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二戰期間裝備的絮庫夫潛艇裝備的203艦炮性能如何?

玖月軒華46354048


“絮庫夫”號潛艇裝備的火炮是雙聯裝1924年型203毫米50倍徑艦炮。這種艦炮是法國海軍“迪凱納”、“絮弗倫”級等條約型重巡洋艦的主炮,因1924年定型而得名。

“絮庫夫”水兵正在清理203毫米主炮


203毫米一向是英系標準(合8英寸),法國海軍則喜歡為巡洋艦安裝194毫米、240毫米等口徑艦炮。然而1922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重巡洋艦主炮口徑不得超過203毫米,如果法國人繼續採用自己習慣的194毫米口徑,則其重巡洋艦火力就會弱於其他列強,於是設計一型203毫米巡洋艦主炮勢在必行。



全重20噸,身管長10.5米,最大仰角45度,最大俯角-5度,射速4——5發/分鐘,炮口初速850米/每秒,最大射程31400米(最大仰角)。每門炮都有一個30馬力的電動機驅動,可以使其以10度/秒的速度旋轉。



炮彈有兩種,穿甲彈重123.1千克,高爆彈重123.82千克,後來為增加射程,又裝備了重119.07千克的輕型穿甲彈和119.27千克的高爆彈;穿甲彈裝藥4千克,高爆彈裝藥8.3千克。1936年後,新式的超重穿甲彈服役,彈頭134千克,在203毫米炮彈中僅次於美國(152千克)而屈居第二,威力大增;另一方面推進藥由原來的53千克降至47千克,炮口初速有所降低(820米/秒)。

“絮庫夫”特殊設計的炮口塞,可以在潛艇內部操作關閉和打開,大大節約了下潛和上浮作戰時的準備時間


考慮到潛艇需要緊急下潛,“絮庫夫”的203炮特地設計了可以機械操作的炮口塞(一般是人工的)。同時因操作環境差別大,其性能和巡洋艦型也有區別,射速為3發/分鐘,最大仰角為30度,最大射程28000米。

“絮庫夫”造型別致的炮塔


同時還專門為“絮庫夫”設計了1927年型炮塔(巡洋艦是1924年型),確保全封閉和水下抗壓能力,並確保上浮後可以在兩分半鐘內完成開火準備。

雖然該型艦炮威力大、射程遠,但對於潛艇這種強調隱蔽性而非炮戰能力的水下武器來說,純屬屠龍之術,毫無用武之地。


海軍史研究會員


“絮庫夫”潛艇、二戰時期法國以及歐洲最大的也是功能最全的“超級全
能”海軍作戰艦船。
“潛艇
”作為海軍作戰艦船出現初期、像所有的武器裝備一樣經過一個探索與發現的過程。

“絮庫夫”號潛艇、在設計建造初期仍然沒有擺脫“巨炮堅船”的傳統觀念、法國“腦洞大開”奇蹟般把“絮庫夫”號、打造成"大而全能”戰艦、可以說“絮庫夫”號潛艇是法國的二戰初期建造“黑科技”成果之一。



潛艇採用獨特的設計風格、別具匠心、該艇排水量3304噸、艇長121米、是歐洲唯一一艘裝備了一門兩聯203毫米巨炮和可以搭載水上飛機的潛艇。

1929年10月下水、1934年服役、1942年2月被撞沉沒。

(“絮庫夫”


潛艇裝備的203mm雙聯巨炮、艦內備彈600發、該炮射速3發/每分鐘、射程24000米)

這是追求“大而全”、潛艇背部設計了炮位+機庫、“絮庫夫”號作為潛艇的隱蔽性和機動性受到影響、作戰準備時間長、收放“艦載機”繁瑣、二戰中該潛艇作戰性能並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更苦逼的是“絮庫夫”號潛艇被自已的盟軍撞沉……

1942年2月18美國商船“萊克斯”號計劃駛往古巴關塔那摩、“絮庫”號潛艇為其“保駕護航”、結果“萊克斯”號將“絮庫”號直接撞沉……

(有傳言:二戰時期美國本土也是高度緊張、美國空軍飛機✈️誤判將“絮庫”號潛艇當成敵艦給炸沉了、為了穩定軍心保密需要、就描寫成被操作失誤撞沉……)

堅艦巨炮、是武器裝備發展過程中的歷史產物、也是一個時代的象徵。


孔乙己亂彈


續庫夫潛艇的203毫米火炮;續庫夫號潛艇裝備有雙聯203毫米火炮,兩門火炮裝入特製的密封炮塔中,炮管伸出炮塔,炮口部位有特製的密封蓋和開關裝置,保證潛入水下時不進水,炮塔具備旋轉功能。203毫米火炮的的最大射程達到了24公里遠,備彈600發,由於當時技術限制射速很低,每分鐘約3發,這是風平浪靜的時候的射速,高海況下很難保證,火炮只有上浮狀態才能用,準備時間需要兩分半鐘。續庫夫號潛艇基本沒怎麼參與作戰,而且這兩門203毫米火炮從來就沒有在作戰中開過炮,始終處於擺設狀態,沒有什麼實際用處。據說,開時火炮巨大的後坐力簡直是要把潛艇撕裂,而且導致潛艇移位劇烈,簡直要把潛艇折斷。




續庫夫號潛艇其它武器裝備;除了203毫米火炮,還裝備了550毫米魚雷發射管8具,艦艏和艦艉各四具,同時還裝備400毫米魚雷發射管4具,應該說是武器裝備很強大,這還沒完。還裝備2座37毫米3聯高射炮,13.2毫米雙聯高射機槍2座,武器數量和一艘驅逐艦差不多。


搭載一架水上飛機;潛艇上通常是不攜帶飛機的,但續庫夫號潛艇的定位是類似於海盜船,是屬於遠洋潛艇,因此,需要對海上目標進行偵察,當時還沒有雷達技術,因此水上飛機就成為一個有效的偵察手段。其實當時的大型軍艦都攜帶偵察機,續庫夫號潛艇也是根據需要而攜帶偵察機的。有一個圓形的桶狀機庫,飛機被摺疊放入機庫,關閉密封艙門,防止進水,使用時用吊車把飛機放入海里,從水面起飛,高海況下基本沒法用。




絮庫夫潛艇總體性能;首先法國並沒有製造潛艇和使用潛艇的經驗,上世紀20年代潛艇屬於技術和使用探索階段,因此,法國製造出這樣一艘潛艇也屬於趟趟路。這艘潛艇最大的亮點是巨大的火炮,二十多公里的射程遠遠超過當時所有的魚雷射程。但絮庫夫號潛艇的結構強度很糟糕,無法滿足開炮使用條件,正軸向射擊時還可以安全的打機發炮彈,按照一定的離軸角度(45度最大角)射擊時後坐力使潛艇移位非常嚴重並且劇烈,潛艇給人的感覺要斷了。絮庫夫號潛艇抗打擊能夠非常差,即便是機槍都可以對它造成損傷。總體而言,絮庫夫號潛艇屬於外強中乾,也可以理解成中看不中用。雖然魚雷發射管數量多,但由於安裝了炮塔,機庫導致重心失穩,碩大的潛艇的搖擺度比小型潛艇都大,而且是有浪時搖擺,浪停了它還要搖擺一會。




失蹤?這艘潛艇最具另類傳奇的是,它的失蹤比它在世時還出名。1942年2月3日,續庫夫號潛艇在哈利法克斯完成準備工作後開往百慕大,按照計劃7日到達,中途接到命令開往巴拿馬,通過巴拿馬運河前往塔希提,隨後就不知道它去哪裡了。關於它的失蹤有很多的說法,比較普遍的說法是被一艘商船撞沉。還有一個說法是被美國的反潛機炸沉,據說當時德國潛艇威脅很大,該艇航行時被美軍機發現,誤當成德國潛艇,後來發現了但晚了,怕法國不高興就說是被商船撞沉的。還有其他種種說法,至於到底這艘潛艇怎麼失蹤的成為一個迷,用戴高樂將軍的話說,“被各種黑手搞沉了”。
以上是兔個人觀點,歡迎關注兔哥,歡迎探討評論!圖片來源網絡。


兔哥42928


法國的絮庫夫號潛艇是在1929年建造的,法國海軍的編號為“NN-3”在當時是全球範圍內噸位最大的潛艇,水上排水量達2880噸,這個記錄一直到日本3550噸的伊-400級潛艇時才打破。而法國這款大噸位的潛艇最奇特的地方在於它在艦體圍殼處安裝了一座雙聯裝的203毫米艦炮,可以說擁有了重巡一般的火力,而它的火炮性能如何呢?裝在潛艇上是否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絮庫夫裝備的是法制Mle-1924型50倍徑雙聯裝203毫米艦炮,和絮弗倫級、福熙級重型巡洋艦上用的203毫米艦炮是同一款,不過由於法國海軍的艦炮資料比價少,只是查到了一些簡單的數據,火炮重量為20噸,炮管長度10.5米,炮管的射擊仰角為正45度至負5度,炮口初速為850m/s,最大射擊距離為31.4公里,每分鐘最快射速為4-5發,炮彈重量為134公斤。


那麼作為一艘潛艇,它裝備203毫米主炮想幹嘛?當然是想和戰列艦對轟了,依然沒有放棄大炮對轟的思想,法國絮庫夫號與其說是潛艇還不如說是一艘潛水巡洋艦,它裝備的203毫米真的就能和裝備同級別的重巡對幹嗎?未必,它連1500噸級的驅逐艦艦都不一定能打得過,因為由於炮塔過重,轉速比較慢,且射速只有一分鐘3發,且觀瞄設備比不上巡洋艦,上浮後火炮準備的時間更是要2分半鐘,雖然最大射程有20多公里,但是觀瞄設備只能看10多公里,所以只能在10公里內使用,但在這個距離內和驅逐艦對炮明顯優勢不在潛艇,因為潛艇一旦在外海受損基本就相當於報廢,而對付商船的話105口徑的炮就可以了。這說明了當時法國對潛艇的認識還不到位,認為潛艇只不過是會潛水的軍艦,主要還是以火炮為主,對潛艇的用法還不是很清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