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玻璃在自然状态下可以存在多长时间?

凡人凡心23


很高兴能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它的主要组成为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无机矿物和一些添加成分,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我们见到的各种形状的玻璃,是通过压制工艺形成的。

玻璃的性质主要有:

1、各向同性:一块均质玻璃,其熔点、折射率、硬度、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导热率、电导率等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都是相同的。

2、应力集中倾向:凡含有杂质或具有细裂纹的玻璃制品,都会造成应力集中,大大降低其机械强度。在建筑中玻璃经常承受弯曲、拉伸、冲击和震动,很少受压,所以玻璃的力学性质的主要指标是抗拉强度和脆性指标。玻璃在冲击作用下容易破碎,是典型的脆性材料。

3、导热性差:与金属相比,玻璃的导热性能很弱,仅为铜的1/400。另外,玻璃制品越厚、体积越大,热稳定性越差。

4、化学稳定性高:玻璃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它不会受到细菌、微生物的侵蚀,也不会受到风化,不会受到水蚀,可以说在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将它分解。但如果人为地让玻璃长期遭受侵蚀性介质的腐蚀,也能导致变质和破坏。

5、光学性能好:特别是其透明性和透光性较高,广泛用于建筑采光和装饰,也用于光学仪器和日用器皿设备制造等。同时,玻璃能够吸收、反射、透过不同波长的光线,从而呈现不同颜色的,利用这一点,加入相应的着色剂,并通过熔炼的温度及炉焰的性质来调节元素的化合价,制造出了不同颜色的玻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自然状态下,玻璃永远不会被降解的。而且如果都运进垃圾填埋场处理的话,那么将会占用大量的空间,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回收再利用。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

我为这个世界各处的碎玻璃操碎了心。

显然,几个推论容易得出:

一、地球上的碎玻璃只会越来越多。

二、玻璃是寿命最长的人造材料之一。

三、碎玻璃会划伤人的脚和手,如果感染,伤害翻倍。

……

不过现在仔细想想,其实不必太操心。原因如下:

长寿命不代表长伤害

碎玻璃不是核电站的乏燃料,会持续放出有害辐射。

碎玻璃本质上就是“前期比较锐利”的石头而已。

很多资料都提到一个数据,说的是玻璃在自然状态下,寿命高达100万年。

很多人,包括我被这个数据给吓到了。

然而,大家仔细想想,其实100万年这个数据对于人类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那什么数据才是有意义的呢?

愚以为是:

一块碎玻璃,在自然状态下,它锐利的切口在多长时间内变得不锐利,也就是多长时间内边沿变得圆润。

如果一块碎玻璃,它的边沿在风沙状态下,各种酸雨的腐蚀下,几百年后……

它的边缘变得圆润了,不会轻易割到手了,则这样的玻璃跟大理石啦,贝壳啦,等等,又有多少区别呢?

贝壳砸碎以后,分裂开来,其边缘也是很锋利的。

但这种锋利是有时间限制的,几十年,或者几百年后,它又再次变得圆润。

想通这一点后,我就再也不为碎玻璃操心了。

玻璃在100万年后才会分解,但这个时间没有意义。

只要几百年后,它们变得圆润,就跟普通大理石没有区别。

玻璃球。图片来自:Joe Mabel


寒木钓萌


玻璃,是一种硅酸盐,制作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英砂,和方解石,剩余成分决定了玻璃其他特性,但占比极少。

玻璃熔液在700度以上开始具有明显的流动性,经过退火消除应力才是我们平常见到的样子,如果没有经过退火,玻璃在自然冷却以后随时可能崩裂,自身存在较大的内应力。

在自然环境下,玻璃要想降解几乎不可能,有说法是4000年,不知道是谁测试出来的数据,一般来说降解分为生物降解和光降解,目前没有发现能够降解的方式,所以就算是被埋在土里,四千年也不会降解。

玻璃只能是风化和碱性腐蚀,风化,也得看条件,常年风和日丽的地带,可能四千年还不能风化掉,如果在裸露在沙漠上和沙滩上,就有可能不用四千年。但这不叫降解。


蒹葭堂捉刀哥



玻璃虽然是易碎材料,但事实上是最持久的人造材料之一。玻璃瓶在环境中分解至少需要100万年,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埃及制造的早期玻璃制品现在仍然存在。



玻璃持久保存的例子来自天然玻璃,一种叫做黑曜石的不透明材料。它是火山活动熔化硅质岩或沙子形成黑色、红色、灰色、棕色或绿色玻璃的结果。史前人类开采天然黑曜石来制造武器、切割工具、镜子和其他物品。在伊拉克,黑曜石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大约30000年前。在北美,黄石国家公园的黑曜石悬崖矿床形成于大约180000年前,由美洲土著开采了10000多年。



玻璃的基本成分是石英砂、苏打和石灰。其他成分赋予玻璃颜色、透明度或不透明度以及强度。不同的矿物质赋予玻璃颜色,金赋予红色、锰是紫色和钴是蓝色。原料需要非常高的温度——从1400到1600℃——才能变成熔融玻璃,这取决于成分。熔融玻璃被压制、吹制、模制、拉制或浇铸成玻璃制品。一旦形成并冷却,玻璃就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玻璃制品存在于整个玻璃制造的历史中,无论是埋在考古遗迹中,沉在海底沉船中,还是被收藏家精心保存。


玻璃埋藏后外观会发生变化,周围土壤和玻璃之间的化学反应通常会产生彩虹色的表面。这增加了它的美,但并没有削弱它的耐久性。玻璃可以易碎或坚固,这取决于它的成分。旧式玻璃比现代玻璃更易碎,但这并不影响它在环境中的分解速度。在垃圾填埋场,玻璃不会因风或侵蚀而降解。 起初,玻璃是一种稀有而珍贵的商品,因为它需要大量的燃料来熔化配料,而且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现代方法可以大规模生产玻璃容器和制品。回收玻璃破片熔化后可以制造新的容器或产品,如厨房瓷砖、墙壁绝缘材料和磨料。



考虑到玻璃的长寿命以及回收玻璃的容易程度,回收玻璃是有意义的。大多数回收玻璃来自饮料和食品容器。碎玻璃的成本比纯玻璃低,而且节省能源,因为它在较低的温度下熔化,这反过来减少了温室气体如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回收一个玻璃瓶可以节省足够运行电脑25分钟的能量。


军机处留级大学士


持续性潮湿的空气可以使玻璃发生霉变,但在常温情况下玻璃发生霉变的速度非常缓慢,一般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在正常使用环境下很少有持续几个月的潮湿空气,因为玻璃裸露在空气中是不会发生霉变的。一般玻璃的霉变发生在玻璃重叠储存过程中,玻璃在潮湿的仓库内或露天堆放淋雨是比较容易发生霉变的。一般来说没有钢化的原片玻璃比经过钢化的玻璃更容易发霉。


圣蒂斯堡家具


可以存在很久,具体多久也没人从头看到尾,毕竟人的寿命太短,所以只能根据其成分,去合理计算,但计算总归是计算,没有一个可见的实验过程总归让人全盘接受

这里介绍一种玻璃,可以根据它的存在历史,对玻璃的有效期形成一个概念。这个玻璃名字叫黑曜石,源自火山喷发,由火山熔岩凝固产生,是自然界排除人工作用自己形成的玻璃,又名天然玻璃,其性质和古代的琉璃差不多……

黑曜石存在多久呢?举个例子,前几年在辽宁锦州北普陀山发现了一块黑曜石矿藏,据考证有近百万吨。而那个地方火山活跃还在中生代时期,估计有6000万年以上时间……

所以啊,思考玻璃在自然状态下存在多久没啥意义,6000万年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差不多算是永恒,天地同寿哦。当然,如果从环保角度那必须得考虑,毕竟自然界消化不了永恒垃圾,得人工辅助……


灵石蕴珠宝


可以永久存在,没有期限。玻璃是跟温度有关系的,玻璃的产生也是高温下进行的。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在自然界非常稳定,只要不遇到高温(500~1600度)或强碱,几乎不会发生变化。

其实在中国古代及欧洲古代都流传下来了不少玻璃艺术品,很多出土的玻璃器皿,虽然经过一千多年,但色泽光亮,完好无损,可见,玻璃的化学性质在自然环境下非常稳定。

在当今生活中,玻璃产品及附属品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最常见的如玻璃杯子,玻璃窗户,还有科研需要的玻璃显微镜,天文望远镜,还有电子产品中的玻璃屏幕,也有许多当代的玻璃艺术品。

玻璃也是可以环保回收利用的,从它的成分及加工流程不难看出,只要经过重新加温加工,碎玻璃可以重塑,可以重新焕发生机。所以,亲们,旧玻璃碎玻璃千万不要随意丢弃,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如上海,江苏个别城市等,分类过的垃圾最后在垃圾处理厂还会经过人工挑选,一旦混入普通垃圾中,有可能会扎到工人的手,或者损坏一些机器设备,因此,一定要做好前端分类回收工作,让具有价值的资源循环利用,造福人类。








智能电子软件专家


玻璃的基本成分是二氧化硅、硅酸盐、苏打和石灰,其他成分赋予玻璃颜色、透明度和强度,原材料需要非常高的温度(1400-1600摄氏度)下才能变成熔融玻璃,玻璃一旦形成并冷却,就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来改变其结构。最初,玻璃是一种稀有而珍贵的商品,因为它需要很多燃料来熔化成分,而且需要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几乎只对法老和皇室成员开放。现代方法允许大量生产玻璃容器和物,玻璃已经成为日常用品

埃及地区发现的玻璃制品可追溯到公元前13世纪,更古老的玻璃可能是在曾经的美索不达米亚制造的,这些发现表明即使玻璃瓶被打碎,玻璃成分也能保持数千年的稳定。所以一般倾向于认为玻璃是一种非常稳定的材料,不会腐蚀,但这并不绝对正确,玻璃会被风化腐蚀,但是非常缓慢。对玻璃造成腐蚀的化学物质是我们认为无害的水,水可以从玻璃中滤出碱性金属离子(钠和钾),而酸性气体的存在可能会加强这种离子交换,对玻璃造成微观损伤。

许多古玻璃上出现的彩虹色或变色是一种被称为风化作用的玻璃腐蚀形式造成的。在掩埋过程中,表面水分会从玻璃中滤出碱性金属离子,留下明显的富硅层与空气层交替,这些层虽然非常薄,但是会干扰光在玻璃中的传播,从而导致彩虹色。玻璃的变色是由于着色离子或其他微量元素的迁移或改变造成的,离子可以从玻璃中滤出或从环境中吸收。例如铁和锰会使玻璃变黑,而铜的腐蚀会导致绿色染色。

埋藏条件和玻璃的成分都对风化速度有很大影响。干燥环境下的玻璃几乎没有腐蚀,而潮湿环境下的玻璃一般容易受到天气影响。埋藏地的酸碱性也会影响玻璃腐蚀的速度,玻璃是相当耐酸的,即使是高酸环境也不会对玻璃造成什么损害,除非氟离子或磷酸盐离子存在;碱性环境对玻璃的破坏更大。根据玻璃的厚度和所处的环境不同,科学家估计可能需要4000年到数百万年的时间玻璃才能分解。


科学闰土


确切的告诉你,玻璃是液体,只不过分子运动的非常慢看起来是固态而已。

当一块平板玻璃像胶水一样流淌需要的时间是2亿年。


水土平成


玻璃在没有遇到能融化它的温度,能永久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