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家公司基金经理离职,创近三年新高:“业内跳槽”成新主流

金融分析部\\有见财经

业绩表现或是离职导火索。

尽管2019年公募基金集体交出了较为亮丽的业绩答卷,但依旧难以掩盖人才流失的尴尬。

Wind数据显示,纳入统计的140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有233名基金经理在2019年离职,创下近三年新高,共涉及基金公司96家(包括有公募牌照的券商、券商资管)。

在2017年、2018年,公募基金行业离职的基金经理数量分别为170名、194名。

对基金经理大规模离职的现象,一位业内人士向《投资时报》记者表示,由于私募基金行业转为“红海”,经营门槛及展业难度快速上升,加上太多不成功的“奔私”案例以及公募激励机制日渐完善,2019年基金经理更多是在行业内部流动。


96家公司基金经理离职

在新基金发行数量及份额均创新高、部分存量基金赚钱效应凸显的背景下,公募基金经理的离职潮却来得愈发“汹涌”。

Wind数据显示,2019年离职基金经理人数为233名,同比增加20%。2017年、2018年这个数据分别为170名、194名。

96家公司基金经理离职,创近三年新高:“业内跳槽”成新主流

96家公司基金经理离职,创近三年新高:“业内跳槽”成新主流

业绩表现或是离职导火索

公募基金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

正常而言,一个硕士应届毕业生,从助理研究员到基金经理需要5年以上时间。

在“渡劫”成功之后,是何原因导致基金经理选择离开?

一位基金从业人士向《投资时报》记者表示,其原因离不开业绩表现,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业绩亮眼,一种是业绩乏力。


96家公司基金经理离职,创近三年新高:“业内跳槽”成新主流


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离职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去处。

这其中有小公司跳到大公司的,原因是大公司提供了更好的薪酬水平以及更强的募资能力;

当然也不乏大公司跳槽到小公司的情况,原因是大公司人才济济,容易遇到职业发展瓶颈,而小公司提供了更高的职位和更灵活的激励机制。

而业绩不佳的基金经理,离职往往是因为遭遇较大压力,比如由于“末位淘汰制”被动离开,或者自己主动换个平台,谋求业绩的转变。

除了因业绩不佳之外,也有一些寻求“大厂”机会而选择跳槽的明星基金经理。

譬如,圆信永丰基金前首席投资官洪流,他于2019年1月末离职,旗下所管理的6只基金更换掌舵者,随后“转会”嘉实基金。

目前,洪流管理着嘉实策略混合、嘉实价值成长、嘉实瑞红三年定开、嘉实多元债A/B。

就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对基金公司的影响,上述基金从业人士表示,这对于大中小型基金公司的影响都会很大,原因在于:

第一,无论直销客户还是代销客户,都会对离职后的基金业绩产生质疑,产品短期会面临赎回压力;

第二,会影响重要客户对于该公司投研团队稳定性的评分,从而影响重要项目竞标的成功率;

第三,如果新接任的基金经理不能维持好的业绩,会引发客户投诉及负面舆论等不良后果;

第四,会给投研团队其他成员带来压力。


有见财经,您的专属金融顾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