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和師父是一個意思嗎?

伊犁老王


不是一個意思,師傅是一個統稱,比如汽車,無論年紀大小,都可以稱師傅;比如生產企業,先你進廠的、從事技術工作的、或者生產線上的人,無論年紀大小,都可以稱他們為師傅;比如街道開店鋪從事修理、或者製作東西的人,無論年紀大小,都可以稱他們為師傅;比如你外出有事,需要問路,見年紀比你稍微大點,或者小點和年紀差不多,為了方便問他們,也可以稱他們為師傅。等等……

師父就不一樣了,你剛進職場,領導給你按排一個師傅帶你學技術,這個帶你學技術的師傅就是你的師父;或者你跟個體老闆、該老闆從事修理和製作什麼的人學手藝,該老闆就是的師父,老話講:一日為師,終身是父。師傅與師父的區別是:師傅可以隨喊隨忘,師父就不一樣了,一輩子都不能忘,年節你還要送禮,以表示對師父的尊重,師父才會把他的技術傳受給你,比如武術師父才會把他的絕活毫無保留的傳給你!


了緣520


師傅和師父肯定不是一個意思啊!

師傅,一般是在單位對有技術或者在某些方面有經驗和在個別地方比較突出的人一種尊稱,現在我們對各行各業的統稱都叫師傅,像:門衛師傅,司機師傅等。

師父,是你在從事某種行業帶你入門的人,是對你授業解惑的人。在古代或者是現代一些比較傳統的行業,還有拜師行三跪九叩的拜師禮,像這種拜過師的人才能得到師父的教導。在古代,師生情同父子,老師真教,學生是真幹,老師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學生把老師當做自己第二父母,老師家有困難,學生會幫忙照顧,學生家有困難老師同學會幫忙,像一家人一樣。甚至,有些行業,一旦拜師,就有師父全面管理教,父母也不能干預,父母甚至幾年都不能和子女見面。那時候一些學藝的人對待師父就像父母一樣,而師父不僅是授業解惑的老師,還要為弟子的生活和婚姻等事情操心。當然,還有一些舊社會的傳統,比如說:“徒弟徒弟三年奴隸”,徒弟不幹好這幾年,不教真正的技術,更不會有工資,這只是一些老傳統,封建社會的產物,現在基本不存在了。現在的師徒更像是亦師亦友,上班時技術上互相探討,私底下喝酒聊天,不像師徒更像父子,印證了那句: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父。師傅只是大範圍的尊稱,師父是我們終身依靠的恩師,如同父親一樣,不可混為一談。





魯山老韓


解釋這兩個詞,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傅和父這兩個字義有何區別

1、“傅”字的基本解釋:

(1) 輔相 :太~。少~。

(2) 教導 :“~立德義”。

(3) 教導人的人 :師~。

(4) 附著,使附著 :~粉。

(5.)姓。

2、父的基本解釋:父,fu,從又舉杖。家長率教者。矩也。

(1)對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稱,多附綴於表字後面 :維師尚父,時維鷹揚。--《詩·大雅》

(2)對老年男子的尊稱: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史記·項羽本紀》

(3)又如:漁父;田父

(4)通"甫"。開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老子·四十二章》

(5)又如:教父(教戒的開始)

(6)天。古人以為天地生萬物,故稱天為"父"

(7)讀作fǔ,例如宰父姓

3、從“師傅”和“師父”的來源和用法上看

“師傅”一詞,出現的時間較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古代用義比現在廣,有幾種特指:1.老師的通稱;2.太師﹑太傅或少師﹑少傅的合稱;3.對僧道的尊稱;4.對衙門中吏役的尊稱;5.對有專門技藝的工匠的尊稱。

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封建朝廷的稱呼已經不存在了,特別是隨著教師一詞的誕生,師傅已經不再特指老師。

我認為目前“師傅”一詞在社會上的用法有三種:一是指有專門技藝的人;第二是對僧道的尊稱;第三是對陌生人的稱呼,多表尊敬。

“師父”一詞產生的時間較晚,是在唐代出現的。起初也是用來指代老師的。後來發展為特指有專門技藝的人,並且立了門戶,形成了師徒關係的師長。

“師傅”作為尊稱,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內,而“師父”將“師”作“父”敬重之情更加深摯。

 





佳木棲息


師傅是尊稱,如先生,同志,老師,之類的稱呼,也就是個打招呼的口頭語言。不用砌查那麼遠,現實在用。師父是入門弟子。一日拜師終身為父。後來金庸小說就亂套了,揚過拜師小龍女反成了妻子。師喚徒弟,或小哥。還有現代洋學,學生與老師結婚,徒弟戀師母的都有,斯師滅祖的應有盡有,帝王殺相父,睢縣湯文正公,天下文官祖,三輩帝王師,去指甲而至亡,扒鴻毛湯文墓開,屍體如生,果無指甲。綱常亂歷代皆有,也不是很嚴慬不變的道德幫架。


馬振廷1


自古以來師傅是在某一領域可獨立操作的能手,是技能成熟的表現,某人為謀生拜師學藝,當然選擇手藝好的,他們之間可能以前並不相識,師徒關係以傳承技藝為目的。

而師父則不同,師徒關係如同父子關係,比如徒弟的父親已故,便視師父為再生之父,師父有師傅兼長輩的身份,師父收了某人為入室弟子,往往這種徒弟更容易得到真傳,這個徒弟除了聰明、嘴巴甜討師父歡心外,可能他們以前就有一定的關係。


老蘇93956


師父——最早由“一日為師終生為父”而來。後來雖然師徒之間並不一定有那樣的約束了。但是“師父”一詞一直沿用至今。

師傅——1.老師的通稱。   2.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或為輔佐國君之官,或為教導太子之官,或為虛銜。統稱為師傅、師保、保傅。 師父

3.對僧道的尊稱。   4.對衙門中吏役的尊稱。   5.對有專門技藝的工匠的尊稱。   6.民間對某行當的權威或有技術的人的尊稱--師傅。   7.現在多用於對人的尊稱,而不管其年齡、性別(通常多用於男性)、職業。

“師父”的基本含義與“師傅”相同,泛指從事教學工作的老師。區分現代社會通用的“師父”與“師傅”,需要從古說起。

“師傅”一詞更早出現,本義即老師。但自秦漢時期起,“師傅”一詞演變為專指帝王之師,即太師和太傅的統稱,所謂“身為師傅,貴極人臣”,“師傅”用法具有一定排他性。南宋之後“師傅”一詞開始迴歸百姓,平民也可使用。“師父”一詞或自唐代起流傳,基本含義即老師,也可用於對出家人的尊稱。“師父”一詞在感情色彩上要強烈得多,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在古代,師父往往自己收養徒弟,弟子住到師父家裡,由師父貼錢教養,把徒弟當成家人。即便沒有如此親近,在傳統觀念中,父和師也具有同等重要意義,因此舊時也使用“父師”一詞。注意,對女老師亦稱師父。




國學演義


“師傅和師父”在中國古代最先均有“教書先生”的含義,也就是現今的“老師”的含義了。但在古代“師傅”與“師父”還是有所不同的。

一、使用領域或範圍不同

師傅”政治色彩濃郁,地位崇高,是身份等級高低的象徵。封建王朝為了江山永固,萬代傳承,眾皇子或眾王子也包括眾公主等自小就會學習詩書詞賦及治國安邦之策。要學習就要有教授的人,而皇家或“王家”就會聘請當世鴻儒來教授,一眾皇子(王子,公主)等尊稱教授他們如何做人,如何做學問,如何規範禮儀,怎樣治國安邦等的人為“師傅”,如“帝師”。有濃重政治色彩,也就是說是皇家對“老師”的敬稱,民間不是這樣稱謂。而後來“太子太傅”“太子少傅”還演變成一種官職。

師父”一詞開初是具有濃郁宗教色彩的。一些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弟子會敬稱教授他們禪經禪理禪道的人為“師父”。而這時“師父”與“弟子”就會因天長日久朝夕相伴由陌路人逐步演變成“父與子或母與女”(尼姑庵)般關係。“師父”不是“父親或母親”卻勝似“父親與母親”。既要教授他們佛經佛法佛道,同時還要教授他們“如何做人,如何求進,如何強身健體”等。外,“師父”一詞開初還具有宗派色彩。熟讀金庸武俠小說或看過武俠影視劇的朋友都會發現,“師父”是武林各門各派弟子對傳授他們武藝教授他們如何做人,如何生存,如何匡扶正義,如何闖蕩江湖等人的敬稱。也是現今常用的一句俗語“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了。“師父”是個嚴肅的稱謂,一入山門拜師學藝,就要從一而終,不得改投他人門下,否則視為“離經叛道,大逆不道”,除非“

師父”首肯令投他門。

二、歷史演化含義更趨向大眾

現今“師傅”一詞已然沒了古時的政治色彩,也弱化了“老師”的含義,而是對從事各行各業的陌生人不知姓氏名誰時的一種稱謂。如稱的哥的姐,“師父”去寶珠弄怎麼走啊,叫叫泥瓦匠木匠,“師父”休息一下喝口水吧等。也有路盲之人不知目的地在哪怎麼走,遇到陌生人張口就會問,“師父”去李家屯怎麼走啊,這一類大多是問上了年紀男性,對於女性不合適。

師父”一詞也由開初宗廟,武林派別色彩演化得適用寬廣了些。(1)學徒工敬稱傳授他們手藝的人,如修理電器,修理車輛,修理機械等,也包括幾十年前學縫紉,學木工,學砌牆等門類。(2)新人入職,敬稱那些經驗豐富,業務嫻熟,專業素養高對自己具有“傳幫帶”作用的人為“師父”。典型的在“警察行業”“報業電臺”“戲曲行當”“教育領域”等。

到如今“師傅”與“師父”削弱了古時或從前一些特定含義,也弱化了“老師”意思,因為“老師”現專指從事教育領域的從業人員。現今也敬稱在某一領域術業高於自己的人為“老師”。


一朵芙蓉著秋雨


(一)師傅

1、是對出家人的尊稱。巜古今小說》卷三七:“朕去建造個寺剎,請師傅到那裡去住”。

2、對御吏的稱呼。巜醒世姻緣傳》第四三回:“張師傅,你是刑房掌案,這滿堅囚犯俱是你掌著生死簿子,你高抬貴手,這就是與人的話路。”

3、老師的意思。巜紅樓夢》第五回:“這個地方兒有趣,我要能在這裡過一生,強如天天被父母師傅管束呢!”

(二)師父

老師。咱們中國人至今也經常會對曾經教過自己,特別是對教過自己小學、初中或高中的老師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以此對教過自己的老師表達感激之意!

目前,在我們國家許多地方,一些傳教學習繪畫、書法、武術、木工、中醫等行業師徒間,仍然有不少這樣的形式和說法。其實也是一種中華傳統美德。




愛山東人


師傅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尊稱。就和以前互稱同志一樣。遇上年齡相仿的稱師傅,小點的稱小師傅,老點的稱老師傅。意思是對方懂的事情比自己多,對自己來說又是一種謙虛的態度,其中又包含了對對方的一種尊重。

師父是師徒關係的稱呼。是對親手傳授生成技術,帶著自己一路成長的人的尊稱。因為這個人尤如自己的父親一樣,行使了父親的職責。所以稱為師父,表示自己願意象子女一樣聽從師傅的指教,又把師傅當成了自己的父親。因而稱師傅為師父,更有親情感。


凝解


“師傅”和“師父”

這兩個稱謂,細節上不是一個意思,但宏觀上還是很相近,一直在民間稱呼上混淆著,沒有一個精準劃分,但基本上還是對擁有技術者的尊稱之誠意。具體細微差別我從含義、性質和實用範圍三個方面解析如下:

1、“師父”與“師傅”含義不同。

“師父”泛指從事教學工作的老師,是徒弟對傳授技藝老師的尊稱。

“師傅”對有專門有手藝的工匠的尊稱,也是現代人對陌生男性勞動者的敬稱。

2、“師父”與“師傅”性質不同。

“師父”自唐代起流傳,“師父”與“弟子”相對使用,含有“父”與“子”的感情色彩,具有不平等性。

“師傅”是一種尊稱,“師傅”與“徒弟”相對使用,體現師徒平等性。

3、“師父”與“師傅”適用範圍不同。

“師父”基本只見於武術、戲曲、手工藝等傳統技藝領域。將“師”比作“父”,師父往往自己收養徒弟,弟子住到師父家裡,由師父貼錢教養,把徒弟當成家人。使用範圍比較侷限。

“師傅”常見於各行各業,對於傳授知識技藝的人都尊稱“師傅”,對於平時的社會交流也尊稱別人為“師傅”,使用範圍非常廣泛。

總結:

“師傅”與“師父”是兩個與教師密切相關的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瞭解“師傅”與“師父”區別在哪裡,往往混用這兩個稱呼。

“師傅”作為尊稱,當然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內,而“師父”將“師”作“父”一般地敬重,感情顯然更加深摯。由於受重教尊師觀念的影響,在傳統的觀念中,父親和老師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舊時更為普遍使用的“父師”一詞,就典型地體現了這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