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韓信為何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他的師父究竟是誰?

用戶65866815560


我先說結論吧,韓信不一定有一個非常厲害的師父,而主是要靠自學領悟的,我們一直都有這樣的一個誤區,名師出高徒,很厲害的人肯定是很厲害的人教出來的,但是這個真的不好說,名師未出能出高徒,而高徒未必是由名師教出來的。

我們來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劉備的老師是盧植,盧植很厲害,劉備也很厲害,那麼這個是符合名師出高徒的,但是劉備還有兩個同學,一個是劉德然,還有一個是公孫瓚,公孫瓚自然算是不錯,而劉德然,後來就沒消息了,顯然就不怎麼樣了。

那麼,這個例子就說明了名師有可能出高徒,也有可能不出高徒,然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例子,那就是孔子門下三千,而賢人卻只有七十二位,那麼顯然名師也很難出高徒的,出高徒的機率也是很小的。

像我們一般認為姜維是諸葛亮的弟子,諸葛亮教會了姜維很多東西,而姜維也是秉丞相遺志繼續北伐的,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姜維的才能並非是諸葛亮教出來的,而是姜維碰到諸葛亮的時候,姜維已經是一個人才了,否則諸葛亮為什麼要收了姜維呢?

那我們再來看韓信,韓信這個人很有可能是韓國貴族後代,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韓國被滅的時間是公元前230年,而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的時間是公元前209年,也就是這個只有相差21年,而我們知道韓信出生於約公元231年,那麼也就說韓國被滅的時候,韓信差不多出生。

第二,韓信姓韓,而韓國貴族都姓韓,比如韓王成,韓非子,韓王信,正如魏王咎,魏王豹都是魏國的貴族後代,而劉邦所在的豐沛,有很多是韓國貴族為了避秦而遷徙過去的,而韓信家也可能是韓國貴族遷徙過去的。

第三,韓信不會耕種,也不會做生意,就是因為是貴族後代,所以才不會這些,而且韓信在南昌亭長寄食,很有可能這個南昌亭長是韓國的故吏,所以才會讓韓信吃白食。

另外,那個漂母之所以給韓信飯吃,她是這樣說的,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看你是王孫才給你東西吃的,這個王孫,顯然就是指韓國貴族後代。

還有那個淮陰屠夫之說韓信長得高大,好佩刀劍,顯然佩刀劍是貴族才會做的事情,那麼種種跡象表明,韓信就是韓國貴族後代,只是因為韓國被秦國所滅,韓信家道沒落,所以沒有一門手藝,但是卻喜歡配戴刀劍。

那麼我們可以得知,韓信小時候是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的,而韓信又喜歡讀兵法,軍事,兵書,地理,天文方面的書籍。所以韓信主要是自學成才,當然,韓信的天資也十分的不錯,是百年一遇的軍事奇才。


歷史簡單說


韓信沒有固定的老師。

以司馬遷治學的嚴謹,如果打探到韓信師從何人,沒理由不寫出來,之所以沒寫,當然是因為韓信沒有受過名師指點了。

其實,楚漢之際崛起的英雄之中,不曾受過名師指點但竟而稱孤道寡的將帥極多,陳勝、彭越、英布無不如此,因此,在這被曾被名師指點的名單裡,多個韓信也不算多。

但人非生而知之者,韓信能從一個無名小卒一躍成為統帥千軍萬馬的帥才,肯定是經過長時間的學習與積澱的。

如果沒有經過足夠的學習並確定自己的才華已世所罕見,不會在少年埋母時便展現出與家鄉少年不一樣的志向;如果不是確定自己將來必然出人頭地,也不會惜身到寧受胯下之辱也不與人鬥毆;如果不是確定自己畢竟成為風雲人物,也不會寄食人家,不會在漂母面前誇下海口。

果然,韓信一到漢營,很快展露頭角,為劉邦提出擊敗項羽的策略,如果劉邦打進彭城時不疏忽,該策略會直接讓項羽從秦末消失。

那麼,韓信是怎麼學習,跟誰學習的呢?

司馬遷不曾記載韓信的學習之法,也不曾記載韓信遊學、拜師,更沒有記載韓信受過別人指點之類,因此可以肯定,韓信的學習之法是自學。

孔子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

韓信沒有固定的師父,也不曾讀固定的兵法,但每次與敵作戰,都能採取最恰當的策略,把敵人擊敗,從結果反推原因,我們發現,韓信是把兵法融會貫通了。

在韓信大敗陳餘之後,漢家眾將大惑不解。

漢將拿《孫子兵法·行軍篇》中的文字來詢問韓信,他們說——

兵法上說,行軍打仗,要背後是山,有依傍,右邊是山,不用顧及右翼,前邊是水,讓敵人無所依傍,左邊是水,讓敵人無處逃脫。
為什麼我們反著兵法上的操作,依舊能戰勝陳餘呢?

韓信給他們做出瞭解釋: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

這兩句也出自《孫子兵法》,只是篇章不同,由此可見,同樣是讀《孫子兵法》,韓信已到了融會貫通、出神入化的地步,而其他漢將還是教條主義、本本主義呢。

因此可以說,韓信的老師就是他自己讀書的方法,他讀了很多書,讀到融會貫通,所以才總是比敵人技高一籌。


遙望燕園


“生死一蕭何,存亡兩婦人”,說的就是韓信。

韓信乃西漢開國功臣,被封齊王、楚王、上大將軍,後貶為淮陰侯,最後因功高蓋主, 而自己又居功不傲,被劉邦和呂后設計除之。

韓信一生征戰大小無數,破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滅齊,直至垓下一戰最終消滅項羽,可以說西漢王朝的建立一大半功勞都是韓信打下來的,可以說沒有韓信就沒有就沒有西漢王朝也不為過。

韓信滅了齊國後,自恃功勞大,向劉邦要求自己當假齊王,代理齊王好管理齊國之地,劉邦當時非常氣憤,但是張良和蕭何勸劉邦,現在需要依靠韓信,而且我們正在被項羽追擊,需要他來解圍,就答應他並且直接封他為齊王,從此韓信到達人生的頂峰,直至西漢建國韓信一直頂著齊王的頭銜。

韓信如此厲害,又師出何處呢?很多人關心這個問題,因為戰國時期至西漢王朝建立,每一個牛逼的人都有一個師傅:鬼谷子,孫武啊,還有什麼稱號:兵仙,兵聖啊,兵法:孫子兵法之類的,所以我們今天那段歷史的時候,認為韓信這麼一個厲害的人物,肯定拜師學藝,然後就想知道師傅是誰?但是歷史上對於韓信的史料非常多,但是韓信身邊人的留存史料很少,可以說幾乎沒有,唯一知道的就是他早年有個老母親,死後無錢埋葬,其他就沒有了,人生幾十年,肯定經過不少事,遇過不少人,只是人在默默無聞的時候,發生過什麼事,遇到過什麼人只有自己知道,其他人怎麼知道了。

如果非要給韓信找出個師傅來,那也不是沒有,這種師傅分階段:

1.啟蒙老師:私塾先生或者父母

韓信是韓國貴族後裔,韓國滅國後,逃亡在外,所以是一個落魄的額韓國貴族後裔,在小時候肯定有讀書認字和看相關的歷史兵書或者著作,否則大字一個不認識,就是要學兵法也學不了,韓信家很窮,或許上不起私塾,但是他肯定有學過讀書寫字看書,這個最可能的老師就是私塾先生或者父母了。

2.青少年時期老師:尉繚子

尉繚子是魏國大梁人,在魏國秦國都當過官,他看韓信聰明好學,教了韓信一些兵法之類,但是韓信又太要強了,所以沒學多少,韓信就離開了,然後自學成才去了。

3.投劉邦時候的老師:李左車

此人也不算能真正意義上的老師,因為他一直在韓信手下當謀士,只能說李坐車有才能,能夠給韓信出謀劃策,韓信虛心向他請教,但是隨著韓信功勞越來越大,自認為能力越來越強時,李左車提的意見也未必都聽了。

所以韓信真正意義講是沒有一個可以稱得上“師傅”的,大都確實是因為自學成才,然後加上天生奇才,外加劉邦又給了韓信這個可以任其發揮的大舞臺,一代名將就這麼練成了。


阿拉美菜


韓信是個謎。歷史上所有的大軍事家要麼出生名門,受過良好的教育;要麼有一個了不起的師傅。但是韓信卻出生在一個苦難的平民之家,也從來不知道他跟著哪個人學過本事。

(韓信)

當他進入我們視野的時候,他全身都是苦難,要麼爹孃死了,連埋的地方都找不到;要麼去別人那裡蹭飯,別人不給他吃;要麼別人嘲笑他掛一把寶劍在屁股上裝逼,讓他從胯下鑽過去;要麼他四處找工作,沒有人把他瞧上眼。總之,說到韓信的早年,滿滿都是淚!

但是,當韓信在劉邦那兒被封為大將以後,他的戰略戰術,他的排兵佈陣,他的那些仗,都讓天下人吃驚。他不但基本上沒有打過敗仗,甚至還直接把當時最強悍的巨無霸項羽摁倒在地,讓項羽心服口服地自殺。

那麼,韓信究竟從哪兒學到了這麼大的本事呢?有沒有師傅呢?也許有那麼一個隱士,曾教過韓信本事。但是,因為韓信從來沒對別人說過,我們也不得而知。

不過,我個人倒是覺得韓信不像有師傅,他應該是看過一些兵書,然後憑著他過人的理解能力和天才的稟賦,自己融會貫通,最終實現了無師自通。

仔細分析韓信的軍事思想,可以看出,他是博採眾長,同時又能深悟打仗精髓的。為什麼說他博採眾長呢?

(胯下之辱)

春秋戰國時期,應該是中國戰爭史的一個分水嶺。之前的所謂戰爭,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人數不會很多,類似於械鬥。二是打仗講規矩,要師出有名,還要等量比拼。三是主要靠勇敢和力量,不講陰謀。

但是當出現了孫武、吳起、孫臏這樣一些軍事家後,謀略就空前地重要起來,而且常常成為戰爭的決定性的力量。看孫臏和龐涓打仗,取巧的孫臏,怎麼把強大的龐涓逗得團團轉,我們就明白了。

韓信的軍事思想,是既有春秋戰國早期的講紀律講規矩拼勇力的打法,又有講謀略的打法。比如他的背水一戰,就是要激發士兵的勇敢,和項羽的破釜沉舟差不多。又比如“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又是械鬥中以多打少的方式。再比如他的暗度陳倉,就是謀略家“兵不厭詐”的做法。再比如他的四面楚歌,又符合孫武等人“攻心為上”的思想。總之,韓信是一個集大成者。

(四面楚歌)

韓信除了是個集大成者外,他還深得打仗精髓。打仗精髓是什麼,就是無套路,無招勝有招。趙括學兵書學得最好,套路最多,最終卻打敗了。韓信基本上沒有套路,怎麼好就怎麼來,這就是最純粹的最天才的軍事家的做法。

除此外,我為何還說韓信沒有師傅呢?因為他並沒有留下什麼作品。孫武、吳起、孫臏都有作品留下來,他這個了不起的軍事家卻沒有。他為什麼沒有呢?並非他不識字,我覺得應該就是他沒有系統的理論訓練,而純粹憑感覺,所以也總結不出來。


張生全精彩歷史


韓信的身世一直都是個謎,關於他的身世,我相信是刻意的被人給隱瞞掉了。

因為《史記》上說他是犯了謀反的罪,是被呂后殺害的。

當時劉邦是去剿滅陳豨的叛亂去了,呂后聽說韓信想和陳豨裡應外合把劉氏江山給推翻,所以,呂后就把蕭何詔到了宮中,兩個人謀劃了一番,決定把韓信給叫到宮中,在宮裡韓信被呂后埋伏的刀斧手給捉了,就這樣一代英豪韓信死於長樂宮。

韓信是被滅族的,他的妻兒老小無一倖免,全部被呂后給咔嚓了。這本就不是什麼光明的事,所以,關於他家室的事,史書上也就沒有記錄了。

因為史料的缺失,我們也就無從得知更多韓信家屬的事了,我們不知道他的妻子、兒子是誰?他的師傅是誰?他的祖父是誰?

史記上只記錄了他一個人,孤零零的留在世上。

若是有必要的話,我相信呂后也會把韓信的名字給劃去的,可是韓信的功勞太大了,韓信的名聲太響了,呂后根本左右不了這件事,你可以從皇家中把韓信給除名,但是,你堵不住天下大眾的口呀,韓信的事蹟,肯定會被民間的人給記錄下來的。因為大漢三分之二的國土是被韓信攻打下來的,這份功績,世人是知道。

韓信有沒有師父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韓信肯定是讀過兵法的。

他對兵法的熟悉度,應該達到了如火純青的地步。這一事件在他率領三萬人馬,打二十萬趙軍的背水之戰中。就可以看出來,這一戰他之所以能打勝,也是按照兵法上的指示來的,兵書上說的這句話就是“置於死地而後生”。

他就是讀懂了這句話,所以,他最後打了勝仗。至於為什麼他能打勝仗,因為韓信也讀懂了人心。

要知道,當年韓信率領的三萬人馬都是臨時拼湊的農民軍。而且還會老弱病殘,主力軍隊都被劉邦給抽走打項羽去了。

率領三萬這樣的人馬,想去攻打手握二十萬大軍的趙軍談何容易?韓信想來想去,若是想打贏這個仗,也就只有一種辦法。那就是讓這些人,都為自己活命而戰。也就是說,他要把這些人放在絕路上,這是一條不歸路,除了殺死敵人外,沒有活路。

所以,韓信在佈陣的時候,他是選了背水而戰。士兵身後就是滾滾的江水,向後退就是死路一條 。前面是拿著刀槍的敵人,但是隻要你能把身前的人殺死。你就有活命的可能,這些人被逼無奈,別無選擇,只能鼓足勇氣殺向敵軍。

他們無一不是以一敵百,殺的敵人嚇破了膽寒。最終也迎來了勝利。韓信每一次打仗之前,他都會很巧妙的運用外部的地裡環境。尤其是遇到水,只要是有水的地方,韓信打仗就不會輸,背水之戰是這樣。

打魏國的時候,韓信也是利用水作為誘因來戰勝魏豹的。在齊地韓信殺龍且的時候,還是利用了水。那條埋葬龍且的河就是濰河,在和龍且打仗之前。

韓信先是派人到了濰水的上游,讓士兵把裝上泥土的袋子扔到濰水上。裝滿泥土的袋子堆積起來,把濰水截斷了。下游沒有水流的時候,韓信派士兵把龍且等人引誘到濰水河裡。

當龍且大軍通過濰水的時候,韓信命令人把上游的袋子挪開。這時候上游的濰水滾滾而下,幾乎淹沒了龍且的一半的兵力。趁著敵軍混亂之際,韓信派人圍剿了龍且軍。此戰又是大勝。這就是用兵如神的韓信。


史學達人


我們去仔細看看歷史,似乎那些軍事大家們基本都是出身名門或者就是有一個非常好的師傅。古人幹什麼都喜歡講究個出身,韓信這麼厲害,被後事尊為戰神,兵仙,按照古人的思維,韓信肯定有個很厲害的師傅了,可是事實是史書上沒有提過韓信的師傅。

據我自己猜測韓信應該是個貴族,史書說韓信自幼貧窮,吃不飽也穿不暖,如果不是街坊四鄰救濟他早就餓死了,而他的母親死後,韓信喪事都辦不起,只是找了個空地將母親安葬了。但是史書卻記載了這樣一件事,韓信喜歡佩戴刀劍,在中國古代是有配劍文化的,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規定了不同的地位用劍的規格等級不同。

可以說劍在那段歷史中,沒有身份地位的人是不能佩戴的,而韓信喜歡這個,並且隨身也帶著劍這一點就很有問題,在韓信受胯下之辱的時候,屠夫說他喜歡佩戴刀劍。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韓信很有可能是個沒落的貴族後代。韓信一開始投奔項羽的時候被任命為了中郎將,而且多次給項羽出謀劃策,可惜的是一次都沒有被採用,有人說韓信是跟著項羽學的兵法,可他這個時候已經開始獻計了,說明並不是跟著項羽學的。

綜上所述,韓信應該是以前就讀過關於兵法的書籍,自己也很有這方面的天賦,至於一些人說韓信的師傅是某某,沒有一個有確鑿的證據。最有可能的是韓信是無師自通,本來就接觸過這方面的東西,而且他有這方面的天賦,他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舞臺所以才會大放光芒。

其實說白了就是大家受到了古人的影響,認為這樣的人肯定得有個師傅,而且那些歷史上著名的人物的確都有師傅,出現韓信這樣一個沒師傅的人等於是個另類,其實不要受這種固定思維的影響,凡事無絕對,韓信沒有師傅,自學成才也不是不可能的,大家怎麼看呢?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每一個人都有啟蒙老師,就是自己的父母。不一定每個人都上過學,小學老師多半忽略不計了。比如說,劉邦和盧綰是一起上過學的,但是他們的中小學老師叫啥名字,史記也沒有記載。那麼韓信的中小學在那上的,老師叫啥名字,這些都不知道也就不奇怪。

雖然韓信的父母早逝,但是韓信一定是上過學的。韓信出道之前,一是乞食於漂母,二是胯下之辱。當時的韓信是揹著劍的,一身劍俠的打扮。漂母給了韓信飯食的之後,也教育了韓信幾句。韓信胯下之辱的原因,就是韓信揹著劍。這說明一個問題,韓信是崇尚劍俠之道的,胯下之辱後,韓信消失了很多年,他去幹啥了?

劉邦在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個劍俠,劉邦的精神教父是信陵君。劉邦18歲時(前238年),就揹著劍北上魏國追尋信陵君,可惜信陵君已經死了,信陵君的門客張耳在外黃招贅富戶女婿,就扛起了信陵君的大旗,劉邦就追隨到張耳的門下,成為一名劍俠,直到前224年秦軍攻破大梁,秦始皇通緝張耳陳餘,劉邦回到沛縣老家。張耳就是劉邦的老師加朋友,劉邦稱帝之後,把張耳封為王,並且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張耳的兒子。

韓信一定是有老師的,但是韓信一直不肯說老師是誰,肯定有難言之隱。韓信的老師一定是秦始皇通緝的要犯,陳勝吳廣起義之前,韓信不能說出老師是誰,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劉邦項羽滅秦之後,韓信仍然不告訴別人他的老師是誰就難於理解了。

韓信背劍受胯下之辱後,就消失了十多年,直到陳勝吳廣起義。這十幾年,韓信去了哪裡?真的是一個密,一個背劍的韓信,不可能出去打工,漂母所言“大丈夫起碼要養活自己,不能無所事事”。一個背劍的韓信,不可能打工當苦力,那麼韓信一定是投到誰的門下,或者是那個高人看中了韓信,做了別人的弟子或者他人的門客。

那麼韓信的師傅到底是誰呢?有人說,韓信的師傅是鬼谷子。冷清認為,這不可能,鬼谷子早韓信兩百年,早死翹翹了。張耳陳餘也不可能是韓信的師傅,因為劉邦在張耳處混了十幾年,也不認識韓信。韓信的師父一定是兵家之祖。而秦末時期的兵家雖然很多,但是知名的兵家並不多。冷清個人覺得,韓信的師傅就是傳說中的黃石公。

黃石公這個人,歷史上是有記載的,那就是他傳授給張良傳說中的《黃石兵法》,其他的事情就一概不清楚了。黃石公這個人很神奇,他早就知道張良,特意設計了一場偶遇,並測試了張良,遂傳授張良兵法。注意,只傳兵法不收張良為徒,所以假設韓信被黃石公收為徒弟,張良也不可能認識韓信。並且,黃石公傳張良兵法不圖回報,也不期望留名來看,這個黃石公的確是把功名利祿看的很淡泊,他自己因為年齡關係也不想出山,但是,黃石公又不想把自己的本事荒廢,所以必須找幾個人來傳授自己的學問,張良和韓信是黃石公看中的幾個人裡的佼佼者。

冷清個人認為,韓信的師傅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黃石公,黃石公不讓韓信說出自己,韓信自然也就不說了。而且,黃石公也並非是他的真名字,也許這位高人,告訴張良叫黃石公;他告訴韓信叫王石公,也未可知呀。


冷清先生


韓信在中國歷史上算得上是一位傳奇人物。他為劉邦戰勝項羽可謂是立下汗馬功勞,卻還是因為功高蓋主的嫌疑被皇帝猜忌,被自己最相信的朋友設局陷害,最後被賜死。

他的一生充滿神秘色彩。他出身卑微,靠接受別人的接濟為生。早期的他可謂是平淡無奇,就是社會最底層人士。早期,最著名還是屬於胯下之辱,一名屠夫看他整日揹著劍一副胸懷大志的樣子,結果日子過得像個混混,故意刺激他,問韓信敢不敢拿劍殺他,不敢的話就乖乖地從他的胯下爬過。韓信思慮了一會,放下自己的劍,在眾目睽睽之下爬過屠夫的襠下,引得路人的大笑。

之後,他也想找個舞臺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先選擇投奔當時勢力最為強盛的項羽。但是,項羽的帳下能臣眾多,更何況項羽自己就是一個有用有謀的武將,項羽經常親自掛兵出征並且能夠娶得勝利,他在項羽這裡根本無法施展自己才華。

在項羽這裡一直鬱郁無為,後來經自己的好友蕭何介紹到劉邦帳下,終於在這裡他開始自己開掛的征程。當時劉邦對他也是很不信任,戲問他能夠執掌多少兵。他那時可謂是雄心壯志,豪邁道,多多益善。眾所周知,數量越多的兵團越難掌控,一方面要考慮兵種的協調,另一方面要考慮各個兵團的優劣,是具有極高指揮才能的大元帥才能勝任的。

他一生最著名的一戰就是圍剿項羽的垓下之戰。他被劉邦許以異姓諸侯王,指揮三十萬大軍圍剿十萬的項羽勢力。雖然自己的兵力佔優勢,但是他還是擔心項羽的實力。畢竟,項羽沒少幹過以少勝多的戰役,更何況哀兵必勝的威脅都有可能發生的。他只圍不戰,在晚間奏楚歌勾起戰士的思鄉之情,使項羽方的士氣低落,最後心戰至上,不費吹灰之力戰勝項羽。

最後,關於韓信的師父,眾說紛紜。其中最多人認可的還是韓信是自學成才,因為他的早期實在沒有什麼亮點,而且歷史上兵家的傳承往往都是有史記載,韓信沒有錢去拜師,早期也沒有才能引人注目,更何況胯下之辱很可能也是自己師門的恥辱,幾乎沒可能哪位兵法大家願意收他為徒。所以,韓信最大的可能就是一個兵法奇才,通過自己多年的努力最後一戰成名。


以上


木劍溫不勝


一拍驚堂木,震醒夢中人!大家好,我是有書君。現在正臨伏天將至,大家不要犯困。


今天有書君和大家來聊聊漢初三傑之一、初漢三將之首——韓信。



韓信(約前231年~前196年),一生經歷大小戰役無數,未嘗敗績,被後世譽為“兵仙、戰神”。


但這樣一位人物師從何方呢?是哪位世外高人能培養出如此勇猛精進的徒弟呢?我們不妨先從韓信的身世說起。


在早年時期韓信的生活條件很慘。他家塗四壁、缺吃少穿,靠著街毗鄰居救濟度日,自己老孃去世都沒錢辦喪事、買棺材,最後只能隨便找了一處空地把母親安葬了(韓信:孩兒不孝啊,還望母親大人恕罪)。


他為人長得高大,喜歡佩戴刀劍到處閒逛,再加上性格自命不凡,讓旁人看著很是不爽(韓信:你瞅啥?)


有一天,一個英壯屠戶攔住他說:“你小子要真是個練家子,就一劍刺死我;如果只是膽小怕死的鼠輩,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看了看屠戶(心想:不成!這傢伙我打不過),伏下身子從他的胯下爬過去了。因為這個舉動,更多的人認為他是裝蒜,沒有人看得起他。


後來項梁起兵反秦,韓信想去謀份差事兒,但他在營中默默無聞,猶如木樁一樣的存在。項梁去世之後又被項羽接管,韓信開始初展頭腳,給項羽貢獻計策。但是因為之前給人留下的呆板形象太深刻,項羽並不採納他的計策。



後來在蕭何的幫助下,韓信跳槽到劉邦手下,並被重用,從此開啟了開掛人生。



僅僅是被良主刺激了一下韓信就突然改變如此之大,令外人不免好奇在韓信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司馬遷在《史記》裡對於韓信突然間的爆發也給不出明確答案。不過民間倒是流傳著三種說法:


1、韓信的師傅可能是魏繚


魏繚在歷史上不算出名,以前是秦國國尉,精通兵法,是一位軍事家。後來因為秦始皇偏心眼兒,自己不受重用,便叛離了秦國,下落不明。



2、韓信的師傅是李左車


這個說法就不太靠譜了,因為任何史料也沒有李左車和韓信之間有師徒關係的記載和佐證,而且李左車只是韓信的一個謀士而已。


3、韓信是自學成才


對於這個說法是最受大眾認可的。因為韓信本身是一個天生的軍事奇才,自幼喜歡刀劍在身。仔細分析他後來的軍事思想,可以看出他是集眾家之所長。這就好比霍元甲的“迷蹤拳”,沒有固定套路,讓對手無法破解。


韓信的“背水一戰”就是激發士兵們的勇氣;他的“暗度陳倉”就是謀略家“兵不厭詐”的做法;他的“四面楚歌”又符合孫武的“攻心為上”思想,而且他敢直接在劉邦面前誇下“韓信領兵,多多益善”的海口。試問,哪個軍事大家會深得如此廣泛的打仗精髓呢?


另外韓信沒有師傅還有一個證據就是他沒有留下任何獨立作品。像古代軍事家:孫武、孫臏、吳起等都有作品留史,韓信如此了不起的一個兵仙、戰神卻沒有,這是為什麼呢?我想一定是因為他的兵法理論不成體系,純粹靠領悟,所以總結不出來的原因。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但這兩種說法史上記載很少,最後一種說法就是他自身的天賦,悟事自通,他自己從實踐中實踐而來,同意這種說法倒是流傳盛廣,我感覺也許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自古亂世出英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