很大关系;二是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越来越重视;三是教师群体庞大,全国有1600多万个教师;四是部分媒体为博取人们的眼球,故意报道或夸大一些事实


众多的新闻总盯着老师,不排除一部分认为教师是高危职业的人,会选择其他职业。长此以往,一定会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当老师。 一些教师被伤害致死的报道屡见不鲜:新年伊始,元月2日在西安市第六十六中学,一名高三学生因手机被其他老师没收,致该校一名女教师受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3日在海南省澄迈县第二中学,曾经的学生蒙某持尖刀将徐老师刺伤,抢救无效死亡……。

这些活生生、鲜活的例子让老师如何再敢去批评,去教育那些俏皮捣蛋的学生。这些事例一定会影响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影响一些优秀毕业生对教师职业的选择。 其实,最令人们担心的是,现在众多的老师敢不敢像以往一样大胆去批评处理违纪的学生?


教育采撷


媒体对教师没有仇,不会有意找老师的事,但是教师体罚学生却广为社会关注,所以媒体才对此类事件乐此不疲的班导。

因为自己的孩子的一切都牵动着家长的每一根神经,所以对于关系到自己的孩子的新闻家长都极为关注,又促使媒体更愿意报导此类事件。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就体罚学生的数量而言,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现在比起几十年前已经少太多了,但是现在大部分的学生娇生惯养,远没有过去的学生承挫能力强,对于教师的体罚容易引起过度反应,也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此类事件也易成为社会热点。

这仿佛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其实,任何体罚学生的现象都只是一个表象,真正的本质是教师是否有爱和责任。如果一个教师有爱心,有责任心,就像父母一样,心里眼里满是关怀和疼爱,就是打了学生,学生也不会抱怨,因为孩子的眼睛其实很敏锐,他分的清什么是真正的爱;相反,如果教师没有爱心,不负责任,他可能会为避免体罚学生而惹祸上身,但他会有一百种方法伤害学生。讽刺,挖苦,偏心,指责,孤立,冷淡等等。诛心其实比杀人更狠,何况是孩子脆弱的心灵。对孩子来说语言上的暴力远超身体上的伤害。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层面理解,每一个学生都需要一定的鼓励和适当的惩戒,就像一个人走路得两条腿一起使用一样。单纯的鼓励或单纯的惩戒都是一条腿走路,不能长远。

我当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学生都知道我有一把戒尺,进入我班的时候学生无不战战兢兢。我也打过不少学生的手心。可是后来学生发现,我打过的学生都是我喜欢的,我器重的,我期望值高学生,我打过的学生也都是最后和我最贴心的学生。所以学生们戏称和老师的感情都是打出来的。

放暑假了,一个学生昨天晚上给我发信息说,老师,很想念你的戒尺,你说我是不是受虐狂?我也很感动。班上甚至还有学生因为没有挨过我的戒尺而耿耿于怀,因为挨我戒尺是得有资格的。

当然打学生必须得有规则,我的规则是:1老师生气的时候一定不能打;2学生不知道错在哪里的时候不能打;3学生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不能打。当然,前提条件是打的力度是老师事前在自己身上反复试过的:不能太轻,否则无效;不能太重,否则受伤。

遵守这些个条件,做老师的大可以舞动你的戒尺,打出你的教育事业,打出孩子光明的前途!


尹老师来帮你


现在教师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什么这么多的媒体人报道家长打老师的事情?老师招谁惹谁了?为什么老师辛勤教育学生,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这些事你们看不到?为什么不报道正面的事情?我觉得这些媒体人幸灾乐祸,教师吃你家饭了?讨厌。你们家的孩子凭什么考上大学?还不是有老师的付出?这样诋毁老师,你们家的孩子可以不上学,有本事自己教?有什么资格对老师说三道四的?


用户4240799278262


教育系统不会反省?擦亮你们的眼睛,别在自以为是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答案就在大家的评论中,是媒体针对么?还是整个社会都对你们这么多年的所作所怒不可遏,看看大家的评论。不可能所有人都针对你们吧!自身不应该重视么?上个大学没有几十万都下不来,还不算从小到大的学费补课费,干啥呀?学习是孩子的出路,难道国家和社会就不需要进步,不需要人才?教育该如何发展,教师队伍该如何建设,师德师风该如何培养,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么?


入夜对酒当歌34350748


你好,很高兴能来回答这个问题,关于教师的社会地位我首先说几句,教师,顾名思义是教育之师,是教授学生知识的一种职业,随着近几年我国对教育行业的更加重视,教师从原来简单的教授之师变成了人人都想抢的金饭碗,怎么说呢,因为这个职业太亮眼了。

亮眼到什么程度呢,你见过和学生们一起放假,有周六周日,有寒暑假的职业吗。你见过凭借教学能力就可以全年轻松拿工资的职业吗。当然这只是作为教师职业的一小部分,关键还是一个铁定的饭碗,不会被辞退,毕业有保障的机制。

那么媒体故意找茬,首先在我看来,这是社会媒体对于教师行业的嫉妒,严格来讲,从这个层面就是故意找事,教师实在福利太好了,不像大多数上班族,为什么我工作时间长,心力交瘁之后还是一样的待遇呢,这世界上存在着职业的不公平,有的是做了几年,有的是职场新人,而教师这个职业,对于新人和老人都是一样的,一样有福利,一样能轻松。而后天通过努力就可以得到高级职称,因为工作和社会贡献的不平等,媒体就会红眼,经常拿教师职业做文章。

另一方面是教师经常和学生们打交道,作为学生班级课程的管理者,某些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素质培训,对学生表现出了很差的一面,由于自己心理和生活的问题,教师很大程度都会把气撒到学生身上,对学生进行体罚,而成为教师人数的增多,这种事情就作为一种普遍现象传到了大众耳朵里,而这时媒体就发挥了应有的传播作用,借势进行推广宣传。

更有一些无良媒体制造假新闻,无中生有,赚取利润,才有了社会上众多抨击教师的现象。

总之一方面是媒体的嫉妒和无良媒体的宣传。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师的素质低下。

所以我建议你去做教师,无论怎么样,教师职业还是很多人羡慕的,如果你喜欢和学生相处,这种职业会让你更加开心。但是在执教过程中,不要把自己的情绪撒到学生上,好好研究教学模式和方法,力争做一名有素质的优秀教师。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如果有不合适或者不理解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